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桃果实非酸/酸性状SCAR标记的转化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筛选到的与桃果实非酸/酸性状紧密连锁的3个AFLP标记特异片段序列信息, 设计特异引物BFPA1/A2、BFPB1/B2和BFPC1/C2。3个特异引物在‘京玉’桃、‘美味’油桃及其正反交F1代69株群体中的PCR检测结果表明: 引物BFPB1/B2在果实性状表现为酸的后代个体中扩增出分子量大小为158 bp的特异条带, 且根据特异片段AT-CTA199不同部位设计的引物都能稳定扩增, 只是片段大小有所差异;特异扩增检测F1群体分离结果与原先AFLPAT/CTA标记完全一致, 表明AFLP标记已成功转化为SCAR标记,该SCAR BFPB1/B2标记与D基因的连锁距离为2199 cM。利用SCAR BFPB1/B2标记对‘大久保’桃ב兴津’油桃的F2群体60株个体的果实非酸/酸性状进行检测, 基因型与表型性状符合率为96.7% , 并且表现为共显性标记。特异引物BFPA1/A2和BFPC1/C2的扩增多态性条带在亲本及后代中消失。  相似文献   

2.
与桃果实非酸/酸性状连锁AFLP特异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AFLP技术从京玉、美味正反交F1代69株群体中筛选到3个特异扩增片段,与桃果实非酸/酸性状紧密连锁。回收特异片段并将其克隆、测序,结果表明特异片段A、B、C均来自于EcoRI与MseI两内切酶酶切片段,大小依次为140、199、408bp,利用序列分析软件推测片段B、C中可能含有与糖水平调控作用相关的因子。上述结果对AFLP标记向SCAR标记的转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SSR与AFLP标记在甜瓜连锁图谱上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2-2×TopMark杂交组合,得到152株重组自交系群体,构建甜瓜分子遗传图谱。该图谱包括71个SSR标记和94个AFLP标记,由17个连锁群构成,覆盖基因组总长度1 222.9 cM,标记之间平均距离为7.41 cM。筛选了428对SSR分子标记(其中360对为EST-SSR引物,68对为g-SSR引物),得到94对具有多态性的SSR标记,其片段大小在150~300 bp之间,多态性比例占21.29 %;筛选了256对EcorI/MseI AFLP引物组合,得到22对AFLP多态性引物,共含有146个AFLP多态性位点,其片段大小在100~600 bp之间。SSR标记较平均的分布在染色体上,AFLP标记在LG1、LG12及LG14上出现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4.
桃果实有毛/无毛性状的SCAR标记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以桃品种‘京玉’和‘美味’的正反交69株F1 群体为试材, 利用RAPD技术扩增出了与桃果实有毛/无毛性状(G/ g) 连锁的2 258 bp的多态性片段, 经克隆、测序后, 根据获得的序列重新设计了两对引物进行SCAR转化。引物对BFP94 /BFP95在有毛和无毛个体中均扩增出了2 258 bp的片段, RAPD显示的多态性消失。利用引物对BFP96 /BFP98成功将RAPD标记转化成了SCAR标记, 并命名为SCP2022258。该标记仅在果实有毛的个体中出现, 与有毛/无毛性状的连锁距离为718 cM, 且扩增稳定, 为桃果实有毛/无毛性状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桃果实白肉/黄肉性状的RAPD标记向SCAR标记的转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桃品种京玉和美味的正反交69株F1群体为试材,利用RAPD技术扩增出了与桃果实白肉/黄肉性状连锁的899bp的多态性片段,经克隆、测序后,根据获得的序列重新设计了一对引物进行SCAR转化。利用引物对BFP15/60成功将RAPD标记转化成了SCAR标记,并命名为SCU03-900。该标记仅在果肉为白肉的个体和重组型个体中出现,与白肉/黄肉性状的连锁距离为21cM,且扩增稳定,为桃果实白肉/黄肉性状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与石刁柏性别基因M紧密连锁的AFLP新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BSA法构建石刁柏雌雄基因池, 用64种AFLP引物组合共检测到4个多态性位点, 单株验证结果表明, 引物组合E-ACG/M-CTT产生的多态性片段(命名为E-ACG/M-CTT2156) 与M 基因连锁,片段大小为156 bp; 连锁遗传距离为8.33 cM。  相似文献   

7.
雄性不育性状被用在植物育种中,以降低种子生产成本。雄性不育分为细胞核雄性不育(GMS)和细胞质雄性不育(CMS)2种类型,在辣椒商业育种中都有应用。因为缺少恢复源,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在诸如甜椒等一些辣椒品种上并不适用。因此,细胞核雄性不育对于甜椒的种子生产而言就非常重要。本研究构建了一个F:分离群体,利用集群分离分析法(BSA)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获得了一个与甜椒细胞核雄性不育连锁的标记。我们分析了1024对AFLP引物,发现EcoRIACG/MseIGTF引物扩出了多态性。对多态性AFLP标记所扩增的395bp片段重新设计引物,进行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HRM)。在92个Fz单株中,有87个单株的性状和HRM标记表型相一致。这个HRM标记被定位在AC99连锁图的第5号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8.
用辣椒耐热自交系A11和热敏自交系B22配置杂交组合,通过高温胁迫处理鉴定其F2代分离群体的耐热性。从123对Taq I/Ase I引物组合中筛选出6对多态性好的引物对F2代耐热、热敏植株进行AFLP分析,共扩增出约11 400条清晰条带,其中2条为稳定的差异,初步获得了2个与辣椒耐热性状相关的AFLP分子标记。研究有助于开展辣椒耐热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工作,提高辣椒育种效率和水平,并为分离和克隆辣椒耐热相关功能基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桃分子连锁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建立桃的高质量遗传图谱,进一步研究桃的遗传标记,获得与桃农艺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以及更多更可靠的数量性状标记(QTLs)打下基础并提供保障,以油桃品种秦光2号和曙光的91株正交F1代为试材,用Join-Map3.0软件的CP作图模型构建了桃的AFLP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覆盖桃基因组1034cM,共计122个AFLP标记和2个质量性状标记(核黏离性状Ff和果肉颜色性状Yy)定位于11个连锁群上,连锁群的平均长度为94cM,每个连锁群包含2~23个标记,标记间平均距离为8.34cM。  相似文献   

