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灌木植物区系特征,调查可应用于墙体绿化的灌木植物,2014年以来多次对壶瓶山进行实地调研,结合现有的资料,对保护区内灌木植物资源区系及其墙体绿化应用潜力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保护区共有灌木植物84科217属598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5属8种,被子植物80科212属590种。保护区内灌木植物科属组成较分散,植物组成较为复杂。灌木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具有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征。其中的地理成分主要以热带成分为主,占总属数的50.69%,温带成分占总属数的44.71%,显示了该区北亚热带植物区系的特征。根据墙体绿化的特点总结灌木植物筛选原则,讨论不同生态类型灌木植物的墙体绿化应用策略,并从壶瓶山灌木植物中筛选出72种在墙体绿化中具有应用潜力的种类。该区观赏灌木植物种类丰富,但很多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及应用前景的的灌木植物还未在墙体绿化中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文献和实地调查基础上,统计分析了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特征及其与相邻区系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该区蕨类植物丰富,共有蕨类植物34科、77属、273种(含变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等5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蹄盖蕨属、铁角蕨属等18属,但属内分化程度较低;(2)科和属的地理成分均以热带成分为主,说明小溪与热带联系紧密,但种的地理成分以温带性质的亚热带山地成分为主,其中尤以东亚成分中的中国—喜马拉雅型占绝对优势(占小溪总种数的38.5%);(3)在相邻6个蕨类植物区系中,物种的丰富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井冈山、梵净山、壶瓶山、小溪、八大公山、猛洞河;小溪蕨类植物区系与壶瓶山、梵净山蕨类植物区系关系密切,与八大公山、井冈山蕨类植物区系关系较为密切,与猛洞河蕨类区系关系较疏远。  相似文献   

3.
在对四川省格西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详细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格西沟保护区野生草本植物区系特征。结果表明:1.四川格西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本植物多样性较高,类型丰富,保护区内有草本植物56科,305属,794种;2.格西沟自然保护区内草本植物地理分布类型较为丰富,涉及种子植物所有属的分布类型(15个),其中温带分布类型所占比例最大,占总属数的64.91%,其次为世界成分和热带成分,分别占16.72%和11.80%;从科的分布类型来看,本保护区草本植物涉及种子植物12个科的分布类型,其中温带分布和世界广布占比最大,各占总科数的14.29%,其次为泛热带分布和东亚及北美间断分布型,各占总科数的12.50%和10.71%,体现了该保护区草本植物较为明显的温带性质;3.保护区内草本植物除所含单种科属较多外,还含有大量的特有种和特色草本资源。  相似文献   

4.
望东垟高山湿地群落基本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望东垟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1 hm2样地进行调查,分析了样地植物群落中的物种组成和区系成分,结果表明:该区共有维管束植物34科50属55种,其中蕨类植物2科2属2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31科47属52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丰富,科的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最多,有18科(占52.94%),温带分布的科(9科)略多于热带分布的科(7科);属的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最多,有14属(占28%),泛热带分布次之,有9属(占18%),热带分布与温带分布的属几相当;种的分布区类型以东亚分布最多,有42种(占76.36%),北温带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次之,均含8种;该湿地群落各层次的代表种类明显,木本植物中以圆锥绣球(Hydrangea paniculata)和江南桤木(Alnus trabeculosa)(幼树)为优势种,草本植物中以山类芦(Neyraudia montana)和平颖柳叶箬(Isachne truncata)为优势种;在垂直结构中,乔木层因砍伐而缺乏,草本层物种的丰富度明显大于灌木层,多样性指数略高于灌木层;望东垟湿地为热带北缘区系性质华东南缘高海拔山地类型。  相似文献   

5.
以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和文献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金洞国家森林公园藤本植物的资源种类、区系地理成分、生态特征及园林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藤本植物共计有48科107属238种(含变种),科种数分别占该区维管植物科、种的22.86%、15.29%,其中蕨类植物有2科2属2种,双子叶植物43科101属212种,单子叶植物3科4属24种。(2)该区植物区系成分复杂,以热带性分布为主,其中泛热带分布最多,占到了属总数的25%,出现了海南链珠藤、大花帘子藤等严格热带区系成分的藤本。(3)该区缠绕类藤本占优势,共计110种,占总数的46.22%,卷曲类、搭靠类、吸固类种类较少,分别占总数的24.79%、19.33%和9.66%。(4)该区观赏性藤本植物有较多种类,通过在长沙的引种试栽与观察,重点推荐中南鱼藤、粉叶羊蹄甲等32种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藤本植物作为城市园林绿化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野外调查与资料查阅的基础上,对福建牛姆林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进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约有蕨类植物33科55属92种,主要科为水龙骨科、金星蕨科、乌毛蕨科、凤尾蕨科、卷柏科、蹄盖蕨科等;优势属为凤尾蕨属、卷柏属、线蕨属等;中华里白、金毛狗、福建莲座蕨、乌毛蕨、狗脊蕨等具有热带和亚热带性质的蕨类构成了天然林的主要草本层与林缘。科的分布区类型只有6个,热带分布型有22科,占总科数95.65%(世界分布除外);属的分布区类型有9个,热带分布型有41属,占总属数(世界分布除外)的93.18%,R/T值为13.67;种的地理分布分属7个类型,以热带分布成分(47.19%)、东亚分布成分(33.71%)、中国特有成分(17.98%)突出。在中国蕨类植物区系分区上,牛姆林自然保护区属东亚蕨类植物区,处于华东-华中植物地区与华南植物地区的过渡区域。  相似文献   

