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胚胎期到出生当天是鹅肌肉发育最关键的时期,该时期肌纤维和肌内脂肪的发育程度,对鹅的产肉量和肉质等生长与经济性状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狮头鹅和乌鬃鹅胚胎期15、23 d和出生当天(1 d)的胸腿肌为研究对象,通过苏木精-伊红(HE)、肌球蛋白ATP酶和油红(ORO)染色,发现在所研究的时期中,狮头鹅腿肌发育快于乌鬃鹅,但两种鹅胸肌差异不明显;狮头鹅和乌鬃鹅腿肌主要组成为Ⅰ型肌纤维,但胸肌无法区分肌纤维类型;狮头鹅胸腿肌肌内脂肪在胚胎期23 d晚于乌鬃鹅,而在1 d沉积程度明显高于乌鬃鹅.  相似文献   

2.
鹅肌纤维组织学特性及MyoG基因mRNA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学方法和光学显微镜数字成像方法,选取吉林白鹅和霍尔多巴吉鹅两品种鹅各90只,分别测定了7,28,56日龄鹅胸、腿肌肌纤维直径和密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了MyoG基因mRNA在鹅肌肉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表达水平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日龄,相同品种胸、腿肌肌纤维直径和密度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品种,同一日龄胸、腿肌肌纤维直径和密度差异不显著(P> 0.05);MyoG基因mRNA表达量相同品种不同日龄胸、腿肌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品种腿肌28日龄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品种胸肌7日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朗德鹅与皖西白鹅肌肉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70日龄朗德鹅和皖西白鹅的肌肉品质进行研究。分别对朗德鹅和皖西白鹅的屠宰性能、肉常规品质和胸、腿肌纤维密度与肌纤维直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0周龄朗德鹅肌肉的失水率、系水力和pH值差异不显著,各组朗德鹅胸肌与腿肌的肌直径大于各组皖西白鹅,且差异显著(P<0.05),而各组朗德鹅胸肌与腿肌的肌纤维密度低于各组皖西白鹅值,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朗德鹅的肌肉品质明显优于皖西白鹅。  相似文献   

4.
选取1日龄乌鬃鹅、丰城灰鹅和兴国灰鹅,饲养至69日龄,测定分析其生产性能指标及腿肌、胸肌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结果显示:兴国灰鹅日增质量、料重比最优,乌鬃鹅和丰城灰鹅差异不大。69日龄灰鹅母鹅中,兴国灰鹅宰前活质量、屠体质量、屠宰率、半净膛质量、半净膛率、全净膛质量、翅膀质量,显著高于另外2种鹅(P0.05);其余指标不存在差异或者品种间部分存在差异(P0.05)。69日龄灰鹅公鹅间宰前活质量、屠体质量、屠宰率、半净膛质量、半净膛率、全净膛质量、翅膀质量、全净膛率、腹脂质量、腹脂率、腿肌质量、腿肌率等差异不显著(P0.05)。3个品种灰鹅腿肌氨基酸含量,兴国灰鹅的异亮氨酸、赖氨酸、酪氨酸的含量显著低于丰城灰鹅(P0.05),其它氨基酸指标不同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3个品种灰鹅胸肌氨基酸含量,兴国灰鹅的缬氨酸显著低于乌鬃鹅(P0.05),乌鬃鹅的色氨酸显著高于丰城灰鹅(P0.05),胸肌中其它氨基酸在不同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丰城灰鹅腿肌中的十四碳酸、花生酸显著低于乌鬃鹅(P0.05),丰城灰鹅的油酸显著高于兴国灰鹅和乌鬃鹅(P0.05);兴国灰鹅胸肌中的亚麻酸、二十碳一烯酸含量显著高于丰城灰鹅(P0.05),兴国灰鹅的亚油酸的含量最高,其余脂肪酸指标没有明显差异。总体来说,3个灰鹅品种,兴国灰鹅在生产性能、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AA肉鸡与岭南黄肉鸡的部分肉品质指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遗传背景相同的1日龄雄性Arbor Acre(AA)和雄性岭南黄肉雏鸡各120羽,相同日粮饲养60d后,选取接近平均体质量的从鸡和岭南黄肉鸡各12只进行屠宰测定,并进行胸肌组织学和胸肌及腿肌的肉质性状比较.结果表明:①岭南黄肉鸡胸肌率显著低于AA鸡,其余屠宰性状两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②岭南黄肉鸡的色度和嫩度均优于AA肉鸡,其中2个品种间胸肌肉色差异和腿肌剪切力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③岭南黄肉鸡的胸肌肌纤维直径小于AA肉鸡,其胸肌肌纤维密度大于从肉鸡,且两者都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④2个品种的肉鸡胸肌肌纤维直径均与其肌纤维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岭南黄鸡胸肌肌纤维直径与剪切力和胸肌pH34h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扬州鹅及其杂交配套组合肌肉组织学性状对肉品质的影响,以70日龄扬州鹅(A×A)及其4个杂交配套组合(K×B、K×A、C×A和S×A)为研究对象,检测不同群体扬州鹅胸肌、腿肌的肌纤维结构和肌肉剪切力。结果表明:5个群体中,无论公母鹅,胸肌肌纤维面积、肌纤维直径极显著小于腿肌;K×B群体的肌肉组织形状(肌纤维面积、肌纤维直径、A带、H带、I带和肌节长度)在5个群体的公、母鹅中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同时肌肉嫩度也显著优于其他群体。综合而言,不同群体组织之间虽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但K×B群体的组织学特性相对优于其他4个群体,在5个鹅群体中肉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7.
