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在广东省广州市芒萁叶柄上发现的散斑壳属(斑痣盘菌目)—新种,即芒萁散斑壳(LophodermiumdieranopterisLin,Liu&Lisp.nov.)。对该种作了拉丁文特征简介、汉文描述和图解。主模式标本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  相似文献   

2.
根据子囊盘的形态及其在基物中的位置和松针上线纹的特征,将四川二郎山云南松针上的散斑壳划分为针叶树散斑壳(Lophodermiumconigenumu)、松针散斑壳(L.pinastri)、印度散斑壳(L.indianum)和四川散班壳(L.sichuanense),其中以针叶树散斑壳出现最多。并对其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3.
陕西松树散斑壳分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Minter关于松散斑壳(Lophodermium Chev.)的分类原则,将分布于陕西的华山松、油松、马尾松、湿地松和白皮松等松树上的散斑壳鉴定为9个种。其中中国新纪录种1种:L.molitors Minter;6个国内已知种:乔松散斑壳(L.pini—excelsae)、针叶散斑壳(L.conigenum(Brunaud)Hilitz)、光亮散斑壳(L.niens Darker)、南万散斑壳(L.australe Dearn)、大散斑壳(L.maximum B.Z.He)和白皮松散斑壳(L.pini—bungeanae Y.R.Lin);待定种2个。  相似文献   

4.
黄山杜鹃上的两个散斑壳属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生于黄山杜鹃 [Rhododendron maculif erum Franch.ssp.anhweiense( Wils.) Chamb.]上的散斑壳属 ( Lophodermium Chev.)二新种 :厚唇散斑壳 ( L.pachychilum Y.R.Lin & Z.S.Xu sp.nov.)和红褐散斑壳 ( L.ruf um Y.R.Lin & K.Lisp.nov.)。提供了新种的拉丁文简介、汉文描述和形态特征图。模式标本存放在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 ( AAUFP)。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9个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对散斑壳属(Lophodermium Chevall.)的15个菌株进行ISSR-PCR扩增.通过聚类分析,得出ISSR分析结果和表型形状的分析结果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从而确定了形态学特征以及寄主种类差异等在散斑壳属种阶元分类上的重要性.同时说明了ISSR技术可以较好的应用于散斑壳属种内和种间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针叶树上的散斑壳属(Lophoderm ium)的24个菌株进行了RAPD分析。通过聚类,得到针叶树上的散斑壳属各分离株之间的遗传距离为1.98-4.87,表明种内及近似种间的遗传变异较大,多样性丰富;根据遗传距离,将针叶树上的散斑壳属24个菌株分为A、B、C、D 4类。结果表明影响此类菌遗传多样性的因素有菌株形态学、寄主范围、寄生部位等,相比之下,前两者对此类菌的遗传变异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松属植物上散斑壳菌鉴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松属(Pinus Linn.)植物上散斑壳菌(Lophodermium spp.)鉴定的方法和依据,并介绍了各菌种在形态、培养、生态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针上的散斑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子囊盘的形态及其在基质中的位置和松针上的线纹特征,将四川西部马尾松(pinus、marssoniana)针叶上的散斑壳鉴定为Lophodermiumn、conigenum.)L.indianum和L.Pinastri等3个种,其中L.indiantum为国内新记录种。L.conigenum出现濒率高,它的单个子囊孢子的分离物划分成5个培养类型;健康绿色针草上也能分离出。  相似文献   

9.
对散斑壳属2个近似种,即松针散斑壳(Lophodermium pinastri)和乔松散斑壳(L. pini-excelsae)的外部形态及内部构造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绘图示之.同时对此二种多个菌株的rDNA-ITS序列进行了PCR扩增与测定,并与GenBank中已有的相关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利用MEGA邻接法(neighbour-joining method,NJ)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在形态解剖学方面,L. pinastri除子座基部层、线纹及分生孢子器开口特征外,其余重要特征与L. pini-excelsae具有很大的相似性.L. pinastri ITS序列的G+C含量(51.5%)大于L. pini-excelsae的G+C含量(50.1%).从系统发育树可以看出,双雏松上的L. pinastri和单维松上的L. pini-excelsae形成2个明显独立的分支,寄主对种内遗传多样性也产生较重要影响,产地与种内遗传差异无明显关联.ITS序列分析可以作为区分这2个近似种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松落针病是一类常见病害,危害松杉柏树幼苗、幼树及成株,造成严重损失。本文报道了松树上的5种散斑壳菌。(Lophodermium conigenum(Brunand)Hilitz,L.pinastri (Schrad ex Hook)ehev,L.nervisequium (Dcet Fr)Rehm,L.juniperinum(Fr)Rehm,L.macrosporum(Hartig)Rehm.并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国内松树上的12种散斑壳菌(Lophdermium spp.)进行了比较研究,编制了种的检索表,扼要记述了种的形态、培养、生态、寄主和分布,并对其子囊盘、分生孢子器及线纹的特征作了图解。  相似文献   

