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甘蔗抗旱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甘蔗良种选用,整地播种,肥料施用、田间管理、蔗地覆盖等生产环节综述了甘蔗抗旱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结合国家甘蔗技术体系试验示范要求,通过运用机械手段与人工对比的方法,开展甘蔗在种植与收获期间的生产阶段——包括芽前封闭除草、农药喷施除虫、喷施叶面肥、中耕松土、培土施肥等进行田间管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的每公顷蔗地的经济效益为:管理成本减少288元,平均增产甘蔗3.76 t(按500元/t算),则利润增加2 168元;另外,机械作业的工效要比人工少39.7 hm2/人·班次:即在一定情况下,机械作业可以减少甘蔗田管作业成本和达到解决“民工荒”的问题,并起到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云南德宏蔗区甘蔗“亩产吨糖”综合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总结当地甘蔗丰产高糖栽培经验,通过合理选地,科学开挖植蔗沟,选用良种,提早植期,强化田间管理,增加投入等技术措施,实现甘蔗亩产“吨糖”。  相似文献   

4.
根据甘蔗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甘蔗各个生育期的不同特性,探讨弥勒蔗区"双高"甘蔗新植蔗、宿根蔗的田间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国内外耕整地农机作业的概况,指出了目前甘蔗产区耕整地作业的无序状况,研究了甘蔗耕整地农机作业技术并提出了作业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6.
对滇西南四大蔗区106户甘蔗种植者的生产情况,如蔗地类型、田间管理、生产投入及效益、产业科技应用状况和甘蔗的竞争作物种类等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滇西南蔗区主要以旱地为主,田间管理较粗放,新技术推广应用不足,种蔗效益较低。并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甘蔗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粘虫为害甘蔗的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粘虫发生主要为害甘蔗,特别是集中为害田间管理迟、长势差的蔗苗特点、机理,提出在生产上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甘蔗地间种绿豆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既可保证原料的供应和产业优势,又可增加农民种植效益。从甘蔗间种绿豆生产的蔗地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绿豆收获、甘蔗中后期田间管理等方面阐述甘蔗间种绿豆的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意在探讨切实可行的蔗叶还田方法。结果表明,甘蔗残叶经过用辅料堆沤后再还田不但效果较好,方法简单,而且易于操作,成本较低,同时又正好赶上新一造甘蔗的第一次田间管理用肥所需。  相似文献   

10.
苗期低温阴雨、大伸长期高温干旱、长期连作、投入不足、耕作粗放及倒伏是甘蔗低产的主要原因。要提高甘蔗产量,必须改善蔗区的生产条件,做到涝能排、旱能抗、水旱轮作,选用良种,加强田间管理,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完善蔗糖生产的奖惩制度。  相似文献   