7.
中国南部热带植物区系的特点与亲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南部热带植物区系主要以云南南部、广西西南部和海南热带植物区系为代表 .该文简要分析了它们植物区系的组成特征和地理成分 ,比较研究了云南南部和海南热带植物区系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和文莱热带植物区系的关系 ,得出以下结论 :(1)中国南部植物区系主要由热带植物区系成分组成 ,热带分布的科和属分别占总科和属数的 6 0 %和 80 %多 ,在热带分布属中 ,又具体以热带亚洲成分占优势 ,显示该植物区系是热带性质的植物区系 ,具有热带亚洲亲缘 ;(2 )中国南部热带植物区系中多于 70 %的科和多于 5 0 %的属与马来西亚植物区系共有 ,并且其优势科中大多数也为马来西亚植物区系的优势科 ,意味着在植物区系分区上它属于热带亚洲或印度 马来西亚植物区系的一部分 ;(3)由于位于东南亚热带北缘 ,中国南部热带植物区系中以边缘热带成分为主 ,是印度 马来西亚植物区系的热带北缘类型 ;(4)中国南部植物区系的热带亚洲亲缘可以从东南亚的地质演化历史解释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九顶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野外调查,经鉴定有高等植物175科665属1 790种。通过植物区系成分分析,该区区系复杂,具有15种分布类型。区系具有以下特征:明显的温带性质,温带成分328属,占总数的59.2%,尤其以北温带分布为主(166属);中国特有属多,18属19种;与热带有一定亲缘关系,热带成分158属,占28.5%;区系起源古老,多单型、少型属。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分析武功山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组成。结果表明:1武功山地区共有蕨类植物38科84属257种,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组成武功山的优势科,占武功山地区总属数42.9%、总种数的51.0%,鳞毛蕨属、铁角蕨属、耳蕨属、卷柏属组成了武功山地区的优势属,占总种数的26.5%;单种属、少种属较多,显示生境的特殊性,抑制了属种分化;本区属中国-日本区系的组成部分。2属的地理成分以热带成分为主,占总属数的80.9%(扣除非世界分布),显示明显的热带亲缘;种的地理成分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占总种数的61.4%(扣除非世界分布),表明本区系从温带向热带过度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野生藤本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北地区野生藤本植物共有143种,隶属于63属33科。成分特点为双子叶植物科属种最多;小型科属和单种科属较多,而大型科属较少;草本植物占优势。区系成分分析表明:泛热带成分(热带广布)、世界广布成分、北温带成分占总属数55.6%,是本区藤本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温带成分占83.91%,而热带成分占6.99%,表明藤本植物区系成分为暖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11.
韶关国家森林公园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韶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南郊,公园中心区地理位置为113°E,24°N。根据调查统计和分析,该公园有野生维管植物588种,隶属于128科、379属。科、属、种的地理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种子植物中,科的热带性成分占71.43%,其中以泛热带成分为主(59.52%);属热带性成分占72.84%,其中以泛热带分布最多(33.55%);在蕨类植物中,热带性质的科占66.67%,其中以泛热带分布为主(52.38%);热带性质的属占80.00%,其中以泛热带分布最多(50.00%)。该区系的优势科主要有菊科、禾本科、蝶形花科和大戟科等,它们大多为世界分布科和泛热带分布科。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系统分析,对泗水县湿地草本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科属分布区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泗水县湿地草本植物有74科221属370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7属10种,双子叶植物49科146属244种,单子叶植物18科68属116种;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和莎草科(Cyperaceae)为优势科,所含种数占33.78%;单种属(140属/63.35%)和寡种属(76属/34.39%)比例高达97.74%。区系特征具有热带向温带的过渡性质及明显的热带渊源,特有性匮乏;在科一级有7个分布区类型,世界分布(45.95%)、泛热带分布(28.38%)和北温带分布(18.92%)三者比例最高,热带成分和温带成分分别占31.08%和22.97%;在属一级14个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26.24%)、泛热带分布(21.72%)和北温带分布(20.81%)为主体,热带成分占30.32%,所有温带分布类型(温带成分34.39%、古地中海成分4.07%、东亚成分4.98%)总比例达43.44%;在科一级和属一级均无中国特有分布。  相似文献   

