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笔者在多年的养殖实践中发现,在养殖的一龄蟹种中有不少个体出现性腺早熟。未成熟蟹种不论雌雄个体,腹部都狭长,呈钟形或略成三角形,雄蟹腹部交接器为软管状,掌节绒毛、步足前节和腕节上的刚毛均短而稀疏,打开头胸甲可见桔黄色肝脏,头胸甲背部颜色为黄色,或黄里夹杂着少量淡绿色,背部蟹纹不明显,背部较平坦。而性腺成熟河蟹雌蟹腹部变圆,并且周围密生绒毛,雄蟹腹部交接器已经骨质化,坚硬成管状,掌节绒毛稠密,并且较长.颜色也较深,步足前节和腕节上的刚毛粗长、稠密、坚硬,打开头胸甲肉眼可见雌性肝区上面有两条紫色长条卵巢,卵粒清楚,雄性肝区有两条白色块状精巢,背部颜色较深,为绿色甚至为黑绿色,蟹纹明显,背部凹凸不平。河蟹性腺成熟后,蟹体脱壳困难,90%以上因蜕壳不遂死亡,严重影响了养殖者的经济效益,有的养殖户甚至因此而亏损。  相似文献   

2.
河蟹蟹种性早熟分析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些养殖户因放养了性早熟蟹种而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所谓幼蟹性早熟、就是幼蟹长到15~209左右时,不蜕壳、不生长,体质饱满。发育成熟。这些蟹生长缓慢.死亡率高。通常当年不处理,第二年将会陆续大批死亡。而且若不及时挑出还会捕食其他蜕壳蟹,从而影响整个养殖池。l性早熟的识别边外观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l)腹部:雌早熟蟹种的脐大而圆、几乎将头胸部盖满。脐边缘密生绒毛.很厚。与头胸部贴得不紧。另外,脐基部很宽,接近甚至达到第4步足基部。雄性早熟蟹种,翻开脐部、交接器明显变硬,且末端围生绒毛。(2…  相似文献   

3.
长江系中华绒螯蟹原种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技术适用于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原种亲体的选育。1形态特性蟹体分为头胸部与腹部。头胸部上下被坚韧的甲壳,上面为头胸甲,一般呈墨绿色;下面是腹甲,呈灰白色。五对胸足,伸展于头胸部两侧,左右对称。头胸甲前缘平直,有四个额齿,中间凹缺较大,呈“U”型,左右各有四个侧齿,第四侧齿明显可见,背部中央隆起,表面凹凸不平,额角后方有6个明显瘤状脊。腹面中央有一凹陷即为腹甲沟。腹甲周缘生有绒毛,薄片状的腹部紧贴于腹面,腹部内生附肢。成熟雌蟹蟹脐圆形,四周密生绒毛盖满腹甲。成熟雄蟹双螯大而强壮…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长江和黄河水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黄河流域生长性能,本实验2021年3-11月在东营黄河口地区以长江和黄河水系中华绒螯蟹扣蟹为实验对象,对两水系中华绒螯蟹扣蟹在成蟹阶段的养殖性能和性腺发育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在相似或相同养殖环境下,养殖前期(3-5月),两水系中华绒螯蟹平均体质量变化无明显差异。但在养殖后期(7-9月)长江蟹雌体的平均体质量显著高于黄河蟹。两水系中华绒螯蟹特定生长率(SGR)和增重率(WGR)的变化趋势类似,长江蟹雌体在5-7月SGR和WGR均显著高于黄河蟹。(2)就生殖蜕壳而言,黄河蟹生殖蜕壳要提前长江蟹10~15 d左右,但两水系成蟹雌、雄个体生殖蜕壳高峰期相似,分别出现于8月底和9月初。(3)长江蟹最终成蟹规格显著大于黄河蟹,但黄河蟹成活率高于长江蟹,故两水系中华绒螯蟹的最终成蟹产量基本一致。综上,在黄河口地区养殖的长江蟹具有成蟹规格大,性腺成熟略晚等特点,而黄河蟹则具有性腺成熟较早,早上市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乔德亮 《内陆水产》2001,26(2):41-42
性早熟蟹幼蟹脐部雌圆,边缘生绒毛,易揭开尖,边缘无绒毛,不易揭开雄尖,揭开生殖硬尖,揭开生殖器软附肢绒毛多,尤其螯足绒毛密绒毛稀少甲壳青绿色,背甲额齿侧齿硬黄绿色,背甲额齿铡齿不硬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俗名河蟹,因其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爱。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零星人工养殖,70年代初人工繁殖成功,随后人工繁殖技术不断完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90年代迅猛发展。但河蟹性早熟问题日益突出,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笔者就近几年工作经验以及走访了一些养殖户,谈谈自己的体会。1性早熟蟹与…  相似文献   

