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义泽 《植物医生》2001,14(4):27-27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一生中危害时间最长的一种病害 ,在顺庆区每年均可达偏重至大发生程度 ,该病的危害损失严重年份已超过了稻飞虱和稻瘟病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纹枯病的防治一直困扰着水稻病虫总体防治的实施 ,主要问题是现今防治纹枯病的主导药剂井冈霉素防病持效期较短 ,且两次总体防治间隔期较长 ,影响了防治效果。为此 ,近几年 ,区植保站测报技术人员对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新特点及防治对策进行了调查和探讨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发生新特点1.发病期提早。随着小苗栽插技术的推广 ,栽插期提前 ,水稻封行早、密度高 ,发病期提早…  相似文献   

2.
采用先封泥于水稻基部叶鞘再人工接种水稻纹枯病菌,调查水稻纹枯病发生情况,同时测定水稻叶鞘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连续3年试验的调查结果表明:先封泥于水稻基部叶鞘再人工接种水稻纹枯病菌的发病率、病情指数明显低于井冈霉素处理和对照,其控病效果为72.80%~81.21%。先封泥再接病菌处理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比对照高,但低于井冈霉素处理;先封泥再接病菌使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但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最重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准确预测该病的发生对纹枯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以衡阳地区1995—2013年纹帖病病情指数为基础,基于地统计学分析纹枯病时效性特性,提取时效自变量,并整合气象因子构建支持向量回归非线性预测模型。然后基于非线性多轮末尾汰选,从23个初始自变量中(气温、降水、日照等18个气象因子以及5个时效因子)获得了13个纹枯病诱发因子,并以此构建高精度非线性稻纹枯病发生预报模型。对1997—2013年早、晚稻纹枯病病情指数实施预报,其均方误差MSE为5.97,R~2达到0.831 8。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准确预报纹枯病的发生程度,可为及时制定纹枯病防治策略提供可靠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水稻纹枯病是我区水稻上的主要病害,80年代以来一直呈偏重发生趋势,近10年平均4级以上发生,对水稻生产影响极大,本文通过对1998年水稻三病的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认为气候条件、菌源、品种及栽培管理措施是影响水稻纹枯病发生的主要因子,在加强测根的基础上,合理选用高效药剂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流行与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纹枯病自20世纪60年代在大冶地区流行以来,发病程度逐年加重,成为大冶水稻3大病害之首,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近几年,通过试验研究,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法,能有效地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6.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防治伍佐君(四川省岳池县植保站,638350)水稻纹枯病俗称“烂脚杆”、“花脚杆”、“烂脚瘟”等,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危害逐年加重。主要危害叶鞘和叶片,也能危害稻穗,影响灌浆,千粒重下降,严重进引起茎基...  相似文献   

7.
罗春林  李保同 《江西植保》2000,23(4):119-120
薄露灌溉可降低水稻纹枯病的发生程度,节省灌溉用水量,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影响水稻纹枯病菌营养体亲和性分化的因子,将水稻纹枯病菌菌株cx-2在不同水稻品种继代接种,并在含不同杀菌剂、具不同pH及不同温度条件的PDA平板上继代培养,用对峙法测定继代菌株与原始接种菌株的营养体亲和性。此外,对营养体亲和性分化菌株与原始菌株的AFLP指纹图谱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供试的30个水稻品种上连续接种4次后,从9个水稻品种中分离出与原始菌株营养体不亲和的菌株。菌株在不同pH值的PDA平板继代培养4次后,在pH偏碱性端(pH 10、pH 11)开始出现营养体亲和性分化的菌株。在不同农药和温度条件下继代培养10次的菌株中没有分离到营养体亲和性分化的菌株。营养体亲和性分化菌株与原始菌株的AFLP指纹图谱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四种拮抗细菌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因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菌丝体生长抑制法检验了 4种拮抗细菌S 1 1、S 1 3、S 1 4和S 1 8的不同细胞组分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作用。初步结果表明 :菌株S 1 8对水稻纹枯病菌起抑制作用的物质主要是脂多糖 (LPS) ;菌株S 1 1对水稻纹枯病菌起抑制作用的物质主要是胞外蛋白。而S 1 3和S 1 4的抑菌成分尚未明了  相似文献   

10.
主要栽培因子对稻纹枯病病情进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主要栽培因子(品种、氮肥、钾肥和植株密度等)对早稻纹枯病的影响。结果表明:纹枯病的发展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加重,其敏感点为纯氮7.5~12.5kg/667m2;品种间抗感差异明显,其感病程度可分为3类,浙辐802和先锋一号发病轻为Ⅰ类;二九丰和湘早籼3号为Ⅱ类;二九青和双矮早发病较重为Ⅲ类。品种与施氮量互作效应对病情发展影响显著;氮、钾肥和植株密度对纹枯病进展速率的影响是氮肥>植株密度>钾肥。其交互作用明显的是氮肥和钾肥的互作。  相似文献   

