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掌握好肉用种公鸡的饲养管理技术是肉鸡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肉用种公鸡培育目标及选种要求,种公鸡育雏、育成和种用三阶段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为养好肉用种公鸡,充分发挥种公鸡的种用潜力,提高种用性能和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范围内,只要使种公鸡达到一定的条件,鸡群就会获得良好的授精率。然而,为了获得良好的授精率,就需要管理好鸡群,确保种公鸡在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获得正确的骨架发育、睾丸发育和均匀度,确保控制好种公鸡的饲喂,正确的公母比例以及种公鸡适宜的肥胖程度。饲舍安排如果将种公鸡与种母鸡分开饲养,让种公鸡按照体重生长曲线饲喂就变得简单许多。然而,种公鸡通常总是被安置在鸡舍的最末端,饲养人员难以观察其行为和活动。安伟捷育种公司的技术管理人员建议:种公鸡应饲养在鸡舍入口处最前端的围栏内,便于育雏育成期进行观察和管理。在全阶段…  相似文献   

3.
一、种公、母鸡选留要求种公鸡一般要选留性欲旺、射精量多、精子密度大、精液质量好的公鸡留作采精用 ,一般选用120~300日龄的青年公鸡为佳。据试验 ,种公鸡24~40周龄 ,种蛋受精率89 %。青年公鸡比老龄公鸡种蛋受精率可提高4.5个百分点。种母鸡一般应选留健康、无输卵管炎症的母鸡进行输精。对患有炎症的母鸡应及时淘汰或治疗。二、种公鸡的饲养管理要求种公鸡在采精孵化季节 ,日粮除按饲养标准配制外 ,还应注意多补充一定数量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在采精旺季 ,每连续采精3~5天后 ,应让种公鸡休息一天。三、…  相似文献   

4.
侯庆永 《农家致富》2014,(15):38-39
一、采精适龄种公鸡发育到20周龄左右,性腺基本成熟,但仍不能进行采精,否则,就会影响种公鸡的使用寿命和精液品质,影响种蛋的受精率。一般情况下,种公鸡应发育到22~26周龄进行采精。二、采精训练种公鸡采精前必须对其进行人工采精训练,促其尽快形成固定反射,以利于采精。1.将选择好的种公鸡在采精前1~2周投入单笼,按种公鸡的管理要求进行饲养,每天光照时间为12~14小时。  相似文献   

5.
一、种公、母鸡选留要求种公鸡一般要选留性欲旺、射精量多、精子密度大、精液质量好的公鸡留作采精用,一般选用120-300日龄的青年公鸡为佳。据试验。种公鸡24-40周龄,种蛋受精率89%。青年公鸡比老龄公鸡种蛋受精率可提高4.5个百分点。种母鸡一般应选留健康、无输卵管炎症的母鸡进行输精。对患有炎症的母鸡应及时淘汰或治疗。  相似文献   

6.
一、养好种公鸡是生产优质精液的根本种公鸡的选择:优质的种公鸡在使用之前,应该至少经过三次挑选。第一次选择:40日龄左右,挑选出健康、活泼、发育良好、鸡冠发育快且鲜红的小公鸡。第二次选择:17~19周龄,种公鸡上笼时,选择第二特征好,体格健壮,双腿结实,  相似文献   

7.
饲舍安排如果将种公鸡与种母鸡分开饲养,让种公鸡按照体重生长曲线饲喂就变得简单许多。然而,种公鸡通常总是被安置在鸡舍的最末端,饲养人员难以观察其行为和活动。因此建议;种公鸡应饲养在鸡舍入口处最前端的围栏内,便于育雏育成期进行观察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一、种公鸡的采精 (一)种公鸡的选留 (1)种公鸡的选留原则.种公鸡要求第二性征明显,无生殖器官疾病和主要传染病,性反射能力强;采精前公母鸡隔离、单笼饲养;采精前剪掉种公鸡泄殖腔周围的毛,有关器具进行消毒;采精前3~4小时应停水、停料,以减少粪便污染.  相似文献   

9.
人工授精所用种公鸡的质量好坏,不仅影响蛋的受精率的高低,而且对人工授精工作的劳动效率,对鸡场的生产计划都有影响。为此,应做好种公鸡的选择和饲养管理工作。1.公鸡数量受公鸡体质、人工授精技术水平及稀释液质量的影响,用小型蛋鸡笼饲养公鸡,因活动面积有限,往往造成后期公  相似文献   