13.
采用线路调查法对福州植物园原生植物区系的组成、物种多样性、地理成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州植物园有原生维管束植物163科505属891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蕨类35科53属80种、种子植物128科452属811种,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种子植物中木本植物有411种,其中常绿木本276种,是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的主要成分。本区系中大科为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豆科(Leguminosae)、蔷薇科(Rosaceae)等。原生种子植物128科可划分为10个科分布类型,以泛热带分布科(46科含126属231种)为代表的热带性质科是本区系科构成的主体,温带科所含属、种数仅约为热带科成分的1/4。原生种子植物452属可划分为14个分布类型,泛热带分布125属(248种)占最大比例;其次为北温带分布58属(97种);热带成分295属(507种),温带成分101属(164种),热带成分优势明显。中国特有属3属,无特有种,区系过渡性质明显。  相似文献   

14.
海南滨海砂地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南滨海砂地植物区系共有野生状态的种子植物714种(含变种、亚种)、383属、103科。该区系热带性质明显,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除去世界属和外来属)的93.04%,热带分布种超过总种数(除去广布种和外来种)的80%。热带分布属中又以泛热带分布、古热带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为主体,分别占总属数的46.52%,16.46%和12.03%;热带分布种中则以热带亚洲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泛热带分布为主体,分别占总种数的35.52%,15.88%和13.42%。该区系特有成分极贫乏,只有32个海南特有种,仅占总种数的5.24%。文章还探讨了该区系与周边地区、各大洲热带地区植物区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福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茫荡山蕨类植物区系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共有蕨类植物130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35科61属,其中水龙骨科、鳞毛蕨科、凤尾蕨科等少数几个科构成了该区的优势科,凤尾蕨属、卷柏属、鳞毛蕨属、瘤足蕨属等属构成了优势属;②从科、属分布区类型的所占比例来看,该地区区系性质以热带成分占优势;③该地区蕨类植物区系起源古老,有各种原始成分;同时又有一定数量的较进化的和处于两者之间的科、属,表明该地区的蕨类植物在系统发育或进化关系上的连贯性;④该地区的特有现象不明显;⑤福建茫荡山、广东石门台、浙江磐安和江西九连山这四者之间在蕨类植物区系分布上联系比较紧密;⑥发现12种蕨类植物在该区的新分布。  相似文献   

16.
对大黑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的组成特征、区系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有种子植物88科355属708种,被子植物占优势。科属组成分析表明,优势现象较显著。优势科、属的地理成分分析表明,温带分布的属占优势,热带分布的属所占比例很小,表明温带属性是该地区植物区系的基本属性,并受泛热带植物区系的影响。区系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特有现象不明显,区系起源新老兼备,以新生进化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17.
通过资源调查统计出镇江市焦山木本植物共97种,隶属于46科79属。46科分为13个分布类型,其中最多的三类为泛热带分布(26.09%)、北温带和南温带间断分布(17.39%)和北温带分布(6.52%)。79属分为19个分布类型,其中最多的三类为北温带分布(27.85%)、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10.13%)以及泛热带分布和东亚分布(8.86%)。故焦山木本植物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其区系在科水平具有明显的泛热带特征,但同时也具有较浓厚的温带成分。但在属水平表现出强烈的温带特征。同时,焦山木本植物区系与其周围山脉(特别是宝华山)木本植物区系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和相似度。  相似文献   

18.
在野外调查和参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福建九阜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区系组成及分布类型进行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全区共分布蕨类植物34科59属112种,其基本特.董是该区的蕨类植物多为中小种科,且科属结构较简单,分化程度不高;通过科属种的地理成分分析和与邻近地区比较可知,该区蕨类植物区系呈现较明显的亚热带性质,又深受热带区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广东中山香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与查阅标本相结合的方法 , 对广东省中山市香山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区系进行 研究 , 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 29 科 51 属 92 种。从科的组成看,以单属科和寡属科占优势, 占区内总科数的 93.10%;从属的组成看,以单种属和寡种属占优势,占区内总属数的 96.08%。分布区类 型在科和属的水平上皆以热带、亚热带性质为主,占各自总数的 58.62% 和 52.94%;科和属的分布区类 型显示出该区蕨类植物区系从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性质,与温带蕨类植物区系的联系较弱。在种的水平 上热带亚洲分布及东亚分布类型构成了该区蕨类植物区系的主体,各占 38.04% 和 26.09%。与周边 4 个 地区的比较中,与澳门的相似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云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种子植物46科84属116种。对其科、属、种区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科的分布区类型为热带地理成分占67.50%,温带地理成分占30.00%;属的分布区类型为热带地理成分占45.78%,温带地理成分占28.92%;表明该区系以热带地理成分为主,热带性质兼丰富的温带成分。在Ⅵ滇缅老越边境区、Ⅶ滇越边境区、Ⅷ滇东区分布比较集中且丰富。植物区系具有地理成分复杂、起源古老、特有现象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