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提高单季晚稻单产水平,推广强化栽培配套技术,进一步明确强化栽培的最适有机肥配比,并获得最佳产量及效益,于2005年在农业局指导下进行了单季晚稻不同有机肥配比试验研究,以便为今后水稻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人多地少,耕地资源日益减少趋势不可逆转,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单产成为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途径。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是一种高产高效栽培方法,是一项有效的科技增产措施,能够起到节种、节水、节本、优质、高产的效果。我县单季晚稻生产发展迅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杭州市萧山区开展单季晚稻不同土壤不同水浆管理的模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土、潮土和盐土3大类土壤中,以水稻土种植籼粳杂交稻作单季晚稻产量最高,潮土其次,盐土产量最低;在灌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单季晚稻高产栽培中应采用全程浅水或全程湿润的水浆管理模式,特别是在潮土和盐土条件下,不能采取水稻生长中期断水搁田的水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2006,(8):1-1
水稻是我省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为继续稳定和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加大科技普及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省政府近日提出如下意见。1.主攻水稻特别是单季晚稻单产从我省当前粮食生产的实际看,各地要把科技推广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水稻特别是单季晚稻的单产上,进一步采取有效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推广种植晚稻优质新品种,2018年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开展了单季晚稻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水稻品种中,"秀水14"产量最高,稻米煮熟后较软糯,适合在柯桥区作常规单季晚稻的优质高产品种进行推广种植;在杂交水稻品种中,"甬优1540"产量最高,且易种好管,米质优,适合在柯桥区作优质高产当家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建德镇水田以种植单季晚稻为主,常年种植面积约1000hm^2,但农民种植单季稻还沿用连作晚稻的大秧龄、密植等技术,导致单季稻产量水平没因季节延长而提高,单产一直徘徊在7500kg/hm^2左右。为探讨单季稻生产技术,提高其产量,增加种粮效益。2006年,在建德市农业局粮油站指导下,在本镇的珏塘村开展了水稻强化栽培技术试验与示范,以探索单季稻超高产生产技术和栽培措施。[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提高水稻强化栽培省工、节本、增收的技术优势,探索单季杂交晚稻采崩免耕强化栽培的技术优势及增产效果,笔者在2005年晚稻生产中,开展了单季杂交晚稻免耕强化栽培与翻耕强化栽培对比试验,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单季晚稻免耕强化栽培技术是水稻强化栽培与免耕栽培两项技术在单季晚稻上应用的有机结合,在兰溪市生产中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应用。在总结试验示范及生产应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单季晚稻免耕强化栽培技术的优势及应用效果.并阐述了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甬优6号系我国第1个通过农业部确认的籼粳杂交超级稻推广品种(农科办[2006]36号公告)。全国推广面积较大的籼粳亚种间三系杂交稻。经省级验收,每667m^2单季最高产量843.03kg,连作晚稻最高产量702.6kg。为2008年浙江省、福建省水稻主导品种(浙审稻2005020、闽审稻2007020)。适宜在浙江省南部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和温州地区作连作晚稻种植,福建省作单季和连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0.
单季杂交晚稻免耕栽培技术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免耕栽培具有省工节本的优势,是农田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技术内容。为明确免耕栽培对直播单季晚稻和移栽单季晚稻的影响,以及土壤调理剂Agri-SC免深耕的使用效果,2004年在单季杂交晚稻生产中开展本试验。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水稻机械化插秧和其它种植方式的种植效益,缓解晚稻插秧的劳动力矛盾,减少生产成本,特设立单季杂交晚稻机插与手插的同田大区对比试验,为生产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隆昌市所在的川南地区以水稻种植为主,但长期存在生产成本高、稻米品质差等问题,造成稻米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近年来,为探索提升稻米品质和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途径,隆昌市连续多年集中成片试验示范栽种了单季晚稻,综合表现为米质好、品质优、效益高。本文就隆昌市适度发展单季晚稻的有利条件、关键技术和关键措施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3.
单季晚稻双百工程是浙江省十五农业重点推广项目,其目的是通过推广一系列优质高产高效配套技术措施,实现单季晚稻每亩单产增百斤,效益增百元,品质明显优化。为全面促进我市单季晚稻生产的发展,全面实施单季晚稻双百工程配套技术推广,经一年精心组织实施,取得显著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杂交水稻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由于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和用种量的减少及种子价格的上升,对杂交水稻种子的生产和贮藏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占我区单季晚稻和连作晚稻面积的90%以上.杂交稻种子颖壳松散、芽谷和瘪谷多,如果种子贮藏不当.易使种于降低生活力,甚至生虫.造成发芽牢和成苗率低,  相似文献   

15.
薄露灌溉对稻田节水和氮素渗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大型原状土柱渗漏池进行水稻薄露灌溉与常规浅层灌溉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稻薄露灌溉可节水11.7%;每公顷单季晚稻减少N(硝态N)渗漏损失0.6kg,减少N渗漏损失率达12%;反映到单季晚稻产量上,薄露灌溉每池(4m^2)收稻谷2.90kg,常规浅层灌溉每池收稻谷2.75kg,薄露灌溉增产5.45%。  相似文献   

16.
在浙江省嵊州市黄泽镇、浦门街道、三界镇等地,“花生-单季晚稻”高效种植模式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经调查验收,上半年每亩花生产值2200元,又因水旱轮作改善了土壤环境,提高地力,使单季稻产量每亩增产40~50千克,增加产值100元左右,比种植两季水稻的效益大大提高。现将“花生一单季晚稻”种植模式的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县地处浙南贫困山区,水田以种植单季晚稻为主,自推广杂交稻之后,单季晚稻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的55%以上。1982年以来,由于山区稻瘟病流行,并逐年加重,使当家的汕优6号大面积发生穗颈瘟,产量损失严重,杂交水稻生产面临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18.
根据南方气候特征,农业机构水稻研究学者联合小组与全国农业科技发展研究部经过商谈总结了南方单季晚稻里针对中后阶段的科技管理方案与相关建议,希望对单季晚稻种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浙粳99"是浙江省绍兴市单季晚稻的主栽品种之一,水稻直播是当地单季晚稻的主要种植方式。现通过田间试验,探索不同播种量对"浙粳99"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绍兴市的土壤气候条件下,"浙粳99"作单季晚稻进行直播栽培,播种量以52.5~60.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20.
崇明县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县主要的粮食作物,多年来单季晚稻种植面积在40万亩左右.为加快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的推广和应用,提升我县水稻生产总体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我们加强了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的引种和试验示范,现将具体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