10.
以罗斯父系肉种公鸡为素材,研究日粮蛋白质水平和每a饲料供给量两个因子对肉种公鸡体重、采精量和受精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肉种公鸡每天饲喂12g含粗蛋白质11.47%的日粮,可以有效地控制体重的增长,并且可以使种公鸡有较好的繁殖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以小香鸡为试验对象,研究长期闲置的种公鸡和正常采精的种公鸡在精液品质和体形指数上的差异。结果表明,长期闲置使种公鸡体重减轻(P<0.05)、冠高变小(P<0.01)、精子活力明显降低(P<0.01)。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能量的概念、来源、重要性、最佳需要量以及对种公鸡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的影响进行综述,表明能量是影响种公鸡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的重要营养因素,通过合理设置能量水平,可以提高种公鸡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3.
孙梅 《北京农业》2007,(12):37-38
种公鸡的选择和培育对于种鸡场的生产和经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种公鸡从出壳开始,它的选择、体重控制、饲喂都影响到日后受精率的高低,要想提高种鸡场的经济效益,提高种蛋的受精率,首先要提高公鸡本身的质量,因此必须从育雏开始对种公鸡精心饲养,以达到较好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一、种公鸡的选择实践证明.选择好的公鸡作种用可明显提高种用期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延长种用时间.提高后代的生产性能。公鸡的选择一般分3次进行.其时间和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15.
Vc和中草药添加剂对夏季种公鸡精液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季选取40周龄体重一致的60只安卡红种公鸡随机分为4组,研究Vc和中草药添加剂对夏季种公鸡精液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Vc和中草药能显著提高种公鸡的采精量和精子密度,降低精子畸形率,其中以在基础日粮中同时添加Vc和中草药组效果最为明显.说明在热应激条件下,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的Vc和中草药可显著改善种公鸡的精液品质,进而提高每只种公鸡可利用的有效精子数.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养禽业中,公鸡在繁育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该文综述了公鸡的生殖生理特征,以及遗传、营养、饲养模式与环境条件等因素对公鸡精液品质和繁殖性能的影响,以期为种公鸡繁殖性能的选育、管理和性能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复合饲料添加剂对种公鸡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37周龄黄羽肉鸡种公鸡50只,白羽肉鸡母鸡25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设置5个重复。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并添加1.4%饲料添加剂,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饲养期为60 d。通过测定种公鸡的精液品质、种蛋孵化性能、曲细精管管径和生殖上皮高,探讨饲料添加剂对种公鸡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种公鸡采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精子密度、种蛋受精率、曲细精管管径、生殖上皮高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提示,该饲料添加剂可提高种公鸡精液品质,改善睾丸组织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8.
营养因素对种公鸡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敏  张伟 《饲料博览》2006,(9):10-13
种鸡养殖中公鸡对受精率的影响至关重要。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通过轮换、淘汰公鸡的做法可大大提高种鸡群的受精率。公母分饲已经成为种鸡饲养的一种常规方法,通过对公鸡提供适当的营养来提高其繁殖力已成为家禽营养学关注的重要话题。现对公鸡营养需要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以概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热应激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方法]对新广黄公鸡和怀乡公鸡进行热应激处理,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UQCRB基因在新广黄公鸡和怀乡公鸡心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对黄羽肉鸡体重、心脏相对重和心脏UQCRB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新广黄公鸡和怀乡公鸡21、28 d体重以及28 d心脏绝对重显著高于怀乡公鸡(P<0.05),2种公鸡心脏相对重差异不显著。28 d试验组新广黄公鸡的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新广黄公鸡21 d心脏UQCR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怀乡公鸡(P<0.05)。热应激显著降低了新广黄公鸡28 d心脏UQCR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结论]心脏UQCRB基因表达与黄羽肉鸡生长速度相关,在肉鸡其他组织器官的表达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张玲  王志跃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594-4597
[目的]研究不同粗蛋白水平日粮对种公鸡繁殖性能的影响,找出最佳的添加比例。[方法]以45只21周龄新扬州种公鸡为试验对象,分别设A(11.32%)、B(13.04%)和C(17.23%)3个不同粗蛋白水平的日粮,测定繁殖期种公鸡的精液品质、睾丸性状和生殖激素的含量。[结果]粗蛋白质水平为13.04%的B组公鸡精液量、精子活力和精子密度均明显地高于其他2组,且该组的精子畸形率也最低;日粮粗蛋白水平对成年种公鸡的睾丸性状影响不大,而年龄对公鸡的睾丸性状有着显著的差异(P〈0.05);A组的T、LH和FSH含量分别比B组高6.34%、19.64%和3.88%,比C组高7.20%、17.54%和9.84%,但差异不显著。[结论]饲喂13.04%粗蛋白质水平日粮的种公鸡具有更好的繁殖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