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茬小麦采用浅旋撒播高产栽培、稻草全量还田高产栽培、超高产栽培、晚播高产栽培等4种种植方式,分析其生育特性、产量及效益.结果表明,同一小麦品种采用不同种植方式,高峰苗期和成熟期基本一致,但高峰苗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变化较大;产量和效益均有明显差异,以超高产栽培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晚播高产栽培产量最低、经济效益最差,浅旋撒播高产栽培和稻草全量还田高产栽培的产量和效益介于两者之间,但明显高于晚播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双低杂交油菜油研10号高产栽培和常规栽培对比试验,对产量、产油量、品质性状、经济效益和植株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产栽培平均产量3 177.25 kg/hm2,平均产油量1 408.57 kg/hm2,比常规栽培平均增产37.96%和32.26%,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高产栽培平均产值7 625.4元/hm2,比常规栽培平均增加2 098.2元/hm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高产栽培平均纯收益与常规栽培差异不显著;高产栽培平均含油量及平均油酸含量均降低,与常规栽培差异达显著水平;平均饼粕蛋白质含量增加,与常规栽培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余的7个品质性状与常规栽培差异不显著。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双低杂交油菜油研10号获得高产的同时,品质和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3.
玉米高产栽培是稳定新时期粮食安全的重要工作。本文首先简介了吉林省玉米生产的现状,以及构建玉米高产栽培模型的必要性。之后,文章经过分析提出了吉林省玉米高产栽培模式的构建的主要途径,包括:精细整地,构建玉米高产栽培的生长环境;科学选种,构建玉米高产栽培的生长基础;适量播种,构建玉米高产栽培的密度基础;恰当施肥,构建玉米高产栽培的营养基础。  相似文献   

4.
陕西灌区高产春玉米物质生产与氮素积累特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明陕西灌区高产春玉米栽培下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的动态特征,为陕西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产玉米品种陕单609为材料,设置普通大田栽培、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3个栽培处理,于2013—2015年在陕西灌溉春玉米试验站进行试验,研究分析玉米产量等级群体的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叶面积指数与SPAD值、产量构成特性。【结果】普通大田栽培、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下玉米籽粒平均产量分别为11.1、13.1和16.1 t·hm~(-2),与普通大田栽培(对照)比,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下籽粒产量增加18.0%和45.1%;穗粒数和千粒重低于对照,而单位面积穗数极显著高于对照,单位面积较多穗数,是玉米高产潜力的关键。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下群体收获指数也显著高于普通大田栽培。高产和超高产栽培群体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较对照增加18.5%、41.8%和20.5%、24.5%。春玉米吐丝后,高产和超高产栽培群体干物质量对籽粒产量贡献率较对照提高10.0%和20.1%;氮素积累量对籽粒氮贡献率较对照提高30.2%和61.6%。相关分析显示,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8;r=0.927)。春玉米花后,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下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显著高于普通大田。【结论】与普通大田栽培和高产栽培相比,超高产栽培显著提高了春玉米吐丝后生物量积累和氮素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维持叶片较强的光合生产能力,是其实现春玉米高产的生理基础。在陕西灌区春玉米生产中,在筛选耐密品种的基础上增加种植密度、强化氮肥分次追施,保证高产玉米吐丝后期对氮素的需求,实现春玉米高产。  相似文献   

5.
选取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品种华南205与新选048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超高产高效栽培、高产高效栽培与常规栽培(CK)3种栽培模式对木薯生理特性、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不同栽培模式苗期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叶面积之间差异较为明显,由大到小依次为超高产高效栽培模式、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常规栽培模式,且超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苗期光合特性显著高于对照;不同生育期木薯茎粗、株高由大到小依次均为超高产高效栽培、高产高效栽培、对照常规栽培;2个品种3种栽培模式间产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与对照常规栽培模式相比,华南205和新选048两年(2013年与2014年)的平均产量在超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和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下分别增产18.6%、10.5%和15.8%、7.7%,分别增收6 378、2 810元/hm2和7 366、3 018元/hm2。由此可知,通过栽培技术的集成优化可以大幅度提高木薯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水稻栽培科学的发展目标已经由单纯追求高产的单一目标,发展成了以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生态为目的高产栽培。因此,水稻的栽培要有新的发展、新的作为。  相似文献   