11.
叙述国内外甘蔗机械化生产发展概况和我国发展甘蔗机械化生产的必要性,通过系统分析湛江农垦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与推广,指出其存在缺乏科学系统规划、经营模式和农机农艺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因素制约了甘蔗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并提出宜从科学规划,突破瓶颈问题,加强经营管理等方面以利于甘蔗生产机械化系统工程运作,促进甘蔗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了预测和评估2016年广西甘蔗生产情况,采用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广西6个甘蔗主产市的甘蔗苗情、品种结构、种植面积及植期、病虫害情况等。结果表明:2016年广西蔗区甘蔗苗情比上年略差,但有足够的苗数和良好的幼苗;螟害枯心率整体低于2015年,螟害综合防治初见成效,黑穗病发生率高于2015年,并有加重趋势;甘蔗种植面积连续3年下滑的局面得到控制,今年略有增加;得益于“双高”基地建设,广西蔗区的品种结构得到进一步改良。建议及时加强田间管理,做好化学除草、后期甘蔗螟虫和绵蚜虫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是目前防治甘蔗花叶病和宿根矮化病的主要技术之一。我国许多地区也正在大规模推广甘蔗脱毒健康种苗。在生产上,甘蔗脱毒健康种茎的繁育必须采用适当的措施,才能保证其成活率及产量。总结近年来广东地区种植甘蔗脱毒健康种苗从出圃、移栽种植、田间管理等技术和经验,为今后甘蔗健康种苗种茎繁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湛江农垦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应用情况,根据对机械化耕整地、种植、田管、收获和装载运输等进行系统分析,得知试验取得较好成效,机械化技术基本能实现。但也存在制约甘蔗机械化发展的瓶颈问题,急需加大投入,加强系统规划,提高机械化技术,并加强农机农艺的结合,以促进甘蔗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亚热带地区甘蔗产量的模型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基于甘蔗生长机理的APSIM-Sugarcane动态模拟模型对南宁一块试验蔗地的甘蔗产量进行动态模拟和验证。结果表明,蔗茎和蔗糖的模拟产量与实测产量分别相差440g/m2和330g/m2,地上部干物重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线性回归方程斜率为1.1,决定系数为0.94,说明模型对甘蔗产量的模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回归模型表明,降水量、太阳辐射和气温的累积量也可精确反映甘蔗产量的动态变化。APSIM-Sugarcane模型的应用可为我国甘蔗产业的精准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甘蔗覆膜栽培技术是由自然物覆盖地面栽培技术发展而来。它具有改善蔗芽萌动、发棵的小生态环境条件,起到保水、保温、保土、保肥的作用,能促进蔗芽早发、快生,达到苗齐、苗壮的目的。地膜甘蔗应掌握整地、下种、盖膜等技术要点,加强后期田间管理,适期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关键词:甘蔗;覆膜;技术  相似文献   

17.
以往每年榨季糖料蔗砍收后,在田间留下大量的蔗叶(叶梢),通常以就地焚烧的方式处理。但近年来因污染环境已被明令禁止。如何有效处理利用糖料蔗叶,已成为糖料甘蔗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综述了糖料蔗叶的营养成分,以及蔗叶还田、蔗叶作为饲料、栽培食用菌、生产木糖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和存在问题。建议通过研究开发小型实用多用途的蔗叶粉碎机械设备,形成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为蔗农提供蔗叶粉碎还田作业服务;研发推广蔗叶回收机械,扩大利用蔗叶处理加工生产规模,形成工厂化、产业化生产,多头并进,有效处理利用糖料蔗叶,以促进蔗糖产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对我国食糖安全起重要作用。但由于人工成本、地租等生产成本不断升高,导致甘蔗效益逐年减少。因此,如何提高单位面积甘蔗效益是当前甘蔗产业面临的重大问题。采用文献数据、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实地调查和试验结果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我国甘蔗间套种玉米历史和现阶段主要模式进行差异分析。宿根蔗间套种玉米主要有每行间种和隔行间种二行两种模式,且宿根蔗间套种模式当前只能靠人工操作,规模化发展难度大;新植蔗间套种玉米的主要方式有等行距每行种植、等行距隔行种植、宽窄行间套种(宽行2.4~3.2米)等模式,但是等行距间套种无法机械化种植难以推广,而宽窄行间套种模式适合机械种植但严重影响单位面积甘蔗苗数;甘蔗轮作玉米能实现机械化种植和管理,但是只能在甘蔗良种繁育基地推广应用。因此,选择适合的间套种品种和合理种植模式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甘蔗叶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轻秸秆焚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充分利用甘蔗叶资源,在大田环境下动态监测甘蔗叶粉碎、焚烧和深埋3种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叶粉碎还田和深埋还田有利于甘蔗叶中有机碳及氮、磷、钾养分的缓慢释放;甘蔗叶焚烧还田提高了土壤碱解氮含量5.6~20.9 mg/kg和速效磷含量0.8~4.0 mg/kg,促进土壤中氮磷向有效态转化,焚烧还田初期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钾的含量12.3~18.3 mg/kg,但焚烧会损失部分甘蔗叶中碳氮元素,也造成环境污染。综合分析认为甘蔗叶粉碎还田是比较省工、方便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