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板栗致病微生物、引起板栗病害的生理指标和板栗保鲜方式3个方面对板栗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对研究板栗的贮藏保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板栗的生理特性,研究将机械作业技术、无残留化学处理技术、微波技术、气调、负离子发生等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应用于板栗的贮藏、保鲜,使板栗贮藏保鲜的总损失率控制在6%以内,从而形成板栗欧藏、保鲜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板栗资源丰富 ,产量大 ,全国种植面积4 67多万hm2(70多万亩) ,产量30多万t,占世界板栗总产量一半以上 ;在广东省粤东、粤北等地也大量种植 ,种植面积和产量年增幅很大 ,仅东源县2001年年产量就超过5000t。目前 ,板栗市场主要以鲜销为主 ,部分加工 ,但板栗的收获季节性很强 ,加之容易发生霉烂、虫害、失水、发芽等 ,使板栗采后损失率高达35 %~50 %。正因如此 ,近几年来 ,板栗的深加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但无论鲜销或深加工 ,首先都必须解决保鲜问题。板栗保鲜除冷藏保鲜外 ,化学保鲜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1化…  相似文献   

4.
《福建农机》2003,(3):12
松溪县农机管理总站发出通知,要求各乡镇农机站在9月底前组织指导各保鲜企业、保鲜服务队、保鲜户对分布在全县100多座农村微型保鲜冷藏库的设施进行检修、维护,保证所有保鲜冷藏设施的正常运作,以提高食用菌、板栗保鲜冷藏的数量和质量。今年6月底以来,松溪县持续40多天的高温少雨天气,严重的旱情对食用菌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下半年食用菌大幅减产已成定局。与此同时,干旱过后的8月中下旬的降雨,又将使该县的板栗获得大丰收。食用菌的大幅减产,使价格上升,为延长食用菌的保鲜期,提高食用菌的附加值,就必须做好食用菌的保鲜工作。同时,板栗…  相似文献   

5.
推广     
1板栗综合深加工技术板栗是原产、主产我国的经济林树种,广泛栽培于全国24个省市区,特别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我国的板栗种植业得到迅猛发展,栗实总产量已突破70万吨大关,超过了上世纪90年代世界栗实的总产量。板栗加工非常困难,需突破如下难关:①机械化剥壳去衣关;②护色保味关;③板栗制粉关;④产业化深层开发关;⑤板栗贮藏保鲜关;⑥板栗天然产物开发关。经过多年的研究,现已顺序突破了板栗加工的多道难  相似文献   

6.
板栗是干果,怕干、怕水、怕热和怕冻,比较"娇气",特别是不能晒干后出售.所以,在贮藏运输期间,常因管理不当引起失重、发芽和严重腐烂变质.我们对板栗的贮藏保鲜技术作了初步探索,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摘的新鲜板栗需要及时脱蒲,然后将栗果送人冷藏室保鲜储藏,否则容易发生霉烂、生虫、发芽,从而失去其应有的经济价值。为此,针对目前市场上板栗脱蒲机存在损伤率、未脱率高等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欠成熟的板栗脱蒲和往复运动筛分的板栗脱蒲机。文中介绍了基于Pro/E方法的柔性挤压脱蒲装置、往复筛分部件及传动机构的三维建模和三维设计,详细给出了该板栗脱蒲机的具体生产工艺过程。该板栗脱蒲机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通过栅栏与可调式螺栓,对不同大小的的板栗刺球脱蒲适应性好。通过对不同成熟度、含水率的板栗刺球进行试验验证和用户使用,证明该机对板栗脱蒲的损伤率、未脱率低,分离清洁度、作业效率高。  相似文献   

8.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老实讲,没有省农机所的保鲜、炒制机械设备加工技术就没有东源板栗名利双收的坚果文化与社会效益!"河源市创始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江伟强在接受本刊记者访问时是这样表述的。  相似文献   

