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换位控制自然分蜂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善成 《中国蜂业》2006,57(4):21-21
自然分蜂如果在主要流蜜期前1个月发生。将造成大流蜜期前大量逃蜂或消极怠工,给养蜂生产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我在处理发生分蜂热的蜂群时,运用换位分蜂的方法达到了蜂多、蜜多的目的。首先,将发生分蜂热的蜂群搬走,原址放1个空蜂箱。然后在任意蜂群中选调2张虫卵脾,带少许幼蜂放在空蜂箱中,组成第1个新分群,由于大量外勤蜂进入第1个新分群,造成新分群外勤蜂过剩,  相似文献   

2.
《中国蜂业》2016,(5):34-35
正养蜂人都知道蜂群产生分蜂热对蜂群管理和生产会产生一定影响,蜂群产生分蜂情绪是蜜蜂生物学特性。实际生产中发现凡是产生分蜂热的蜂群有几个不同特点:(1)群势强;(2)群内子脾多,蜂多于脾,饲料足;(3)箱体容积小;(4)蜂王产卵能力下降或很少产卵,哺育过剩,出现大量自然王台;(5)采集蜂减少,巢门口有大量工蜂聚集、怠工;(6)产生分蜂热的蜂群90%是优秀的老王群,无疾病,发展快;(7)当年新王正  相似文献   

3.
养蜂要做好人工分蜂和蜜蜂的合并工作.怎样做好?笔者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供蜂友们参考. 1人工分蜂 人工分蜂又称人工分群,它是增加蜂群数量,扩大生产的基本方法,用培育的产卵蜂王、成熟王台或者储备蜂王以及一部分带蜂子脾或蜜睥组成新蜂群.人工分蜂能按计划,在最适宜的时期繁殖新蜂群.个别蜂群发生"分蜂热"时,可以及时采取人工分蜂的方法把蜂群分开,能够制止蜂群发生自然分蜂,避免收捕的麻烦和分蜂群飞逃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单王多箱体治螨与常规蜂群治螨差别不大,但单王多箱体蜂群的群势大蜂数多,防治上更加严格,难度和工作量也更大。单王多箱体蜂螨的防治是和蜂群的发展同步进行的,在早春和晚秋无蜂子期多采用水剂、粉剂治螨;在有子期多采取螨扑、烟熏剂进行控螨。秋繁期前为防治大、小螨为害采取甲酸刷脾进行防治。如果蜂群螨害严重,可采取人为断子的方法。在防治蜂螨的过程要注意掌握好剂量和防治的细节,才能有效地防治蜂螨。  相似文献   

5.
李伟立 《中国蜂业》2006,57(9):17-17
1、防自然分蜂:蜂王衰老、蜂群过大、巢温过高、蜜粉脾压缩子脾等都会引起蜂群发生自然分蜂,管理上应及时更换老王,调整巢温,对大蜂群要注重调整、加脾护巢或人为控制分蜂。  相似文献   

6.
一、试验目的分蜂热是影响蜂群向强盛阶段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以改变蜂群子脾结构,调节蜂群的哺育负担,增加幼蜂工作量与改变蜂巢内部结构,使子脾分布发生变化等措施,探讨预防分蜂热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强群是高产的基础,要养成强群,就必須控制分蜂热的发生。蜂群产生分蜂热的主要原因是:①蜂群积聚了过多的、沒有哺育任务的幼年蜂。②修脾的任务过小,幼蜂无事可作。③蜂王产卵量赶不上蜂群哺育的要求。④雄蜂过多。⑤加脾少而且晚,箱內通风不良,造成拥挤悶热。控制分蜂热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人工分蜂的方  相似文献   

8.
也谈解除分蜂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俊海 《中国蜂业》2004,55(2):17-17
自然分蜂是蜜蜂生物学特性之一.但在养蜂生产中,自然分蜂是不受欢迎的,为此必须采取一定措施解除分蜂热,如给有分蜂意向的蜂群下浆框、调入幼虫脾并适当提出老蛹脾及出房子脾或者与弱群互调箱位等措施,以上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都有解除分蜂热的作用,但我认为应根据当时外界的蜜粉源情况以及生产目的采取有针对的、对生产有利的措施为佳,下面谈谈我在养蜂生产实践中的做法.  相似文献   

