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明确甘蓝与甘蓝型油菜种间杂交的生殖隔离程度是否与甘蓝的变种类型有关,以2份Ogura CMS芥蓝和4份Ogura CMS结球甘蓝为母本,分别与2份含有Ogura CMS育性恢复基因Rfo的甘蓝型油菜杂交,获得的种间杂种加倍后,再分别与母本芥蓝和结球甘蓝回交,调查F1、BC1两个世代材料的结实性和Rfo基因的传递效率。结果表明,芥蓝与甘蓝型油菜种间杂交F1代、BC1代的亲和指数都显著高于结球甘蓝(P < 0.05),是结球甘蓝的2倍以上,且在芥蓝材料中Rfo基因的传递效率高于结球甘蓝。进一步比较BC1回交后代Rfo阳性单株的育性、遗传背景回复率,芥蓝的育性大多显著好于结球甘蓝(P < 0.05),26株BC1单株遗传背景回复率在0.50 ~ 0.84之间;而结球甘蓝两个BC1单株(15Y1和15Y4)遗传背景回复率分别为0.53和0.59。上述结果说明,芥蓝较结球甘蓝更易与甘蓝型油菜杂交获得后代,且异源目的片段的传递效率更高,因此芥蓝可作为结球甘蓝与甘蓝型油菜杂交的桥梁材料,加速甘蓝型油菜中优异性状的转育进程。  相似文献   

2.
参考萝卜染色体定位序列标记连锁图谱中F染色体连锁群的SSR分子标记,利用21个已知萝卜染色体组成的甘蓝型油菜—萝卜附加系材料,确定了萝卜F染色体特异的2个SSR标记RM-59-293和Rs1SSR3694-220,应用两个标记对白菜‘559’与甘蓝型油菜—萝卜F染色体附加系FF回交的BC_1进行鉴定,筛选出10个含有萝卜F染色体的BC_1单株。利用萝卜基因组特异探针pURsN对该10个含有萝卜F染色体的BC_1单株的基因组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10个BC_1均得到1个杂交信号,含有1条萝卜F染色体。进一步对该10个BC_1单株进行主要农艺性状鉴定,筛选出形态接近白菜亲本‘559’的BC_1-15单株和形态偏向白菜类的BC_1-8、BC_1-16、BC_1-31和BC_1-35单株。  相似文献   

3.
黄瓜叶色突变体遗传及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叶色正常(绿色)与叶色突变(黄色)黄瓜材料为亲本,配制正反交杂交一代(F1)、回交一代(BC1)及F2代分离群体。以此为试材,对黄瓜叶色突变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同时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筛选与叶色突变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F1、BC1及F2后代中绿叶植株与黄叶植株比例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叶片绿色对黄色为完全显性,叶片黄色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AFLP技术和BSA方法,筛选到1对引物组合在绿叶和黄叶亲本与绿叶和黄叶池间同时表现多态性,绿叶亲本和绿叶池在大约200bp处有1条特异条带,而黄叶亲本和黄叶池无带。F2代验证发现鉴定结果符合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4.
Ogura胞质不育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不育源植株苗期不黄化,蜜腺发育正常,表现为全不育。采用本实验室选育的芜菁(B.campestris ssP.rapifera Sinsk)优良自交系‘耐病98-1’和‘白蔓菁’为回交父本,2000年开始将不育源和回交亲本进行杂交和多代回交选择,并对F1,BC1,BC2和BC3植株植物学性状,特别是直根膨大情况,包括直根大小、形状和颜色,育性特征,蜜腺发育情况,花粉生活乃以及亲和指数等进行观察鉴定。  相似文献   

5.
为了快速、准确识别不同甘蓝自交系的遗传背景,提高回交育种效率,利用36对多态性EST-SSR引物对8个甘蓝变种的101份自交系进行扩增,应用NTSYSpc2.11a进行遗传背景分析表明,不同甘蓝变种种内平均遗传相似系数都大于0.55,变种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45 ~ 0.59,101份自交系在遗传相似系数0.62处基本可聚为8个类群。在此基础上,选出23份具有代表性的自交系材料,增加筛选获得多态性稳定的50对EST-SSR引物,初步建立了一套包含86对引物的甘蓝背景选择标记,并应用于甘蓝自交亲和性的回交选择。  相似文献   

6.
以栽培番茄1052 为母本,以秘鲁番茄LA3858 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幼胚挽救培养获得了1
株F1 植株,再以栽培番茄1052 为母本进行回交,通过幼胚挽救获得了6 株BC1 单株,利用129 个分布于
12 条染色体上的CAPS、SSR 和InDel 标记对BC1 单株进行染色体片段分析,结果表明6 株BC1 单株中12
条染色体含有的秘鲁番茄片段涵盖了秘鲁番茄LA3858 的整个基因组。  相似文献   