11.
耒阳市水稻纹枯病病情指数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原理,对1991~2009年耒阳市水稻纹枯病发生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筛选出了影响早、晚稻纹枯病发生程度的主导因子,即5月平均气温、8月下旬至9月中旬降雨量,并建立了早、晚稻纹枯病病情指数预测模型:у=-91.855 5+2.109 2x1+0.064 2x2+0.336 Ox3+0.614 8x4;y=13.156 9+0.233 5x1+0.104 7x2-0.151 7x3+0.0166 6x4.  相似文献   

12.
王登科 《植物医生》2001,14(3):31-32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上普遍发生的病害 ,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施肥量的增加、种植密度的提高 ,病害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弄清其发病条件和规律 ,为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对水稻生产具有现实意义。于1999至2000年对余庆县的水稻纹枯病进行了调查。1发生规律1.1发病与生育期经过2年调查 ,水稻纹枯病的见病期一般在6月25日左右 ,即分蘖期开始发病 ,7月10日左右和8月10日左右分别有一个病情激增期 ,以圆秆到抽穗为发病盛期 ,特别是在孕穗期最严重。主要危害叶鞘 ,次为叶片 ,后期也能侵害穗颈和茎秆。1.2发病与栽培管…  相似文献   

13.
秦荣生 《广西植保》1996,9(1):15-17
桂林地区水稻纹枯病发生及其改进的防治建议秦荣生(桂林地区植保站桂林541001)桂林地区位于南岭南部,雨水多,常年降水1500~2000毫米,是水稻病虫重发区。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一般年份早稻170万亩左右,晚稻160万亩左右。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种植...  相似文献   

14.
水稻纹枯病是鄂东南稻区水稻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常年发生较重。特别是近几年又有加重发生之势,严重地制约着当前水稻稳产高产。纹枯病不仅引起鞘枯和叶枯,使结实率下降,秕谷率增加、千粒重降低,甚至影响抽穗,形成死孕穗,一般减产10%~20%,发生严重时减产达30~,6,个别田块减产达50%以上。据武穴市植保专业统计资料,1999~2003年平均每年因水稻纹枯病损失稻谷0.59万t,特别是2004年损失达1.1万t,  相似文献   

15.
水稻纹枯病发生历史及演变原因简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水稻纹枯病(Rhizocotoniasolanikühn)自1905年在日本首次被佐佐木忠次郎博士发现后,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了。该病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为人们所忽视,不经意间,它的发生地域已由亚洲迅速扩展蔓延到了非洲、欧洲和美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水稻病害之一。1 发生历史演变过程  水稻纹枯病在我国发生为害情况的报道最早见诸于著名植物病理学家魏景超教授1934年的研究。他对当时华南地区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尤其是对该病病原菌的分类地位作了深入的研究,确定其属于R.solani。  建国前,此病仅在江苏、浙江、广东等省水稻种植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定点系统调查发现 ,轻型栽培不同类型间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危害存有一定差异 ,抛秧稻轻于直播稻 ;旱育抛秧稻纹枯病比塑盘抛秧稻轻 ;轻型栽培稻田水稻群体密度越大 ,纹枯病发生危害越重  相似文献   

17.
芽孢杆菌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西瓜和柑桔等作物根际中分离到的B11、B14、B19和B24等芽孢菌菌系对水稻纹枯病菌的生长和菌核的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B11和B14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有一定的效果。它们在室内的防效分别是60.5%和67.4%,在大田的防效分别为54.6%和52.1%。  相似文献   

18.
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作用,通过离体抑菌试验,温室盆钵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了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和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离体抑菌试验表明,丙环唑能够强烈抑制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菌丝生长,EC50为0.045 μg/mL,并能够强烈抑制菌核产生,但不能抑制菌核萌发.温室试验表明,纹枯病菌经丙环唑处理后,致病力随药剂浓度提高而显著减弱;丙环唑可以很好地被水稻叶片和根系吸收,并输送到水稻的茎部和叶鞘;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400 μg/mL丙环唑处理水稻,抑制病斑长度分别达到82.16%和76.61%,并随药剂处理浓度的降低而降低;丙环唑对立枯丝核菌有较长的持效期,800 μg/mL处理水稻11 d后再接种的防效为40.10%.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5%的丙环唑乳油在有效剂量150 g/hm2下3次喷药后14 d的防效达到89.15%,丙环唑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安全.表明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可为生产上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科学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水稻纹枯病是平南县水稻主要病害,植株受害后,轻的影响谷粒灌浆,重的引起倒伏枯死,损失很大.为了探讨“喷施宝”单独使用,以及与井岗霉素混用对水稻纹枯病的抑制作用和对受害稻株的补偿作用,减轻损失.我们于1992年晚造,在本县开展大面积推广高效叶面肥“喷施宝”的同时,在平南镇附城村乌石咀进行了喷施宝对稻纹枯病的减害作用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品种为博优64,  相似文献   

20.
近10年来,水稻纹枯病在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连年大发生,严重威胁水稻生产。笔者通过对本区多年调查资料的分析,认为造成水稻纹枯病连年重发的主要因子为7~8月降雨日数、氮肥施用量、水稻种植耕作制度、种植密度、防治技术到位情况等。据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水稻纹枯病的综合治理应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选准药剂、加大用水量、提早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