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明肥料在绿肥油菜上的施用效果和适宜施用量,设置6个不同施肥用量处理,研究不同施肥用量对绿肥油菜物候期、冬至苗情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不仅有助于延长绿肥油菜生育期和改善冬至苗情,且对于提高绿肥油菜生物量也有一定作用。与不施肥处理(T1)相比,施肥处理(T2至T6)的绿肥油菜生育期分别推迟2~5 d,冬至苗株高增加6.3~9.7 cm,根茎粗增加4.7~5.0 mm,单株叶片数增加1.7~2.8片,单株叶面积增加21.1~41.3 cm2;与T1相比,施肥处理(T2至T6)的绿肥油菜薹期和成熟期生物量鲜重分别增加14 775~31 410、16 290~33 585 kg/hm2,干重分别增加9 300~21 990、10 140~24 345 kg/hm2。武穴市绿肥油菜最佳施肥量为施N 75 kg/hm2、P2O5...  相似文献   

2.
今年秋播主要体现:优良品种面积大、适期移栽面积大、足肥种麦面积大、秸秆还田轻简种麦面积大,万亩示范片面积大。目前麦油苗情总体较好,秋种基础总体较好。油菜移栽时苗情素质较好,目前叶龄7.5张,绿叶5.6张,株高24.5cm,菜苗稳健,缓苗情况较好。但由于今年部分地区水稻后期遇低温早,灌浆期拉长导致让茬迟,加之秋播期间多雨寡照,局部形成了播种迟、烂、粗,土壤冷、板、湿的不利局面,现有苗情的不平衡性突出。  相似文献   

3.
湖南高产油菜的产量构成特点及主要栽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8-2009年参加湖南省油菜高产创建活动的高产田块产量及其形成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均产量为3084 kg/hm2的油菜田块角果数为6.522×107个/hm2,每果粒数为20.5粒,千粒重4.077 g;冬前苗单株绿叶数约10片,单株总叶数16片,最大叶长近45 cm,叶宽18 cm,干物质产量为4 84...  相似文献   

4.
种植密度对陕油6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2000年,以陕油6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其越冬苗情、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在0.4~1.2万株/667m2的范围内,随着密度增加,陕油6号无论苗期在根粗、单株叶片数、开盘直径、鲜重、干重等方面,还是成熟期在株高、根粗、一次分枝数、主序长度、单株有效角果数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其分枝高度,千粒重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以油菜(Brassica napus L.)新品系20ZY0592(V1)、20ZY9389(V2)和品种华油杂62(V3)、华油杂9号(V4)为试验材料,设置30万株/hm2(D1)、60万株/hm2(D2)、90万株/hm2(D3)3个密度处理的裂区试验,于越冬期、蕾薹期、盛花期、角果期对试验材料消亡指数、单株绿叶数、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以及成熟期农艺性状和产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密植会导致油菜整个生长周期内消亡指数、叶面积指数的上升和单株绿叶数、光合速率的下降;在不同密度条件下,油菜的消亡指数和叶面积指数(组)、单株绿叶数和光合速率(组)之间的关系均符合组内正相关、组间负相关的规律;密植会导致根茎粗、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长、单株有效角果数等指标的下降以及有效分枝部位的上升;密植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产量的提升,过大则会导致产量下降。由此可知,合理密植能够提高油菜产量,但密植在增加了叶面积指数的同时,也会导致消亡指数的上升和单株绿叶数、光合速率的下降,并造成植株个体偏细及重心上升,进而增加倒伏的风险,在油菜高密栽培过程中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6.
<正>陕油6号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00年1月18日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6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8月安徽省通过认定。 一、特征特性 陕油6号属弱冬性甘蓝型一代杂交种,全生育期240天左右,株高170~180厘米,单株有效分枝数9~10个,株有效角果数350~400个,角粒数22~26粒,千粒重3.5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株型油菜品种在6个种植密度下的产量表现,同时分析了冬前苗期性状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传统松散型品种适于低密度栽培,产量峰值在15万株/hm~2;而紧凑型品种适于高密度栽培,产量峰值在60万~75万株/hm~2。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当冬前苗叶片数增加时,油菜的主花序产量和总生物学产量呈增加趋势;随着冬前苗叶干重和单株鲜重的增加,成熟期单株、分枝产量亦增加;冬前苗的叶片重合面积越大,单位面积产量和主花序产量越低。叶片数、根系重量、叶干重和叶片重合面积是影响油菜产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油研九号分期播种的叶片性状变化及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主茎叶片数的影响存在极显著差异,播期与主茎叶片数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播期对生长进程中的平均叶面积指数、叶重占全株总重百分比的平均值、单株平均绿叶数和叶重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播期与生长进程中叶重占全株总重百分比的平均值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长进程中的平均叶面积指数、单株平均绿叶数和叶重呈抛物线关系。不同播期的叶面积指数、叶重占全株总重的百分比、单株绿叶数和叶重与生长进程均呈抛物线关系。  相似文献   