7.
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复等位基因Ms的SSR标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大白菜细胞核复等位基因型雄性不育两用系‘AB01’的不育株,与多国芸薹属植物基因组计划MBGP的基础材料'Chiifu'杂交及回交,构建BC1群体。根据SSR检测体系中各主要成份浓度对扩增结果的影响,优化反应体系。选用250对SSR引物,对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复等位基因Ms进行SSR+BSA分析,获得了7对多态性引物。在101株BC1个体间对这些引物进一步检测,得到2个与Ms基因连锁的SSR标记cnu_m273和cnu_m295。经连锁分析,二者位于Ms的同一侧,遗传距离分别为4.95 cM和7.92 cM。  相似文献   

8.
利用SSR标记对20份葡萄材料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从245对引物中筛选出19对用于葡萄的SSR扩增。共扩增出144条带,均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百分率为100%。根据SSR扩增结果,利用NTSYSpc2.10e软件进行Jaccard相似性系数分析,20份葡萄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30~0.900,平均遗传相似系数...  相似文献   

9.
辣椒抗根结线虫基因Me3的精细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Me3基因的抗根结线虫辣椒自交系‘HDA149’为父本,感根结线虫辣椒自交系‘8214’为母本,构建了一个2 133株的F2作图群体。采用群体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构建抗、感病两个DNA池,对由两亲本筛选出来的285对引物进行扩增分析,发现引物SSCP_B322和EPMS658在抗、感池间具有稳定的多态性。继续用这两对引物对F2单株进行扩增,以JoinMap 3.0软件分析发现SSCP_B322和EPMS658标记位于Me3基因两侧,遗传图距分别为0.56 cM和1.33 cM。运用回交群体BC1和F3群体验证实了这两个标记,可有效用于辣椒抗线虫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也为图位克隆Me3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15个产地人参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RAPD和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分子标记均能揭示不同地区人参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共筛选出11条RAPD随机引物,平均每条引物可扩增出3~17条DNA片段,共扩增出104条清晰条带,多态性条带100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6.15%,揭示供试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为0.505 3~0.989 5,平均值为0.760 4。筛选出5对SSR引物,平均每对引物可扩增出1~8条DNA片段,共扩增出38条清晰条带,多态性条带35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2.11%,揭示供试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为0.400 0~0.960 0,平均值为0.742 1。RAPD和SSR标记的聚类分析在分类上稍有差异,但总体趋势一致,RAPD、SSR及RAPD+SSR均将样品聚为三大类,均能揭示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为人参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番茄绿果与橙果间果实颜色及主要色素含量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番茄组合绿樱(绿果)×金珠1号(橙果)的6个世代遗传群体(P1、P2、F1、BC1、BC2和F2)进行果色性状、番茄红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和胡萝卜素含量等的遗传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正反交F1的果色性状无明显差异,而色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番茄果色性状受核基因控制,而色素含量遗传除受核基因控制外还可能存在胞质效应。采用多世代联合分析法的分析结果表明,番茄绿果与橙果间的果色性状符合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MX2-A-AD)遗传模型,其BC1、BC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3.42%、78.25%和61.41%,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2.87%、15.35%和34.94%,即果色性状遗传的主基因遗传力较强;叶绿素含量符合1对负向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MX1-AEND-AD)遗传模型,其BC1、BC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1.73%和0.6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5.47%、0和37.82%,即主基因遗传力在BC2群体中最高,多基因遗传力在BC1群体中最高;番茄红素含量与胡萝卜素含量均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MX2-ADI-AD)遗传模型,其BC1、BC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5.74%、1.79%、84.26%和61.53%、87.21%、81.0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0.32%、74.12%、12.68%和0.68%、0、0,表明番茄红素含量和胡萝卜素含量的主基因遗传力较强。  相似文献   

12.
以23份芥蓝纯合自交系和21份杂交F_1为试材,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花薹中莱菔硫烷含量,分析芥蓝花薹中莱菔硫烷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4份芥蓝材料花薹中莱菔硫烷含量变异范围为46.89~419.45mg·kg~(-1)(DW),供试材料间莱菔硫烷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获得了1份莱菔硫烷含量较高的F_1材料A86,含量为419.45mg·kg~(-1)(DW);3份莱菔硫烷含量较高的高代纯合自交系材料A1、A17和A53,含量分别为298.50、354.19、361.06mg·kg~(-1)(DW),可用于芥蓝抗癌新品种的选育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甜瓜果实酸性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果实口感无酸味的甜瓜材料60 和酸甜味的材料61 为亲本,构建P1、P2、F1、BC1、BC2 及F2 六世代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六世代联合分析法,分析甜瓜果实柠檬酸含量、可滴定酸值(TA)和pH 值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柠檬酸含量的遗传模型为1 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
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F2 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为31.06%,多基因遗传率为30.48%;TA 值的遗传模型为2 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F2 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为78.06%,多基因遗传率为0;pH 值的遗传模型为1 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F2 群体的主基因
遗传率为84.07%,多基因遗传率为12.90%。  相似文献   

