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改善小额信贷与优化农户贷款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为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2001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标志着中央银行开始在正规金融制度框架内开展过去主要由非政府组织实施的社全担保贷款方式,考虑实行金融创新以改善对缺乏抵押和担保能力的中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服务。但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制度性  相似文献   

2.
农业龙头企业担保是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担保过程中龙头企业自身也存在融资意识薄弱、融资方式单一以及融资偏好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和挑战成为农户贷款的新障碍,因此龙头企业必须创新担保模式。通过对龙头企业担保模式创新及政策支持进行分析,认为明晰产权、完善农村物权交易市场、在龙头企业的组织下组建社区互助担保公司是创新担保方式的重要保障。最后,根据龙头企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对龙头企业担保方式创新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对"公司+基地+农户"产业模式的调查情况,分析了"公司+基地+农户"产业模式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公司+基地+农户"产业模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农民合作社在促进诸城市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农村市场体系的完善中发挥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为切入点探析了诸城市"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典型案例,分析了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模式的对策,以更好地发挥农民合作组织在培育特色农业和发展农村市场体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郁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309-4313
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组织形式公司+农户模式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产品局部生产过剩与整体短缺的矛盾;通过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众多农民走入了市场;公司+农户模式解决了一些农产品的销售问题,调整了农业的产业结构,然而在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缺憾。通过对公司+农户模式产生、发展历程的梳理和从经济学角度对其进行产生、运行的深层次背景分析,以及著名的三农问题专家对公司+农户模式产生、发展的各种观点,及公司+农户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系统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后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公司+农户模式存在的缺憾,就应该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西方农业合作社发展成功的经验,积极发展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公司+农户模式的替代,使之成为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组织形式,以便又好又快地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资金短缺制约规模饲养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畜牧业快速发展。泰安市各级畜牧部门加强与企业、金融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多渠道探索养殖贷款模式,破解农户融资难题。  相似文献   

7.
日前,旨在进一步为广大农户提供普惠、优质、高效金融服务的《中国农业银行农户小额贷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幼、茬勤)下发。长期困扰“三农”发展的小额贷款难问题将得到有效改观。  相似文献   

8.
农业政策性担保是农业政策性金融工具之一,对于提高农业经营主体信贷可得性、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墨西哥、尼日利亚、爱沙尼亚和坦桑尼亚4国通过设立独立运作的担保机构并明确界定农业客户、构建多样化的业务模式、建立专业优势、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依托政府的支持政策,在支持农业融资的同时实现了自身可持续运行。上述经验对完善中国农业政策性担保体系的借鉴意义在于:提高中国农业政策性担保机构独立性、专注性和持续性,借助各参与主体信息优势降低信息成本,对各参与主体实施有效的激励约束,培育担保机构专业优势以及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9.
10.
合作社不以赢利为目的,以村为单位,建立担保基金,通过与农行合作,为社内成员提供担保,使农户-陕速获得免抵押贷款,同时农行也实现了批发办理小额农贷,控制了风险、提高了效益。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结了福建省南平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效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林权流转监管的必要性,指出了林权流转监管的主体和内容。  相似文献   

12.
农村妇女权益保护问题是目前“三农”的主要问题之一。当前,福建省正在进行着林权制度改革,本文对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妇女权益状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林改过程中妇女权益受侵害的客观原因,并提出了切实保护农村妇女林地权益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森林资源物权价值饱和路径的整合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森林资源因具有经济与生态价值的双重属性,在国家环境发展战略中占据突出位置。把价值饱和的概念引入森林资源物权理论中,在明确森林资源物权价值饱和合理限制与实现障碍的基础上,通过探寻森林资源价值饱和路径的现实基础,从而达到整合与创新森林资源物权价值饱和路径的正确选择。参9  相似文献   

14.
茶叶生产是控制茶叶质量的首要环节。茶农、茶商以及茶叶企业是茶叶生产和市场供给的主体,根据政府监管效力和市场信息情况,在种植、采摘、加工和销售各个环节具有不同行为表现。依据博弈理论,研究茶叶供给方与政府、茶叶生产企业之间的行为选择,探讨茶叶供给主体的行为动机,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和市场监管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研究认为:有效的监管市场能够消除“柠檬市场”效应,提供有质量保障茶叶是理性选择;市场监管缺位情况下,提供无质量保障茶叶能够获取较高的市场收益。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特殊商标权"中国驰名商标"的认定及保护,提出了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中国驰名商标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论江西省退耕还林工程的意义、原则及造林技术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江西省退耕还林工程的实际,提出了对江西省退耕还林工程意义的认识;探讨在实施中应遵循的原则,特别是对利用自然力的原则进行详尽的论述;根据江西退耕还林地的地类分析,提出各类退耕地的整地方式和造林技术,提供了退耕地的树种选择原则和可供选择的树种。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数量的净变化是土地双向变化的结果。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模型基础上利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辅助方法:列表清单法和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双向模型,对福建省及备设区市耕地流向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福建省耕地的减少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福建省耕地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依托信息化促进安徽新农村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信息化对安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作用基础上,揭示了目前安徽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信息化建设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依托信息化加快安徽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郭永红  张义华  张宏霞  樊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980-16983
[目的]研究不同造林模式对改善土壤的差异和机理。[方法]对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退耕还林(草)工程3种造林模式土壤的含水量、容重、总孔隙度、水稳性团粒组成和土壤有机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与农田对照相比,退耕还林(草)3种造林模式的土壤含水量均显著地高;0—20cm表层的土壤容重均显著地高,而20—60cm土层的则均显著地低;0~20cm表层的土壤总孔隙度显著地低,而20~60cm土层的则均显著地高;各土层土壤不同粒径的土壤团粒百分含量高于相应的农田;土壤有机碳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说明退耕还林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向下输送。3种造林模式中以乔草型效果为最好。[结论]实施7年退耕还林(草)后,与农田相比,明显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保水和蓄水性能。  相似文献   

20.
梁国清 《现代农业科技》2010,(1):212-212,214
通过对闽南山地巨尾桉100个样地调查并以解析木的数据为基础,选择适宜的导向公式编制闽南山地巨尾桉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立地指数表,经过检验,符合精度要求,可以应用到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