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襄字君谟,福建仙游人,是北宋的一位著名茶人,他以创制小龙团茶和著作《茶录》闻名于世。我在1984年曾写了“蔡君谟与茶”,刊登在《福建茶叶》第4期上,现根据新收集到有关他的茶诗方面的资料,写一续篇,蔡襄有茶诗二十余首,这些茶诗,既是福建的珍贵茶事史料。又是中国茶文化的精品,特撰之以文供大家研究和欣赏。北苑十咏这十咏包括:出东门向北苑路,北龙、茶垄、采茶、造茶、试茶、御井、龙塘风池、修贡亭。纵观这十咏,它写了北苑的地理位置(第一、二首),贡茶(龙凤团茶)的采制和品尝(第三、四、五、六、十首),优质的条…  相似文献   

2.
本文赏析了《水调歌头·尝问大冶乞桃花茶》、《望江南·超然台作》等几首苏轼的茶诗,分析了苏轼茶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格律、音韵及文化,从而感悟茶诗中传达的情怀。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古以来就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关于如何种茶、采茶、炒茶都有着独到的手艺。茶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承载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而古代人们为了表现出对于茶的喜爱,更是作出了一首首经典的诗句,让人称赞茶文化的独特魅力的同时,更加品味出诗中所蕴含的作者对于茶的喜爱之情。我国的著名诗人:陆游,一生嗜茶成瘾,精通各种茶艺,更爱以茶赋诗,他的关于茶诗的作品数目众多,可谓历代茶诗学子的典范。他的诗词不是单纯的记录了茶的味道或者采茶过程,而是赋予了极其高深的思想境界,寄托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哲学思考,用不同的角度向世人展示自己独到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4.
(8)含毫:口里含着毛笔。意指构思或撰写诗 文。(9)松乔:指古代传说中的仙人赤松子和王 乔。(10)流霞:神话中的仙酒,亦泛指美酒。 [简析] 唐代有不少写“茶宴”、“茶会”的诗篇,而且多是“诗客”与“僧人”共会,说明茶在唐代是一种高尚、清雅、增进友谊、促进文思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饮料。本诗中间四句,维妙维肖地写出了参加茶会者的作为和神态;后两句更极度抒发了他们对茶会的感情和评价:“松乔若逢此,不复醉流霞。”这是赞茶胜酒的名句。  相似文献   

5.
“采茶”是茶叶生产中一项重要作业,“早采三天是宝,晚采三天是草”。说明采茶季节性之强和技术要求之高,为其它作物所罕见。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粮茶争劳力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用机械化代替人工采茶已是迫不容缓的事。我国采茶机的研制和现状我国采茶机的研究始于1958年,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58—1962):以南茶702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种茶、采茶、喝茶的历史悠久,于是催生出了一系列相关的产业,种茶业、采茶业、销售业、消费等。茶,历来是中国人的最爱,中国人的生活中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足以说明茶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茶文化在中国人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可以说,茶代茶表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本文就中国的茶业与茶文化的发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连州毛尖茶     
连州毛尖茶产于罗定市连州镇,系仙境茶叶公司产品连州茶系列中的后起之秀,曾荣获广东省1994年茶叶评比银毫茶类名茶银质奖称号。该茶外形紧直苗秀、绿润多白毫,内质香清味甘美,汤色微黄明亮,叶底芽叶匀整、嫩绿明亮,耐冲泡,冲泡数次,香味余存,深受消费者喜爱,卖价亦好,现将其有关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二)采摘方面 从陆羽《茶经》来看,唐代采茶要求在天气晴朗的清晨“凌露采焉”,所选采对象是“中枝颖拔者”,此外并无更多的要求。而宋代贡焙中,则更进一步提出“凡采茶必以晨兴,不以日出,日上露唏,为阳所薄,则使芽之膏腴出耗于内,茶及受水而不鲜明,故常以早为最。凡断芽必以甲不以指,以甲则速断不柔,以指则多温易损”(宋·宋子安《东溪试茶录》)。为防茶汁蒸发,采摘时间上明确了要在日出之前,这是继承了《茶经》所说的“凌露采焉”的方法,并特别提出了“以甲不以指”的采摘手法,这对保证鲜叶的品质有重要作用。 为较长时间地保持芽叶的鲜洁度,更有“茶工多以新汲水自随,得芽则投诸水”(宋·赵佶《大观茶论》)之说。鲜叶采下后,要经过挑选,剔去“乌蒂”(红梗)“白合”(鳞片),进而“再四清洗,取令洁净,然后入甑”(宋·赵汝励《北苑别录》)。在净化芽叶的同时,还要进行分级处理,取其中最嫩者如雀舌、鹰爪,名为小芽,其次一芽一叶者为中芽等等。另有一种水芽者,“盖将已拣熟芽再剔去,只取其心一缕,用珍器贮清泉渍之,光明莹洁,若银线然”(《宣和北苑贡茶录》),故又称之为“银线水芽”。宋人熊蕃曾评论当时的芽叶之精:“郡人黄儒撰《品茶要录》,极称当时灵芽之富,渭使陆羽数子见之,必爽然自失。蕃亦谓使  相似文献   