10.
杧果主要品种遗传多态性的AFLP标记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对国内外31个杧果主要品种进行分类与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筛选出的14对引物组合在31份杧果种质中共扩增出了1 761条带, 其中多态性带的比例为97%。平均每对引物产生125.8条带和121.6条多态性带, 总的多态性带率为97%; 基于AFLP标记, 以0.48的相似系数为阈值, 所有供试 果材料被分为7大组群, 第一组群内以0.52为阈值, 又可分为6组。与形态标记相比, 基于AFLP标记的杧果分类体系更能反映杧果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1.
桃果肉颜色、果皮茸毛和花粉育性性状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以91-42-51 ×瑞光2号的杂交后代共48个单株为试材, 采用集群分离分析法(BSA) , 对桃果实的有毛/无毛、白肉/黄肉以及无花粉/有花粉3 个性状进行了分子标记研究。研究获得SSR 标记UDP96-018 (300 bp) 与有毛性状连锁, 遗传距离4.5 cM, SSR标记UDP98-407 (680 bp) 与白肉性状连锁, 遗传距离为2.2 cM; 根据拟南芥雄性不育序列标记设计的引物扩增出的两个片段NNJ-I (600 bp ) 和NNJ-I (900 bp) 与桃无花粉性状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 cM。这些标记的获得为桃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有效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12.
桃果实离核性状的RAPD分子标记及克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英军  张开春  林珂  姜全 《果树学报》2007,24(5):585-588
为获得桃果实离核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以桃(Prunus persica L.)品种京玉和美味的69株正反交F1代为试材,采用RAPD分析技术和BSA法,获得了控制桃果实离核性状基因的RAPD分子连锁标记OPI07-1000,该标记与目的基因的连锁遗传距离为2.5cM。对该片段回收、克隆后进行测序,得到全序列,长度为1054bp,该序列可作为进一步合成检测桃果实离核性状探针的基础,用于早期检测果实性状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3.
梨果实酸/低酸性状的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八月红(Pyrus communis L.‘Bayuehong')×砀山酥梨(P.× bretshneider‘Dangshansuli')F1代杂交分离群体(共118株)为试材,测定了成熟果实的酸含量,从表型上分析了梨果实含酸量的遗传规律.利用225对源自梨和苹果基因组的SSR引物,结合分离群体分离分析法(Bulk...  相似文献   

14.
梨果实褐皮性状的SSR标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伟  王彩虹  田义轲  田伟  殷豪 《园艺学报》2010,37(8):1325-1328
以梨品种‘黄金’(Pyrus pyrifolia Nakai‘Whangkeumbae’)与‘砀山酥’(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Dangshansu’)的F1代杂交分离群体为试材,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对果实褐皮性状进行了SSR分子标记研究。通过对源自梨和苹果基因组的281对SSR引物的筛选,获得了与梨果实褐皮性状相连锁的SSR标记CH01c06和Hi20b03,遗传连锁距离分别为4.8 cM和12.0 cM,据此,将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定位在梨公共遗传图谱的LG8上。  相似文献   

15.
苹果果实酸/低酸性状的SSR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姚玉新  翟衡  赵玲玲  伊凯  刘志  宋烨 《园艺学报》2006,33(2):244-246
 以91株‘东光’和‘富士’的正反交F1 代群体为试材, 测定了成熟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和果实不同发育阶段苹果酸含量的变化, 从表型上分析了苹果酸的遗传规律。利用140对共显性遗传的SSR引物对高酸和低酸个体群体分离分析, 筛选到一个与果实酸/低酸性状连锁的标记SDY085, 遗传距离为8.89 cM, 表型分析和标记分析都表明苹果果实酸/低酸性状由一对主效基因Ma/ma控制, 并且Ma对ma为完全显性, 而酸个体中苹果酸的连续分布则是加性多基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与梨黑星病抗性基因连锁的AFLP标记筛选及SCAR标记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树军  张绍铃  吴俊  王迎涛  李勇  李晓 《园艺学报》2010,37(7):1147-1154
以‘鸭梨’(Pyrus bretschneideri)ב雪青’梨(P. bretschneideri × P. pyrifolia)F1代群体(97株)为试材,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技术和集群分类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筛选与梨抗黑星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通过64对AFLP标记引物在亲本和分离群体中的筛选和验证,获得与梨抗黑星病基因紧密连锁标记两个,即ACA/CAA-179和AAC/CAG-198。它们与抗黑星病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5.2和8.3 cM。对AFLP标记片段的克隆和测序结果显示其长度分别为179和198 bp。根据序列信息设计特异引物,在杂交后代群体上的PCR分析表明AFLPACA/CAA-179标记被成功转换成SCAR标记,命名为SCAR-117。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对抗黑星病梨品种资源的分子鉴定及杂种后代的早期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