9.
在养蜂生产中 ,蜂群产生“分蜂热”的因素有多种 :从自然条件来讲 ,天气闷热 ,蜜源稀少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从蜂群本身分析 ,蜂王质量差 ,分泌“蜂王物质”少 ,致使部分工蜂筑造王台 ,哺育蜂“过剩”等都会导致蜂群发生“分蜂热”。当王台内被产上卵后 ,工蜂对蜂王每天饲喂的次数逐渐减少 ,蜂王产卵量急剧下降。我们在检查时 ,若发现王台 ,无论其封盖与否全部割掉 ,把新老蛹脾、少量虫卵脾连同蜂王另装一箱。由于蜂群已产生了强烈的“分蜂热”,提出的有王群蜂数减半 ,但又有各龄蜂在内 (有“分蜂热”的群分出后归巢蜂很少 ) ,蜂王一二天后便…  相似文献   

10.
正山乌桕是赣南地区唯一的主要蜜源植物,一般在5月25日前后开花,花期二十多天,而此时正逢高温、高湿季节,在初花期蜂群最易发生"分蜂热",对蜂群的繁殖和采蜜都有很大的影响。要使蜂群在山乌桕花期有稳定性和积极性,现将本人对蜂群管理的做法介绍给大家,与广大蜂友共同探讨。根据蜜蜂的生物学特性,工蜂发育过程从蜂王产卵,孵化到从事野外采集活动需要三十多天,因此在4月上中旬就要着手培育采集蜂,当蜂群有4框蜂5张脾时(最好控制在4张脾,因为3~4框蜂的群势表现最为积极),可提出1张带蜂的子脾用组合分蜂法进  相似文献   

11.
蜂群夏季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力争蜜、蜡、蜂三丰收。防止自然分蜂在刺槐花期后易发生分蜂热,自然分蜂会打乱蜂场的生产计划,影响蜜蜡生产,蜂群出现怠工。所以应该千方百计消灭分蜂热,其方法主要有:1.及时扩大蜂巢,给蜂王以充足的产卵空脾。2.夏天天气炎热时注意巢内通风,箱外  相似文献   

12.
正谨防囚王、留台蜂群意外分蜂为什么已扣住老蜂王的蜂群还发生自然分蜂呢?笔者观察梳理,总结以下几个因素:1.多只王台同期成熟一般而言,蜂群产生分蜂热时,会相继筑造多个王台,其先后、老嫩程度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每只新蜂王出台的时间是错开的。先出房的处女王会逐脾巡查,将其他王台逐个咬毁,杀死台内的处女王。由于老蜂王已被人为扣住,就不再发生自然分蜂,由新出房的处女王统领整个蜂群。  相似文献   

13.
1解除分蜂热现在饲养中蜂的蜂场大都利用自然王台培育新蜂王,蜂群越冬后经过2个多月的春繁,群势壮大,蜂群内拥挤,工蜂在巢脾下部边角造出大片雄蜂房和数个王台,蜂王产子减少,工蜂采集力下降,促成分蜂热。此时正是产蜜和蜂群繁殖的黄金季节,如果让蜂群顺其自然地发展下去,就会造成蜂蜜减产,蜂群增殖停滞不前。笔者近年来采取以下措施:在分蜂季节首先选一两群有分蜂热的强群,把群内的老王带2脾蜂提出另放1只空箱内饲养,接着把全场有分蜂热的蜂群中造有王台的巢脾带蜂提入准备好的无王群内,待新王出房再提出组织交尾群。这样处理可立即解除分蜂…  相似文献   

