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渔获量全世界渔获量,1960年3,950万吨,1985年增至8,400万吨,1972年首次剧降,由于智利、秘鲁鳀鱼剧减,世界总渔获量6,160万吨,中上层鱼类的渔获量,从1960年1,290万吨增为1984年的3,200万吨(同期底层鱼类从860万吨增至1,890万吨),在世界总渔获量中所占比率,以70年代中期的28%为最高,  相似文献   

2.
《水产科技》1980,(14):1-4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年报,1978年世界的总渔获量为7,238万吨,比1977年增产117万吨,增加1.6%.世界总渔获量自1965年以来年年增产,1967年为6,000万吨,1970年突破了7,000万吨,1972年下降到6,000万吨,1976年又超越7,000万吨.总渔获量的变动,主要是由于日本近海的沙丁鱼类、秘鲁堤鱼等减产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陈思行 《海洋渔业》1986,8(3):141-144
<正> 世界渔获量变动概况据最新出版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水产统计年鉴》第54卷报道,1982年世界总渔获量为7,677万吨,较1981年的7,505万吨增加172万吨(+2%),创造了新记录。世界总渔获量自70年以来,除1972年、1975年和1977年外,每年略有增产。1970年以后的12年中,共增产670万吨,年增长率平均为1%强。1972~1977年期间,年产量曾达到1,000万吨的秘鲁,由于鳀鱼锐减以及沿海国家先后宣布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影响到日本、苏联等  相似文献   

4.
国际渔业     
<正> 西南大西洋鱿鱼减少 1993年西南大西洋头足类的捕捞欠佳,在该海区主要捕捞滑柔鱼的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省的产量仅14.5万吨,比1992年减少1.5万吨,较高峰的1988/1989年减少5.5万吨。 日本的渔获量严重受挫,从1992年的6.3万吨降至1993年的2.57万吨,而过去日本钓船在该渔区的渔获量在10万吨以上。台湾省捕捞滑柔鱼的渔船1993年取得较佳的实绩,产量翻一番。  相似文献   

5.
《水产科技情报》1973,(2):30-32
秘鲁的年渔获量为1,000~1,200万吨,其中食用鲜鱼品还不到总渔获量的2%,其绝大部分用于鱼粉生产。目前,秘鲁渔业正开始急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外刊信息     
<正> 1984年秘鲁渔获量翻一番1983年秘鲁渔业产量仅150万吨左右,1984年猛增到296万吨,几乎翻了一番。增产的原因是1984年海洋气候环境变好,1983年海洋热带暖流(伊尔—宁罗暖流)给渔业资源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在1984年总渔获物中,80%的渔获物(即237万吨)用作生产鱼粉和鱼油,而1983年仅有110  相似文献   

7.
据FAO报道,世界渔获量在1997年将达到创记录的1.156亿吨,比1995年的1.1291亿吨增加270万吨。这是由干中国的渔获量大幅度增加,其产量也继续居世界第一位。1996年,中国的渔获量由上一年的2440万吨增加到2730万吨,其中养殖产量占50%以上。秘鲁的渔获量由890万吨增加到960万吨、智利由760万吨减少到690万吨,日本由680万吨减少到660万吨,美国由560万吨增加到590万吨,印度由49P万吨增加到引0万吨,印度尼西亚由圳0万吨增加到420万吨,其余国家的渔获量总计为4560万吨。1996年,世界的虾类产量为300万吨。其中养殖虾的产量由干发生虾…  相似文献   

8.
《水产科技情报》1975,(6):20-20
日本《水产经济新闻》1975年2月6日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已统计了1973年的世界渔获量。据宣布,总渔获量为6570万吨(1972年为6550万吨),大体与1972年相同。从国家来看,日本为1070万吨,继续保持首位,而1972年占第二位的秘鲁,由于鳀鱼减产降到第六位。世界前八国的渔获量统计如下:  相似文献   

9.
国外简讯     
1977年世界渔获量为7,350万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公布,1977年世界渔获量为7350万吨。日本再次占世界第一位达1073万吨。鲐鱼和远东拟沙丁鱼增长的幅度比较大。苏联第一次从顶峰上跌落下来,为935万吨。超过100万吨的国家有18个,渔业发达的日本、苏联、中国、挪威、美国、印度、秘鲁等七个国家的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55%。名列前十名的国家(地区)如下:日本 1,073(万吨) 苏联 935中国 688(估计数) 挪威 356美国 310 印度 254秘鲁 253 南朝鲜 242丹麦 181 泰国 178摘译自《国际渔业新闻》1979,3.  相似文献   