9.
半生茶缘     
正我是茶农的后代,从小就参与采茶、制茶、挖茶、种茶,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与茶的缘分从我五岁就开始了,那时给生产队采茶是论斤两记工分的,每天晚上听父母议论哪个采茶能手今天采了几百斤,得了多少工分,我也心痒痒地嚷嚷:不就摘树叶吗?有什么难的。于是父亲给我买了个小篮子,我开始背着小篮子随大人上山采茶。那时觉得采茶并不难,一是眼要尖,手要快,从嫩叶哪个地方掐断要心中有  相似文献   

10.
(续)三、采摘天气陆羽《茶经》有“凌露采焉”、“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古人强调保持茶芽的鲜度,所以认为采茶必须在“日出之前”,如《北苑别录》说:“采茶之法,须是侵晨,不可见日,侵晨则夜露未晞,茶芽肥润,见日则为阳气所薄,使芽之膏腴内耗,至受水而不鲜明。故  相似文献   

11.
茶叶生产的高速度发展必须要有高工效的采茶方法配合,实践证明:双手快速采茶法是提高采茶效率的有效方法。我县在去年夏秋茶中学习和全面推行了双手快速采茶法,成绩显著,全县有36,874人学会和掌握了双手快速采茶法的技术,平均效率比单手采提高一倍以上,并创造了新的采茶纪录。如张清和日采  相似文献   

12.
采茶舞曲作为我国特色的舞种之一,展示了劳动人民的艺术生活。采茶舞曲中,其音乐艺术元素丰富,汇集成形式种类多元的采茶舞曲模式,彰显着音乐艺术价值性,值得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传承与弘扬,也推助茶文化、茶思想的普及,促进人群体及个体的发展。对此,分析采茶舞曲的音乐艺术的风格,论述采茶舞曲的音乐艺术的特征及价值,并提出采茶舞曲的音乐艺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古代的分茶     
宋代北苑“斗茶”风习盛行朝野的同时,在民间还流行一种“分茶”的游艺,在当时又称为“茶百戏”,这是一种怎样的茶俗呢?南宋诗人曾提举福建路(署在建州)常平茶事的陆游在《临安春雨初并》一诗中写道:“矮纸斜行困作草,晴富细乳戏分条。”这“分茶”不是寻常的品茗,也不同于斗条,而是一种独特的烹茶游艺。放翁在诗中把“戏分茶厂与“闲作草”并提的。可见这“分茶”绝非一般的玩耍。宋词人向子湮有《洗溪沙》一首,诗是赠赵能持以扇头来乞词,戏有此赠。赵能着棋、书法、分茶、弹琴。词人把分茶与琴棋书画等艺并列,说明此游艺亦为…  相似文献   

