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树的人工栽培,是茶叶生产史上第一次也是最有决定意义的一次飞跃。如果说茶树的栽培是由于茶被人们用作饮料以后的事情,那末,茶之成为一种普遍的饮料和专业生产,则是茶树为人们栽培以后历史发展的结果。采集野生茶叶,受到野生茶树分布和资源的严格限制,栽培茶树以后,人们就可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把茶树引种到一切适于种茶的任何地  相似文献   

2.
茶花综合利用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茶树在一年的生育中,除了芽叶生长外,还有大量的花。试验表明,成龄茶园每亩可采鲜花201kg,若由此推测到全国,年可产茶花300多万t。但长期以来,人们只是利用茶树的幼嫩芽叶来制茶,茶树的花……  相似文献   

3.
《中国茶叶》2008,(3):38-38
分别使用昆虫触角电位仪(EAG)和四臂嗅觉仪,测定了无翅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对14种茶树挥发性化合物、14种挥发物中“绿叶气味”组成的混合物(GLV)、14种挥发物的混合物(ACB),以及新鲜嫩叶、芽、嫩茎、成叶和茶蚜为害嫩叶(ADYL)的EAG反应和行为反应。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提出“健康”、“营养”、“天然”等更高的要求。花草茶饮料以其“自然”、“健康”、“美容”、“抗衰老”等保健功能风靡整个欧洲。在欧洲等国家的影响下,花草茶,尤其以花作为饮料的风气在亚洲日渐风行。一般我们所谓的花草茶(Herb Tea),指将植物的根、茎、叶、花或皮等部分加以煎煮或冲泡,而产生芳香味的草本饮料。人们使用花草已经有悠久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远古时代。在中国,神农尝百草的远古传说已深入人心;在公元前100多年的《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着200多种花草及其使用方法。在西方,被尊为西方医药之父希波克拉底,早在公元前5世纪时就熟知许多药草的功效。茶花茶,从药草的定义看来,也是花草的一种。茶树花是茶树的生殖生长,茶树在中国已经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在长期的熏陶和实践中,人们对茶的营养保健功能己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但对茶花却鲜有认识。除民间一些产茶地区,有用之作为饮用和护肤药物使用的传统外,鲜有开发应用。在茶文化不断兴起的今天,饮花又成为一种时尚。茶树花的开发利用也可以说成为提高茶园经济效益,增加茶农收入的新途径之一,有助于山区(茶区)种茶农民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作为饮料的国家。茶叶经过了历代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实践,制茶技术的传播,才发展成为世界性的三大饮料之一。最早是由单一的茶类,经过历代制茶技术的改进和发展,而成为今日的六大茶类:即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这些茶类由于制法不同,表现在干茶  相似文献   

6.
茶与咖啡、可可并称世界三大饮料,并且在三大饮料中,茶的消费面最广,消费量最多.茶是一种有悠久历史的传统饮料,同时又被现代科学证实并被人们誉为“21世纪健康饮料”.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中国将茶叶用作饮料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世界各地的栽培茶树都是以中国西南部为中心传播出去的.大约在公元1610年,中国茶叶首次运抵欧洲,开创了近代世界茶叶贸易的先河.在随后的200多年里,世界各国人民饮用的茶叶,几乎全是由中国供应的.中国对世界茶叶生产、贸易和消费的发展及茶文化的广泛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茶圆赤星病是我地高山茶区的一种主要病害,一般年份早春三月的茶树嫩叶成叶上出现小量的圆形褐色病斑。发病后的茶树生长不良,芽叶细小,制成的干茶带苦味,严重威助早春名优茶生产。防治茶圆赤星病须采用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方能取得较理想的防治效果。(一)农业防治①掌握好高山茶园的留叶时间。据仙居县苗江林场长期观察,高山茶园的留0卜}间和茶树机体的抗逆力有较密切关系。高山茶园应掌握在春茶本,夏茶初基本留足叶量,若不足,则可到夏茶末补留,使留在树上的幼叶趋于成熟,利于茶树安全越冬,提高抗病力。②加强茶园肥…  相似文献   

