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松嫩平原区域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的获得方法及其数值范围。对松嫩平原区域内不同的土壤类型、土壤的垂直深度、土壤成土母质、土壤属性等与土壤背景值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松嫩平原区域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中绝大多数土壤背景值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极好的正相关,而与土壤总碱度呈贞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正在普遍开展土壤元素背景值的研究,并已提出了一些地区的背景值。但提出的背景值大多是区域值,而这个区域又多是以行政区来划分的。譬如较小区的有北京、南京等地区的土壤背景值,较大区的有广东省、甚或热带、亚热带等地区的土壤元素背景值。由于工作是在某一行政区域进行的,因而就形成了某一区域值。背景值的表示是以工作  相似文献   

3.
以阜阳市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分布特征、丰缺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氮元素含量为355~1 475mg/kg,磷元素含量为188~1 918mg/kg,钾元素含量为1.39%~2.46%;与全国土壤背景值相比,82.61%的样品氮含量高于全国背景值,91.86%的样品钾含量低于全国背景值,43.29%的样品磷含量高于全国背景值,56.43%的样品低于全国背景值,0.28%的样品与全国背景值相当;土壤中氮元素等级以4等和5等为主,磷元素等级以4等为主;钾元素等级以3等为主,说明氮和磷是土壤中相对缺乏的养分;氮、磷、钾的地球化学分布显示,颍河、泉河一带是氮元素的低值区,也是磷元素、氧化钾的高值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植被类型为依据,讨论了各成土因素,将千山土壤确定为棕壤一大土类,下属三个亚类,分别为生草棕壤、棕壤、草甸棕壤以及粗分为八大土种,并做了一定量的化学分析。用原子吸收及冷原子法、测定了千山土壤中的铜、铬、汞、锌、镉、铅的含量,得出了千山土壤中六种元素的背景值。背景值用平均值及标准差来表示。讨论了土壤母质类型及土壤剖面的理化性质对土壤中元素背景值有一定影响。结论是土壤成土母质既使相同,由于地形,水热条件,理化性质等影响也会使其元素产生重新分配,因而影响土壤背景值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根据主要土壤类型和母质,在全省范围内布设采样点255个,对61种土壤元素进行了定量测定;通过微机数据处理,获得了全省61种土壤元素背景值。结果表明,山西省土壤元素背景值南部地区高于北部地区;东南部地区高于西北部地区,并且有自南向北,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的趋势。造成这一分布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类型和母质;其次土壤理化性状如pH值、有机质、土壤粒度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道扫描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对四川北部25个产茶县133个茶园土壤中Al、S、P、K等16种无机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着重研究了该地区茶园土壤的无机营养元素背景值特征.结果表明,川北茶区土壤中S、P、K、Ca、Ti元素表现为显著贫化,Sb和Se表现为相对富集,其浓集系数k分别达9.47和5.38,其它Al、Mg、Mn等9种元素与中国土壤含量背景值相当或略低;营养元素背景值因土壤类型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Sb、Zn的背景值在不同类型土壤中差异显著, S、Sb的背景值以砂土中最高,K、Mg、Ca、Se、Ti的背景值以酸性紫色土中最高,Al和Mo的背景值以黄壤中最高,而P、Mn、V、B、Zn、Co、Ni等元素的背景值则以棕壤中最高.  相似文献   

7.
对福建省红壤进行布点采样,获得了福建省红壤元素背景值,并与全省土壤元素背景值、全国红壤元素背景值进行比较,探讨了影响福建省红壤背景值的主要因素,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龙门山段杜仲道地药材的野外调查、样品采集与测试分析表明:杜仲产区土壤化学背景与全国土壤背景值持平,但与克拉克值存在差别,产区土壤Zn、B、Pb元素高于中国背景值和克拉克值,而产区土壤的Mo、Mg、K、Ca元素均低于中国背景值和克拉克值;土壤元素N、有机碳、P、CaO、As、Hg、Cd、Pb含量从土壤的表层向母质层纵向下降,Mn含量从表层向母质层逐层增加,B、Mo、K2O、MgO、Zn、Al2O3元素含量沿A、B、C层从上到下逐层增加,到了D层时含量下降。土壤质量评估结果表明,对杜仲道地药材土壤质量影响明显的为Cd和Zn元素,因此,应加强该2种元素的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9.
土壤中元素的背景值受地貌成土因素的影响,在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文献中,曾有所论述,但专题讨论却不多。在成土过程中,地貌是影响土壤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一个重要条件,它通过各成土因素间接地对土壤起作用。因此,研究地貌成土因素对土壤中元素的迁移转化中的作用和地位,探讨地貌条件与土壤中元素背景值的关系,无论在土壤背景值研究的理论上,还是  相似文献   

