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力滴灌系统是一种不靠动力驱动的滴灌设备,主要由蓄水池、阀口控制部分(闸阀、水表、过滤器)、输水管道、滴灌管等部件组成,它利用重力的原理,靠水源高度产生的自身压力,通过主管道、支管道及供水管网实现供水。该系统将传统的灌溉设备与先进的滴灌技术相结合,并不受水源和布设规模的限制,使用灵活方便,又可移动灌溉,经济实用,投资回收期短,使用寿命长,适合温室大棚、庭院作物及水池、集雨水窖使用,并可节省人力和减少劳动强度,是农村在不改变现有耕作条件下可应用的新型滴灌设施。  相似文献   

2.
重力滴灌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惟一可以不靠动力驱动的滴灌设备。它是利用重力的原理,靠水源高度产生的自身压力,通过主管道、支管道及供水管网供水。该系统是将世界上先进的灌溉技术与传统的灌溉条件相结合,是农民在不改变现有耕作条件情况下可使用的一种新型滴灌技术。一、温室大棚重力滴灌技术的特点1.超低压的工作水头常规的滴灌系统,滴头的设计工作水头为10米,供水系统的费用较高。而重力滴灌系统运行时仅靠50厘米落差就可驱动整套系统运行,它不需要依靠动能运转,不用配备昂贵的压力系统,便能将毛细水流均匀地输送到系统的任何一端,大大方…  相似文献   

3.
<正> 1 日光温室滴灌系统的设计 该系组是由水源及供水设备、输水管道、分水管道、滴灌管、连通组件和施肥器组成。合理的设计是确保滴灌质量的关键。 1.1 水源及供水设备。华北地区一般采用地下水灌溉,利用棚区现有的灌溉设施,无需增加较多投入即可实现温室滴灌。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供水形式。 1.1.1 棚区内已安装地下输水管道的,可将滴灌系统输水管道直接接在其出水口上。 1.1.2 棚区内没安装地下管道的,可统一规划铺设,每栋棚内或相邻两栋棚间设  相似文献   

4.
灵活简便的滴灌系统--小型重力滴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型重力滴灌是针对我国农户经营规模小、种植多样和地块分散等具体特点,利用现有的水池、水窖集雨设施或饮用水井等小型水源,专为我国各种温室大棚、山地果园、庭院作物研制的最新技术产品.这种滴灌系统不受水源和布设规模限制,使用灵活方便,又可移动灌溉,投资省、回收快.它以极低的工作压力、均匀的供水方式、高效的水分利用、广泛的适用条件以及明显的产出效率,已为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  相似文献   

5.
滴灌是大棚蔬菜最理想的供水方式。大棚简易重力滴灌系统具有节水、增产、降温、省工、高效、减轻病虫害等优点。但传统的大棚滴灌系统运行费用很高,现介绍一种简易实用的大棚重力滴灌系统,它是利用水位差形成的水压实现自然滴灌,不需动力。每个标准大棚安装重力滴灌系统成本不超过500元。1重力滴灌系统的组成主要山蓄水池(也可用废柴油桶去盖清洗改装而成),阀口控制部分(闸阀、水表和过滤器)、输水管道、滴灌管组成。  相似文献   

6.
《农家致富》2012,(19):27
一、膜下滴灌的供水1.压力灌供水对于大棚多而又集中的片区,一般采用压力罐集中加压,压力罐安装在水泵和滴灌之间,可在无人控制下保证管网连续工作,棚内不再另设加压设备。在水源处设置旋流水沙分离器和筛网过滤器组成的过滤设施。压力罐供水一次性投资小、管理方便,缺点是增加了灌溉运行的费用。2.建水塔供水在大棚集中的区域中心,建设供每个大棚滴灌用水的水塔,满足大棚滴灌所需的压力和不稳定的用水。在水泵与水塔的输水管道上装过滤器等。建设水塔一次性投  相似文献   

7.
农田水利灌溉中的滴灌系统主要由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及滴头四部分组成。滴灌系统设计要求通过计算确定灌溉流量、确定各级管道的管径、确定系统工作制度及轮灌组的划分等。文章结合工程实例进行滴灌系统设计,明确滴灌系统设计中所需要的各项计算步骤,并得出结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滴灌工程施工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滴灌系统组成滴灌系统主要由供水装置、输水管道(干、支管)和滴灌管(带)3部分组成。1.供水装置指水源、水泵、流量和压力调节器、施肥罐。进入滴灌管道的水必须具有一定压力才能保证灌溉水的  相似文献   

9.
雷雨  王振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8):186-190
针对干旱缺水灌区水资源严重不足、地下水超采、无电牧区农业以及丘陵山地灌溉困难的现状,结合滴灌系统,以地表水为灌溉水源、管道输水的自压滴灌系统是解决当前农业灌溉问题的绿色高效节水灌溉方式。以新疆农业为例,总结了自压滴灌系统的应用现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并对其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可为大型自压滴灌系统在现代农业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 1 膜下滴灌的供水 大棚滴水灌溉用水多数为井水,但用提井水的泵直接向棚内滴灌供水,存在着同时供水而又多品种蔬菜不同时用水的矛盾。因此,大棚滴灌的供水一般应选择以下几种形式: 1.1 压力灌供水。对于大棚多而又集中的片区,一般采用压力罐集中加压,压力罐安装在水泵和滴灌之间,可在无人控制下保证管网连续工作,棚内不再另设加压设备。在水源  相似文献   

