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LPS和LT引起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的作用机制。将所培养的肠黏膜VEC 60个孔分为空白对照组、LPS(1μg/mL)组和LT(50μg/mL)组3个组,每个组又分4个不同时间段:3h、6h、9h、12h。结果LPS导致肠黏膜VEC分泌NO明显升高,3 h后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而ET分泌急剧升高,9 h后达到高峰。LT导致肠黏膜VEC分泌NO明显升高,3 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而ET在6 h前明显降低,随后逐渐升高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
马冈鹅肠胚后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72只5~110d马冈鹅(各半)按不同日龄随机分为9组,先后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直肠,应用常规组织学技术和Tiger细胞图像分析系统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各部肠管管壁分粘膜、肌层和浆膜三层,无粘膜下层;绒毛既有分支,也有融合现象;肠腺主要是单管状腺,但也有分支管状腺;粘膜上皮中柱状细胞从前向后逐渐减少,而杯状细胞则相应逐渐增多;肠腺中的柱状细胞则由前向后逐渐增多,杯状细胞相应减少;肌层分内纵、中环、外纵三层,内、外两肌层厚度近似,中环肌最厚,内有明显的结缔组织间隔带分布,小肠段呈有规律的"竹节"状;粘膜皱襞不发达,少数皱襞由粘膜、内纵和中环肌层共同构成;肠壁内淋巴组织丰富,在肌层之间及肌层内均可见淋巴小结,肌层内也有神经丛和神经纤维束的断面;绒毛高度发育的绝对生长高峰期在26d以前,但绒毛直径的发育无明显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3.
从脑-肠互作的角度出发,研究IL-21及其受体在TNBS化学诱导的IBD模型大鼠的结肠、大脑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以及血清蛋白水平变化,以此探讨IL-21在炎症性肠病中的调节作用。建立了大鼠IBD模型,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IL-21及其受体mRNA在结肠、大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并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IL-21在IBD大鼠不同发病时期的蛋白水平。结果显示:IL-21及其受体在IBD大鼠结肠和大脑组织中的mRNA水平的呈现一致变化,即随着炎症的加剧而逐渐增加,在痛变最为严重的时候达到最大值,而随着炎症的消退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在血清中,IL-21蛋白浓度变化也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IL-21参与了肠道炎症进程,并且IL-21可能通过脑一肠互作来调节IBD的炎症进程。  相似文献   

4.
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与机体免疫稳态调节的角度出发,通过建立大鼠炎症性肠病(IBD)动物模型,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μ型阿片肽受体(MOR)在IBD大鼠不同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和脑脊液中MOR的内源性配体(β-内啡肽;强啡肽)在IBD大鼠不同发病时期的表达水平变化,探讨MOR在炎症性肠病中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MOR在大鼠下丘脑、胸腺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mRNA水平随着炎症的加剧而逐渐增加,而在结肠组织中随着炎症的加剧其表达逐渐降低,且在病变最为严重时变化最为显著,随着炎症反应的消退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在血清和脑脊液中,内源性配体强啡肽和β-内啡肽蛋白浓度在病变高峰期显著降低。结果表明,MOR可能在IBD发生、发展中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肠膜蛋白粉作为一种高品质、高活性多肽类饲料,逐渐被接受并应用于养殖行业,本文就肠膜蛋白粉的营养特性、加工工艺和在猪生产方面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剖检及实验室病原分离等方法,从一例鸭死亡病例中分离出1株细菌,经染色镜检、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检测、质谱检测、16S rDNA测序以及动物致病性试验等方法鉴定,确定分离到的细菌为粪肠球菌,并最终确诊该起鸭死亡病例由粪肠球菌感染引起。通过实施新霉素等药物治疗,鸭群逐渐恢复健康。该病例提示,要提高对鸭粪肠球菌感染的重视程度,加强鸭群日常饲养管理,做好生物安全防控,科学合理用药,这样可有效防范鸭群粪肠球菌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7.
粪肠球菌又称粪链球菌,能在不同环境中生长存活,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部分属于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茵群,还有部分在长期的进化中出现了毒力基因。近年来,粪肠球菌感染人和动物的报道日益增加,逐渐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论文综述了猪、牛、羊、禽和犬粪肠球菌的主要致病性、毒力基因及耐药性,为防制动物粪肠球菌感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长期兽医临床工作中,对猪肠吻合手术按照严格的技术操作规程,摸索总结出了一套方法,成功地进行了猪肠吻合手术三例,治愈率达100%,现举例介绍如下。1 病例 来凤县高罗镇食品所张丰喂养的一头约本杂交公猪,被毛白色,体重42.5kg。畜主述:此猪自1995年3月22日购进后,发现脐部逐渐肿大下垂形成鸡蛋样大的疝囊,食欲不振,5月28日经包片兽医确诊为脐疝。当即进行手术整复治疗,术中发现疝囊内寄生  相似文献   

