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泥鳅主要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鳅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常见的病害有赤鳍病、水霉病、气泡病、曲骨病、车轮虫病、舌杯虫病、农药中毒及其它生物敌害等。主要防治方法如下:1.烂鳍病: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并溃烂,鱼体两侧白头部至尾部浮肿,并有红斑。防治办法是每立方米用1克漂白粉全池泼洒,或用0.1克呋喃唑酮全池泼洒。  相似文献   

2.
泥鳅患病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水质恶化,二是外伤.现就其常见病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赤鳍病由池水恶化、营养不当及鱼体受伤引起.症状为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有充血现象.   防治方法:①避免鱼体受伤,鱼苗放池前应用5毫克/升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泡15分钟.②病鳅用3%食盐水溶液浸泡10分钟.③用10毫克/升的四环素浸泡一昼夜,或在饲料中混合氯霉素投喂.……  相似文献   

3.
1.水霉病。霉菌似灰白色棉絮状,鱼体分泌大量黏液,病鱼焦躁不安,食欲减退。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清塘。②在捕捞和投放、搬运过程中切勿使鱼体受伤。③用0.04%食盐水和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2.赤皮病。病鱼体表出血,两侧及腹部鳞片脱落,鳍基充血,末端腐烂,伴有肠道炎及烂鳃症状。防治方法:①在放养及捕捞过程中避免鱼体受伤。②  相似文献   

4.
纪竹  陆松 《农家致富》2014,(11):41-41
一、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1.赤鳍病由短杆菌感染所致。病鳅鳍部、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腐烂。此病对泥鳅危害大,发病率高,主要流行于夏季。防治方法:用1×10-6浓度漂白粉液全池泼洒;应避免鱼体受伤,苗种放养前用4%的食盐水浴洗消毒;发病时,可在饲料中拌入土霉素投喂。  相似文献   

5.
<正>(续第2期第18页)三、常见疾病防治1.赤皮病该病一年四季发生,水温越高,感染越严重。症状:病鳅体表充血发炎,可蔓延全身,尾鳍、胸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并溃烂,鳍条间的组织常被破坏呈扫帚状,游动迟缓,不摄食,随后死亡。防治:1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有效氯30%)1克对水全池泼洒,4~6个小时后,再泼洒五倍子浸泡液(每立方米水体用五倍子3克磨碎后开水浸泡);2每  相似文献   

6.
1.水霉病症状:病龟体表局部发白,身上长有灰白色絮状菌丝体,终日活动不停,食欲减退,消瘦无力,严重时四肢、颈部化脓溃烂,拒食死亡。防治:(1)用红霉素软膏涂抹患处,每日1次,每3日离水静养1天。(2)用0.5%孔雀石绿溶液涂抹病龟全身,离水杀菌1小时后放入清水中漂去余药,再放清水中饲养;如此每3天重复1次。(3)用0.04%的食盐水溶液和0.04%的苏打水溶液全池泼洒,8小时后更换新水。2.肠炎病  相似文献   

7.
《农村实用技术》2014,(6):48-49
<正>1、赤皮病此病由于捕捞、运输过程中碰伤鳅体,或因水质恶化而引起细菌侵入,诱发此病。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溃烂尤为明显,危害较严重。防治方法:发现此病可按1立方米水体溶解20克呋喃奈斯水溶液,浸洗病鳅15~20分钟;也可用占全池鳅鱼体重0.04%的  相似文献   

8.
(续第2期第18页) 三、常见疾病防治 1.赤皮病该病一年四季发生,水温越高,感染越严重.症状:病鳅体表充血发炎,可蔓延全身,尾鳍、胸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并溃烂,鳍条间的组织常被破坏呈扫帚状,游动迟缓,不摄食,随后死亡.防治:①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有效氯30%)1克对水全池泼洒,4~6个小时后,再泼洒五倍子浸泡液(每立方米水体用五倍子3克磨碎后开水浸泡);②每公斤鳅体重用诺氟沙星30毫克或氧氟沙星10毫克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喂3~5天;③每公斤鳅体重用氟苯尼考粉或甲砜霉素粉5~15毫克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喂3~5天;④每公斤鳅体重用复方新诺明50毫克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喂5天,首次量加倍.  相似文献   