7.
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是一种非常高效的种植技术。在水稻种植中,应用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的目的是提高田地利用率,提高水稻产量。本文围绕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的应用展开论述,先简述水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有哪些,然后结合水稻种植实际分析水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的应用要点,最后对常见的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阿克苏河、渭干河流域小麦高产栽培的限制因素后,提出了应以"高产、稳产、安全、低成本"为目标,采取"适群体、壮个体,促前、控中、防早衰、防倒伏"的高产栽培途径和七大措施,以此挖掘小麦高产栽培潜力。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对于提高杂交水稻产量有着重要意义。优化杂交水稻群体质量,扩大杂交水稻库容量,提高光合叶面积指数和光能利用率,增强杂交水稻根系活力,延缓根系和叶片衰老,提高杂交水稻库容的有效充实度,可实现杂交水稻高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实践中形成了以精确定量栽培、强化栽培、三定栽培为代表的等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杂交水稻高产栽培也存在栽培技术与我国农村发展不适应,以及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不很好协调的矛盾。精准化栽培、生态化栽培和轻简栽培将是我国今后水稻生产发展急需技术。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水稻高产高效栽培集成新技术研究与应用,总结了齐齐哈尔市水稻高产高效栽培集成新技术,以期为齐齐哈尔市水稻高产高效栽培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1.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农作物之一,东北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大豆栽培区。本文根据东北大豆栽培的特征,对东北大豆的高产栽培进行研究,从选种、种子处理、土地整理等各个方面进行大豆高产栽培方法的分析,为东北地区大豆高产栽培的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水稻高产高效栽培集成新技术研究与应用,总结了齐齐哈尔市水稻高产高效栽培集成新技术,以期为齐齐哈尔市水稻高产高效栽培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刘锋  孙本普  李秀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146-8151
通过多年多点的小区高产栽培试验和高产攻关,系统地研究了栽培条件对冬性强弱不同小麦品种主茎叶片数、穗分化期、生育期、株高的影响,不同播期与基本苗、不同穗型品种生育特点和高产栽培主攻方向,不同年份的穗、粒、重和影响产量的主导因素,以及不同条件下的肥水运筹。研究成果可作为黄淮海地区小麦高产栽培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凉州区日光温室蔬菜几种主要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品种选择、茬口安排、产量及效益等方面总结出了凉州区日光温室蔬菜越冬一大茬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一年两茬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西瓜一年四茬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5.
热区不同栽培模式超级稻-再生稻的养分积累及分配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超级稻-再生稻养分积累及分配特性,筛选合适热区种植的超级稻品种及其栽培模式,以超级稻组合两优1128、天优3301及Ⅱ优3301为材料,研究高产栽培与常规栽培模式下超级稻-再生稻不同时期叶、茎及穗部N、P、K的含量。结果表明:在成熟期高产栽培模式下,两优1128的N和P积累量最大,分别比常规栽培模式高32.39%和32.91%;成熟Ⅱ期高产栽培模式下,两优1128的N、P和K积累量最大,分别比常规栽培模式高22.34%、26.61%和46.85%。高产栽培模式每生产100kg籽粒所需的N、P和K需求量高于常规栽培模式,N、P和K生产效率低于常规栽培模式。结论:从养分累积和分配看,高产栽培优于常规栽培模式,品种选择上以两优1128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6.
依据高产群体质量栽培理论,对苏徐2号小麦高产栽培的具体要求与技术进行了试验与研究,初步明确了苏徐2号高产形成的群体、个体质量指标与特征,以及相应的栽培调控技术,提出了苏徐2号高产栽培应主攻亩穗数,使Ⅰ、Ⅱ蘖位分蘖从伸出期到拔节期的叶龄与干物质积累必须达到相应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白灵菇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季节选择、栽培场所确定、培养基配制、茵种选择、接种、出菇管理、采摘等内容,以期为白灵菇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棚番茄栽培种的长季节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会珍  朱跃冬 《吉林农业》2011,(2):103+102-103,102
大棚番茄的长季节高产栽培要求栽培种技术性强,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栽培实践,从栽培环境、选种育苗、合理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论述了大棚番茄长季节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对水稻进行有机栽培、高产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在有机栽培条件下株高、穗长略高于高产栽培,但是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偏低,产量也明显低于高产栽培;从稻米品质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有机栽培并不能改善水稻碾米的性状,平均垩白粒率表现为增大,而垩白度减小,直链淀粉减少,胶稠度增加,食味值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20.
金优433在衡阳市万亩早稻高产栽培试验示范中,表现出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米质好等优良特性。通过高产栽培实践,总结了高产栽培技术要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