14.
以圆顶茄子和尖顶茄子为亲本构建6世代群体(P_1、P_2、F_1、BC_1P_1、BC_1P_2、F_2),在春露地和秋大棚两个茬口分别种植6世代群体,利用目测法和Tomato Analyzer软件分析法采集茄子果顶形状数据,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茄子果顶形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目测法和软件法都可以用来描述茄子果顶形状,Tomato Analyzer软件分析法获取的果顶数据计算出的AIC值完整性好、适应性检测中的统计量差异显著个数少,对茄子果顶形状的数据测量更为准确,更加适用于茄子果顶形状的采集。茄子果顶形状表现为数量性状,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同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在分离群体中F_2群体主基因遗传率高、稳定性好,主基因遗传率达到72%以上,育种过程中适合在F_2群体进行果顶形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甜瓜抗蔓枯病基因Gsb-4 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瓜(Cucumis melo L.)抗蔓枯病自交系PI482398(含抗蔓枯病基因Gsb-4)和感病自交系‘白皮脆’以及它们的F1、BC1P1、BC1P2、F2 群体为材料,苗期进行蔓枯病菌(Didymella bryoniae)接种鉴定,结果表明甜瓜抗蔓枯病基因Gsb-4 为单显性遗传。利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对89 对SSR 引物进行筛选,引物CMTA170a 在抗性材料中可扩增出约为120 bp 的条带,并与抗性基因Gsb-4 表现出连锁关系。统计了CMTA170a 在118 个F2 单株上的多态性,并利用MAPMAKER/Exp version 3.0b 软件进行了计算,其与Gsb-4 的遗传连锁距离为5.14 cM。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古老月季品种‘月月粉’(Rosa chinensis‘Old Blush’,用OB表示)为母本,‘无刺光叶蔷薇’(Rosa wichuriana‘Basye’s Thornless’,用W表示)为父本,构建F_1代共296个单株。从146对SSR标记中筛选出亲本间多态性好且条带清晰的23对SSR标记,对随机选择的94株F_1进行杂种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到3个纯合显性标记分别为Fv512、Fv609和305,可单独一次性鉴定全部杂种真实性;随机筛选的94株子代均为真杂种;20个SSR标记用于基因型分析,有9个标记出现了偏分离,并在统计上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偏分离率45%,说明该F_1群体基于SSR位点的基因型偏分离率较高,在进行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时应重视偏分离标记对作图的影响;UPGMA聚类分析显示,94株F_1的遗传变异大,且遗传多样性丰富,可划分为2个大类7个亚类。  相似文献   

17.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以萝卜基因组特异序列pURsN 作探针,分别与19 份菜薹与萝卜附加系回交后代BC4A3d 进行杂交,检测回交后代中外源萝卜染色体的存在情况。结果显示:只有1 份材料BC4A3d-45 没有杂交信号,其他18 份材料均得到1 个杂交信号,表明除了BC4A3d-45 没有附加外源萝卜染色体之外,其余18 份材料均含有1 条外源萝卜染色体;该结果与分子标记鉴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以长茄高代自交系125 和126 构建的茄子6 个不同世代的遗传群体〔P1、P2、F1、F2、 B1(125×F1)、B2(126×F1)〕 为试材,利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对茄子的株高性状进行多世代遗传联合分析。结果表明:供试亲本株高 性状差异显著,分离世代株高性状数值均呈单峰的偏正态分布,属于数量性状遗传。多世代遗传联合分析结果显示茄子株高 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为C-0 模型,不存在主基因遗传效应,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加性- 显性- 上位性遗传模式。采用二阶 遗传参数进一步分析株高的多基因遗传效应,结果显示,茄子分离世代F2、B2 的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9.24%、22.77%,茄 子株高以多基因遗传为主。  相似文献   

19.
常瑞青 《中国蔬菜》2020,1(3):21-27
选取市场上广泛使用和拟进入市场的75份番茄材料,利用栽培种间多态性丰富的48对InDel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选取其中24对标记进行指纹图谱构建。结果表明,48对InDel标记中,45对呈现较好的多态性;75份番茄材料的遗传距离为0.16~0.91,平均遗传距离为0.52;聚类分析将75份材料分为5个类群,其中第Ⅰ、Ⅳ和Ⅴ类群以国内品种为主,第Ⅱ和Ⅲ类群主要集中了国外公司的一些品种;选取24对覆盖全基因组的InDel标记进行指纹图谱构建,基本可以将75份番茄材料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