9.
该设备由江苏省农机具开发应用中心、宜兴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宜兴市制冷设备厂研制生产,适用于茶叶、青毛豆、葡萄、蒜苔、石榴、板栗等果蔬产品的冷藏保鲜。目前已开发出BZL-60型、BZL-80-100型、BZL-120型等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10.
该设备由江苏省农机具开发应用中心、宜兴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宜兴市制冷设备厂研制生产,适用于茶叶、青毛豆、葡萄、蒜苔、石榴、板栗等果蔬产品的冷藏保鲜.目前已开发出BZL-60型、BZL-80-100型、BZL-120型等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11.
王倩 《河北农机》2023,(17):106-10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板栗已成为一种受人们欢迎的健康食品。但在板栗生产中,病虫害问题逐年加剧,给板栗的高产优质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本文拟对板栗的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策略展开讨论。板栗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经济价值。然而,在板栗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问题成为制约其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保障板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板栗产量和质量,开展板栗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策略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当前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受到诸多因素影响,需要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方法。本文将对板栗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策略进行系统性梳理,包括病虫害类型、防治方法的选择与实施,从而为板栗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板栗产业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经济型产业,板栗营养丰富,被冠以"干果之王"的美誉。但是在板栗生产过程中,板栗剥苞仍然是板栗加工中耗费较大的环节。针对这一板栗生产难题,通过对国内外板栗剥苞机的分析研究,笔者提出了我国板栗机剥苞实现方式的参考方案,并提出了以下两点建议:1)国内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应加强对板栗剥苞机基础原理的研究,尤其要注重试验技术的积累和应用。2)加强板栗剥苞机与农艺技术的融合发展,使板栗剥苞机器更加适应板栗生产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3.
板栗开口机是在板栗进行大小分级操作后对板栗进行开口以便获得板栗果仁的设备。如果以手工方式或者手持式设备对板栗进行开口,费时费力。故应设计一种新型板栗开口机来提高板栗开口的效率。本文介绍一种新型板栗开口机的设计方案,即将分好级的板栗倒入入料斗后,经过型孔凹槽式链板的传动至十字型内凹式开口刀下,电机驱动开口刀切下,板栗开口,螺丝弹簧可以将开口刀顶起进行下一次的切口,如此往复循环可以实现板栗的批量开口。使用该机器可大大提高开口效率,且能够保证所开的口均匀工整。  相似文献   

14.
霉变板栗的近红外光谱和神经网络方法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近红外光谱检测了带壳板栗的品质.在波数为12000~4000cm-1范围内采用近红外漫反射法采集了合格板栗和霉变板栗的光谱,用6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分析数据,比较了板栗近红外光谱在不同预处理方法下所建模型的识别率.试验结果表明经矢量归一化预处理所建模型识别效果最好,对预测集中的合格板栗、表面霉变板栗、内部霉变板栗的预测正确率分别为94.74%、94.44%、92.31%.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板栗脱壳技术的研究,列举了不同板栗脱壳装置的工作原理,并指出了板栗脱壳设备存在的技术难题与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玄利艳 《南方农机》2016,(11):74-75
我国河北省迁安市在板栗栽培技术方面已经拥有多年历史,当地人民群众在长时间的生产中,摸索出一整套板栗高产、稳产的栽培技术。本文主要从板栗引种的过程出发,阐述了板栗怀九在迁安的栽培表现,对板栗‘怀九’在迁安的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完善。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国内板栗脱蒲机对成熟度60%~70%的嫩板栗存在的机器脱蒲分离率低、适应性差,容易损伤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撕扯振动式的嫩板栗脱蒲机。该机选用撕扯振动式脱蒲方法,利用先由锯齿形辊子对嫩板栗蒲进行撕扯和固定的沟槽式辊子揉搓,再由滚筒里柔性转动辊子上尼龙棒振动和圆筒上的柔性脱蒲棒的挤压联合作用对嫩板栗进行脱蒲。测试结果表明:该机采用的脱蒲方式新颖,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嫩板栗蒲与板栗籽剥离,对于减轻栗农的劳动强度、缩短栗子从采摘到上市的时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普及。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制的板栗真空爆壳装置,对影响板栗真空爆壳特性的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板栗大小、形状对真空爆壳影响显著;爆壳率随绝对压力的降低而增大,爆壳温度的升高和爆壳时间的延长以及在适当温度下对板栗进行预热处理,可有效提高爆壳率.板栗真空爆壳的适宜板栗和合理工艺条件为:板栗大小7.5~10.0 g/个,半球形;预热温度80℃,预热时间40 min;绝对压力2 kPa,爆壳温度80℃,爆壳时间60 min.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制的板栗真空爆壳装置,对影响板栗真空爆壳特性的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板栗大小、形状对真空爆壳影响显著;爆壳率随绝对压力的降低而增大,爆壳温度的升高和爆壳时间的延长以及在适当温度下对板栗进行预热处理,可有效提高爆壳率。板栗真空爆壳的适宜板栗和合理工艺条件为:板栗大小7.5~10.0 g/个,半球形;预热温度80℃,预热时间40min;绝对压力2kPa,爆壳温度80℃,爆壳时间  相似文献   

20.
切口是商超糖炒板栗加工过程中的第一道工序,对我国板栗深加工产业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板栗切口或为手工作业,劳动力成本高、效率低;或为批量无序机械破壳,果仁损伤率高,切口形状不规则,无法达到商超板栗的切口要求。在分析商超糖炒板栗对切口技术要求基础上,阐述不同类型的板栗切口机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总结出各种类型板栗切口机的优缺点。概述板栗切口机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板栗切口机械中存在的生产率低、栗仁损伤率高,切口位置不准确、开口质量不高,设备适应性差、可靠性低,切口技术标准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优化切口工序、提高切口效率与质量,引入机器视觉技术、提高切口智能化水平,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提高设备的通用性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