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纹枯病是闵行区重点监测的主要水稻病害,近年来多有重发生。通过对2008—2014年本区水稻纹枯病发生情况综合分析,明确了该病的发生流行与当年7—9月份的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正相关性,与35℃以上的高温日数呈负相关性,即降水量大和降水日多,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而高温日越多,越不利于纹枯病的发生;通过始见期与纹枯病发生程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始见期早纹枯病发生轻,而始见期晚则发生重。纹枯病的发生扩展,7月底8月初为水平扩展,8月上旬为垂直扩展。据此提出对该病的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索并掌握化州市水稻纹枯病流行规律,提高病害预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方法]利用化州市1986—2014年早稻纹枯病病情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早稻纹枯病发生程度与4—6月水稻生长季降水日数、相对湿度、降水量、降雨系数、温湿系数、温雨系数等呈正相关,而与日照时数、气温呈负相关.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发生程度预测模型,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为0.9327,通过α=0.01的显著性检验.模型拟合预报符合率为95.9%.利用预测模型对2015—2018年化州市早稻纹枯病进行预测,平均试报符合率达95.0%,预测和试报效果均较理想.[结论]所建立的气象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应用于生产中水稻纹枯病的监测和预报.  相似文献   

3.
近10年来,水稻纹枯病在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连年大发生,严重威胁水稻生产。笔者通过对本区多年调查资料的分析,认为造成水稻纹枯病连年重发的主要因子为7~8月降雨日数、氮肥施用量、水稻种植耕作制度、种植密度、防治技术到位情况等。据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水稻纹枯病的综合治理应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选准药剂、加大用水量、提早防治。  相似文献   

4.
竹山县1978年首次发现水稻纹枯病,1982年后逐年加重,成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在6月中旬水稻分蔸期当田间温度达23℃和田间湿度97%时开始发病,在25℃~31℃与饱和湿度下大发。偏施氮肥、追肥过晚、淹水太深、生长密、插秧早的田块发病重,高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条件。干旱时田中无水则发病率下降。表明该病发生程度与降雨量、相对湿度相关性极小,而与田间湿度极相关。因此,晒田能有效的控制水稻纹枯病发生,是水稻纹枯病绿色防控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水稻纹枯病发病的气象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成 《湖北植保》2002,(1):17-19
纹枯病是荆州市水稻主要病害之一。自 70年代以来渐趋严重 ,1982~ 1983年损失稻谷每年均在 1.37万 t以上 ,而 1993年就达 3.0 9万 t。因此 ,摸清荆州市水稻纹枯病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预报 ,对有效防治纹枯病 ,稳定粮食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应用贝叶斯 (Bayes)准则 ,对荆州市 1974~ 1993年 2 0年中的水稻纹枯病发病实况与气象条件进行分析 ,由此发现 6~ 7月份雨量偏多等阴湿环境是早、中稻纹枯病偏重发生的主要因素 ,而 7、 8、 9月份≥ 30℃的高温不利于纹枯病的严重发生  相似文献   

6.
陕西冬小麦物候期对气候特征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陕西关中平原和渭北旱塬两个不同生态区7个站点1992-2011年气象数据和冬小麦生长发育数据分析发现,两地冬小麦返青及返青前各物候期均呈推迟趋势,返青后各物候期呈提前趋势,导致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均缩短。影响关中地区冬小麦物候期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温度。越冬期与11月和12月平均温度呈正相关;返青期在关中平原与11月和12月平均温度呈正相关,1月份平均温度呈负相关,在渭北旱塬仅与2月份平均温度呈负相关;两地抽穗期与3-4月各月平均温度呈负相关,成熟期与3-5月各月平均温度及生育期平均温度呈负相关。日照时数对冬小麦物候期变化影响较小,主要为3-5月份各月平均日照时数与成熟期呈负相关关系,渭北旱塬生育期总日照时数与成熟期之间也达显著负相关。降水对物候期影响最小,相关关系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气候异常对青海湖环湖地区草地蝗虫灾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气候异常对青海湖环湖地区草地蝗虫灾害发生的影响。合成分析表明蝗虫灾害严重与当年气候状况关系密切。蝗灾等级与前一年7~8月平均气温、当年2~8月月平均气温、冬季降水量呈正相关 ,而与前一年7~9月降水量、10~12月气温、当年5~9月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这说明前一年和当年夏季温暖少雨、冬季多雪有利于蝗虫生长发育和越冬 ,会造成蝗灾 ,相反则不会发生  相似文献   

