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西方大国中,法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颇具特色:一是长期渐进型,即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化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而又持续不断的过程;二是小农经济型,即建立在小农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普遍分散的小农经营模式;三是互动效应型,即农业现代化与工业现代化、政治现代化之间的关联互动;四是二元结构型,即农业现代化过程长期存在着集中与分散、集约与粗放、先进性与落后性等二元并存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农业与农民问题一开始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并留下大量的论述农业和农民问题的极有价值的文献。但马克思关注更多的是较先进的英国大土地所有制的国有化问题,而恩格斯关注更多的则是较落后的法国、德国等小土地所有制的合作化问题,并写下《法德农民问题》这一落后国家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纲领性著作。在这篇文献中,恩格斯指明,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较落后国家,合作社是一条引导小农经济走向集体经济的唯一道路。但集体经济"仅仅"是要将小农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而不改变其对财产及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这是本文"再思考"的焦点———中国50年代的合作化,根本教训就是:不是变小农的"私人生产和占有"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而是变小农的"私人所有"为合作社的"集体所有"  相似文献   

3.
农业与农民问题一开始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并留下大量的论述农业和农民问题的极有价值的文献。但马克思关注更多的是较先进的英国大土地所有制的国有化问题,而恩格斯关注更多的则是较落后的法国、德国等小土地所有制的合作化问题,并写下《法德农民问题》这一落后国家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纲领性著作。在这篇文献中,恩格斯指明,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较落后国家,合作社是一条引导小农经济走向集体经济的唯一道路。但集体经济"仅仅"是要将小农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而不改变其对财产及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这是本文"再思考"的焦点——中国50年代的合作化,根本教训就是:不是变小农的"私人生产和占有"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而是变小农的"私人所有"为合作社的"集体所有"  相似文献   

4.
宋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9197-9199
土地改革完成以后的中国农村开始出现“中农化”趋势,这就对个体小农得到土地后的下一步制度安排提出了疑问.按照过渡时期“一化三改造”的总路线要求,农村土改后须进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方式是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这一选择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走农业合作化道路,是共产党实现土地社会主义国有和集体经营的既定目标,是为改变农村个体经济的发展趋势和两极分化现状的现实选择,同时也符合国家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对农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晚年时,专门研究了俄国农村公社的历史命运这一严肃而复杂的东方社会问题,详细考察了当时的历史环境,即资本主义生产和农村公社同时并存。在给查苏里奇回信之前,马克思连续写了三次复信草稿,在复信草稿中,马克思认为,俄国农村公社中包含着集体耕作和集体所有制因素,可以充分利用资本主义的机器以及一切文明成果,所以,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在正式回信中,毅然删除掉了。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俄国农村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的大小,即资本的本质和破坏性力量、公社的特点和生命力及其二者的交往情况。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大国中,法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颇具特色:一是长期渐进型,即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化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而又持续不断的过程;二是小农经济型,即建立在小农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普遍分散的小农经营模式;三是互动效应型,即农业现代化与工业现代化,政治现代化之间的关联互动;四是二元结构型,即农业现代化过程长期存在着集中与分散、集约与粗放、先进性与落后性等二元并存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日中两国农业经营体制各有特色,可互相学习借鉴。在农地制度方面,日本在私有制基础上实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农地所有权与经营耕作权由统一逐渐转向分离。中国实行农地集体所有,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两权分离制度;在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上,日中两国都是以小规模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但中国在农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基础上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有利于群体与个体两个积极性的发挥;在农业合作组织方面,日本的农协作为具有广泛基础的农业合作社团体,为农户提供多方面服务,在日本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农业合作组织建设与发展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目前亟待发展、重建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一、传统农业阶段的组织形式 世界发达国家,在传统农业阶段的农业组织形式,从所有制上看基本上可以归入两大类:一是北美、西欧、日本等以资本主义形式发展的农业;二是苏联、东欧等国以社会主义形式发展的农业。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探讨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则在总结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东方社会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该理论体系始终贯穿了这样一条主线:东方国家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它包含了多个发展阶段,其中利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来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初级阶段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相对于他的西方社会理论而言的,在十九世纪欧洲大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在西方范围内所研究的社会发展理论遇到了困难,于是马克思转而将研究目光投向了东方社会。通过对东方特有的社会性质及发展状况的研究,马克思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必经阶段的规律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会出现跳跃式的发展,指出东方农业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进入到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马克思的这一研究成果对深化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解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本文从马克思关于社会理论的思想发展变化入手,分析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认为其核心是关于东方社会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社会"卡夫丁峡谷"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构想,是马克思通过对俄国社会进行深入研究和缜密分析得出的科学结论,并为20世纪的社会主义发展和当今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生态农业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文华 《农学学报》2018,8(1):153-157