8.
茶花,作为茶树的生殖器官,仅从育种及分类的角度被人们所重视,而其丰富的内含基质及其极高的保健功能近年来才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作为一种营养基质,开发生产茶花类苗茶目前尚未有报道。本文即从茶花的资源概况、内含基质及菌茶生)“现状的角度,结合作者以根霉菌...  相似文献   

9.
徐玲琳 《茶叶》2006,32(4):89-89
茶,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茶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过去的。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  相似文献   

10.
茶——当代最佳保健饮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也是风靡世界的三大饮料之一,茶、咖啡、可可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其中,咖啡含咖啡碱量高,刺激性强。可可则含脂肪量高,为高热能食品或饮料。故二者一直为当代人所慎用。惟茶是久经考验的绿色保健饮料。目前消费茶叶的国家160多个,几乎遍及全世界。茶性清淡;具有鲜、香、苦、涩、甜等复合味型;有多种药理效应和营养价值。且价廉物美。据专家观察,21世纪的饮料将是茶的世界。茶的药理功能,在古今中外文献中早有记载。“茶药”两字来源于唐朝代宗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唐朝陈芷器说“诸药为百病…  相似文献   

11.
黄灏 《茶叶》2006,32(4):86-86
中国茶叶博物馆在2004年环境整合工程中引进了许多特色植物,这些植物有的可以净化空气,有的可以调节人们的情绪,有的也可以像茶一样饮泡,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称之为“茶”。然而这些所谓的“茶”和真正意义上的茶是不同的植物种属,可以说没有一点亲缘关系,它们虽然不是茶,但又不能称为假茶,其真正的含义是这些植物的根、茎或叶经加工后当茶饮泡。因此,这些非茶制品在广义上便成了茶家族中的成员,这就是大家通称的“非茶之茶”了。  相似文献   

12.
<正>据史料记载和田野调查,20世纪50年代前,福建屏南县茶树品种皆为小叶种菜茶,历史上屏南茶叶就是采用当地的小叶种菜茶嫩叶为原料经手工做成。因此,屏南历史上所产的红茶是小种红茶,统称之"屏南小种"。"屏南小种"是一种独具高山韵味特色的条型红茶,耐泡而不浓烈、厚重而不煞口、馨香而不生腻,鲜爽甘滑,真香灵味。成品条索紧细重实,色泽乌润显宝光,干茶香气馥郁;滋味甘香鲜爽滑,气味芬芳,显花果香;经久耐泡,汤色桔黄(或  相似文献   

13.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 Wehrli)又名拱拱虫,是茶树的主要食叶类害虫之一,以取食茶树嫩叶为主,发生严重时可将成片茶园食尽,严重影响茶树的树势和茶叶的产量。几十年来,主要靠化学农药防治,出现世代重叠现象用辛硫磷防治效果较好,但用的次数多了,产生抗药性,对防治茶尺蠖带来了难度。本课题使用茶核·苏云金进行试验,以茶尺蠖出现世代重叠现象时的常用药剂辛硫磷作为参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一、茶叶深加工概况茶叶深加工是以茶 (包括茶鲜叶、制茶品、茶副品、原茶类或代用茶 )为原料 ,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 ,从深度广度研究开发新形态、新产品和食用添加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社会文明进步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对食品、饮料等追求营养、保健、方便、口感好、卫生安全饮品。茶叶作为饮料已有几千年历史 ,被世人认为是饮料之尊 ,形成了灿烂东方茶文化 ,客人过门敬茶的良好习惯历史悠久。茶叶传统泡饮方式 ,即在家庭、茶楼、公共活动场所必须有茶具容器用沸水泡茶才能饮用 ,且饮用需要时间慢斟细品 ,领悟茶的内…  相似文献   

