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麦品种抗赤霉病穗轴病理解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抗赤霉病类型品种的病理解剖学,发现抗病品种穗轴维管束数量比感病品种的多;穗轴节上部的节间组织排列较下部节间组织致密;菌丝体只存在于穗维管束的导管内,并且抗病品种内的菌丝体数量比感病品种数量少、且发育不良;感病品种穗轴组织的坏死速率为抗病品种的7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抗赤霉病类型品种的病理解剖学;发现抗病品种穗轴线管束数量比感病品种的多;穗轴节上部的节间组织排列较下部节间组织致密;菌丝体只存在于穗轴维管束的导管内.并且抗病品种内的菌丝体数量比感病品种数量少、且发育不良;感病品种穗轴组织的坏死速率为抗病品种的7倍。  相似文献   

3.
何启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798-16800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玉米品种果穗维管束结构的差异。[方法]选用不同株型和穗型的3个玉米高产杂交种掖单4号、掖单13和沈单7号,利用徒手切片技术观察测定穗柄和穗轴内维管束的数目和面积,比较不同类型品种间果穗维管束的结构差异。[结果]在穗柄(轴)大维管束数、总维管束数、单个大维管束的平均面积、大维管束总面积、维管束总面积上,大穗型品种掖单13和沈单7号显著优于小穗型品种掖单4号;在维管束密度及维管束相对面积上,紧凑型品种掖单4号和掖单13大于平展型品种沈单7号;在维管束的输送效率上,掖单13略占优势,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结论]为今后玉米的高产栽培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水稻小穗轴的维管结构及其在开闭颖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1)水稻小穗轴是由表皮、皮层厚壁细胞和维管束系统组成。来自小枝梗的1条大维管束和数条小维管束合并后进入小穗轴,向四周分散,韧皮部朝外,木质部在内,并分段结合,先后分枝出通外颖5条,通内颖3条,通浆片4条,通花丝6条,通雌蕊3条等维管束。通向内外颖的维管束为有限外韧型,维管束中薄壁细胞大量低,而通向浆片和雌雄总的维管束木质部和韧皮部相互嵌合,继管束中薄壁细胞含量高。(2)通雌雄蕊的维管束的筛管不仅在端壁上有筛扎,而且在侧壁上也有筛孔,筛孔中充满了胼胝质,筛管中富含只有蛋白质结晶体的P-质体,筛管周围的薄壁细胞中的线粒体密度很高,并含有许多小液泡。(3)小穗轴中有两类厚壁细胞,一类是皮层厚壁细胞,形似花生状;另一类分布在维管束间和维管束周围,两类厚壁细胞部有较多的纹孔,纹几中充满胞间连丝,厚壁细胞间隙较大,能进行共质体和质外体的运输。厚壁细胞中含有只有片层结构、能进行淀粉代谢的质体。开颖前,质体中通常见不到淀粉粒,闭颖后,质体中大量合成和积累淀粉。(4)开颖后浆片、花丝和柱头细胞发生自溶,分解物通过导管进入小穗轴,在开花后1  相似文献   

5.
采用石蜡连续切片法,对小麦2个春性品种、3个半冬性品种的穗部维管束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表明:(1)小麦穗部大维管束数随小穗位上升而递减,每上升1个穗轴节片,大维管束数减少1个,该大维管束进入同一穗轴节片节上着生的小穗中。顶小穗一般有3~5条大维管束,可认为顶小穗是由3~5个未能完全分化的小穗联合构成。(2)小穗上各位小花维管束数目随小花位上升而递减。第1,2朵小花一般有5~7条分支维管束进入,它们与小穗轴直接相连;第3,4朵小花有3~5条维管束分支,其中1条是下位花维管束的分支;第5朵小花以上各位花均只有3条维管束,且自上而下依次相连于邻花的维管束。  相似文献   

6.
1986年与1987年对六个普通小麦品种穗轴维管束系统观察结果,提供了小麦穗轴各部位大维管束数目及其横截面积变化的实验数据。证实小麦穗轴大维管束数目基部至顶端随节位上升而递减。但其递减的多少,因部位而异:穗的下半部递减量略高于穗的上半部。表明穗轴下部节片通向小穗的大维管束数略多于穗轴上部。  相似文献   