6.
吴自飞 《水产养殖》2011,32(9):37-38
1合理放养大规格优质1.1选择优质蟹种优质蟹种是指养殖河蟹的品种要纯正,蟹种质量要优良。选择优质蟹种要做到四看:一看蟹种的腹部,如雌蟹腹部已变为近似圆形,即已呈团脐,脐周围长有绒毛,腹甲第四、五节变宽,则表明该雌蟹己性早熟。雄蟹腹甲内的交接器若已发育成白色坚硬骨质化的管状物,则表明该雄蟹已性成熟。  相似文献   

7.
熊美海 《水产养殖》2011,32(2):52-52
在选择蟹种的时候,要避免性早熟蟹。河蟹性早熟就是在其尚未达到商品规格时,已由黄蟹蜕壳变为绿蟹,性腺发育成熟,早熟蟹个体规格约为每千克20~30只,其大小与大规格蟹种差不多,难以将它们区分开来。而如果将这种早熟蟹作为蟹种第2年继续养殖时,不仅生长缓慢,而且易因蜕壳不遂而死亡,给养殖生产带来损失。  相似文献   

8.
张美如 《科学养鱼》2000,(11):26-26
近几年来,江苏省河蟹育苗业经济效益出现严重滑坡,每公斤大眼幼体由 1995年的最高价 18000元下降至 2000年的 3000元左右,许多育苗场出现了亏损。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种蟹品种混杂、大眼幼体质量下降、扣蟹养殖成活率降低是最突出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成蟹个体愈来愈小、口味愈来愈差已是不争的事实。本人根据多年从业的经验和调查掌握的材料,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确保种蟹为正宗长江蟹   正宗长江蟹自然产地为长江口东起铜沙滩,西至靖江、江阴沿江,尤以崇明一带为“黄金海岸”,品种纯正,捕捞这一带性腺成熟的长江…  相似文献   

9.
成蟹养殖是指将幼蟹养成商品蟹的过程。目前我国的河蟹人工养殖发展较快,技术趋于成熟。以养殖水域的类型来划分,主要有池塘养蟹、湖泊养蟹、稻田养蟹、河沟养蟹等。  相似文献   

10.
在河蟹养殖中,若群体蜕壳廷续时间太长,对成蟹养殖极端不利,笔者通过多次试验,初步找到了集中蜕壳的方法,其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方长明  马福建 《水产养殖》2009,30(12):25-26
商品蟹的养殖过程最主要的是池塘环境的创造与维护过程,蟹塘中拥有丰富的水草及螺蛳资源,保护蟹塘水质的高溶氧及稳定性至关重要,而要做到这些,都离不开肥水,下面就近年来本地区蟹塘肥水作一些归纳。  相似文献   

12.
朱玲  毛玉泽 《内陆水产》2002,27(7):16-16
河蟹作为我国特有的经济水产动物之一,其足迹已遍布全国各地,已成为很多地区的主导水产品。南方沿海地区河蟹养殖已成为一些地区的经济支柱,尤其江浙一带的湖泊、稻田养蟹带动了当地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并已经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近几年,北方内陆一些地区也开始了河蟹养殖,笔者根据多年养殖经验,认为北方内陆地区养殖河蟹应注意以下问题。1扣蟹的选择扣蟹的质量是成蟹养殖成败的关键,优良的苗种是获得高产的基础。1.1苗种来源北方河蟹养殖苗种基本分为三类,即天然苗、生态苗和人工苗。其中天然苗的质量最佳,但来源有限,数…  相似文献   

13.
早熟幼蟹的鉴别与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熟幼蟹的鉴别与控制技术丁雷宋憬愚岳永生(山东农业大学动科院,泰安271018)早熟蟹,俗称“老头蟹”,性腺早熟,但又达不到上市规格,且不再生长,在养殖中,会因蜕壳困难而死亡,影响养殖效益。1早熟蟹的鉴别1.1规格规格在5—10g/只的蟹种中早熟蟹极...  相似文献   