8.
寒地水稻纹枯病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2000年首次对寒地水稻纹枯病进行了初步研究 ,明确佳木斯地区水稻纹枯病始发期为 6月下旬至7月上旬、盛发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上旬、停止蔓延期为8月中、下旬。病害水平扩展高峰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上旬 ,垂直扩展高峰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 ,防治最佳时期为分蘖末期。采用人工接种和自然感病两种方法对486份材料进行鉴定 ,筛选出抗源材料11份 ;鉴定耐病品种 5份 :牡丹江21、品鉴1、品鉴 3、松 94-7、龙粳5号 ;在自然感病条件下 ,病害级别与空秕率、千粒重、产量损失率成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 Kuhn)近年来在早稻上大流行,损失很大。因此在早稻纹枯病发生前,作出流行程度的预报,是植保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该病系高温高湿型病害,温湿度综合地影响其发生发展。本文根据太湖县水稻病虫测报站8年积累的历史资料及气象部门的有关资料,利用条件频率法,对早稻纹枯病的流行程度进行了预测研究.一、资料筛选与分级:在确定了早稻纹枯病流行程度为预报量 Y(因变量)的前提下,将资料进行分析,筛选出3个预报因子(自变量)。即 X_1:头年10~12月份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10.
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但随着土壤连作年限的增加,烟草青枯病的发生日益严重,成为制约烟草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子.针对烟草青枯病发生与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高度吻合这一现象,本文基于对田间烟草青枯病病情指数以及病害期间气象因子的动态监测,引入最大信息系数和皮尔逊相关性系数评估方法,探究了影响烟草青枯病发生的关键气象因子.结果表明,空气湿度是烟草青枯病发生的必要因子,降雨过后,相对较高的空气温度是促进烟草青枯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气象因子.当15d平均湿度维持在87.74%以上、15d最低温度维持在13.00℃以上、15d平均温度维持在19.00℃以上时,田间烟草青枯病开始发生;当15d最低温度升高(达到14.83℃以上)时,田间烟草青枯病开始流行;但当日平均温度低于18℃时,病害发生发展速度有所减缓.该结果为今后田间烟草青枯病的预测预报以及病害的及时防控提供了理论支持,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浙江桐乡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对2007—2019年病虫观测圃中纹枯病的系统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桐乡地区水稻纹枯病一般在7月上旬初见,7月中、下旬搁田可以抑制纹枯病的发生;8月水稻处于拔节孕穗期,是纹枯病病丛率增加较快的时期。9月病丛率基本稳定,并在9月下旬略有下降。2009—2019年发病较重的田块纹枯病病丛率、病株率和病情指数时间动态符合Logistic拟合(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77、0.989和0.975,p0.001)。对2009—2019年水稻纹枯病发生情况与气象因子做回归分析发现,9月上旬日照时数和降雨量是影响稳定期病情指数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民勤荒漠区气候特征对瓜类作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民勤县西沙窝 1 961 - 2 0 0 0年相关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显示 ,该地区终霜期在 3月上旬 - 5月中旬 ,其中 4月份频次最高。40年以来 5 - 8月总降水量、相对湿度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日照时数和积温逐渐减少 ,90年代日照时数是 60年代的 78.2 % ,积温为 91 .2 % ;从 5月到 8月月平均降雨量逐步增大 ,相对湿度逐渐上升 ,日平均温度 5 - 7月上升 ,8月开始下降。 6- 8月阴雨天 ,晴天 (有露 )和晴天日气温和相对湿度变化曲线表明 ,6月份一天中大部分时间气温和相对湿度较低 ,7月份两者均有所上升 ,2 0℃左右温度和高湿环境持续时间较长 ,8月份气温有所下降 ,而相对湿度较高。对照瓜类作物生长和病虫害发生特点认为露地瓜类作物适宜播种期为 5月初 ,7月的阴雨天和转晴后的最初晴朗夜间是多种病害发生与流行的最适宜时期 ,而日照时数的明显降低可能影响厚皮甜瓜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耒阳市水稻纹枯病病情指数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原理,对1991~2009年耒阳市水稻纹枯病发生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筛选出了影响早、晚稻纹枯病发生程度的主导因子,即5月平均气温、8月下旬至9月中旬降雨量,并建立了早、晚稻纹枯病病情指数预测模型:у=-91.855 5+2.109 2x1+0.064 2x2+0.336 Ox3+0.614 8x4;y=13.156 9+0.233 5x1+0.104 7x2-0.151 7x3+0.0166 6x4.  相似文献   

