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7种药剂配方对水稻安全性、出苗率、恶苗病防效、秧苗素质和产量的比较,结果表明利农种衣剂对恶苗病防效最好,在苗床和本田上对恶苗病的防效均为100%,比空白对照增产5.16%;其次是世科姆种衣剂,对苗床恶苗病防效为100%,对本田恶苗病防效平均为99.6%,比空白对照增产5.45%.  相似文献   

2.
1989~1994年用45%三·福可湿性粉剂(代号901)500倍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院内试验结果表明,对恶苗病平均防效为97.48%,高于其它对照药剂.田间小区试验平均防效为97.5%,高于对照药剂恶苗灵.田间示范试验平均防效为99.09%,高于生产上推广的恶苗灵和溴硝醇等药剂.901浸种防治恶苗病,防效高,病菌不易产生抗药性,用量少,成本低,使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3.
1991-1993年对影响水稻恶苗病发病率的有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的菌量与恶苗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消毒药剂的浸种浓度,浸种的温度,时间,以及播种量等因素均影响恶苗病的发病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消毒药剂浸种浓度的加大对苗病的防效增加,浸种的温度与时间对恶苗病的防效有互补作用、在同等条件下播种量加大对恶苗病的防效下降。‘  相似文献   

4.
试验结果表明,用25%辉丰百克乳油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效果显著。用25%辉丰百克3ml对水8kg,浸种5kg,拔节期、灌浆期对恶苗病的防效达100%,且对水稻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5.
25%氰烯菌酯和20%氰烯·杀螟丹对水稻苗期、分蘖期恶苗病防效均优异,与其浸种方式和浸种时间关系不大;亮盾、亮盾+适乐时对水稻苗期恶苗病防效优良,略低于氰烯·杀螟丹防效,远远高于常规药剂;亮盾对水稻分蘖期恶苗病防效下降,适乐时与亮盾混用延长了恶苗病防效的持效期。  相似文献   

6.
25%氰烯菌酯和20%氰烯·杀螟丹对水稻苗期、分蘖期恶苗病防效均优异,与其浸种方式和浸种时间关系不大;亮盾、亮盾+适乐时对水稻苗期恶苗病防效优良,略低于氰烯·杀螟丹防效,远远高于常规药剂;亮盾对水稻分蘖期恶苗病防效下降,适乐时与亮盾混用延长了恶苗病防效的持效期。  相似文献   

7.
江曲  王可  潘求一  谈应才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4):134-135,162
用20%咯菌腈·精甲霜灵·噻虫嗪FS进行水稻拌种,明确其对水稻稻蓟马和恶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咯菌腈·精甲霜灵·噻虫嗪FS对水稻稻蓟马、恶苗病具有较好防效,2.50 g/kg(种子)处理对水稻稻蓟马、恶苗病防效均可达91%以上;20%咯菌腈·精甲霜灵·噻虫嗪FS防治水稻稻蓟马适宜用量为2.50~5.00 g/kg(种子).  相似文献   

8.
施宝克防治水稻恶苗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种利用施宝克防治水稻恶苗效果的试验表明,25%施宝克防治水稻恶苗病效果以3000~4000倍液浸种为最佳,防效在96%以上,防效较恶苗灵提高4%以上。  相似文献   

9.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的田间药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防效并不突出,约为85%。经分析发现,该类杀菌剂对叶面病害可能具有优良的防效,而对水稻种传病害恶苗病防效并不突出。  相似文献   

10.
试验表明,肥床旱育水稻恶苗在整个生育期有4 个发病高峰。各处理中以施保克EC4m l对水5kg 浸3kg 种子在各生育期防效最好,均在99% 以上;布罗多的防效最差。选试的4 个水稻品种,以9325 和8333(糯稻)在自然条件下发病最轻,对恶苗病具有一定抗性。  相似文献   

11.
从1620个水稻病株标样中,分离出486个病菌,经纯化鉴定出病原真菌10种,以稻苗立枯丝核菌和稻苗绵腐病菌类为主。从稻种内外共分离鉴定出病菌9种,以稻粒黑粉病菌为主,次为稻恶苗病菌。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G87抗菌蛋白的生物活性,采用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抑制的方法,研究其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和稻恶苗病菌(Gibberella fujikuroi)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抗菌蛋白能明显抑制2种病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1.20mg·mL-1抗菌蛋白对稻瘟病菌菌落直径和菌丝干重的抑制率分别达60%和80%以上;2.40mg·mL-1抗菌蛋白对稻恶苗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抑制率均达60%以上。抗菌蛋白还能显著破坏2种病菌菌丝形态,使菌丝细胞畸形膨大、原生质浓缩和外渗、细胞壁破损以及菌体崩溃等。因此,枯草芽孢杆菌G87抗菌蛋白具有重要的抗菌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3.
吡蚜酮种子处理对灰飞虱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吡蚜酮浸种和拌种处理对灰飞虱的防治效果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秧田揭膜后5~11 d,25%吡蚜酮WP 200~400倍液浸种处理对灰飞虱成虫的防效在55.70%~74.88%之间;移栽后40 d,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株防效在70.50%~72.34%。25%吡蚜酮WP 2~8 g/kg拌种对灰飞虱成虫防效在57.84%~86.30%,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株防效在64.51%~75.51%。  相似文献   