12.
强度水土流失区芒萁生长规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芒萁世代生活史以及芒萁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提出强度水土流失区采用栽植类芦,促进林地芒萁快速繁衍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芒萁生化他感作用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宜如  李晓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047-5048
芒萁常形成单优势植丛,其生化他感是重要成因之一。该研究以杂草刺苋和农作物大豆为受体植物,采用稀释和减压蒸馏的方法分别制得浓度为0.05、0.2、0.4 g(Fw)/ml的芒萁水提液,初步探讨了芒萁水提液对受体植物萌发种子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生化他感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芒萁水提液对受体植物萌发种子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及叶绿素含量呈现明显抑制作用。故对芒萁的生化他感物质的研究及对农业、林业生产实践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昆明地区玉米灰斑病病斑的扩展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条件下采用喷雾法接种,观测昆明地区玉米灰斑病不同叶层和部位病斑面积与数量,分析其与接种天数和温湿度持续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灰斑病病斑扩展与温度在20~30℃的时间累计值、10℃以上的有效积温、接种天数、相对湿度90%以上的时间积累值和品种抗性等均极显著相关(P0.01);抗病品种病斑小而少、产孢少,感病品种则相反;病害主要发生在穗位及以下叶片,病斑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中上部,并以纵向扩展为主,横向扩展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芒萁是我国南方红壤侵蚀区生态恢复的重要植物。为探讨微生物菌肥对芒萁生理特性的影响,施用不同种类的肥料,测定不同施肥处理下芒萁叶片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和光合指标。结果表明:菌肥施用下,芒萁叶片的生理活性受到明显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芒萁抗氧化系统对施肥反应不一;施用菌肥的芒萁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含量和相对电导率(REC)降低,而叶片叶绿素总量(Chl)提高。菌肥能够改善因土壤养分贫瘠造成的逆境胁迫,而且可提高芒萁抗逆性,从而增强其生理活性、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16.
云杉散斑壳菌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经过分离培养,云杉散斑壳南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5℃,最适pH值为6~7,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天门科素。光照对菌丝牛长影响不明显经低温刺激.紫外灯、黑光灯照射菌落均未产生分子孢子器和子囊盘。通过对自然状态下采集的病落叶子囊盘子囊孢子萌发率的测定。子囊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20℃,适宜湿度为80%~100%,最佳碳源为葡萄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光合有效辐射与土壤水分变化对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光响应进程及原初光化学反应的影响,分析芒萁单优层片发育成因。  方法  设置不同光合有效辐射[轻度遮光(透光率为35.96%,L1),中度遮光(13.00%,L2)和高度遮光(4.75%,L3)]与土壤水分[充足水分(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5%~80%,W1),中度干旱(50%~55%,W2),重度干旱(25%~30%,W3)]双因素控制试验,并以全光处理为对照,比较分析盆栽芒萁光合特征参数和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特征。  结果  ①轻度遮光条件下,重度干旱显著降低了芒萁的净光合速率(Pn)、表观量子效率(YAQ)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轻度遮光条件下充足水分(W1)和中度干旱(W2)的Pn大约比重度干旱(W3)和对照(ck)高34.4%~69.2%;②中度遮光和高度遮光条件下,各浇水处理间芒萁的Pn大致相近且略高于ck,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差异不显著(P>0.05),增加遮光强度能够缓解水分亏缺对芒萁的光合特征参数的负面影响;③在相同水分处理条件下,随着遮光强度增加,芒萁的荧光参数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特征。④轻度和中度遮光下重度干旱降低了芒萁的光合机构能力,高度遮光时,随着土壤水分的降低,盆栽芒萁叶片的电子传递效率(ψO)、电子传递量子产额(φEo)、能量流参数和光合性能指数(PIABS)均出现上升趋势,说明弱光环境下芒萁表现出明显的抗旱性。⑤遮光和干旱处理未对芒萁的PIABS和综合性能指数(PItotal)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说明芒萁的PSⅡ没有受到严重损害。  结论  因此,中度遮光+充足水分组合处理有利于盆栽芒萁积累光合产物,中度遮光与中度干旱下盆栽芒萁拥有最高的PSⅡ活性,盆栽芒萁对遮光和土壤水分变化的环境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图3表3参38  相似文献   

18.
生物散斑激光技术与Fujii法、绝对值差法、惯性矩法、广义差法等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可用于判断果蔬瘀伤、果蔬成熟过程生化变化、肉类品质、种子活力和果蔬真菌菌落感染程度等,该方法快速、简便、经济,可以保证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对生物散斑激光技术的原理、计算方法、在生鲜农产品品质控制中的应用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以期为生物散斑激光技术在生鲜农产品品质控制中的应用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芒萁对几种豆科植物的化感作用,测定了猪屎豆、山毛豆、木豆的种子在芒萁水提液的培养下的发芽率、发芽速率、化感效应指数以及在芒萁生长地播种试验的出苗率.结果表明,芒萁水提液浓度达到0.2 gFw/ml时对木豆种子的发芽率影响显著.山毛豆与猪屎豆种子的发芽率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显著,分别达到89.0%和96.0%.播种试验中猪屎豆和山毛豆的出苗率较高,分别为82%与71%.木豆种子受芒萁的化感作用较为明显,山毛豆次之,猪屎豆较轻微.  相似文献   

20.
8结点等参位移模式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国内外数字散斑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引入近年来有限元、数字图像、数值分析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提出了根据物体的实际变形假设的新的位移模式,即8结点等参位移模式。针对这一位移模式,首次开发出适合木材变形的数字散斑相关测试软件,并将用8结点等参位移模式的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得到的结果与Ansys有限元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8结点等参位移模式的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在复杂应力、应变场的测试中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