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车轮虫病1.1 病 因 由原虫类的多种车轮虫寄生于加州鲈体表及鳃部感染引起。1.2 症状 病鱼体黑而瘦,食欲减退或不摄食,群游于池边。大量寄生时,鳃组织分泌大量粘液,鳃丝发白腐烂,严重时池边慢游最后死亡。1.3 危害及流行情况 4~5月份最为流行。对鱼苗、鱼种危害较大。该病传播速度快,感染率高,感染强度大,且易继发感染。1.4 防治方法 1)生石灰彻底清塘,杀灭病原体;2)注意放养密度和保持水质清新;3)苗种入池前用3%食盐水浸洗3~5分钟;4)全池泼洒0.7 g/m3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  相似文献   

2.
1车轮虫病此病易发生于早繁苗培育期,特别是0.8~2厘米的小苗。虫体呈蝶形,寄生于鳃及体表,在体表粘液中或鳃小片间迅速游动或翻滚。发病初期鱼苗单个或几个在他角、池边缓慢游动,或静止不动,鱼体呈黑色。发病后期则能见到鱼苗成群绕池狂游。防治方法:鱼苗下地前用sppm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浸浴10~20分钟,发病后用O.7ppm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全地泼洒。2小瓜虫病小瓜虫幼虫呈卵形或鞋底形,成虫呈球形,运动时体形随所处空间而变化。虫体寄生于鳃、体表、鳍条等处,形成白色胞投,大量寄生时肉眼可见鳃、体表和…  相似文献   

3.
一、车轮虫病1.症状车轮虫寄生部位因鱼体大小而异,一般在苗种阶段时寄生在体表,规格大时则大多寄生在鳃上。镜检患病鱼体表和鳃便可确诊。鱼体少量寄生时不显症状,严重侵染皮肤、鳍、鳃时,车轮虫用它的齿轮环磨损香鱼体表皮细胞和鳃丝、鳍条的上皮细胞,刺激鱼体产生大量粘液,病鱼不摄食,成群沿塘边狂游,在水中跳跃,严重感染时能够使鳃丝和体表上皮细胞破坏、脱落,导致细菌侵入,造成鱼类大批死亡。2.流行与危害全国各地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水质混浊且有机质多的池塘较易发生,适宜繁殖温度20~28℃,4~7月份较流行。鳗…  相似文献   

4.
一、小瓜虫症状:病鱼皮肤、鳍条、鳃上肉眼可见白色点状囊泡,刺激体表产生大量粘液,镜检可见圆球状缓慢滚动的虫体,病鱼游动迟缓或跳出水面,可引起大量死亡。病原:多子小瓜虫。流行:每年冬季及开春水温较低时易流行,鲤鱼、鳊鱼易得。预防:“鱼虫清2号”0.3ppm全池泼洒。治疗:1.“鱼虫清2号”0.5ppm全池泼洒,隔一天用一次,连用2-3次,然后再隔一天,用“富氯”0.3ppm全池泼洒。2.用“鱼虫清2号”水剂0.4ppm全池泼洒。图示:A:车轮虫染色片,反口面观;B:大量车轮虫寄生在鱼苗的鳍上,反口…  相似文献   

5.
欧州鳗鱼的小瓜虫病也叫白点病,为小瓜虫寄生在欧州鳗的皮肤及鳃上,患病鳗鱼的皮肤上出现明显的白色小点,成熟的虫体较大肉眼可见,受感染的病鳗同时伴有大量的粘液及表皮脱落糜烂,病鳗体色发黑,其致死的主要机理是:(1)小瓜虫寄生在鳃的上皮细胞,引起鳃上皮细胞增生、肿胀坏死,进而影响到鳗鱼的呼吸。(2)寄生后引起鳗鱼的电解液、营养物质和体液的流失、造成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6.
小瓜虫病病原体为多子小瓜虫,主要寄生于河豚的躯干、皮肤及鳃瓣上,肉眼可见白色小点状囊泡,尤其是河豚的鼻腔出现两团粘液性附着物,严重时鼻腔可被小瓜虫蛀通。病鱼体色转黑、消瘦、游动迟缓、食欲不振,最后呼吸困难致死。该病感染性强,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约10%。治疗方法:(1)可通过控温养殖,将水温上升到30℃左右,2~3天后,小瓜虫可自行脱落。(2)用0.3克/米3的孔雀石绿全池泼洒,同时用鱼虫必克拌饵投喂,此病要早发现、早治疗,效果很好。车轮虫病病原体为多种车轮虫,主要寄生在河豚的鳃部和体表,…  相似文献   

