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晓光 《新农业》2007,(5):56-56
五、子实体阶段的管理 1.倒包与划菌 菌块发菌阶段结束,菌块形成,此后要视气温情况进行出菇管理.8月下旬气温逐渐下降,将发育成熟的菌块打开塑料布,摆在出菇架上.  相似文献   

2.
<正>一、出菇期的管理将菌丝发满的料袋移入棚内,在相对湿度80%-90%下出菇。出菇期是子实体形成和菇体成长阶段,这时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其温、湿度与发菌期间有明显差异。1.菌袋人棚码垛播种后发菌20-30天,菌丝即可发满菌袋,入棚码垛,一般垛高8-11层。2.保温出菇最适宜温度10-18℃,出菇前期气温较高,以遮荫通风降温为主。晚秋和初冬,室温适宜,保温降温相结合。进入冬季后,以保温增温为主,棚温低于5℃要人工增温。  相似文献   

3.
范晓光 《新农业》2007,(4):56-56
四、发菌阶段管理在丹东地区2~3月份接种。这时正值冬末春初,低温杂菌少,便于管理,可减少杂菌污染。滑菇是低温结实菌类,而菌丝发育则需较高温度。接种后气温渐高,可借助自然温度发菌。随着  相似文献   

4.
春季气温低.平菇菌丝生长慢,采取增加石灰用量、直接装袋、增加接种量、多孔通氧、码堆发菌、提高棚温、定期倒垛等措施,可以保证发菌成功.菌丝20天长满菌袋,1个月现蕾,35天可采收鲜菇上市.  相似文献   

5.
黑木耳袋料栽培极易受绿霉、青霉、黄曲霉等杂菌污染,根据我们两年来的实践,要控制杂菌污染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一、发菌栽培期避开高温季节 黑木耳袋料栽培以往安排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发菌,此时正值梅雨高温季节,霉菌污染率往往超过30%,此期间又会遇到32~34℃以上高温,菌丝生长缓慢。根据试验,秋耳栽培袋可提早到4月底至5月初生产,待高温到来时,菌已发好。将发好菌的栽培袋置阴凉干燥黑暗处保藏,等秋后气温降至25℃以下时开袋喷水出耳。越夏的栽培袋要扎紧袋口,去掉颈圈棉塞。保藏期内要设法使室内温度不超过28℃,湿度控制在65%左右。需定时检查,防止生霉,遇到阴雨天,  相似文献   

6.
1 圈舍建造 多采用单斜式塑膜暖棚羊舍.四周用石头或砖砌成,上面铺檀木、椽木、竹竿等,然后用秸秆或木板铺平,抹黄泥掺锯末,最外层扣上塑料膜防风防雨,两侧留换气孔.前高2.4cm,后高1.6~1.8m;门宽2m、高2.4m,以利羊只的进出和粪便的清除.一般每只羊占地1m2.运动场与畜舍相连,面积为圈舍的3倍,地面坡度5~10°.舍内温度保持在5℃,相对湿度不超过75%,中午气温高时应开气窗通风.  相似文献   

7.
<正>香菇发菌与转色管理的好与差是关系到香菇生产成与败、香菇产量高与低、质量好与差、效益多与少的大问题。东北地区发菌关键时期正值春节前后,这一时期要注意控温在22~24℃,做到勤查、适时倒垛、通风降温,切实抓好香菇发菌工作;转色期间,控温在20~24℃,给予足够散射光,每次倒垛都要做好散堆及通风散热。1发菌管理发菌期可大体分为3个阶段。1.1第一阶段菌丝萌发初期,发菌棚内需要加温,接种后马  相似文献   

8.
一、出菇期的管理将菌丝发满的料袋移入棚内,在相对湿度80%~90%下出菇。出菇期是子实体形成和菇体成长阶段,这时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其温、湿度与发菌期间有明显差异。1.菌袋入棚码垛播种后发菌20~30天,菌丝即可发满菌袋,入棚码垛,一般垛高8~11层。  相似文献   

9.
刘鹏 《河北农业》2010,(11):11-12
<正> 平菇发菌采用层播微孔发菌工艺,菌袋堆垛发菌时,堆垛高度以3~4层为宜,而且层与层之间、袋与袋之间要保留一定的空隙,以便散热。发菌温度应本着在允许温度范围内宁低勿高的原则,这样一般经20~30天菌丝即可长满菌袋。另外,发菌环境要清洁,发菌场所地面及  相似文献   

10.
<正>香菇越夏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产量和效益,做好越夏管理是香菇生产的一个关键环节,可采取室内和室外两种方式。室内发菌越夏①尽量减少室内香菇袋的数量及袋的层数,两袋井字叠放,最高不超过5层,垛与垛间的间隔20厘米以上,以利通风散热。②在窗户外搭遮阴棚,使阳光不直射到窗户及室内。③高温天气,上午7:00关闭门窗避免外界热气流进入室  相似文献   

11.
一、鸡采食习性的四季差异 1.夏季鸡采食量明显下降.蛋鸡在夏季气温高时,对能量的需要减少,因而采食量下降.气温超过30℃时,采食量减少10%~15%;酷热时,可减少30%以上.因采食量减少,摄入的蛋白质和钙质也相应减少,导致产蛋量下降.  相似文献   