10.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陕西省各主要土壤上小米、玉米、小麦和水稻中砷和铬的含量,并统计和确定了二者的背景值。对两元素在作物中的水平与土壤含量间进行了显著性差异检验,分析了砷铬两种元素的相关关系,阐述了粮食元素背景值的分布规律。此外,还探讨了粮食对元素的累积能力和土壤对元素的供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重庆稻田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特征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价,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及耕地土壤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重庆市7个典型水稻主产区的稻田土壤样品230个,分析测定土壤样品的pH及Cd、Hg、As、Pb、Cr等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法与地累积指数评价法进行污染程度分析,并与重庆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和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进行比对,分析评估重庆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再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究土壤重金属污染可能来源。【结果】研究区土壤中Pb、Cd、Cr、As、Hg等5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5.4、0.312、66.8、4.71、0.0827 mg/kg。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与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法分析,研究区稻田土壤有19.57%的点位处于Cd元素轻污染状态,0.43%的点位处于Hg元素中污染状态,其余点位处于无污染状态。地累积指数分析发现,稻田土壤中Cd处于轻污染水平,其余重金属元素属于无污染水平,但存在极少部分土壤的Hg元素地累积指数极高(4.03,属于强-极强污染等级)。与重庆市土壤背景值比对发现,Cd、Hg元素含量均超过了重庆土壤背景值...  相似文献   