14.
关于控制幼蟹性早熟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眼幼体在养成扣蟹、商品蟹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幼蟹性早熟现象。所谓幼蟹性早熟,就是幼蟹长到15-20g左右时.不蜕壳.不生长。体质饱满,发育基本成熟。这种幼蟹不但市售价格低廉,而且若不及时从池塘挑检分离出来.还会捕食其它正在蜕壳的幼蟹,影响河蟹养殖的整体效益。因此,控制和减少河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幼蟹性早熟现象,是目前广大养殖户十分关心的问题。笔者经过三年的养殖摸索,积累了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1、重视苗种质量尽量购买天然的大眼幼体苗种。养殖实践表明,投放天然大眼幼体苗种出现性早熟比率很低,占在池蟹总量的…  相似文献   

15.
史为良 《齐鲁渔业》2005,22(5):29-30
1问题的提出 自河蟹大规模养殖以来在决策上和技术操作上都出现过许多失误,如辽蟹和瓯蟹与长江蟹种质混杂问题、盲目用药问题,笔者在90年代已对一些问题提出过看法,且已获得河蟹养殖界共识。最近几年来也发生了一些较大的失误,如江浙一带的提前育苗,培养豆蟹,当年养成商品蟹的做法已被实践证明是失败的;再如近一二年来辽宁地区,得知黑龙江日本海水系产有250g以上的大规格河蟹,  相似文献   

16.
1症状 新鲜的死蟹在显微镜下检查,体表和体内无致病的细菌和寄生虫,可排除因病致死的可能。仔细观察,发现死蟹螯足和步足上的绒毛稠密坚硬,并且较为粗长,颜色较深;头胸甲颜色呈绿色或墨绿色,背部蟹纹凸凹不平,起伏相当明显;雄蟹的交接器为坚硬的骨质化管状体;打开蟹的头胸甲,可见蟹黄和蟹膏充塞腹腔,包括雄蟹蟹黄也很多。由此基本诊断为此蟹已达性成熟,虽然个体尚小,时间未到 (一般重阳节前后河蟹才性成熟 ),但因种质、喂养、管理、温度等原因而导致养殖蟹过早性成熟,这部分蟹不能再正常蜕壳而逐渐死亡。 2原因 2.1种质因…  相似文献   

17.
李树国 《科学养鱼》1997,(10):15-15
一、抱卵蟹死亡及掉卵原因分析1.抱卵蟹死亡原因分析抱卵蟹死亡量在池塘培育期间相对较少,而在育苗棚内暂养和布苗期间死亡量较大。经过观察,死亡的抱卵蟹绝大部分附肢有不同程度的缺损,而附肢齐全的抱卵蟹死亡较少。抱卵蟹在孵化期间腹部会经常扇动,以防止受精卵缺氧死亡,这是河蟹长时期来所形成的遗传特性。若某种原因造成附肢缺损,还要进行附肢再生,从而加重了河蟹生理负担,容易造成抱卵蟹死亡。抱卵蟹死亡的另一主要原因是水质。河蟹喜欢在水草较多、水质清新的环境中生活。如培育池面积较小,以及残僻的影响,易使水质变坏,…  相似文献   

18.
在人养殖条件下常有规格在15~50克左右的蟹种体内性腺发育成熟,雌蟹腹脐盖满,边线长有许多毛,颜色比较深黑;雄蟹螫足刚毛粗、长、密。这类蟹种大部分肥壮难以蜕壳或在冬春交配而自然死亡。此类蟹种称为性早熟蟹种,亦称假蟹种或小绿蟹,目前普遍要占蟹种总量的40%~50%。性早熟蟹种与正常蟹种相比养殖效益悬殊。我们根据市科委提出的“培育蟹种控制性早熟技术研究”课题,经过两年的努力,完成了课题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性早熟蟹种只占07%。现将工作总结如下。1条件与方法1·11994年和1995年,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口池塘作为试验…  相似文献   

19.
辽蟹在长江流域养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作者近二年在长江流域池塘养殖和大水面养殖辽蟹的情况,并进行了较大范围的养殖效果调查。结果表明,与长江蟹相比辽蟹的养成规格,回捕率、群体增重倍数均明显低于长江蟹,性腺成熟也较长江蟹早。但如技术措施得当,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蟹虾混养技术初探曹福根(江苏姜堰市水产技术指导站225500)近年来,我市一些养蟹户反映效益欠佳,少数出现亏本。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我币池塘养蟹中,凡蟹虾混养适当的单位和个人,都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益。现就我市俞垛乡耿庄村1994年蟹虾混养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