7.
水稻小惩轴的结构及其在开闭颖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光学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水稻小穗轴的维管结构及其在开闭颖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1)水稻小穗轴是由表皮、皮层厚壁细胞和维管不系统组成。来自小枝的1条大给管束和数条小维管束合并后进入小穗轴,向四周分散,韧皮部朝外,木质部在内,并分段结合,先后分枝出通外颖5条,通内颖3条,通浆片4条,通花丝6条,通雌蕊3条等维管束。通向内外颖的维管束为有限外韧型,维管束中薄壁细胞含量低,而通向浆片和雌雄蕊的维管的  相似文献   

8.
小麦维管解剖结构与穗粒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大、中、小3种不同粒型的6个小麦品种主要营养器官的横切解剖研究结果表明,维管组织对穗粒重贡献程度是维管束数量大于维管束面积,且维管束面积与粒重大小成正比关系,回归分析表明,旗叶、旗下叶及茎、穗轴维管束数量可以作为“流”对生产力性状影响程度大的鉴定指标,研究结果可以启示小麦育种工作者在进行外部性状选择时应结合植株解剖结构特征共同选育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9.
水稻灌浆过程中小穗轴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水稻在籽粒灌浆过程中小穗轴的结构变化,用TTC染色法鉴定了小穗轴与颖果中脱氢酶的活性。主要结果如下:(1)开花后小穗轴中厚壁细胞内的质体积累淀粉,其后随胚乳中淀粉的积累,质体中淀粉消失,另外厚壁细胞的次生壁随开花后天数的增加不断地增厚。而未灌浆的空粒,开花后厚壁细胞不积累淀粉,次生壁也不增厚。(2)小穗轴中央维管束的活性与灌浆速率有关,活性高时灌浆速率快。小穗轴一黄化,灌浆就趋向停止。(3)灌浆物质进入颖果的途径是:小穗轴中央维管束→子房背部维管束→珠心突起→珠心层质外体→胚乳。  相似文献   

10.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水分亏缺对抽穗期小麦穗轴维管束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穗轴大、小维管束数目、横截面积、导管直径和韧皮部面积沿穗轴由下到上依次减小。但下降幅度因维管束种类、穗轴部位而异。同正常供水处理相比,中度水分亏缺下穗轴大、小维管束数目、面积、导管直径和韧皮部面积有所减小。重度水分亏缺则使穗轴大、小维管束数目、面积、导管直径和韧皮部面积明显减小。表明水分亏缺显著改变了小麦穗轴维管束系统的显微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解放后我国甘蔗栽培品种几次较大更替的内在原因,我们在比较了竹蔗、POJ2878和台糖134等3个品种叶肉细胞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基础上,应用石蜡切片法,又进一步对它们不同个体发育阶段的叶片维管束鞘细胞作了细致的比较研究。变量分析表明:最大脉间距之间的大、中、小型维管束的宽度之和以及它们中的韧皮部的宽度之和,在不同个体发育期间差异是极显著的;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是显著的,台糖134的和POJ2878的比竹蔗的达显著差异。糖分累积期的叶片最大脉间距平均含有的维管束数、维管束总宽度和韧皮部总宽度是按竹蔗→POJ2878→台糖134的顺序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2.
水稻茎秆维管束数与穗部性状关系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稻茎秆大维管束是营养器官向穗部输送水分、矿质和有机养料的通道。星川的研究结果,稻穗上每个一次枝梗内部都有与茎秆相通的一个大维管束,穗轴中的大维管束数,随穗节节位的升高而递减。因而,茎秆中大维管束数的多少和穗上一次枝梗和总颖花数有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一些观察结果认为水稻茎秆基部第一节间的大维管束数与一次枝梗数的比例为3:1—4:1,而另一些研究结果认为茎第二节间与穗颈节间的大维管束数的比例,因水稻品种而不同可分5种比例类型,而水稻品种区分为大穗型、小穗型、偏大穗型、中间型等恰与这些比值有关。因此,了解茎内大维管束数和穗一次枝梗数间的比例关系,以  相似文献   