12.
辽河流域土壤锌,铜元素的分布规律及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锌、铜元素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土壤中缺乏锌、铜元素将影响作物品质和产量;如超过一定范围又会引起植物和土壤生物的中毒;土壤一旦被这些重金属污染又很难消除其危害。搞清土壤微量元素的背景值水平,对开展区域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污染物的分布及自然环境疾病,指导农业合理施肥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土壤地球化学观点,研究辽河流域锌、铜元素土壤背景值水平,分布规律及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冀东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富集特征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冀东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资料,研究了冀东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As、Cd、Cr、Hg、Pb的富集特征与污染程度,结果表明:与我国土壤元素的背景值相比,冀东表层土壤中Cd富集程度较大;与研究区背景值相比,表层土壤中Pb、Cd、Hg富集程度较大,其中Hg平均含量为背景值的2.91倍,按富集程度排序为Hg>Cd>Pb>As>Cr。地积累指数污染评价结果表明,以全国土壤背景值计算,重金属未造成污染;以研究区背景值计算,Hg表现为轻度-中度污染,As、Cd、Cr、Pb未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4.
选取三峡库区万州段具有代表性母岩和土壤作为研究样点,测定了土壤和母岩中Si、Al、Fe、K、Mg、Ca、Na等几种风化成土元素的含量,探讨了土壤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发生学意义。研究表明:母岩元素平均含量顺序为:Si>Al>Fe>K>Mg>Ca>Na,其中Fe、Ca、Mg、Na、K高于中国和世界元素背景值,而Al介于中国和世界元素背景值之间,Si的平均含量则低于背景值;灰岩区上的土壤中,Ca、Mg、K元素最高,砂岩母质区的土壤风化素含量较低;而碎屑岩类中,泥岩区土壤风化元素相对较高,粉砂岩区土壤风化元素含量介于泥岩与砂岩区之间;母岩的淋失强度为Ca>Mg>Al>Si>K>Fe>Na,Na元素的迁移程度小,是由于母岩中Na元素对土壤的不断补充。因此以土壤中风化元素含量为基础计算的风化指标,难以反映亚热带温暖潮湿地区的成土风化过程,常用的土壤分子硅铝率和硅铁铝率也不能指示所有土壤的风化成土作用程度,只适用于判断风化初期或成土作用早期。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河南段土壤背景值与基准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黄河流域河南段土壤表层样、深层样取样调查的基础上,依据精确的测试结果,比较了表层、深层土壤样品54项指标与全国丰度。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河南段土壤元素基准含量普遍偏低;背景值分布与测区干旱、偏碱性的土壤有关;不同土壤类型背景值差异明显;人为因素对背景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明色季拉山森林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污染状况。【方法】在色季拉山阴坡和阳坡分别选取了3 700,3 900,4 300 m 3个海拔梯度,设置了6个采样点,分层(0~10,10~20,20~40,40~60和60~100 cm)采集土样,测定Cr、Cd、Hg、Ni、Se、As、Pb 7种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并参照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色季拉山森林0~20 cm土层重金属元素Cr、Se、As、Pb含量低于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和西藏土壤元素背景值;Cd和Hg含量都超过了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和西藏土壤元素背景值,分别是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的2.2倍和2.92倍、西藏土壤元素背景值的2.75倍和9.5倍;Ni含量低于西藏土壤元素背景值,但高于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是其含量的1.03倍。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都大于50%,其中Hg表现为极度变异,其余6种均属于高度变异。(2)在同一土层Cr、As含量均表现为阳坡低于阴坡,Pb、Ni和Hg含量总体均表现为阳坡大于阴坡。在阳坡,As、Cd、Hg含量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Se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而在阴坡,Cr、Se和As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Pb和Hg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重金属元素As含量在阴坡随土层的加深而增加,Hg含量在阳坡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其余重金属元素含量在不同坡向、海拔及土层间无明显规律性。(3)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在色季拉山森林土壤0~20 cm土层,在阳坡,Hg为重度污染,Cd为中度污染,Ni为轻度污染,Cr、Se、As、Pb都是非污染状态;在阴坡,Cd和Hg为中度污染,其他5种重金属元素都是非污染状态。(4)内梅罗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在色季拉山森林0~20 cm土层,阳坡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程度明显高于阴坡,主要污染物均为Ni、Cd和Hg。(5)通过污染负荷指数法对色季拉山林0~20 cm土层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发现,阳坡森林土壤受到轻度的重金属污染,阴坡土壤无重金属污染。【结论】在色季拉山森林0~20 cm土层中,Ni、Cd和Hg 3种重金属元素都达到了污染程度,其中Ni是轻度污染,Cd和Hg是中度以上污染;阳坡土壤受到轻度的重金属污染,阴坡无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7.
以凤山县为例,研究桂西北地区表层土壤中氮、磷、钾元素含量及有机质含量、pH值的分布情况与地球化学特征,计算单元素养分等级及养分综合等级,综合讨论地质背景、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样品pH值以强酸性—酸性为主;土壤氮元素比较丰富,有机质相对丰富,磷元素比较缺乏,钾元素相对缺乏;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综合等级绝大部分为3等(中等),面积占评价总面积的72. 08%。不同地质背景、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养分呈现明显的差异性:氮元素含量与有机碳含量表现为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红壤其他土壤水稻土、林地其他地类水田旱地;磷元素含量与pH值各统计值表现为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其他土壤水稻土红壤;钾元素中石炭系的各统计值普遍高于二叠系、三叠系,其他土壤红壤水稻土、林地旱地水田。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主要农业土壤中十种元素背景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陕西关中(土娄)土、陕北黄绵土及陕南水稻土为重点,兼顾其它土类,共采集土壤样品947个,对其进行了铬、砷、汞、铅、铜、锌、镉、镍、硒、氟等十种元素的测定,在土壤剖面中还测定了钛。测定结果经数理统计,确定了以上十种元素在不同土类中的分布类型及环境背景值,绘制了背景值分级图,并探讨了不同元素在各土类中的水平和垂直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9.
以甘肃陇南市宕昌县八力镇中药材种植地土壤为例,研究种植地5个土壤理化性质指标(pH、有机质、有效磷、全氮、全钾)和11个金属元素(Fe、Mn、As、Hg、Pb、Sn、Bi、Ni、Co、Ca、Mg)的含量,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金属元素污染情况评价和土壤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种植地土壤pH为8.20,属于碱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3级水平,有效磷、全氮和全钾含量处于1级水平;金属元素中As、Sn、Bi元素含量高于甘肃省土壤背景值,分别是背景值的1.17、1.94、1.17倍,Hg元素含量与背景值一致,其余元素含量低于背景值;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土壤因子来源可能为复合源;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显示种植地金属元素含量属于轻污染等级;As、Pb、Ni、Hg元素的非致癌风险指数HI值均小于1,危害可忽略;As、Ni元素的致癌风险CR值小于10-4,属于可接受范围,尚未造成致癌风险影响。  相似文献   

20.
测定合肥市及周边蚌埠,阜阳,黄山,宿州等城市7个污水处理厂污泥、生物反应器活性污泥及污水中5种重金属Pb,Cr,Cu,Zn,Cd的含量;计算污水处理厂对污水中重金属的去除,及污泥重金属去除负荷;参比安徽省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和全球土壤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平均值,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污泥中重金属作毒性分析、污染程度评价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对比国家污泥农用标准,给出污泥农用建议。结果表明不同背景值下,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差异较大,以安徽省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为背景值评价,单因子Cd的污染程度"极强",使潜在生态风险处在"很强"范围;以全球土壤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平均值为背景值,评价潜在生态风险只有部分样品处在"很强"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