9.
油-稻共生期对谷林套播油菜苗期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共生期对谷林套播油菜苗期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为南方三熟制地区谷林套播油菜共生期确定提供参考。【方法】以油菜品种赣油杂5号和丰油730为材料,设置油稻共生期12 d、10 d、7 d、5 d、3 d、0 d(CK)6个处理,于2012-2014年进行大田试验。【结果】(1)共生期延长有利于提高油菜出苗期密度,但较长的共生期导致油菜密度后期急剧下降,降幅随着共生期延长而增加,成苗率和成株率随共生期延长先增加后下降。油菜成熟期密度以共生5 d处理最大,与0 d(CK)处理相比,成苗率和成株率分别提高0.97%和5.98%,而12 d共生期处理成苗率和成株率分别下降19.20%、19.35%。(2)共生期显著影响套播油菜苗期生长发育,油菜总叶数、绿叶数、根颈粗、单株干重等个体指标随共生期延长而增加,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干重等群体指标随着共生期延长呈现先增加后逐渐下降趋势。(3)套播油菜成熟期的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主序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单株干重、单株产量等产量相关性状与共生期关系密切。其中,共生期与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主序角果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单株干重等产量性状极显著正相关、与每角粒数极显著负相关。(4)套播油菜单株产量随着共生期延长而增加,油菜单位面积产量随着共生期的延长呈先增后降趋势,以共生5 d产量最高;相比于CK,两年度分别增产20.48%和22.35%,增产效果显著。(5)共生期显著影响油菜生育进程,相比于套播处理,CK油菜全生育期明显缩短,差异主要发生在出苗至蕾薹期,现蕾后发育进程差异不明显。【结论】共生期延长有利于提高套播油菜出苗密度和个体生长发育,但成苗率和成株率低,造成成熟期密度不足而导致减产,共生期缩短出苗密度小,且因播期晚,个体生长发育较差,最终影响产量形成。因此本区域内谷林套播油菜共生期以3-7 d为宜,5 d为最佳,共生期过长或太短均不利于南方三熟制地区套播油菜高产群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播期和密度对免耕直播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免耕直播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播期和密度对油菜生长、冻害情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越冬期油菜苗高、绿叶数、叶面积指数、根颈粗、开展度、地上和地下部分干重逐渐下降,冻害指数增加,全生育期缩短,产量降低;密度增加,除了叶面积指数逐渐增大,其他生物学性状指标降低,冻害指数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呈下降的趋势,密度为31.5万~36.0万株/hm2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株型油菜品种在6个种植密度下的产量表现,同时分析了冬前苗期性状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传统松散型品种适于低密度栽培,产量峰值在15万株/hm2;而紧凑型品种适于高密度栽培,产量峰值在60万2;而紧凑型品种适于高密度栽培,产量峰值在60万75万株/hm75万株/hm2。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当冬前苗叶片数增加时,油菜的主花序产量和总生物学产量呈增加趋势;随着冬前苗叶干重和单株鲜重的增加,成熟期单株、分枝产量亦增加;冬前苗的叶片重合面积越大,单位面积产量和主花序产量越低。叶片数、根系重量、叶干重和叶片重合面积是影响油菜产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在山西临汾采用连续递增密度试验小区设计法,开展了播期密度对小麦苗期个体和群体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前气温偏高的年型条件下,播种密度在225 ̄450万粒/hm2范围内,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株高增加,单株茎数、单株次生根数、单株绿叶数减少并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主茎叶龄则无显著性差异;播种期在9月24日 ̄10月4日范围内,株高、主茎叶龄和单株次生根3个性状均随播种期的推迟株高降低、主茎叶龄和单株次生根减少,单株茎数和绿叶均为9月29日播种的居多;播种期和播种密度对株高、主茎叶龄、单株茎数、单株次生根数和单株绿叶性状的变异系数影响不同。9月24日和9月29日播种的4个播种量冬前群体均分别不足1200万/hm2和超过了1200万/hm2。本试验达到壮苗和合理群体指标的组合为播期10月4日、播种量225万/hm2。  相似文献   