9.
泥鳅养殖成功与否疾病防治至关重要.现就泥鳅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作一介绍. 1 红鳍病 又名赤鳍病、腐鳍病.对泥鳅危害大,大多由细菌引起.泥鳅被感染后,鳍、腹部及肛门周围有充血发红症状,有些则有出血斑点、肌肉腐烂,尾鳍、胸鳍发白并溃烂等现象.防治方法:种苗放养前用孔雀石绿消毒.治疗可用每立方米水10g四环素浸洗或在饲料中加入适量氯霉素做成药饵投喂;也可用每立方米10~20g氯霉素、土霉素或金霉素浸泡病鱼10~20分钟,或用每立方米水溶解20g呋喃奈斯,药溶15~20分钟,或用0.04%(药物占泥鳅体重)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红尾副鳅人工驯养条件下的生长特点及其鱼病防治技术,为红尾副鳅的驯养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利用栖息地水源进行初夏、盛夏与初秋条件下的水簇箱充氧遮阴驯养;投喂环毛蚓属青蚓(Pheretima guillelmi)、赤子爱胜蚓太平二号(Eisenia foetida)、黄粉虫、黑水虻以及通威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等饲料;驯养水温15~18℃;用高锰酸钾对鱼体进行药浴消毒,鱼病用二氧化氯、聚维酮碘及五黄散等药剂进行防治。【结果】红尾副鳅喜食黄粉虫,适宜生长水温15~18℃;驯养60d的成活率为51.85%,鱼体体长增长率为10.80%,鱼体体重增重率为11.83%,红尾副鳅体长与体重的相关关系为W=0.000 2 L~(2.2783)(n=98,R~2=0.810 5),雌雄红尾副鳅的体长与体重差异不显著;驯养过程中主要发生细菌性(应激性)出血病与小瓜虫病,治疗效果不理想,发病鳅拒食快,死亡率高。【结论】在驯养水温15~18℃、水簇箱全程充氧、饲养黄粉虫及适当防治和治疗鱼病的条件下,人工驯养红尾副鳅成活率可达84%。研究为红尾副鳅人工驯化与种质资源保护积累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一)运动性气单胞菌病1、症状有肠炎型和体表溃烂型两种。肠炎型主要表现为肛门红肿,肛门附近的皮肤发红,解剖观察可见肠道无血却发红。体表溃烂型表现为病鱼体表呈斑块状溃烂,并可遍及全身,体表充血,鳞片脱落,肌肉外露,呈红色斑块状病灶,严重时溃烂成洞穴状,因此又称溃疡病、溃烂病。2、防治方法用溴氯海因0.2克/立方米水体或漂白粉(有效氯28%~30%)1克/立方米水体全池泼洒,隔天1次,连用3次,同时投喂大蒜素即可。(二)假单胞菌病1、症状表现为眼球突出或浑浊发白,腹部膨胀。解剖腹腔有腹水储积,在鳔、肾、脾有白色结节状病灶,鳔腔内有土黄色…  相似文献   

12.
1.赤皮病.此病由于捕劳、运输过程中碰伤鳅体,或因水质恶化而引起细菌侵入,诱发此病.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溃烂尤为明显,危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13.
<正> 1 小瓜虫病。由小瓜虫寄生所致。病鱼可见有1mm以下的小白点,病情严重时躯干、头、鳍、鳃、口腔等处都布满小白点,体表似覆盖了一层白色薄膜。病鱼表皮腐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此病在水温15~25℃时最易发生。 防治方法:①采用生石灰清池(每667m~2水面水深1m用生石灰150kg),鱼种消毒,杀灭残留在池塘中的病原体。②用福尔马林每1m~3水体用约15~25g,兑水全池泼洒,隔天1次,共泼2~3次。  相似文献   