14.
吴宽与茶     
(1435-1504),明人,字原博,号匏庵,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成化(1465—1486)中会试、廷试皆第一,官终礼部尚书。于书无所不读,作诗文有典则,兼工书法。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文徵明是他的学生。卒谥文定。著有《匏翁家藏集》。曾与著名画家沈周同游苏州虎丘山,自采茶、手煎、对啜,自言有茶癖,写下茶诗多首。一、爱茶之诗吴宽有一首《爱茶歌》汤翁爱茶如爱洒,不数三升并五斗。先春堂开无长物,只将茶灶连茶舀。堂中无事长煮茶,终日茶杯不离口。当筵侍立惟茶童,入门来谒惟茶友。谢茶有诗学卢仝,煎茶有赋拟黄九。《茶经》续编不…  相似文献   

15.
前言采茶,是茶叶生产过程中,花工最多的田间作业。一般采茶工占总工时的50%。我省七九年产干茶45万担,按每个采茶工日采鲜叶20斤计算,总共要花900万个采工,共需采茶工资1800万元(以400斤鲜叶做100斤干茶,每工按2元计算)。茶叶生产季节性很强,茶农说:“早采三天是宝,晚采三天是草”。如能及时采摘就能保证茶叶质量,提高经济价值,否则就  相似文献   

16.
位于川鄂交界处的大巴山、巫山和荆山一带,有一500多平方公里的高山原始森林区,这就是著名的神农架。由于地质年代久远,又未遭第四纪冰川袭击,因而成为热带和亚热带许多动植物的汇集地。古老的孑遗植物如银杏、铁坚杉、栱桐和珍贵动物金丝猴、苏门羚、金钱豹等都有分布。在茶叶界,神农架亦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唐代陆羽《茶经》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文中的巴山、峡川就是指神农架到峡江一带。三国《广雅》中“荆巴间采茶作饼,成米膏而出之”等记载,也是指神农架一带的茶事活动。神农架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是著名植物学家瓦维洛夫认为的世界栽培作物起源八大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7.
五月上旬,南平地区农业局在邵武市水北乡茶果场召开采茶机现场会。到会代表28人,会议历时两天,整个会议开得兴趣勃勃,圆满成功。代表们认真细致地观看了现场表演,普遍认为日本落合刃物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V8—Newz2—1000双人(弧型)往复切割式采茶机,重量轻,结构轻巧,性能可靠,操作方便,是现阶段较为理想的高效能的采茶机械。 供测试机采的茶树品种是:福云6号、福安大白茶和安徽楮叶种。机采台时工效250公斤,比手采人时工效提高10倍、机采鲜叶成本为0.025—0.03元,比手采鲜叶0.25—0.03元/斤减少开支10倍左右。机采质量与茶蓬芽叶萌展整齐程度有关,也与操作技术熟练程度有关,只要掌握适时合理机采,干茶可达到二级毛茶标准。  相似文献   

18.
茶佛一味     
古诗说:天下名山僧占多,好茶出在我山中,佛门也有一句禅语:茶味禅味是一味。佛教重视坐禅修行,息心静坐,不动不摇,不委不倚,聚思悟道,通常坐禅长达数日,久坐困乏,因而具有清心提神的茶,便成为佛家信徒的最佳饮品。  相似文献   

19.
四、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并序〔说明〕李白,字太白,生于公元701年(唐长安元年),762年(宝应元年)卒。关于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论述甚多,本文略不再赘。本诗是李白应宗僧中孚为玉泉仙人掌茶专作的诗篇。李白遗诗很多,现存的尚有九百多首,其中有多篇吟及茶茗,但真正茶诗,唯此一首。由于本诗是一首茶事诗,虽一般《太白  相似文献   

20.
储光羲(707~760),兖州人,一说涧州(今江苏镇江)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官太祝,转监察御史。安禄山陷长安时曾受职,后被贬官,死于岭南。注释①(?)粥:指烧煮的茶。唐·杨华《膳夫经手录》:“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粥.”②当昼:指中午。④炎晖:炎热的日光。④淹留:停留:滞留。茶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