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鲜食菱角设施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菱角是我国著名特产之一,嫩果可作水果食用。该文介绍采用鲜菱角春提早栽培提前上市、秋延后管理延迟采收的设施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播种、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鲜菱角的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菱角,又称芰、水栗、菱实、芰实,是菱科菱属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南方尤其在长江下游太湖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栽培较多。菱角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葡萄糖、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补脾胃、强股膝、健力益气等功效。菱角果肉可食,嫩茎可作蔬菜,菱叶可做青饲料或绿肥,种植菱角综合效益较高。采用大棚育苗和促早熟栽培菱角,可在6月初提早上市,经济效益更加显著。下面介绍大棚菱角早熟栽培技术。一、品种选择  相似文献   

3.
张远芬 《农家致富》2012,(16):32-33
江苏省金湖县有"苏北水乡"美誉,水面面积占县域总面积近1/3。水生蔬菜是金湖的特色产业,全县水生蔬菜面积13.3万亩,其中菱角种植面积1.5万亩。金湖县在多年的菱角种植中,总结了适合当地及周边地区菱角无公害标准化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一、选择适宜水域和良种选择水位2米以内,涨落平缓,水下淤泥20厘米以上,土壤肥沃的低洼塘、河塘或河道。品种宜选择优质丰产、商品性好的水红菱、金湖大青菱等品种。  相似文献   

4.
菱角是高淳地区主要水生蔬菜种类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品种众多,有栽培品种,也有野生品种。菱角的栽培要根据栽培目的不同而选择合适品种,选好水面、做好选种催芽以及播后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梁锦丽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8):1656-1658
选择风味良好、营养丰富的菠萝与菱角复合制作果酱。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菱角菠萝复合果酱的最佳配方为菱角浆与菠萝浆质量比80∶20,白砂糖的添加量60%,酱体的pH值3.5,琼脂添加量1.0%,所制作的果酱酸甜适口,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理想的质构。  相似文献   

6.
菱角大棚设施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南芳 《农技服务》2008,25(10):44-44
从品种选择、苗期管理、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上市等方面介绍了菱角的大棚设施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菱角的主要化学成分及作用,研究了菱角挂面的生产工艺。菱角挂面的最佳配方为:面粉100kg、菱角粉汁30kg、食盐2.0kg、纯碱0.2kg、玉米AP4.0kg;菱角挂面感官指标优异,理化及卫生指标符合国家普通挂面标准,且因菱角的保健功能极具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菱角为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也是一种重要水生经济植物,其营养成分丰富,茎叶可做饲料,嫩茎可食用;果实富含淀粉,可供食用、酿酒用;此外还能净化水质、改良环境。本文介绍了菱角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综述了中国在菱角水体净化、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建议开展菱角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推动菱角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江苏省靖江市靖城镇农技推广中心研究开发菱角无公害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在沿江村组利用低洼塘、废渔塘种植菱角千余亩,占总水面30%以上。亩效益2500-3000元。该镇2005年成立了菱角生产协会,2006年井兴村350亩菱角被省农林厅认定为无公害菱角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0.
展跃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479-20480,20495
[目的]开展菱角深加工技术研究,充分利用我国菱角资源,提高产品附加值。[方法]将适量的菱角添加到发酵香肠中,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以pH和产品的感官评价为考察指标,确定菱角发酵香肠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菱角发酵香肠最佳工艺参数为:菌种配比1∶1,发酵剂添加量105CFU/g,菱角添加量15%,发酵温度30℃。[结论]此工艺条件下的产品具有良好的性状、色泽、组织状态、风味和口感等各项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达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1.
苏燕  江洪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662-7663,7666
[目的]探讨菱角番茄酱的制作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以及L9(43)正交试验设计探究影响菱角番茄酱成品质量的几个因素,即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柠檬酸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以及菱角浆和番茄浆的复合比,优化其制作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试验表明,制作菱角番茄酱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1.9%、柠檬酸添加量0.8%,白砂糖添加量40%,菱角浆与番茄浆复合比为1∶1。[结论]在试验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加工制成的菱角番茄复合果酱风味独特,既有菱角酱应有的风味又混有番茄芳香,是一种低糖且营养丰富的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12.
刘志国  赵文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182-11183,11209
[目的]研究菱角壳粗多糖体外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从菱角壳中提取粗多糖,并对菱角壳粗多糖在体外清除羟自由基(.OH)、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和超氧阴离子(O2-.)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随着浓度的增加,菱角壳粗多糖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呈现增强的趋势,在多糖浓度为2.5 mg/ml时,菱角壳粗多糖对羟自由基、DPPH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分别为70.6%、66.2%和48.6%。[结论]菱角壳粗多糖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农村百事通》2001,(11):30-31
菱角,又名水栗、沙角、芰实,为菱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菱角不仅营养丰富,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食之消渴,解酒毒.菱角菜清香无毒,但有涩味,把菱角菜去叶,将叶柄用开水焯后挤水,加入调料凉拌,有纯正的天然 “ 野味”,还具有降压利尿的功效 .……  相似文献   