7.
《科学养鱼》2003,(6):60
1.纤毛虫病犤病原、病因犦累枝虫、聚缩虫、单缩虫、钟形虫等。主要因放养过密、水质恶化等诱发。犤主要症状犦病蟹甲壳污物较多,呈棕色或黄绿色绒毛状,有滑腻感,无力蜕壳。镜检可见大量病原体。可感染卵、幼体及成蟹,尤其对幼体危害较大。犤防治措施犦①放养密度适当;保持水质良好。②蟹虾克虫净:用药2~3克/米3,或硫酸锌:用药2~3克/米3泼洒全池。③新型强氯精:用药0.3克/米3,全池泼洒。④生石灰:用10克/米3,化水全池均匀泼洒。2.褐斑病(黑斑病、甲壳溃疡病、腐壳病)犤病原、病因犦副溶血弧菌、鳗弧菌、柱状嗜纤维粘细菌、嗜水气单胞菌等…  相似文献   

8.
姜礼燔  朱伟 《内陆水产》2006,31(3):42-42
欧鳗体鳃上寄生的拟指环虫属于蠕虫类,吸虫纲,单殖纲、蟹拟指环虫(Psuedodactylogyrus)。其常见的有3种:小拟指环虫(P.microrchis)、短钩拟指环虫(R.him)以及鳗拟指环虫(P.anguillae).其中以短钩指环虫个体最大.体长可达1.63mm.其余2种个体较小:它们对目前东南沿海地区普遍饲养的欧鳗构成严重的威胁.特别以短钩指环虫最为凶狠、顽强。由镜检可见:它常借助扁长体形绕缠于鳗鳃内吮吸鱼血及组织液,导致鳗鳃出血,伤痕累累,呼吸困难,尤其在池水缺氧情况下会使病鳗狂奔乱游,不摄食,造成鳗种大量死亡,严重威胁养鳗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鳗鱼患车轮虫病虽没有患拟指环虫病对鳗鱼影响那么严重,治疗也没那么艰难,但因虫体繁殖力强,易侵及多数鳗鱼并造成伤亡,因而也是威胁鳗鱼养殖的重要外寄生虫。从欧洲鳗、日本鳗到美洲鳗,鳗苗、黑仔、幼鳗到成鳗等各阶段,皆易受到本虫之侵袭而导致较重大的病害。该虫传播速度快,一旦鳗池有本虫侵入,即使开始时仅有数尾发病,也会很快蔓延全池的鳗鱼。因此若不能及早正确诊断本病而施以对策,将会给养鳗场带来较重大的损失。车轮虫主要寄生于鳗鱼的鳃、鳍及体表,并不侵入体内。鳗苗及幼鳗多见寄生于体表及鳍,而成鳗多见寄生于鳃部,少量寄生时对…  相似文献   

10.
袁圣 《海洋与渔业》2013,(11):60-60
【病原】鲮单极虫【症状】鲮单极虫寄生在鱼的体表(包括躯干、鳍、头)和鳃上,严重感染时可见鳞片凸起,挤压有白色脓状液体流出,被感染鱼游动缓慢,生长发育不良。【流行情况】鱼苗初期即开始感染,短期内可大量寄生。主要感染鲤、鲫、鲮,流行于长江流域一带。【诊断】镜检鲫鱼体表突起物可确诊。【防治措施】1.外用①生石灰带水清塘,以杀灭寄生虫幼虫和中间宿主。②用90%晶体敌百虫2~4ppm浓度泼洒,每天一次,连用3日。③用环烷酸铜全池泼洒.每日一次,连用2日。  相似文献   