9.
应用免疫组化超敏SP法对鸡不同生长阶段免疫器官中血管活性肠肽(VIP)的表达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胸腺中VIP阳性反应主要分布于被膜及髓质,而皮质内反应较弱;随日龄增加,VIP在被膜和髓质内一直维持较强的表达;实质中VIP强阳性淋巴细胞数量随日龄逐渐增多,至42 d开始减少.脾脏中VIP阳性反应主要出现于被膜及红髓,并在整个生长阶段维持较强的表达,红髓的脾索和脾窦间还有较多的巨噬细胞呈VIP强阳性反应;白髓中仅见动脉周围淋巴鞘中央动脉有VIP的表达,并随日龄的增加逐渐减弱.法氏囊中VIP的表达范围广泛,涉及黏膜、黏膜下层和肌层,尤以黏膜上皮细胞和法氏囊小结髓质的表达为典型;随着日龄增加,黏膜上皮细胞VIP表达逐渐减弱,囊小结髓质一直保持较强的VIP阳性着色,囊小结皮髓质交界处上皮细胞层内VIP强阳性细胞有逐渐增多的趋势.鸡免疫器官中VIP阳性反应物质的广泛分布,提示这3种器官是神经系统以外产生VIP的重要部位,法氏囊中的VIP可参与鸡免疫器官的功能调节,它可作为一种信号分子介导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细菌脑膜炎是由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神经炎症所导致,在全世界范围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细菌耐药性增强,以抗生素为主的治疗手段逐渐面临挑战.以临床分离猪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PCN033菌株感染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该病的致病机制,从病原、宿主及致病机制等方面寻找已经发现的毒力因子和靶标蛋白,积极探索非抗生素疗法,寻找新药物靶点等方法以应对细菌性脑膜炎暴发.  相似文献   

11.
1球虫病肠球虫病,急性病例多见于雏鹅,开始精神不振,羽毛松乱无光泽,缩头,行走缓慢,闭目呆立,有时卧地,食欲减少或不食,喜饮水,先便秘后排稀便,由糊状逐渐变为白色稀便或水样便,泄殖腔周围粘有粪便。后由于肠道损伤及中毒,使翅膀轻瘫,共济  相似文献   

12.
肠毒综合征是肉鸡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疾病,患病肉鸡表现腹泻,粪中带料,食欲降低,食量下降,生长会逐渐变得缓慢,体重也会减轻。1病因病理肉鸡肠毒综合症一般是由于肉鸡的饲养密度太大,育雏的温度太低造成的,加上环境比较潮湿,水质不好,导致肉鸡感染球虫。如果在肉鸡的肠道黏膜细胞中寄生着一种或者多种球虫,加上有细菌或者病毒入侵,就会使肉鸡出现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3.
肉鸡肠毒综合症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肉鸡养殖逐渐地走向密集化、规模化,环境因素成为导致肉鸡产生疾病的一个重要诱因,东北地区在特殊的气候环境及垫料饲养的高湿度环境里,常常会导致肉鸡出现以腹泻、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饲料、采食量明显下降、生长缓慢、体重减轻、脱水和饲料报酬下降为特征的肠道综合性疾病——肠毒综合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兽用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动物源尤其是食品动物中常见病原菌耐药性水平逐渐增高,并可在人、动物和环境中传播。尽管国内外已有动物源细菌耐药菌株的大量报道,但是聚焦局部地区仍缺少系统的总结。因此,论文针对四川地区动物源常见的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和肠球菌的耐药性进行总结,介绍以上3种细菌的耐药水平、分布及重要耐药基因的传播特征,以期为公共卫生安全提供预警,为省级层面开展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猪水肿病是某些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毒血症 ,故又称为肠毒血症 ,以神经症状和水肿病变为特征。仔猪断乳后 ,保护仔猪免受致病菌侵袭的母源抗体lgA逐渐减少 ,同时在饲料蛋白质含量过高、粗纤维不足、过饱、缺硒或气候改变等不利因素的刺激下 ,肠道内的条件致病性大肠杆菌大量繁殖 ,依靠定植因子粘附到小肠壁上 ,并产生SLT -IIe及ST毒素 ,SLT -IIe有致水肿作用 ,ST及LT则导致仔猪腹泻。1 猪水肿病的危害1 1 流行情况水肿病通常见于断奶后 1~ 2周以内的仔猪 ,但也有育肥猪发病的报道。秦延发等( 1 999)…  相似文献   

