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将坏死梭杆菌FN(AB)94分离株以10^6,10^7,10^8,10^9 个/mL等不同菌量,于耳后根颈部皮下分别接种于4组的健康实验家兔,每组3只,逐日观察感染家兔的发病情况,结果,10^8,10^9个/mL,菌量感染组家兔,在接种后9-68 d内先后死亡,68d死亡家兔的病理变化明显,并从死亡家兔内脏及脓法叶,应用触片及分离培养均检到长丝状及小杆状等形态典型的坏死梭杆菌,10^7个/mL感染家兔仅表现体重减轻,10^6个/mL感染家兔无明显临床表现,由此表明,坏死梭杆菌FN(AB)94分离株具有很强的感染毒力,对家兔的最小致死量为10^8个/mL,耳后板颈部皮下接种是适宜的感染途径,从而建立了坏死梭杆菌分离株实验动物感染模型。  相似文献   

2.
从四川规模化奶牛场患腐蹄病的奶牛蹄部分离坏死梭杆菌,采用常规实验室检测方法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坏死梭杆菌分离条件、保存条件、实验动物致死和感染试验以及药敏试验。结果:不同的分离方法导致坏死梭杆菌的分离率不同,坏死梭杆菌在不同的保存条件下存活时间不同;攻毒后死亡小鼠注射部位形成脓肿;绵羊蹄部感染坏死梭杆菌后蹄部灌脓,形成脓肿;药敏试验表明坏死梭杆菌对林可霉素、洁霉素、强力霉素、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高度敏感,对头孢拉定、青霉素中度敏感,对卡那霉素、氧氟沙星、四环素、链霉素耐药。  相似文献   

3.
鹿源坏死梭杆菌毒力菌株FN(AB)94抗原的免疫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坏死梭杆菌分离株 FN(AB) 94厌氧培养后 ,裂解制备抗原 ,在抗原悬液中加入等量福氏完全佐剂 ,配制成乳化抗原 ,以此分别接种 3组 9只家兔 ,并设立对照组。初次免疫后 7d进行第 2次免疫 ,每隔 1周采血 ,检测免疫兔血清中抗体滴度 ,2 8d后免疫兔分别用 2 m L 的 10 8个菌 /m L(2个 ML D)坏死梭杆菌分离株 FN(AB) 94感染 ,3只对照家兔同时感染相同剂量 ;逐日观察攻毒家兔的变化。结果 ,3只对照家兔于感染后的 12~ 2 1d死亡 ;而 9只免疫兔完全能抵抗毒力菌株的感染 ,6个月后仍存活。试验表明 ,坏死梭杆菌分离株 FN(AB) 94裂解抗原加佐剂后 ,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4.
坏死梭杆菌是一种严格厌氧的革兰阴性(G-)杆菌,可以依据坏死梭杆菌的菌体形态、菌落特征、生化试验、耐药性试验、酶特性试验等进行检测。根据坏死梭杆菌的16 S rRNA基因序列、16 S~23 SrRNA基因间序列以及rpoB基因序列,可以对其进行菌种水平上的鉴定;根据坏死梭杆菌的gyrB基因序列和白细胞毒素操纵子启动子区序列,可以对坏死梭杆菌进行亚种水平的鉴别。环介导的等温扩增(LAMP)技术的发展也为坏死杆菌病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坏死梭杆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坏死梭杆菌(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Fn)是一种严格厌氧的革兰阴性多形态杆菌,其致病因子包括内毒素、白细胞毒素、血小板凝集因子、血凝素和溶血素等,其中主要的致病因子是白细胞毒素。由坏死梭杆菌引起的疾病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鹿、羊等反刍动物感染坏死梭杆菌时表现为跛行,关节肿大,肝脓肿和腐蹄病,猪、马等动物感染坏死梭杆菌时主要表现为跛行,严重时继发其他细菌感染,对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人类感染该细菌时表现为急性咽炎综合征(Lemierres syndrome)。论文通过对国内外坏死梭杆菌及其疫苗研究和新型佐剂的开发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细菌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用色氨酸磷酸琼脂培养基,采用厌氧培养的方法,对从泰安、菏泽、聊城等地送检的疑似鸡溃生肠炎的病死鸡进行了鹑梭状芽胞杆菌的分离,并对谝菌的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对药物的敏感性、致病性等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7.
坏死梭杆菌病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长期以来,国内外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坏死梭杆菌的免疫性及免疫作用研究,但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坏死梭杆菌免疫作用弱,无法产生保护性免疫。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对坏死梭杆菌免疫研究才有了新的突破,初步研制出坏死梭杆菌疫苗,并经小群动物试验获得成功。文章就坏死梭杆菌免疫性及免疫作用的初始研究、坏死梭杆菌免疫原筛选研究、抗原间的相互作用、疫苗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坏死梭杆菌疫苗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猪坏死性皮炎又叫“开疮“、“眼子病“、“花疮”或“旋疮”,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以皮肤、皮下组织坏死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传染病。2003年1月份,青海省某良种猪场育肥猪发生传染性坏死性皮炎,临床上以体表皮肤及皮下发生坏死和溃疡,多发于耳部、颈部、臀部、膝关节及四肢外侧等处,个别猪发生于尾部,最后腐烂脱落。病猪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营养不良、体质瘦弱、有的出现跋行、甚至卧地不起。  相似文献   