14.
七、自然分蜂利用与预防中蜂爱分蜂,大多在大流蜜时发生,不但影响本群的采集,而且影响周边蜂群的采集,要尽量预防和控制大流蜜时自然分蜂发生。大流蜜之前起台的蜂群,利用自然分蜂的成熟王台逼迫其分蜂。例如,5框足蜂及以上的蜂群直接放成熟王台,第二、三天,工蜂逼迫蜂王飞出,收捕后的分蜂群除放1张子脾,其余加空脾或巢础,工蜂采集积极,原群采集效果也会很好。在大流蜜初期,已有进蜜的蜂群,将群内蜂蜜全部取出,有王台的全部清除,消除分蜂意念,防止分蜂。  相似文献   

15.
单王多箱体主要以采集自然成熟蜜为主,为了使单王多箱体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大流蜜前就要加强蜂群的管理,提前积极发展和组织采蜜群,对蜂王进行控产、及时添加贮蜜继箱等措施。由于单王多箱体群强蜂壮,在生产过程中,还要为蜂群创造良好的采集环境,采取必要的遮阴和通风措施、撤掉非控产区的隔王板,方便蜜蜂进出贮蜜,取出的成熟蜜也要在气温较高时及时摇出,避免低温摇蜜,生产期还要加强蜂群的观察,避免出现分蜂现象。  相似文献   

16.
《中国蜂业》2015,(7):27-29
<正>蜜蜂在蜜粉源丰富、气候适宜、蜂群强盛时,原群蜂王与一半以上的工蜂以及部分雄蜂飞离原巢,另择新居的群体活动,称为自然分蜂,简称分蜂。分蜂能扩大蜜蜂群体,是蜂群自然增殖的惟一方式。分蜂活动可使蜂群数量增加和分布区域扩大,促进蜜蜂种群繁荣。但是,分蜂对养蜂生产影响很大。在分蜂准备期间蜂群呈怠工状态,减少采集、造脾和育虫,限制蜂王产卵,蜂群的这种"怠工"状态在蜂学术语中称为分蜂热。如果分蜂发生,将使原群的群势损失一  相似文献   

17.
正蜂群检查是了解和掌握蜂群内部情况,是一项繁杂而细致的工作,主要有全面检查、局部检查和箱外观察。一、全面检查全面检查工作花费时间多,但能准确全面了解蜂群内部的情况,同时还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如调脾、加脾、抽脾、病虫害防治、蜂王产卵情况以及在分蜂季节是否有王台出现或出现分蜂热等。1.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在检查前,为了提高检查效率,尽量缩短检查时间。  相似文献   

18.
联合分蜂法     
<正>人工分蜂的方法有多种,在东北及新疆等地取蜜季节大多在7月份,如果蜂场以取蜜和生产蜂王浆为主可采取均等分蜂法。当春季蜂群繁殖到8脾蜂时,时间大致在5月中下旬,距离取蜜季节7月还早,将蜂群分成群势相等的两群蜂,等到7月取蜜季节可以繁殖到10脾以上的采蜜强群。如果蜂场是以发展蜂群为主也可以把蜂群分成4群2脾蜂的小群,但是这样到7  相似文献   

19.
(一)防自然分蜂蜂王衰老,蜂群过大,巢温过高、蜜粉脾压缩子脾等都会引起蜂群发生片段分蜂,管理上应及时更换老王、调整巢温,对大蜂要注重调整群或加脾扩巢或人为控制分蜂.  相似文献   

20.
养蜂数量多的山东招远市阜山镇,每年都有部分蜂逃亡的现象发生,养蜂业主大都做到妥善处理,而蜂群未发生逃亡的业主也引以为戒,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堵绝蜂群逃亡现象。1、蜂群分蜂和逃亡的区别蜂群分蜂多发生在春、夏有蜜源的时期,而蜂群逃亡多发生在夏、秋蜜源缺乏的时候。自然分蜂后,原巢中还剩留一部分蜜蜂和全部的蜂儿及足够的蜂蜜;蜂群逃亡时,蜂王早已停止产卵,等到大部分蜂儿孵化,长成后,一同飞去,巢内的蜂蜜尽量带走,毫无贮存。2、蜂群逃亡的原因2.1遗传的关系。有的蜂种,在巢内环境极不适于蜂群生存时,很易逃亡,例如中蜂。有的蜂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