12.
草菇是典型的高温型食用菌.因此,有人认为播种时湿度越高越好,一些地方已习惯于"双抢"之后的8月初播种,此时不但气温高,也正是农闲季节,还可以用上早稻打下的稻草.但往往事与愿违.由于8月初前后是我省各地最热的季节,气温高,温度大,管理上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发菌期烧菌,子实体长出后大面积失水或霉变死菇,造成减产,而且后期适宜生长时间较短,收获茬次减少,即使管理跟得上,生物转化率也难以超过10%.  相似文献   

13.
利用玉米芯栽培猴头菇成本低,效益高.菌渣还田、养猪、养鱼,是综合利用玉米芯好出路. 1.玉米芯配方①玉米芯78%、麸皮20%、石膏1%、磷肥0.5%、石灰0.5%.②玉米芯83%、麸皮15%、石膏1%、磷肥0.5%、石灰0.5%.③玉米芯88%、豆饼粉或石膏11%、磷肥0.5%、石灰0.5%.配方中麸皮不能超过20%,否则提高成本,且只长光头菇易分枝.石灰量不能超过0.5%,否则不发菌或发菌慢.严禁使用多菌灵,否则会导致完全不发菌,菌袋成批报废.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气温的回升,油菜即进入关键的春发阶段,因此要加强油菜的田间管理措施预防倒春寒,否则春发不足,影响分枝数和花芽数。1.追施薹肥薹期是油菜需肥最多的时期,油菜95%~97%的干物质都是春后积累起来的。施好薹肥是春发壮薹的重要举措,能有效增加1、2次分枝和结角数,对产量的影  相似文献   

15.
肖淑媛  何颖 《湖南农业》2006,(12):11-11
将装好平菇菌种的塑料筒(呈柱状)放在室内或菇窖内,室温在24℃~25℃时只能单行单层排放发菌,室温在20℃左右时可二三行单行排放,室温在10℃~15℃时可以堆高1米~1.5米,每隔10天~15天,上下调换位置,使各部位温度均匀,发菌一致。这一时期,室内尽量干燥,室内湿度达80%以上时,最好采用地上发菌、地下出菇的两级栽培法。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常换气,控制料温不超过30℃,菌丝期不要见光。一般情况下,自接种至出菇需20天~50天。菌蕾将要发生时应给予散射光,窖内每隔五六米安装1个40瓦~60瓦的灯泡,每天照明12个小时即可。出菇阶段,单行排放,堆高1.…  相似文献   

16.
正香菇味美鲜嫩,被人们广泛种植。但是冬季气温较低,香菇子实体生长缓慢,为争取多出菇、出好菇,可采取以下措施。1.规范科学接种。接种时穴位要深,这样菌丝抵抗外界不利环境的能力增强,成活率提高。2.控制好发菌室温湿度。接种后放入发菌室,一般呈"井"字形排放6~8层。在菌丝萌发阶段(1~6天)不要  相似文献   

17.
<正>一、出菇管理正常管理下,羊肚菌从原基到子实体成熟需25~30天。羊肚菌原基形成后7~10天可增高至1~2厘米,菌柄和菌盖分化明显,初见菌盖雏形。此时,栽培棚内应保持土壤湿度20%~25%,空气相对湿度85%~95%,棚温以15~18℃为宜,不可低于4℃、超过20℃,且要散射光照射。温度低时,羊肚菌生长缓慢,但菌肉较厚、  相似文献   

18.
魏鹏 《农村科技》2010,(2):48-49
<正>3.发菌期管理将接种后的栽培袋及时放入培养室,初期温度控制在23~25℃,相对湿度控制在60%以下。当栽培菌袋菌丝体生长至菌袋1/3时,温度降到21~23℃。此时栽培菌袋内部比外部高2~3℃,有利于菌丝迅速生长。待菌丝体长到菌袋2/3时,温度降至20℃以  相似文献   

19.
翟洪民 《北京农业》2004,(11):20-20
1.栽培季节根据猴头菌的生育特性和气候条件,应选择气温在20~28℃(发菌期温度),经一个月后气温下降到20℃以下时进行栽培;秋季8-9月制种,10月份为栽培适期;也可在晚春、早夏进行栽培.  相似文献   

20.
实践证明:袋栽黑木耳生产的出耳管理尤为重要,管理不当,轻者减产,重者甚至绝收.黑木耳子实体的分化和生长过程,除优良的菌丝体(内在条件)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外界条件,以满足子实体分化生长阶段生理要求.若科学管理,则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困菌(促熟) 当栽培袋内菌丝体全部发满后,根据品种不同,需在16℃左右的条件下,避光保存15~30天,促进其生理成熟,贮存足够的营养,以提高出耳阶段的抗杂性和子实体分化的速度.具体困菌的时间因品种而异:一般说菊花型品种时间可短些,而单片型品种时间可长些;温度高时,时间可短些,温度相对低时,时间可长些,要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