9.
坏死梭杆菌是动物和人的各种坏死化脓感染的条件性致病菌.坏死梭杆菌的白细胞毒素是一种高度不稳定性分泌蛋白,被认为是主要的毒力因子.坏死梭杆菌白细胞毒素基因的开放阅读框(lktAORF)包括9 726 bp,编码3 241个氨基酸,总分子质量为336 ku的蛋白,且与其他细菌的细胞毒素没有任何相似的序列.覆盖在整个坏死梭杆菌lktA ORF上的5个短的重叠的多肽分别是BSBSE,SX,GAS,SH和FINAL,将它们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所有的多肽都有免疫原性,但GAS引起最小的抗体反应,BSBSE和SH对坏死梭杆菌攻击诱导产生了很强的保护力,比坏死梭杆菌的培养上清内全长活性lkt或无活性上清的保护性要好得多.  相似文献   

10.
11.
为分离纯化奶牛腐蹄病坏死杆菌,分析其与其他菌株的亲缘关系,本研究利用坏死杆菌白细胞毒素特异性引物,对奶牛腐蹄病病牛蹄部拭子样品进行了PCR检测,利用厌氧培养基对PCR检测阳性样品进行了坏死杆菌的分离培养,以分离的坏死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对白细胞毒素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9份奶牛腐蹄病病牛蹄部拭子样品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对其中一份样品中的坏死杆菌进行分离培养,获得了纯培养物,命名为bFR13-1。坏死杆菌bFR13-1菌株白细胞毒素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与GenBank已发表的H05、A25和B35菌株的白细胞毒素基因在核苷酸水平的同源性分别为98.40%、98.35%和90.79%,推导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7.7%、97.6%和89.0%。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坏死杆菌bFR13-1菌株白细胞毒素与H05菌株的同源性最高,bFR13-1菌株与H05菌株和A25菌株呈较近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坏死杆菌分离株的白细胞毒素呈现一定的变异性,这种变化是否与坏死杆菌致病性相关,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For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 of cow footrot, and analysis of genetic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strains, the hoof ministry swab samples were detected by PCR based on specific primers of leukotoxin gene, and genomic DNA were isolated from PCR positive samples of 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 culturing in anaerobic medium.The genes of leukotoxin were cloned and sequenc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ine of hoof ministry swab samples were all PCR positive samples, and we obtained 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 pure culture from one of the samples which named bFR13-1.The gene sequencing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homologies of leukotoxin gene nucleotide sequence of bFR13-1 strain compared with H05, A25 and B35 strains from GenBank were 98.40%, 98.35% and 90.79%, respectively, and the homologies of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were 97.7%, 97.6% and 89.0%, respectively.Phylogenetic tre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leukotoxin gene of 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 bFR13-1 and H05 had high homology and bFR13-1, H05 and A25 showed a close genetic relationship.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leukotoxin showed variability between different 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 isolated strains, and it was worth to study whether this change and pathogenicity of 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 were related.  相似文献   