14.
周宇杰  徐越坚  徐铁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4):1038-1039,1041
[目的]确定对籼粳杂交晚稻种子安全性较高的浸种药剂及浓度,从而更好地为生产服务。[方法]以籼粳杂交晚稻种子甬优9号、甬优12号和甬优538号为供试品种,分别采用常规浸种浓度和高浓度4种浸种药剂处理种子,研究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变化。[结果]用20%氰烯·杀螟丹可湿性粉剂1.00和1.67吕/L、1.5%二硫氰基甲烷可湿性粉剂2.22和4.00g/L浸种安全性最高,对甬优9号、甬优12号及甬优538号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无明显抑制作用;16%咪酰·杀螟丹可湿性粉剂2.00g/L和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3.33g/L常规浓度浸种时对杂交晚稻种子比较安全。但是,在相同条件下,甬优9号、12号和甬优538号3种籼粳杂交晚稻种子对药剂的敏感程度有差异,甬优9号耐药,甬优12号次之,甬优538号最敏感。[结论]甬优9号、12号和甬优538号3种籼粳杂交晚稻种子的浸种药剂在安全性方面首选20%氰烯·杀螟丹可湿性粉剂,而常规浸种浓度的16%咪酰·杀螟丹可湿性粉剂和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也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5.
王伟青  岳瑾  董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6):122-123
[目的]筛选出适宜黄瓜种子多主棒孢霉菌的防治药剂。[方法]选取3种药剂,设置15个浓度梯度,通过室内抑菌试验筛选抑菌效果最好的药剂品种和浓度,并评价各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75%百菌清WP 300、400、500倍稀释液对黄瓜种子多主棒孢霉菌的抑菌效果最好。田间防效最好的是55℃温汤浸种30 min、75%百菌清WP 500倍稀释液(质量浓度为1 500.00 mg/L)的处理。[结论]确定了田间防效最好的种子处理方式,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甲霜灵(Metalaxyl)种衣剂防治辣椒苗期疫病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甲霜灵(Metalaxyl)为杀菌剂研制的2%甲霜灵种衣剂,用量在6%以内对辣椒出苗生长安全,防治辣椒苗期疫病效果达到98%,持效期约30d左右,持效期比25%甲霜灵WP增加15d。经气质联用仪分析测定,2%甲霜灵种衣剂包衣后在辣椒幼苗体内含量高于25%甲霜灵WP拌种处理。  相似文献   

17.
速保利拌种防治高粱丝黑穗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速保利是一种新型三唑类内吸性杀菌剂。田间小区试验表明,速保利拌种可有效防治高粱丝黑穗病。用药量100mg· kg-1种于时,对高粱安全,平均防治效果达85%以上。拌种时加适量米汤或清水,效果较干拌种好。  相似文献   

18.
多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选择对小麦赤霉病防效较好、能大面积推广使用的杀菌剂。[方法]通过对40%多酮WP等12种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对比,探讨出最佳的杀菌剂及其用量。[结果]结果表明,参试药剂对小麦赤霉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60%咪锰多菌灵SC、40%多酮WP、40%戊唑多菌灵SC、20%氰烯戊唑醇SC、28%烯肟多菌灵WP等几种药剂的防治效果较为理想,在今后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工作当中可以考虑推广使用。[结论]研究结果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土壤中拮抗放线菌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稀释分离法从辽宁省不同地区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到放线菌336株。以番茄灰霉病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放线菌L6,O5,S2,T7,A10 5个菌株,其抑菌带宽度在10.3~13.3 mm,占分离到放线菌总数的1.49%。进一步测定5个菌株发酵产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活性,S2菌株的抑菌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达23.9 mm。S2菌株对水稻恶苗病菌、小麦根腐病菌、烟草赤星病菌、黄瓜黑星病菌、棉花炭疽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玉米小斑病菌亦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55.7%~87.7%。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温室盆栽试验探讨复方白毛藤提取液在植物病害防治上的作用。室内毒力测定发现,稀释500倍的复方白毛藤提取液对水稻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烟草炭疽病菌、水稻恶苗病菌、稻瘟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是:26.2%、17.1%、43.2%、10.2%、33.2%、46.3%。盆栽试验发现稀释800倍的复方白毛藤提取液对稻瘟病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防治效果为67.4%。研究表明复方白毛藤提取液是一种潜在的防治稻瘟病的植物性农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