不同地方品种肉鸡肌纤维组织学特性与肌肉嫩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地方品种肉鸡肌纤维组织学特性及其与肌肉嫩度的关系,为提高地方品种肉鸡肌肉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量8、12、16周龄北京油鸡、福建河田鸡、泰宁乌凤鸡3个地方品种肉鸡胸肌和腿肌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及其剪切力,利用SAS软件分析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的差异及其与肌肉嫩度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以油鸡肌纤维直径最小,河田鸡肌纤维直径最大;以油鸡肌纤维密度最高,河田鸡最低;河田鸡腿肌剪切力最高,乌鸡最低(P〈0.05);胸肌剪切力以乌凤鸡最高,油鸡最低(P〈0.05)。相关分析表明,胸肌与腿肌剪切力与肌纤维直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肌纤维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不同地方品种肉鸡肌纤维的特性存在一定差异,肌肉剪切力与肌纤维直径和肌纤维密度均相关。  相似文献   

8.
太湖鹅组织学特性研究及其与肌肉品质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修君  高玉时  汤青萍  陆俊贤  顾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528-19529,19532
[目的]探讨太湖鹅肌肉组织学特性及其与肌肉品质的相互关系。[方法]以70日龄太湖鹅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常规肌肉品质以及组织学特性,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无论是公鹅还是母鹅,胸肌纤维密度均极显著高于腿肌(P〈0.01);肌纤维密度与肌纤维直径、肌纤维间距和肌大束间距之间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8,-0.540和-0.620;肌纤维直径与肌大束间距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46;肌肉肌纤维密度与肌肉pH值、系水力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肌纤维直径以及肌纤维间距与肌肉pH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该研究为鹅肉品质选育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了不同饲养方式对河田鸡肌纤维组织学特性及肌肉嫩度的影响,为肉鸡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户外散养、室内平养、室内笼养3种饲养方式对不同日龄河田鸡腿肌和胸肌肌纤维组织学特性的影响及其与肌肉嫩度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户外散养鸡的胸肌和腿肌肌纤维直径和肌肉剪切力显著大于笼养鸡(P〈0.05),而肌纤维密度显著低于笼养鸡(P〈0.05)。随着日龄的增加,肌纤维的直径和肌肉剪切力显著增加,而肌纤维密度显著下降。公鸡的肌纤维直径和剪切力大于母鸡。相关性分析表明,胸肌肌肉剪切力与肌纤维直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肌纤维密度呈负相关(P〈0.05);腿肌肌肉剪切力与肌纤维直径和密度关系不显著(P〉0.05)。[结论]饲养方式对肉鸡肌纤维的组织学特性有显著影响,户外散养促进肉鸡肌纤维发育,相应增加了肌肉剪切力。  相似文献   

10.
选用1日龄AA肉鸡400只,随机分成4组。1 ̄4组饮水中肌肽的添加量分别为0、20、40、60mg/L,每周末测定各组肉鸡的胸肌和腿肌肌纤维直径,观察肌肽对肉鸡肌纤维直径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周龄肌肽试验组胸肌和腿肌肌纤维直径均大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2周龄,中、高剂量组的胸肌肌纤维直径分别显著或极显著地大于对照组(P<0.05,P<0.01);高剂量组的腿肌肌纤维直径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3周龄,高剂量组的胸肌肌纤维直径极显著大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1),高剂量组的腿肌肌纤维直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4周龄,低剂量组的胸肌和腿肌肌纤维直径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5周龄,中剂量组的胸肌肌纤维直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低、中剂量组的腿肌肌纤维直径分别极显著或显著地小于对照组(P<0.01,P<0.05)。6周龄,肌肽试验组肌纤维直径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1 ̄3周龄肌肽各剂量组肌纤维直径的发育速度快于对照组,而4 ̄6周龄肌纤维直径的发育速度低于对照组,1 ̄3周龄肌肽处理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11.