10.
摩洛哥在国家管辖下的海区生物资源蕴藏量以及渔获量方面,均居于阿拉伯国家中的首位。1980—1988年间,摩洛哥韵海产品渔获量增长了二倍,产值增长近七倍。预计这一增长速度将能保持到90年代。根据初步预测:1990年的总渔获量约有68.02万吨;1991年将增至73.46万吨;1992年为79.34万吨。  相似文献   

11.
《水产科技情报》1976,(4):25-25
据日本《水产经济新闻》1976年3月5日报道: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1974年渔业统计资料,世界总渔获量为6984万吨,比1973年增长6.3%。渔获量的顺序大致和1973年一样。秘鲁因鳀鱼资源在恢复,使得它的渔获量由1973年的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  相似文献   

12.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编的《水产统计年鉴》第42卷报道,1976年世界总渔获量为7346.7万吨,较1975年增长350万吨。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秘鲁鲲鱼的恢复和挪威毛鳞鱼丰产所致。  相似文献   

13.
据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局报道,1987年苏联远洋渔业船队在拉美水域捕获100万吨,比1986年增加20%.1989年苏联总渔获量的10%来自拉美水域,主要是秘鲁和智利200海里外东太平洋渔获量增加的结果。1987年在上述水域捕获80万吨,占85%。大多数渔获物为智利竹荚鱼,20万吨捕自西南大西洋,大多数在阿根廷水域.  相似文献   

14.
外刊信息     
<正> 1983年世界渔获量为7,647万吨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了1983年世界渔业生产统计资料,世界的总渔获量为7,647.06万吨,比1982年的7,646.42万吨略微增加一点,增长率为0.01%。按次序排列前5位为:日本、苏联、中国、美国、智利。世界总渔获量自1979年达到7,000万吨以来,一直顺利地增长  相似文献   

15.
<正>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的1995年世界渔获量统计速报,1995年世界总渔获量为11140万t,而1994年为10958万t,1993年为10218万t,再创历史新高。若与1993年的渔获量相比,1995年的增长率不像1994年增加7%那么高,而只增加1.6%。若与1950年相比,45年间世界渔获量增长了五倍以上。在1995年总渔获量中,80%是由渔获量前20名的  相似文献   

16.
国外简讯     
世界渔获量首次突破八千万吨大关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宣称:1984年世界总渔获量已高达8,277万吨,比1983年增长了7.7%,首次突破了8,000万吨大关。1980年为7.199万吨,4年来增长了1,000多万吨。以1984年各国渔获量多少而论,日本仍然名列世界首位,达1,200万吨;其次,是苏联首次突破了1,000万吨大关,达1,059万吨,比1983年增长了8.6%;居第三位的  相似文献   

17.
陈思行 《海洋渔业》1999,21(1):41-44
<正> 70年代以前,世界海洋鱼类的渔获量以每年约为6%的比率持续增长,但到了70年代初期,尤其是随着当时世界最大的秘鲁鳀渔业的崩溃,增长速度明显放慢,1980~1989年间总增长率仅2.3%左右,1989年创下历史最高峰1亿吨之后,1990年却出现了1976年以来首次减产,减幅为3%,1993年虽略有回升,但仍低于1989年颠峰。这一趋势使人们警觉  相似文献   

18.
渔业动态     
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1986年世界总渔获量为9000万吨据最近联合国粮农织组的估计,1986年世界总渔获量为9,000万吨,比1985年的8,500万吨  相似文献   

19.
外刊信息     
<正> 1986年世界渔获量9145万吨1986年世界渔获量上升了6.8%,创9145.68万吨新纪录.其中大幅度增长的有海洋鱼类,达到8034.5万吨,即增长6.9%;内陆水域总渔获量达到1111.18万吨,即增长5.9%. 在主要渔区中,北太平洋增长幅度最大,从2670万吨增至2900万吨,南太平洋从1020万吨  相似文献   

20.
国外简讯     
日本1976年渔获量为1,064万吨据报道,日本农林省统计情报部公布了本国1976年的渔获量为1,064万吨。日本的渔产量自1972年达到一千万吨大关后,虽然每年都有所增长,但自1975年后,由于远洋渔业减产等原因,一直停滞不前,1976年的总渔获量与1975年基本相同。1976年海洋渔业的产量与1975年相近,为959万吨;海水养殖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