14.
2010年湖北气候异常,春季持续低温,梅雨季节降雨超过20 d,农事季节普遍推迟7~10 d.部分地区连续遭遇区域性特大暴雨,引发水稻"两迁"害虫偏早迁入,田间虫量暴增等次生灾害."两迁"害虫在鄂西南发生较轻,在江汉平原及鄂西北主产稻区的大部分地区大发生;水稻二化螟、水稻纹枯病仍大发生,其他病虫害中等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三江源高寒草地针茅牧草黄枯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99—2010年青海省三江源兴海县牧业气象观测站西北针茅牧草(Stipa sareptana var.krylovii)观测资料及同期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分析了气象因子对兴海高寒草地西北针茅牧草黄枯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寒草地西北针茅牧草黄枯期12年来表现为显著提前的趋势,平均每年提前1.4 d;牧草黄枯期与日平均气温≥0℃的终日呈显著正相关,并且随着9月中旬平均温度的显著升高牧草黄枯期提前;兴海9月上中旬降水量的减少以及日照时数的增加使牧草提前黄枯。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8月下旬和9月上旬的温度对西北针茅牧草黄枯影响最大,温度每上升1℃,黄枯期分别提前5.0 d和1.0 d。  相似文献   

16.
枯草芽孢杆菌B—916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试验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1992~1994年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两个拮抗细菌(B-916、P-91)和井岗霉素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1994~1995年在江苏省3个基点上进行了B-916防治纹枯病的大面积示范试验。B-916发酵液在田间对水稻纹枯病的为害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发酵含菌量为2.54×1011~2.54×1012cfu/mL时,用量3.75L/hm2的防治效果为50.0%~81.0%。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探究申嗪霉素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水稻生长及增产幅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申嗪霉素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d的防治效果达88.64%,药后15d的防治效果高达100%;调查发现分蘖期用药后该产品能有效刺激水稻分蘖并促进根系的生长;同时调查发现稻穗长度明显增加,结实率高达95.36%,单位产量亦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18.
茶小绿叶蝉第一高峰持续期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及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我所研究,春季田间新梢有虫梢率达20%时为第一高峰始峰期。第一高峰始峰期及持续时期因气象因素的不同而有差异。正确预报第一高峰始峰期及持续期,对指导防治有重要意义。从1978~1988年资料分析,茶小绿叶蝉第一高峰持续时间,随着1~4月份降雨总量增多而延长,说明田间湿度高,有利于茶小绿叶蝉的发育和繁殖;随着1~4月份的日照总时数增加而缩短,说明阴天多,茶小绿叶蝉第一峰期持续时间延长,晴天多,高峰持续期短;  相似文献   

19.
1981~1988年进行了小麦赤霉病综合预报方法研究,1987年以来应用证明,预报结果较好,对指导大面积综合防治起了明显作用。1.病害流行与预报要素:据多点系统观察和大面积普查结果表明:流行程度与4月下旬~5月中旬的雨日、雨量、连阴雨次数、相对湿度、玉米茬带菌率均呈正相关,与日照呈负相关。并与上年9月和11月总雨量呈正相关,与上年7、8月气温呈负相关。2.综合预报方法:长期预报每年1月初做出,如上年7、8月均温低于26℃,9、11月总降雨  相似文献   

20.
伍明祥  吴娟 《植物医生》2003,16(4):12-13
水稻纹枯病是玉屏县水稻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常年发生面积为 2 333hm2 次 ,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 5 .6 % ,为害损失粮食 5 5 .6万kg。因此 ,进一步掌握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 ,搞好预测预报 ,指导大面积的综合防治 ,是目前全县水稻生产中亟需解决的紧迫问题。1 发生规律全县一般在 7月 4日始见病斑 ,在 7月 19日前病情较为稳定 ,扩展较慢 ,病株多为 1级即始病期 ,7月 19日~ 8月 10日发病进入高峰期。这期间 ,田间病丛率、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上升较快。 7月 2 4日调查病丛率为 76 % ,病株率为 13.6 8% ,病情指数为2 .85。 8月 5日病丛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