14.
池塘菱角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菱角属于菱科菱属,1年生浮水草本植物,主要生活在最高水位不超过3m的浅水湖泊、河道、池塘等水面。菱角的栽培方式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如果菱角种植水深在1.5m以下,可用直播。如果水深在1.5~2m以上,因直播难于出苗,应采用育苗移栽。笔者整理了一套适合和县池塘菱角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菱角与草鱼立体生态种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华龙村菱角立体生态种养模式进行研究,探索出菱角-草鱼立体生态种养模式,以期达到菱角科学高效标准化种养,缓解水体富营养化,促进农民增收以及提高环保效益的目的。经过2a多的实践,该种养模式对调整菱角种植结构、缓解农村水体富营养化具有积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菱角(Trapa bispinosa Roxb.)脱壳初加工装备设计与仿真分析时缺乏有效的离散元模型问题,开展菱角粘结离散元参数标定与样机试验工作。采用三维反求技术获取菱角轮廓模型,测取菱角本征参数及基本接触参数,得到菱角平均剪切力为352.95 N,并以此为标定目标,采用EDEM软件中的Hertz-Mindlin with bonding模型建立菱角离散元模型,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粘结参数标定范围,由二水平析因试验、最陡爬坡试验筛选显著因素及其标定区间,设计响应面试验求解粘结参数,确定离散元模型中的最优粘结参数组合,开展旋转剪切仿真试验及样机验证试验。结果显示:仿真得到的菱角脱壳剪切力为352 N,与实际误差为0.269%;菱角剪切刀具为矩形,转速230 r/min时,剪切力最小值为93.20 N,与预测值92.99 N的误差为0.215%;样机试验中矩形刀具在转速为230 r/min时各项性能指标最优,表明建立的菱角离散元模型可靠。  相似文献   

17.
菱角,属菱科,一年生水生草木植物。其肉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既可作果菜,又可作粮食,并适合加工制粉或作糕点等原料。为了农田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青田县自1996年就开始稻田种植菱角,由于市场销售价格高,销路好,同时菱角种植具有适应性强,易栽培等特点,今年青田县在山口镇、鹤城镇、章旦乡、东源镇等推广稻田菱角栽  相似文献   

18.
菱角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菱角是一种水生植物产品,深受城乡居民喜爱,可生食、熟吃,市场前景广阔。种植菱角成本低、收益高,可广泛利用沟、河水面资源,减轻水花生等恶性杂草为害,保护水面环境。本文将介绍亩产菱角750~1000kg的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回音壁     
湖北洪湖市读者冯常顺问:菱角价涨,我想发展菱角,但我地品种退化,所植菱角一年比一年小。不知哪家单位可提供优良菱角种?答武汉市农科院蔬菜所是目前惟一的国家级水生蔬菜种质基地。该所近年提纯或选育了一批菱角良种,既有生食的,也有熟食的,还有兼用型的。当前种价均为每500克10元,需者请直接联系。地址武汉市武昌张家湾,邮码430065,电话027—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菱角萤叶甲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于2011~2014年通过田间调查试验并结合室内观察系统研究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菱角萤叶甲的形态特征、发生消长动态、发生危害规律和综合防控措施。[结果]菱角萤叶甲属于全变态昆虫,在蔡甸区1年发生7代,春夏之交和夏秋之交出现2个发生危害高峰。在实际生产中,采取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可有效控制其发生危害。[结论]试验结果为指导湖北省相关部门防治菱角萤叶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