13.
坏死梭杆菌FN(A)p2001株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鹿源坏死梭杆菌FN(A)p2001分离株以3×108、3×107、3×106、3×105、3×104、3×103个/只等不同菌量,分别接种于6组小鼠,每组10只,逐日观察小鼠感染情况.结果表明,3×106、3×107、3×108个/只菌量感染组小鼠,在接种后3 d~8 d先后死亡,5 d后死亡小鼠的病理变化明显,并从死亡小鼠内脏及脓汁中均检到长丝状及小杆状等多形态典型的坏死梭杆菌;3×104个/只和3×105个/只菌量感染仅表现体重减轻,3×103个/只菌量感染无明显临床表现.由此表明,坏死梭杆菌FN(A)P2001分离株具有很强的感染毒力;对小鼠的最小致死量为106个/只菌量;腹腔接种是适宜的感染途径.从而建立了坏死梭杆菌分离株小鼠感染模型.  相似文献   

14.
坏死梭杆菌毒力菌株FN(AB)94免疫原对鹿的初步免疫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将坏死梭杆菌毒力菌株FN(AB)94厌氧培养后,裂解制备抗原,与等量福氏完全佐剂混合,制备乳化佐剂胺苗。将疫苗分别接种4头不同年龄的健康成年鹿(每头接种4ml)。3头鹿作为对照组。接种前,静脉采血,进行对流免疫电泳检查。30天后,分别用150-400亿菌感染试验动物,然后混群饲养观察,并定期采血检查被免鹿血清中抗体消长变化。结果对照组鹿分别于3个月后开始现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免疫组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6个月仍表现临床健康。4头免疫鹿6个月时都能检测到血清抗体,3头免疫鹿血清抗体可维持到7个月后。试验表明。试验表明,坏死梭杆菌毒力菌株FN(AB)94疫苗接种鹿后,可刺激鹿产生很好的免疫力,从而通过本动物初步证明坏死梭杆菌毒力菌株FN(AB)94免疫原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以用于制备坏死杆菌病疫苗。  相似文献   

15.
鹿坏死杆菌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主要通过疫苗免疫预防、临床治疗和日常预防与管理等方面 ,简述了对鹿坏死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采用梅花鹿源坏死梭杆菌HNFnf分离株以不同浓度菌量于家兔耳缘静脉注射,尝试建立家兔感染坏死梭杆菌肝脓肿模型。通过观察家兔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病理组织学观察,建立了坏死梭杆菌分离株家兔感染模型。攻毒家兔7 d内全部死亡,死亡前家兔表现为采食减少、喜卧、后肢无力、消瘦等。尸体进行病理剖检可见明显病理变化,肺脏表面大量出血,且伴有结节样病变;肝脏质地较软,出现均匀的灰黄脓肿;脾脏严重肿大,呈暗紫色;肾脏多处出血斑;严重的肠道胀气,膀胱积尿。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肾脏近曲小管与远曲小管之间有少量的粉红色纤维素渗出;肝脏中形成明显的染色深蓝的脓肿结构,其周围有大量细胞核深染的炎性细胞浸润,肝脏肝小叶固有结构消失,肝细胞脂肪变性;肺泡和支气管内有大量红染的纤维素渗出。采取耳缘静脉攻毒方式,该细菌对家兔的最低致死量为1.2×1014 CFU。  相似文献   

17.
Septic osteomyelitis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 is rarely seen in equine medicine with few reported cases, and none reported involving 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 This report describes the diagnosis and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septic osteomyelitis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 in an 11-year-old Australian Stockhorse mare in Queensland, Austral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