11.
二、真菌性疾病1.水霉病病因:为异丝水霉(Saprolegniadiclina)感染所致。适温范围较广,最低13℃,最高可达30℃,几乎养殖全过程均可发生,主要危害白仔和黑仔,幼鳗以上的鳗鱼单独受此病感染,死亡率很低。主要症状:头、吻、尾或躯干、鳍条等处寄生菌丝体,如覆盖一层灰色棉絮状物。有的鳃部也寄生水霉菌。镜检可见体表组织严重坏死,菌丝侵入真皮或肌肉,游离于体外菌丝可见有厚膜包被之爱抱子。病鱼活动力低,鱼体多垂直于水中,摇晃上游。预防:操作注意免使鱼体受伤,发病季节选别后用0.15pp孔雀石绿金池泼洒。治疗:(1)全池…  相似文献   

12.
四、类斜管虫病(Brooklynelliasis)  类斜管虫病为石斑鱼常发生的另一种原虫性疾病,虫体常寄生在鳃组织或体表粘膜,水质不良的鱼池或高密度鱼苗池常发病而引起严重损失。1.病因当养殖池内放养密度过高、水质不良或受到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时,常造成类斜管虫的大量繁殖。大量寄生的类斜管虫在鱼体或鳃组织爬动时,其纤毛会刺激鱼体的上皮组织,使体表的粘液分泌增加,导致上皮组织增生或坏死,病原菌由伤口侵入,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2.症状少量感染寄生时,鱼体无特殊异样。大量寄生感染时,体表先出现粘液增生所…  相似文献   

13.
硫酸钢为透明深蓝色结晶体或粉末,金属味,在空气中易风化变成白色,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酸性,有收敛作用及较强的杀菌作用,对一般原生动物和有胶质的低等藻类有较强的毒杀作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为鱼病防治中常用药物之一,可用于防治寄生鳃病和皮肤病。1.用0.7×10-6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可防治鳃鞭虫、车轮虫、斜管虫和鱼波豆虫等病,也可杀鱼池中青泥苔、水网藻、蓝绿藻等。每天一次,连用2次,可杀灭油中椎实螺,预防复D吸虫病。2.0.9×10-6硫酸铜和0.2×10-6硫酸亚铁混合液全地泼洒,除防治原生动物病…  相似文献   

14.
近年,笔者在指导养殖户培育幼蟹过程中.镜检发现大眼幼体和1期幼蟹,常因大量聚缩虫或钟形虫寄生而大量死亡。1997年2月15日,笔者在室内水泥池中.分别使用制霉素和甲醛,对严重感染了聚缩虫和钟形虫病的蟹苗治疗。治疗方法与结果如下:一、制霉素。用药前降低池水至30厘米,计9立方水,每个池用制霉素10.5瓶,315克(35ppm),用豆浆机粉碎后全池泼洒;12个小时以后虫体减缓收缩或跳动;22~26个小时,显微镜下(镜检10只蟹苗,下同)找不到虫体。然后注水提高水位。5天后复查,12个池中有1个池重新感染。二、甲醛。用药前降低池水至50…  相似文献   

15.
三、欧洲鳗病畜防治据何义进等(199)对欧洲鳗鳗病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表明:共有38种主要病种对欧鳗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中细菌性疾病9种,占24%,真菌性疾病2种,占5%,寄生虫病15种,占39%,非寄生性疾病9种,占24%,病因不明性疾病3种,占8%。其中狂奔病、红头病、爱德华氏病、赤鳍病、细菌性烂鳃病、烂尾病、肠炎病、水霉病、拟指环虫病、车轮虫病、白点病、鳗居线虫病是危及欧洲鳗养殖生产的主要病害,在总调查发病频率中占8694%。袁定清(1995)对饲养欧洲鳗疾病类型及病因分析认为严重影响欧洲鳗的生物源性疾病主要有:(1…  相似文献   