16.
肠便秘又称便秘疝,包括小肠内食糜停滞和大肠硬粪积聚而不排除。是以腹痛、肠蠕动逐渐减弱乃至废绝,排粪减少以致停止,腹围不同程度增大,失水与自体中毒为特征的马属动物较常见的疝痛病症。  相似文献   

17.
选取240只1日龄肉鹑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肉鹑。其中第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第2~4组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2、.0%的甘露寡糖(MOS)。进行为期50日龄的饲养,分别于35日龄和50日龄采样。试验结果表明,1.0%和2.0%MOS可显著增加35日龄肉鹑小肠长度和十二指肠长度(P<0.05)。1.0%和2.0%MOS组35日龄肉鹑空肠长度和回肠长度显著长于对照组和0.5%MOS组(P<0.05)。各处理组35 d肉鹑空回比均高于对照组,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水平(P>0.05)。日粮中添加MOS对50日龄肉鹑肠长度的影响无明显规律,各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日粮添加0.5%、1.0%2、.0%MOS可显著降低35日龄和50日龄肉鹑回肠内大肠杆菌的数量(P<0.05),随着日粮MOS添加量的增加,回肠内大肠杆菌数量逐渐下降,且1.0%和2.0%MOS添加组回肠内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0.5%MOS添加组(P<0.05)。日粮添加0.5%、1.0%、2.0%MOS可显著提高35日龄和50日龄肉鹑回肠内乳酸杆菌的数量(P<0.05),随着日粮MOS添加量的增加,回肠内乳酸杆菌数量逐渐升高,且2.0%MOS添加组35日龄肉鹑回肠内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0.5%MOS添加组(P<0.05)。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早期断奶仔猪肠黏膜屏障变化及其对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选取21日龄"杜×长×大"仔猪12窝,每窝选取2~3头平均体重为(5.8±0.4)kg的仔猪断奶,为断奶组,每窝剩下的仔猪不断奶继续哺乳至35日龄,为哺乳组,分别于仔猪22、24、28和35日龄屠宰取样,每次每组6头。结果表明:与哺乳组相比,断奶组空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在22、24和28日龄均显著降低(P<0.05),隐窝深度均显著提高(P<0.05),35日龄上述指标断奶组与哺乳组差异不显著(P>0.05)。断奶组在断奶后的不同时间肠形态发生了变化,断奶仔猪24和28日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低于22日龄(P<0.05),35日龄断奶仔猪空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22、24和28日龄(P<0.05)。与哺乳组相比,血浆D-乳酸含量和二胺氧化酶活性在断奶后不同时间均显著提高(P<0.05),35日龄断奶组仍显著高于哺乳组(P<0.05)。与22日龄断奶仔猪相比,24日龄p38 MAPK磷酸化水平与总水平的比值显著增加(P<0.05),并达到高峰,随后此比值随着日龄的延长逐渐降低。结果提示,21日龄仔猪断奶后肠形态和肠黏膜屏障受损,在35日龄肠形态基本恢复,但是肠道通透性仍未恢复,仔猪断奶后肠道通透性的恢复滞后于形态学重建,断奶应激激活了p38 MAPK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9.
《北方牧业》2012,(13):19
正1球虫病的症状1.1临床症状地面平养鸡发病早期偶尔排出带血粪便,并在短时间内采食加快,随着病情发展血粪增多,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食欲减退,饮欲增加,两翅下垂,鸡冠、肉髯颜色苍白,闭眼似睡,缩做一团,靠近热源或蹲伏于墙边,死亡率逐渐增多。笼养鸡、网上平养鸡,常感染小肠球虫,呈慢性经过,病鸡消瘦,间歇性下痢,羽毛松乱,闭眼缩做一团,采食量下降,粪便混有血色丝状物或肉芽状物、胡萝卜样物。1.2病理变化盲肠球虫见两侧盲肠显著肿大,增粗,外观呈暗红色或紫黑色,内为暗红色血凝块或血水,并混有肠黏膜坏死物质,肠壁的浆膜面上可见灰白色小斑点。小肠球虫主要损害小肠的中前  相似文献   

20.
2011年9月,1只重约2.5kg的2岁母猫1个月前食了大量的鸡肉、鸡骨后不见排粪,饮食逐渐减少,精神不振,最后不食,只饮少量水,频频做排粪姿势,但无粪便排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