13.
正喜多油1号属半冬性甘蓝型油菜杂交种。叶片较大,叶肉肥厚,叶片数较多。冬前长势稳健,薹茎粗壮,不早花早薹,适应性好,全生育期226天。平均株高152厘米,单株荚果数235个,每荚粒数18粒,千粒重4克。抗裂荚性强,株型紧凑。苗期抗旱、耐湿性好,越冬期耐寒性好,抗菌核病,抗倒性较好,平  相似文献   

14.
在山西临汾采用连续递增密度试验小区设计法,开展了播期密度对小麦个体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前气温偏高的年型条件下,播种密度在225万-450万粒/hm^2范围内,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株高增加,单株茎数、单株次生根数、单株绿叶数减少并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主茎叶龄则无显著性差异;播种期在9月24日至10月4日范围内,株高、主茎叶龄和单株次生根3个性状均随播种期的推迟株高降低、主茎叶龄和单株次生根减少,单株茎数和绿叶均为9月29日播种的居多;播种期和播种密度对株高、主茎叶龄、单株茎数、单株次生根数和单株绿叶性状的变异系数影响不同。播种期和播种密度的最佳产量组合为9月29日播种,密度为300万基本苗/hm^2。  相似文献   

15.
以沣油68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播种量(T1:2.25 kg/hm2,T2:3.00 kg/hm2,T3:3.75 kg/hm2,T4:4.50kg/hm2)对洞庭湖平原稻田免耕直播油菜生长发育、部分植株生物学特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对油菜各生育期无明显影响,播种量大的处理全生育期比播种量少的缩短1~2 d;各处理油菜植株的株高、开盘直径、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出叶数、绿叶数和根颈粗均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呈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以T1处理均为最大,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开花期各处理油菜植株不同部位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为T1>T2>T3>T4;各处理油菜植株的茎干重和叶干重、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均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降低;T1处理油菜植株的株高、主花序长、二次分枝数、主花序有效果数、单株总角果数、角粒数和单株产量等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各处理间油菜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大小顺序为T2>T4>T3>T1,T2处理油菜产量分别比T1、T3、T4处理增产12.9%、8.2%、7.2%;油菜获得高产的适宜播种量为3.0 kg/hm2.  相似文献   

16.
不论直播或移栽,凡越冬期只有4~5片绿叶的苗,都应列为迟发油菜。据田间苗情观察,有的绿叶嫩小,主要是迟播造成的;有的叶大红黄,主要是老苗迟栽造成的;有的株小叶红,新叶滞发,常是苗差、迟栽、干旱、渍涝、病虫害、缺肥、粗管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迟发油菜主要表现为:苗势瘦弱,  相似文献   

17.
丰泉 《农家科技》1998,(10):10-10
<正> 不论直播或移栽的油菜,凡是越冬期只有4~5片绿叶的,均应列为迟发油菜。据田间苗情观察:有的绿叶嫩小,主要是迟播造成;有的叶大红黄,主要是老苗迟栽造成;有的株小叶红、新叶滞发,常是苗差、迟栽、干旱、渍涝、病虫害、缺肥、粗管等多方面因素造成。  相似文献   

18.
油菜生长后期叶片对产量及角果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菜生长后期不同时期去全株叶片的试验结果表明,开花期是决定角果数与产量的重要时期,去全株叶片处理较不去叶片对照单株有效角果数减少76.2%,单株籽粒产量减产83.9%.终花期后叶片仍向籽粒转移光合产物,但作用减少,此期去全株叶片单株籽粒产量仅减产4.9%.  相似文献   

19.
油菜冬壮是高产的基础,春发则是高产的关键。春发油菜单株绿叶数多,叶面积大,茎秆粗壮,分枝多,干物质积累也多,有利于角果和籽粒的发育。扬油1号于3月10日左右进入抽薹期,4月初始花,4月下旬终花进入角果发育成熟期。从蕾薹期至成熟期是油菜增角、增粒、增重的关键时期。现将此阶段的生育特点、主要形态指标与实现三增夺高产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蕾薹期 1.生长发育特点及其主要形态指标:蕾薹期是油菜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时期,  相似文献   

20.
中油杂6号     
中油杂6号,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而成的双低优质杂交油菜新组合。2003年3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作为长江流域重点推广品种。 该品种为半冬性甘蓝型,苗期叶片上冲,株型紧凑,株高1.7米左右。熟期与中油821相当。一次有效分枝10个左右,单株有效角果荚数368个左右,每荚粒数20粒左右,千粒重3.5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