Myostatin(MSTN)是调控肌肉生长发育的重要基因.本研究旨在分析该基因在广东地方鹅种狮头鹅和乌鬃鹅中序列和表达的差异.研究使用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克隆了两鹅种MSTN基因的ORF、5′和3′UTR序列,对序列进行生信分析,并对MSTN在两鹅种不同组织,及胚胎15、23 d和1 日龄的表达进行了检测. 结果发现,两鹅种MSTN基因的ORF区和3′UTR区DNA序列差异较小,5′UTR区差异较大,狮头鹅该区域存在35 bp DNA片段缺失. 两鹅种MSTN ORF区DNA和氨基酸序列与浙东白鹅、绿头野鸭和鸡一致性最高,DNA序列一致性在94.77%以上,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在98.40%以上. MSTN在两鹅种1日龄的腿肌中特异高表达,在心、肝、脾、肺、肾和小肠中不表达或微量表达,在胚胎15 d到1日龄的腿肌中表达逐渐升高,自胚胎期23 d起,MSTN在乌鬃鹅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狮头鹅.研究为进一步探究MSTN在两鹅种胚胎肌肉发育时期可能发挥的不同调控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克隆鹅雄激素受体基因(Androgen receptor,AR),并了解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狮头鹅为试验材料,采集下丘脑和睾丸组织样品,提取RNA逆转录后进行AR基因克隆,并用RACE扩增其cDNA全长序列,其它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AR基因在各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获得AR基因全长cDNA序列,共得到4个转录本.通过氨基酸序列同源进行分析,发现狮头鹅AR基因在禽类和哺乳类动物中同源性较高,说明该基因在禽类和哺乳类进化保守.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R基因在狮头鹅12个组织中均有表达量,其中在腿肌、胸肌和睾丸表达量较高,表明AR基因可能参与调控狮头鹅公鹅的肌肉生长与繁殖.  相似文献   

13.
选用狮头鹅、四川白鹅和乌鬃鹅进行饲养对比试验,分别在1、7、14、21、28、42、56、70日龄屠宰,采集样品并测定生产性能、肠道生长指标,以及消化道酶活性,探讨狮头鹅、四川白鹅和乌鬃鹅生产性能和消化生理的差异。结果表明,狮头鹅在1-21日龄和28-70日龄的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均极显著高于四川白鹅和乌鬃鹅(P0.01),四川白鹅两个阶段的F:G极显著低于乌鬃鹅(P0.01);三种鹅十二指肠的相对重量和相对长度在1-21日龄之间差异不显著,42日龄、70日龄四川白鹅的十二指肠相对重量显著高于其他鹅(P0.05);整个阶段三种鹅空肠的酶活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并表现出狮头鹅和乌鬃鹅高于四川白鹅的总体趋势。研究表明,狮头鹅在全阶段的生产性能均显著优于另外两种鹅,三种鹅消化道发育规律大致相同,均表现为小鹅阶段发育较快,大鹅阶段发育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与脂肪沉积有关基因在不同填饲阶段鹅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其相关性,对实施肝用型鹅新品种(系)标记辅助选择具有重要意义。重点探讨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dipocyt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A-FABP)基因与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在不同填饲日龄鹅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两基因的表达相关性。【方法】选取200只体重相近的12周龄健康青农灰鹅进行填饲。分别采集不同填饲时间里鹅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胸肌、腿肌和腹脂样品,提取总RNA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A-FABP与MSTN基因的表达量,并研究不同组织中这两个基因的表达相关性。对填饲期内肝脏重量进行研究,结合乙醚浸提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肝脏中脂肪和总不饱和脂肪酸、总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并研究其与A-FABP与MSTN基因表达量的关系。【结果】①A-FABP基因在肝用型鹅的肝脏、腹脂、腿肌、胸肌、脾脏、肺脏和肾脏中均有表达。肝脏、腹脂、腿肌和胸肌中A-FABP基因表达量变化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填饲24、12、18和24 d达到最大值(15.90±0.04、12.72±0.12、8.88±0.06、6.33±0.13)。MSTN基因在肝用型鹅的腿肌、胸肌、肾脏、肺脏、腹脂、肝脏和脾脏中均进行了表达,MSTN基因在腿肌和胸肌中的表达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在肝脏、腹脂、肺脏、肾脏中MSTN基因表达量变化不显著(P<0.01)。②鹅肝脏组织中A-FABP基因表达量与肝重、肝内脂肪、总不饱和脂肪酸及总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6、0.510、0.463、0.501,差异均极显著(P<0.01);MSTN基因表达量与肝重、肝内脂肪、不饱和脂肪酸及总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A-FABP与MSTN基因在肝用型鹅组织中的表达多呈负相关,且各自在不同填饲阶段、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具有一定差异性,肝脏中A-FABP基因对肥肝性状的调控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开发能有效鉴定广东地方鹅(Ansercygnoidesdomesticus)种的分子技术,通过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I)基因序列特征识别,研究了DNA条形码在马岗鹅、狮头鹅和乌鬃鹅识别和鉴定中的可行性.结果显示,所选COI基因序列有15个变异位点,共7个单倍型,乌鬃鹅、马岗鹅和狮头鹅的单倍型多样度分别为0.7333、0.3104和0.0690,核苷酸多样度(Pi)分别为0.00292、0.00055和0.00011.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0030,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022,种间遗传距离明显大于种内遗传距离.3个鹅种的进化树表现为马岗鹅与狮头鹅相互混淆,而乌鬃鹅单独聚为一类.结果表明,获得DNA条形码可从分子水平识别乌鬃鹅.  相似文献   

16.
