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树林 《内陆水产》1997,22(5):10-10
循环流水高效优化立体开发养殖,是应用生态学原理组合的以鱼为主、鱼蚌菱藕等多元生产、闭合循环的养殖系统,是理想的高效优化立体开发模式,现结合盐都县生产实践,介绍其技术要点,供参考。1科学建池鱼池结构是由蓄水池、流水池、二级池塘、三级河蚌地、四级水生植物池5个生态系统,用循环流水作媒介联络。蓄水地要建在地势较高位置上,以水泥和砖头做材料,长短与流水池组相齐;二级池塘最好利用原有池塘,宽度与流水池组相同,长度根据条件灵活掌握,比例最好是667m2面积流水池,配制0.53~0.67hm2二级池塘,塘底为斜坡状,水深2m左右…  相似文献   

2.
循环流水高效优化立体开发养殖,是应用生态学原理组合的以鱼为主,鱼蚌菱藕等多元生产,闭合循环的养殖系统,是理想的高效优化立体开发模式,其技术要点,现结合盐都县生产实践,介绍如下:一、科学建地鱼池结构是由蓄水池、流水池、二级池塘、三级河蚌地、四级水生植物的地五个生态系统,有循环流水作媒介联络、蓄水池要建在地势较高位置上,以水泥和砖做材料。长短与流水池组相齐;二级池塘最好利用原有池塘,宽度与流水池组相同,长度根据条件灵活掌握,比例最好是一亩面积流水池,配制8-10亩二级池塘。塘底为斜坡状,水深2米左右。三…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砀山县张集村东南有30亩苇塘,多年来只植苇不养鱼,经济效益不显著。为了充分利用水体资源,发挥水体的生产潜力,1989年在该处进行了“苇藕鱼”综合种养试验,结果良好。一、试验过程在苇塘西北角深水处(1米左右)植藕5亩,这五亩专称藕池。苇塘平均水深50厘米,苇塘四周挖沟,沟宽4米、深1.5米左  相似文献   

4.
鱼,珠,蚌立体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省武穴市朱奇武村珍珠一场,近几年来,优化生产结构,实行鱼、珠、蚌立体养殖,以鱼带蚌,以蚌补鱼,经济效益不断提高。1991年洪灾之年仍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该场实行鱼、珠、蚌立体养殖技术简介如下。 1.池塘的选择进行鱼、珠、蚌立体养殖的池塘,要求水源条件优越,灌排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蓄水要达到2.5米以上。池底淤泥不能过厚,过  相似文献   

5.
张凯云 《科学养鱼》2002,(11):21-21
临泉县田桥乡赵庄行政村在县水产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积极推广鸭、藕、鱼、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于2001年获得平均亩产鲜藕4000千克,商品鱼100千克,青菜750千克,销售肉鸭2000只的好收成,户年创产值11000余元,成为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典范。现将该行政村探索出的鸭、藕、鱼、菜种养生态模式的具体做法和经验介绍如下:一、抓好设施建设该行政村推行一户一个养鸭大棚,一亩藕池。每批养肉鸭400~500只,70~80天上市。年养肉鸭2000只左右,可获利4000元。鸭粪代替化肥,既可培肥土地,又能用…  相似文献   

6.
7.
硬化藕池植藕养鱼是充分利用水体空间,高产高效的一项新技术。阳谷县于2001年开始推广硬化藕池植藕养鱼技术,现已推广面积100 hm~2(1500亩)。2004年,平均每667m~2产藕4650 kg,套养鱼280 kg,每667 m~2平均效益8000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其技术报告如下:1硬化藕池的建造硬化藕池,是指池底、池壁用水泥沙浆或水泥板铺  相似文献   

8.
为增加稻田的综合经济效益,发展“二高一代”农业,1995年我们利用本地区长江幼压资源条件,在高桥镇高桥村西常熟圩朱永明的二块稻田(总面积258亩),开展了稻鱼蟹立体种养技术试验,获得成功,亩产稻310.1公斤,成蟹29.07公斤,成鱼163.2公斤;三项产品的总产值1918774元,扣除物耗成本,总毛利14163.74元,亩均毛利5489.82元。现将试验总结如下:一、试验方法和主要技术措施(一)稻田的选择和条件稻田总面积258亩(其中:一号田1.58亩,二号田五亩),稻田靠近村庄,便于管理,田边为一条活水沟,水质良好,水源充足,然灌方便…  相似文献   

9.
1993年我们进行了芦滩苇鱼藕立体开发试验,即深水区养龟,高滩地方保留芦苇,不深不浅的地方植藕取得了显著效益,为芦滩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较好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王树林 《水产科学》1995,14(6):42-43
1993年进行了苇藕鱼生态结合立体开发试验。试验面积60亩,共收获苇38800kg、亩产647kg;藕8250kg、亩产550kg;净产商品鱼2100kg、亩产350kg。苇藕鱼3项总收入131950元,总投资29920纯收102030元,比1992年只植苇纯收入提高8倍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赖兆容 《淡水渔业》1995,25(5):27-28
稻鱼蕉立体种养高产试验赖兆容(广西浦北县水产技术推广站)1990年我们在广西浦北县张黄镇进行田埂种香蕉、垄(即畦)面种两糙水稻、沟养成鱼和冬闲时养鱼种的高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益。现报告如下。一、稻田的条件和改造1.稻田条件:试验田一丘,面积0....  相似文献   