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代人口的不断增加,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在经营中的短期行为,带来了日益加剧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并引起了全世界人民对农业发展道路的关注与反思。中国凭借悠久的农业历史、多样的自然条件和文化积淀,在政府的激励与引导下,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的概念,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总结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多种成功模式,开展了不同层面的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并得到了国内和国际的广泛承认与赞扬。但中国的生态农业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有待今后在理论、技术、管理、政策、能力建设和评价指标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利用在河北省沧州地区和山东省潍坊地区进行典型调查的第1手材料,综合大量相关的参考文献对农业的效益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业生产效益提高与农村产业结构高级化同步发展的理论观战指出农村产业结构高级化是彻底摆脱农业困境,大幅度地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本文还对农村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对大陆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从最初的观光果园等到休闲农场,再到休闲农业园区历经30余年,始终坚持保护环境生态、活用农业资源和传承农村文化等发展策略。同时,基于资源整合需要,依托地缘关系、社区意识和社区总体营造理念建立休闲农业园区,通过多种本地特色的体验方式辅导农民转型经营和推广休闲农业,强化其乡村性、生态性与体验性等产业特性,实现台湾地区农业永续经营和农村再生发展。依靠健全的制度、理念和规划,强化农民组织合作与策略联盟,推动资源整合及社区总体营造等具体措施发展休闲农业,改善农业产销结构,增加农民收益并释放出经济、社会、教育、休闲、文化和环保等多种功能,给今后大陆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山西是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严重影响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分析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面对新阶段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既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要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所面临的生产停滞、生态破坏严重和农业资源过于浪费等问题给农村建设带来严峻的挑战。只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才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唯一出路。用生态学的原理指导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生态模式,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原理和技术进行农业景观规划,从而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6.
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未来,也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文章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探索了中国农业可持续性的特征以及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而优势农产品集群区域化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根据山西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山西省优势农产品集群区域化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研究表明,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的实质内涵是发展生产,发展生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核心,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支撑,也是山西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思路。最后提出了加快山西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三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宋平  扈立家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8080-8082
社区支持型农业(CSA)是建立在消费者和农民互信的基础上,一种在农场(或农场群)及其所支持的社区之间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农业发展方式。作为新型农业的重要形式之一,项目融资存在投资主体不健全,投资对象不明确,投资方式和渠道单一等问题,通过建立关于投资者、国家政策、社区支持农业项目(CSA)和消费者这四个相关者在内的障碍因素分析模型,阐述了四个相关者各自对社区支持农业项目融资过程中所产生的障碍原因,给出了两条解决思路,一是通过社区支持农业自身加强品牌建设,加大营销宣传和培养忠实消费者,二是通过政府和其他金融机构及民间资本的力量解决社区支持农业融资难的问题。社区支持农业项目成功融资不仅在投融资领域中可以实现经济利益双方的共赢,同时还可以带动社会效益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开拓及发展和谐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为了加大力度推动我国的农业、提高生产力,进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普遍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我国的农业技术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农业信息化在山西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农业信息化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阐述了推进农业信息化对建设现代农业的意义和作用,分析了山西省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并对山西省推进农业信息化提出了对策: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人才培养;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质量;开发整合农村市场信息资源;积极开展农产品网上交易,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以产业化的方式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