15.
茶树施用生物有机肥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受茶树的施肥水平影响,本试验通过施用不同的肥料种类,观测不同处理茶树芽头密度、芽稍长度、混合梢百芽重,研究不同处理对茶树生长量的影响。采摘鲜叶制作干茶,通过密码感观审评,比较不同处理干茶品质间的差异,研究不同处理对干茶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肥料种类不同,对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不同。(2)、在同等经济成本条件下,茶树施用生物有机肥经济效益显著。在本试验中以每亩施用100kg的“兴田”生物有机肥茶叶产量最高、品质最佳、经济效益最显著。  相似文献   

16.
饮茶思源     
茶叶作为饮料起源于何时,现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认为茶为药料时期已有煎煮而饮,既是药品又是饮料;有的认为古代以茶作为祭祀品时已有饮茶之事了。尽管说法不一,但顾炎武《日知录》中说的“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这是比较可信的说法。要知饮茶的起源,就应了解开始利用茶树的时间和地区。茶树究竟起源于我国何地,目前也有不同的观点。从历史上的记载史料来考证,古代四川与滇、黔、鄂、湘等省交界处的山区,所谓巴蜀国,自古就已利用茶为药料和食品了。据《华阳国志》记载,汉代的  相似文献   

17.
茶叶对于人类,不仅是一种解渴的饮料;而且成为当代最受欢迎的天然饮料;绿色饮料;品饮茶叶还是一种显示高雅和修养的艺术活动;茶叶被誉为本世纪最文明的饮料,许多世界饮料专家断言:21世纪将是茶的世界。长期以来,雄据世界软饮料市场的可口可乐公司和名列世界速饮品(咖啡、牛奶等)市场前矛的雀巢公司在今年8月29日宣布达成一项协议,进行开发茶饮料的新举措。达成的协议是个信号,表明茶是颇能赢利的重要饮料。近些年来,美国人对茶饮料的热衷也令人惊奇。1972年,两个以清洗玻璃窗为生的纽约人和一个小食品店主一起建立的斯纳波饮…  相似文献   

18.
茶赤叶斑病与叶片结构及空间位置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旭晖 《茶叶科学》1997,17(1):21-26
用室内接种和田间调查的方法,研究了茶赤叶斑病(PhylostictatheicolaPetch)与茶树叶片结构及空间位置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容易侵染茶树新梢的嫩叶,在老叶(芽下四叶及其以下)表面则难以形成附着胞,即使侵入了,菌丝的分枝、生长也较缓慢;近平展着生的嫩叶及叶片伤口更易感染;茶树品种间因叶片角质层的厚度、栅栏组织层次和海绵组织细胞排列松紧,其发病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角质层厚和栅栏组织层次多的品种发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受茶树的施肥水平影响。本试验通过施用不同的肥料种类,观测不同处理茶树芽头密度,芽稍长度,混合芽重,研究不同处理对茶树生长量的影响。采鲜叶制作干茶,通过密码感官审评,比较不同处理干茶品质间的差异,研究不同处理对干茶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肥料种类不同,对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不同,(2),在同等经济成本条件下,茶树施用生物有机肥经济效益显。在本试验中以每库存施用100Kg的“兴田”生物有机肥茶叶产量最高,品质最佳,经济效益最显。  相似文献   

20.
茶被用作饮料。已有约二千年的历史。现在,各种各样的茶叶在世界各地生产和消费。根据制茶的工艺过程,将茶划分为三类,不发酵茶(绿茶),半发酵茶(乌龙茶),发酵茶(红茶)。茶叶香气是在制造过程中形成的。三类茶的香气特点是不同的,而且茶的香气在很大程度上受茶树品种、茶区气候及其地理位置的影响。近来,乌龙茶在日本的消费量加大了,人们认为在不远的将来,半发酵茶作为一种大众化的饮料在日本将会有其新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