16.
毛细线虫病是黄鳝疾病中最主要的寄生虫病。该病在人工高密度养殖池中感染快,发病率高,当水质恶化、水温陡增到33℃以上时,可造成大批黄鳝死亡。病原及危害病原为毛细线虫。该虫呈乳白色,细长如线,体长2~11毫米。该虫寄生于黄鳍肠道后半部,以头钻入肠壁粘膜吸取营养,致使杨道发炎充血,若大量寄生可引起鱼体消瘦至死亡。症状发病初期寄生量小,不易被发觉;当寄生过多时,病日出洞后不归,身体呈卷龙状运动,头颈呈颤抖状;食欲减退或消失,体型消瘦。预防方法:(1)养殖前用生石灰情地杀死虫卵及带病者。(2)经常兑换新水,尤其…  相似文献   

17.
穿心莲:每公斤鱼投喂穿心莲鲜草3公斤.连喂3天、能有效地防治鱼白头白嘴病。五倍子,每平方米池塘水用2~#g五倍子煎汁.全池泼洒。可防治赤皮、赤鳍、赤点、烂鳃、烂尾、白皮、白头、水霉、疗疮等疾病。蓖麻叶:每亩水面用蓖麻枝叶15公斤.连续投放2—3次、治疗赤皮病效果很好。苦探叶:每亩水面用鲜苦模枝叶30公斤.切碎熬水。连渣带汁泼洒全塘.对车轮虫病有明显疗效。松叶:每亩水面投放鲜松枝叶75公斤。并隔日翻动一次、治疗锚头蚤病效果极佳。持续有效达一年。每亩水面用松树枝15公斤.切碎浸泡于水中经12~24小时连渣带汁泼洒全塘…  相似文献   

18.
影响鳜鱼苗种成活率的因素除了是否具备适口的饵料外 ,另一个致死的最大因素就是寄生虫的危害 ,加之鳜鱼对多种药物 ,如敌百虫、孔雀石绿等较为敏感 ,所以在防治寄生虫病害时应特别注意。1车轮虫病车轮虫寄生在鱼鳃、体表 ,少量寄生时 ,病鱼没有明显症状 ,感染较严重时 ,病鱼烦躁不安 ,头部和口腔周围粘液分泌较多 ,不摄食 ,离群独游 ,若不及时治疗 ,不久就会大批死亡。诊断时 ,需用显微镜观察 ,从侧面看 ,车轮虫像毡帽 ,从反面看 ,车轮虫形似车轮 ,并不停旋转。防治方法有 :(1)放养鱼苗、鱼种前 ,用生石灰和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 ;(2)…  相似文献   

19.
正一、鱼类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1.锚头鳋病(1)病症:寄生在鱼的体表或口腔,寄生部位周围组织红肿发炎,伤口出血,肉眼可见红斑和透明、细长的虫体。(2)危害:主要危害草鱼、鲢、鳙、鲤、鲫、青鱼等,对淡水鱼的各龄鱼均有危害。(3)防治:全池泼洒鱼虫宁或中水暴发停,病情严重时,隔天再使用一次,剂量减半。2.车轮虫病(1)病症:由多种车轮虫和小车轮虫寄生在鱼的体表和鳃组织而引起。病鱼表现为鱼体发黑,离群独游,病鱼鳍、头部表现出一层白翳。鱼苗患病时,成群围绕池边狂  相似文献   

20.
自今年3月份以来,福建省福清、仙游等地的欧鳗养殖场送检的病鳗中陆续发现有两极虫的感染。这些两极虫多寄生于鳗鱼的鳃丝内,引起鳗鱼鳃部红肿出血,粘液增多、食欲不振等病症。1、发病情况病鳗多为3月龄以下的幼鳗,发病初期体表无明显病症,鳃丝鲜红、出血,有的有增生或溃烂,粘液明显增多。内脏器官无明显病变,细菌检查多为阴性。临床表现呼吸困难、食欲减退。发病后期出现体表出血、破损等病症,常有一些幼鳗死亡。2、病原本病的病原体是原生动物、粘泡子虫类、两极虫科的一种两极虫(MyXidiumSpp)。寄生于鳗鱼鳃中的抱子呈纺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