以基于酶切的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对5个鹅品种[狮头鹅(ST)、溆浦鹅(XP)、皖西白鹅(WX)、豁眼鹅(HY)、朗德鹅(LD)]进行测定,通过序列比较发现品种间存在SNP,在分析品种群体遗传参数的基础上,建立系统发生树。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样本酶切位点在20万左右,测序覆盖度在10%以上。狮头鹅群体平均突变位点26 172个,溆浦鹅群体34 153个,皖西白鹅群体35 179个,豁眼鹅群体为29 182个,朗德鹅群体18 675个。朗德鹅与其他鹅品种的Fst均在0.08以上,说明朗德鹅和其他鹅品种序列差异较大,狮头鹅与其他3个白鹅品种之间的Fst在0.04左右,3个白鹅品种的Fst较小。系统发生树分析表明,5个鹅品种大致分为三大类,溆浦鹅和狮头鹅聚为一类,皖西白鹅和豁眼鹅聚为一类,朗德鹅单独为一类。品种之间存在大量的SNP,该研究为鹅品种识别和进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吉林白鹅肉用品系、蛋用品系和霍尔多巴吉白鹅为供试材料,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在鹅1、30、60、90日龄时胸肌、腿肌中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鹅胸肌、腿肌IGF-ⅠmRNA的表达量随着日龄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胸肌中IGF-ⅠmRNA的表达峰值在吉林白鹅肉用品系60日龄、蛋用品系30日龄、霍尔多巴吉白鹅60日龄出现,其中霍尔多巴吉白鹅30日龄与1日龄差异不显著(P>0.05);腿肌IGF-ⅠmRNA的表达量均在30日龄达到最大,随后下降。在胸肌组织中,吉林白鹅肉用品系IGF-ⅠmRNA的表达量在1、60和90日龄时均高于蛋用品系,霍尔多巴吉白鹅IGF-ⅠmRNA表达量在1日龄和90日龄时高于吉林白鹅蛋用品系(P<0.05),30日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腿肌组织中,吉林白鹅肉用品系IGF-ⅠmRNA在30和60日龄的表达量均高于霍尔多巴吉白鹅,在60和90日龄高于吉林白鹅蛋用品系(P<0.05);霍尔多巴吉白鹅在30日龄时IGF-ⅠmRNA表达量低于蛋用品系(P<0.05),90日龄时高于吉林白鹅两个品系(P<0.05),1日龄时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采用RT-PCR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基因在28,56日龄鹅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情况.结果表明:IGF-I mRNA表达于上述2个日龄鹅胸肌和腿肌组织中,主要表达于肌肉组织的肌细胞,表明IGF-I可能对鹅肌肉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且在28日龄胸肌肌细胞和腿肌肌细胞中IGF-I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用优质牧草饲养鹅的可行性。[方法]以清远乌鬃鹅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草料配比日粮对其生长发育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鹅日增重依次为:臂型草杂种Ⅰ组(47.10 g),精料组(44.97 g),臂型草杂种Ⅱ组(43.87 g),矮象草组(39.48 g)。臂型草杂种Ⅰ干物质营养含量高且粗纤维含量适中,用其混合精料作日粮对乌鬃鹅的促生长和增重效果最佳。用矮象草、臂型草杂种Ⅰ、臂型草杂种Ⅱ混合精料代替全精料养鹅并不会显著影响仔鹅的发育和酮体品质。80日龄鹅的血清TG和HDL差异不显著,但矮象草、臂型草杂种Ⅱ和臂型草杂种Ⅰ饲养的鹅,TC和LDL都一定程度上低于精料组的鹅。[结论]该研究为发展种草养鹅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