11.
一、大棚膜下滴灌的供水方法1、压力罐供水。采用压力罐集中加压方式进行滴灌法,一般适用于大棚多而集中的片区。方法是:把压力罐安装在水泵和滴灌之间,棚内不再另设加压设备,在水源处设置旋流水沙分离器和筛网过滤器组成的过滤设施。此法,既可在无人控制下保证管网的连续性作业,同时一次性投资小、管理方便。缺点是增加了灌溉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12.
吴启辉 《今日农村》2004,(11):34-34
滴灌是大棚蔬菜最理想的供水方式。大棚简易重力滴灌系统具有节水、增产、降温、省工、高效、减轻病虫害等优点。但传统的大棚滴灌系统运行费用很高,现介绍一种简易实用的大棚重力滴灌系统,它是利用水位差形成的水压实现自然滴灌,不需动力。每个标准大棚安装重力滴灌系统成本不超过500元。  相似文献   

13.
王洅 《农家顾问》2010,(10):54-54
EIN-TAL重力滴灌系统由艾森贝克农业设备(北京)有限公司提供(北京朝阳区建外大街16号电话010-65696477),是专门针对中国农业生产特点研制的最适合中国国情的节水灌溉产品,也是世界上首创的可以不靠机械动力驱动运行的滴灌设备。使用该设备可以大幅增产,提高作物的总体品质,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减少化肥和杀虫剂的使用,使作物达到绿色等级。  相似文献   

14.
山地果树小型重力滴灌是利用山地的自然高差而形成的压力水头.通过输水管送到田间的节水灌溉方式.其突出特点:一是充分利用自然压差.无需耗电耗油就可配套低压管道进行滴灌;二是可按需供给果树适时适量的水分和养分.维持土壤固、液、气三相的最佳比例.有利于果树的根系发育;三是不受地理高度及水源限制,能将毛细水流送到主水管的任何一端,并使水量均匀分配在果树周围.供水均匀;四是节水60%,节肥30%,省工、省力,不影响农事作业.成本及运行费用低.  相似文献   

15.
大棚简易重力滴灌系统具有节水、增产、降温、省工、高效、减轻病虫害等优点。但传统的大棚滴灌系统运行费用很高,现介绍一种简易实用的大棚重力滴灌系统,它是利用水位差形成的水压实现自然滴灌,不需动力。每个标准大棚安装重力滴灌系统成本不超过500元。1.重力滴灌系统的组成。主要由蓄水池(也可用废柴油桶去盖清洗改装而成)、阀口控制部分(闸阀、水表和过滤器)、输水管道、滴灌管组成。  相似文献   

16.
选取大棚蔬菜种植园为实例,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特征、水源条件、大棚分布以及蔬菜种植结构,详细计算并校核了滴灌系统的总体分布、灌溉均匀度、允许灌溉强度、设计湿润比、灌水器选择、毛管极限长度等设计标准参数。通过灌溉制度的制定,计算各级管道管径、水头损失,选择过滤器,确定水泵型号,完成了滴灌系统的整体设计。该滴灌设计案例分析过程详细,结果合理,可作为相关滴灌工程设计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简易渗灌法     
关英杰 《新农业》2007,(5):60-60
作物缺水就要灌溉.灌溉有沟灌、喷灌、滴灌和渗灌等方法.渗灌和滴灌科学节水,但需大量的管道投资,普通农民家庭应用有一定困难.我利用废旧塑料桶及饮料瓶等替代渗灌设备对作物进行渗灌取得了省水增产效果,土法解决了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度被人们称作“昂贵技术”的滴水灌溉,近年来由“贵族农业”开始进入低收入的普通农民温室蔬菜大棚,特别是应用滴灌带作为末级管道的大棚滴灌,因其价廉、抗堵塞性能好等优点广泛受到菜农的欢迎,但如何把滴灌与当地大棚、水源、管道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笔者几年来在规划设计、设备安装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和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大棚与滴灌设计①针对大棚设计滴灌。山西南部较典型的蔬菜大棚为“7315”型日光温室,大棚跨度为7米,后墙高3米,墙厚1米,方位角度偏西5度。大棚长度多数为80米。棚内面积0.9亩(1亩=1/15公顷)。按照大棚的跨…  相似文献   

19.
一、滴灌工艺流程和管道布置滴灌系统由水源工程、首部枢纽、输水管道和田间滴灌系统4部分组成。水源通过潜水泵进入首部装置,然后通过施肥罐、过滤器、调节阀后进入输水管道,再通过干管、分干管及支管进入田间系统的滴灌带内,然后均匀地滴入土壤之中。在管道布置上,干管、分干管一般用PVC管,埋入地下,支管选用PE管,布置在地上,田间滴管带与支管垂直布置在田间。滴管带与作物垄上平行,并隔  相似文献   

20.
大田作物滴灌喷灌共用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明华  吕忠良  王江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840-17841
滴灌、喷灌共用系统模式,可适应多种作物的灌溉要求,实现作物的倒茬轮作,起到保护土壤的作用。该系统共用的部分为地埋管道和水源部分,需要调节流量和压力,在地面安装滴灌带时为滴灌,安装喷灌地面移动设施时为半固定式喷灌。在设计中通过合理整合,可在滴灌系统投资基础上只增加较少的费用而实现与喷灌系统的共用,且增加的投资可在2年内收回,这对改善滴灌系统的弊病大有益处,是一种较好的节水灌溉模式,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