13.
辣椒叶柄解剖结构数量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辣椒不同品种幼苗不同节位叶柄的组织结构横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辣椒维管束间细胞层数相对稳定,叶柄中维管束间细胞层数约为10;随着节位的变化,其皮层细胞层数、横切直径大小略有差异,其中第2、4节位细胞层数最多,横切直径最大;皮层内大的薄壁细胞直径与维管束两端口间距离、维管束面积及叶柄横切面积显著相关,相关系...  相似文献   

14.
小麦品种抗赤霉病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个品种穗轴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与抗扩展性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抗感品种健康穗轴在一些组织结构上存在着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抗病品种的维管束导管孔径较感病品种的小,抗病品种的皮层厚壁组织和厚壁细胞壁较感病品种的厚,且差异达显著水平;抗病品种的皮层厚壁组织和厚壁细胞壁增厚的时期比感病品种的早。在受侵染的穗轴中,抗感品种在菌丝的分布和量上,以及细胞的破坏程度上有所不同。抗感品种的木质素均为具丁香素核的木质素。因此,小麦品种抗扩展性的机制之一是靠预先形成的组织结构——厚壁组织和细胞壁厚度等解剖特征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野败型不育系稻穗闭颖慢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野败型不育系稻穗开颖迟、闭颖慢的原因与其浆片中维管束数目少、导管和维管束薄壁细胞不发达有关。闭颖过程受小穗轴控制,并受温度影响,而与受精过程无关。水稻颖花能在水中开闭。  相似文献   

16.
为了从微观角度探讨玉米优良自交系选育中出现短苞叶品种的原因,研究了短苞叶自交系139号与1号的雌穗轴和苞叶的维管束特性。结果表明:139号苞叶的单个维管束面积与其韧皮部的面积大于1号的,但在维管束数量上则小于1号。139号雌穗轴的单个维管束面积与其韧皮部面积却小于1号,但在数量上要多于1号。就上述结果从物质运输方面分析了139号苞叶与穗轴发育失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应用石蜡切片法,对不同种及品种的甘蔗,在个体发育不同阶段的叶片进行解剖处理和观察比较,发现在甘蔗叶片内,两个大型维管束之间,依次间插排列着小型和中型维管束。两个大型维管束之间的距离是随叶位上升而逐渐加大;它们之间的中、小型维管束和具有叶绿体的维管束鞘细胞的数目也是随着叶位上升而逐渐增加;维管束鞘细胞的横剖面积也有这种增加的趋势。变量分析表明:它们之间的维管束鞘细胞的横剖面积,在不同叶层之间,差异是极显著的;在不同种和品种之间,差异是显著的,有性杂交育成的生产栽培品种闽糖70/61的束鞘细胞横剖面积显著大于热带种黑车里本的和割手密、伊里安野生种的。  相似文献   

18.
水稻灌浆过程中小穗轴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水稻在籽粒灌浆过程中小穗轴结构变化,用TTC染色法鉴定了小穗轴与颖果中脱氢酶的活性。主要结果如下:(1)开花后小穗轴中厚壁细胞内的质体积累淀粉,随胚乳中淀粉的积累,质体中淀粉消失,另外厚壁细胞的次生壁随开花后天数的增加不断地增厚。而未灌浆的空粒,开花后厚壁细胞不积累淀粉,次生壁也不增厚。(2)小穗轴中央维管束的活性与灌浆速率有关,活性高时灌浆速率快,小穗轴-黄化,灌浆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水稻品种穗颈维管束性状及其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6个不同水稻品种的穗颈节间维管束性状(大维管束数目、小维管束数目、穗颈粗度、节间横切面面积、髓腔面积、茎壁面积、茎壁/节间比、维管束总面积、韧皮部决面积、木质部总面积、韧皮部维管束比、单个大维管束面积、单个小维管束面积、大维管束总面积、小维管束总面积等15个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在穗惩粗度、茎壁面积、维管束总面积、韧皮部总面积等13个性状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  相似文献   

20.
番茄幼苗茎的解剖学数量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3个番茄品种幼苗茎的解剖学数量性状观测表明,同一番茄品种内茎维管束距表皮的细胞层数、茎维管束间细胞层数和茎无维管束分化部位单位面积(mm2)细胞数3个解剖学参数基本相同,3个品种间的差异也较小。在对解剖学数量性状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番茄幼苗茎发育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