14.
加州鲈     
1.烂鳃、烂嘴病该病由柱状纤维粘细菌感染所致。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行动缓慢,鳃丝呈淡红色或白色,末端溃烂,唇端表皮发炎、糜烂,鳍烂,体表附有许多粘液。 防治:①不投变质、不洁净的饲料,保持水质清新。②每立方米水中用漂白粉1克或二氧化氯0.3克化水全池泼洒。同时投喂药饵,每100公斤鱼用磺胺  相似文献   

15.
(一)白皮病1、症状水温在15~30℃易发,尤其是在越冬池。病鱼体表鳞片脱落且有白斑,鱼体失去平衡,在水中打转。常继发水霉病,若不及时治疗,将很快大量死亡。2、防治(1)饲养时应小心操作,避免鱼体皮肤损伤。(2)发病时在越冬池四周及食场附近,用漂白粉挂袋,每袋装漂白粉100克。(3  相似文献   

16.
1发病情况近几年,北方地区养殖池塘在冬春季节会爆发鲫鱼溃烂病。病鱼眼珠突出,体表局部有竖鳞、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和溃烂现象,有的体表伤处有水霉寄生,有的蛀鳍明显,腹部膨大,  相似文献   

17.
<正> 1.水霉病。病鱼体表菌丝大量繁殖,呈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病鱼运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因衰弱而死亡。防治方法:①防止鱼体受伤。②池塘在放鱼前用生石灰彻底消毒。③用20毫克/千克的碱性品绿溶液,在水温10~18℃时洗浴鱼体20~30分钟,可有效预防鱼类水霉病。④每立方米水用五倍子2克煎汁全池泼洒。⑤每667平方米用菖蒲叶2.5~5千克、食盐0.5~1千克,再加入12~20千克人粪尿全池泼洒。 2.赤发病。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尤以鱼体两侧和腹  相似文献   

18.
冬季水温低,鱼类活动弱,摄食少,鱼病的防治易被人们忽视。殊不知冬季鱼病虽不象夏秋季那样频繁。但若不加以防治,也会造成很大损失,对高密度的鱼种越冬池的危害更严重。现将冬季经常出现的、危害性较大的几种鱼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1.水霉病该病主要发生在鱼类刚进入越冬池的一段时间内,因并塘时鱼体受伤,鳞片脱落,水霉菌入侵所致。病鱼体表菌丝大量繁殖,生长成丛,呈絮状,白色或灰白色。菌丝分泌毒素,破坏鱼体组织,使病鱼烦燥不安,游动失常,食欲减退,皮肤粘液增多,以至瘦弱而死。此病可危害各种养殖鱼类和鱼卵。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2)在捕捞、运输及放养过程中勿使鱼体受伤。(3)鱼类下塘前用3~5%的食盐水或  相似文献   

19.
正小龙虾常见疾病主要有甲壳溃烂病和纤毛虫病。1甲壳溃烂病。主要症状:初期病虾甲壳局部出现颜色较深的斑点,然后斑点边缘溃烂、出现空洞。防治措施:避免虾壳损伤;投足饲料,防止争斗;每667平方米用10~15公斤生石灰对水全池泼洒,也可用含量为每立方米2~3克的漂白粉水全池泼洒。但生石灰和漂白粉不能同时使用。2纤毛虫病。主要症状:纤毛虫附着在成虾、幼虾、幼体和受精卵的体表、附肢、鳃等部位,形成厚厚的  相似文献   

20.
<正>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一般温度在10~20℃之间,水温比较适宜各种病源体生长繁殖,尤其4~5月份更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鱼苗易患指环虫、小瓜虫、斜管虫等鱼病。其症状及防治方法如下: 1.水霉病。病鱼体表水霉菌丝大量繁衍,呈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病鱼活动失常,食欲减退,终因体衰而死亡。防治方法:①防止鱼体受伤。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