12.
福建产的“建莲”是国内名产,一年一次收获,莲农的经济收益不高。作者从1993年起进行了莲、稻、鱼立体种技术研究,提高复种指数,挖掘出养鱼潜力,亩产值净增40%左右,该项技术要点是稀植,推迟莲花的盛花期;间插早稻,水稻面积占莲田的1/3;鱼坑和鱼沟应布局合理,面积适度。  相似文献   

13.
垄栽稻萍鱼立体种养,是采用垄栽水稻的方式把传统的稻田养萍和稻田养鱼技术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垄面种稻——水西养萍——水中养鱼的立体结构,使稻田生态系统中稻萍鱼之间的相互关系更趋协调。这是稻田多层次、多用途、高效益的知识密集型的立体种养相结合的—种优化结构模式,是近几年南方稻田耕作制度中一项富有成效的改革。从1984年起,该研究在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的重视和支持下,经省协柞组的4年协同攻关,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产量指标接近或超过原定亩产“百斤鱼、千斤稻、万斤萍”的设计要求,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1984—1987年,全省累计试验、示范、推广面积达63207.5亩,1988年推广10万亩以上。据1987年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藕塘综合效益、探索渔藕综合种养模式,2020年在试验点开展藕塘鱼、蟹、藕综合种养试验示范,对藕塘进行改建,选用适宜藕种,放养异育银鲫、鲢、鳙和中华绒螯蟹,适量投喂,合理施肥,选用低毒高效的农(渔)药防治病虫害.与单一种植莲藕相比,藕塘综合种养模式鱼、蟹、藕产量共增加2940 kg/hm2,产值增加67800元/h...  相似文献   

15.
鱼、蚌、猪综合配套养殖技术总结丹徒县林副业局钱祖武丹徒县江心乡多经站张锦州为了充分发挥水体的生产潜力,提高池塘养鱼综合经济效益,我们于1990—1992年在江心乡五墩村养鱼专业户薛兴发一口池扩连续三年开展鱼、蚌、猪立体综合配套养殖试验,三年累计总产值...  相似文献   

16.
笔者于2004年在平和县板仔镇东风村选择3.5公顷香蕉田,进行香蕉田养鱼示范,获得较好效果,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蕉田的选择和准备应选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保水性能好、能避免旱涝灾害、交通比较方便的田块。在香蕉田四周离田埂1.5~2米处开挖一条环沟  相似文献   

17.
为增加稻田的综合经济效益,发展“二高一优”农业,1995年我们在高桥镇村民朱永明的二块稻田(原面积2.58亩)进行稻、鱼、蟹主体种养配套技术试验,初见成效。获得高产稻谷310.1公斤、成蟹2907公斤和成鱼163.2公斤;三项的总产值19187.74元,扣除物耗成本,总毛利14163.74元,平均亩毛利5489.82元。现将种养配套技术总结如下:一、试验方法和主要技术措施(-)、稻田的选择和条件选择在高桥镇朱永明的稻田共两块,面积2.58亩(其中一号田1.58亩、H号田1亩)稻田靠近村庄,便于看管,田头边有一条流水沟,水稻充足,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18.
全州县是桂北最大的一个县,面积4千余km^2,耕地70余万亩,群众历来有稻田养鱼习惯。该县特产禾花鲤,昔日曾为清朝指定之贡品,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地方名菜。该县的稻田养鱼,至60年代初,养鱼面积仍有25万亩,但自60年代末,由于左的思想干扰及诸多因素的制约,曾一度把种稻和养鱼对立起来,有的甚至把稻田养鱼当作“资本主义尾巴”来砍,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水产》2001,(2):22-22
1、鸡——猪——鱼 用饲料喂鸡,鸡粪喂猪,猪粪发酵后喂鱼,塘泥作农作物的良好肥料,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生物链,达到了粮增产,猪鱼饲料成本下降的目的。 2、牛——鱼 将野草、稻草或牧草经氨化处理后喂牛,牛粪经发酵后喂鱼,然后再清塘泥作农田肥料。通常情况下,2头牛的粪可饲料1亩塘鱼,年增产成鱼200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20.
在土地越来越少的今天,要博大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搞生态种植、立体种养才是提高农业效益的最好途径.近几年,高蛋白、低脂肪的小泥鳅一直是市场上的抢手贷,养殖泥鳅是一项很有前景的致富门路.泥鳅属鲤形目、鳅科,具有适温范围广、耐低氧和杂食性强等特点,很适于稻田养殖.稻鳅结合是立体种养的黄金搭档,水稻为泥鳅遮阳,净化水质,泥鳅为稻田松土,清除虫害,泥鳅的粪便又为水稻提供了肥料,一水二用,一地双收,稳产增收,充分提高土地的综合产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