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剑州古柏考     
川北重镇剑阁,旧为剑州治所。从这里,北往广元,南至梓潼,东南去阆中(旧保宁府治),沿古驿道旁还断断续续分布有蜿蜒伸展的成行柏树,主干耸立(高度一般二、三十米),树体粗大(胸高直径多在一米以上),特别是树势雄伟,古朴苍劲,有的干枝怪异,有的盘根奇特,千姿百态,枝密冠浓,蓊蓊郁郁,素有“蜀道奇观”之誉,这就是古今驰名的剑州古柏。  相似文献   

2.
<正> 剑阁柏木(Cupressus Jiangeensis N. Chao)是在剑阁古驿道两旁的行道树一“皇柏树”中发现的,仅有1株。该树种枝叶向上挺拔,远看似松,近看为柏,果实形如松果,果鳞形状和一般柏木(Cupressus funebris)相近,当地群众形象地叫它“松柏树”。为尽快选育出柏树良种类型,防止基因丧失,从1978年以来,我们开展了对该树种的试验研究。一、形态特征剑阁柏为常绿高大乔木,树高27米,枝下高17.7米,根径1.29米,胸径1.16米;树皮褐  相似文献   

3.
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及其文化景观设计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粤古驿道是广东省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展示广东历史文化景观特色以及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独特的价值,需要在优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利用。以南粤古驿道为研究对象,从线性文化遗产景观的角度出发,结合多地南粤古驿道规划设计的实践工作经验,在保护古驿道沿线历史文化资源的前提下,通过分析南粤古驿道文化景观的特殊性,提出南粤古驿道的整体性保护措施,并归纳出线性文化景观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4.
南粤古驿道历史悠久,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教育条件。以西京古道为例,通过现场勘查和文献阅读,以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道德教育资源4个角度阐述古驿道承载的环境教育优势,并提出以挖掘古道历史、引入生态旅游、完善基础设施为途径,实现古驿道环境教育和以环境教育为导向的古驿道保护与活化,以期为南粤古驿道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新的路径和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5.
针对近几年广东省在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工程做法方面取得的实践工作经验,总结了南粤古驿道分类及分级,南粤古驿道用材区域概述、保护与修复原则、修复程序、典型古驿道修复做法、修复施工要求等内容。通过梳理修复工程方法,规范其修复技术步骤及施工标准,防止建设性的破坏,再现历史工艺。  相似文献   

6.
阆中古柏奇观龚炳雄,陈丕全,罗玉全四川北部古城阆中,有着2300多年的设县历史,曾是巴国国都,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史载,张飞坐镇阆中期间,在阆中至剑阁长达110多公里的驿道上栽植了上万株柏树。此驿道是古代四川通往是都──长安的汉唐古道,传之为一皇...  相似文献   

7.
在粤港澳人文湾区建设背景下,南粤古驿道与文化旅游已成为发展重点和热点,文化遗产与旅游的融合发展研究对推动古驿道的活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剖析古驿道与研学旅游相关研究及融合发展交互关系的基础上,选取广州钱岗古道为研究对象,针对古道沿线资源和保护发展困境,以研学旅游为切入点,提出拓展多元需求的研学群体、打造空间复合的研学旅游基地、完善功能齐全的配套服务设施、发展古驿道“文化+旅游”产业链、复原和整合历史文化资源、营造类型多样的主题活动游线 6 个方面的古驿道保护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绿色天府》2019,(7):F0004-F0004
这株树龄2000年的古柏树位于翠云廊汉阳镇大柏树湾,当地百姓称为“松柏长青树”,1978年9月,著名树木分类学家赵良能先生认定是柏木新种,因首次在剑阁发现,定名为“剑阁柏木”。它的树高有27米,胸径1.17米,立木蓄积9.4立方米。  相似文献   

9.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的四川省剑阁县,这里的翠云长廊堪称世界奇观。它由近万株古柏组成绿色,分布在西、北、南三个方向约200华里的古驿道上,历经沧桑,仍根深叶茂,生机盎然。 相传这里的古柏是秦始皇倡导在驿道两旁种植的,称之“皇柏”。又传张飞遂令士卒于道旁“植柏表道”,当  相似文献   

10.
最近,由中国茶科所,云南省茶科所和楚雄州茶学会、茶桑站组成的考察队,在历时一百三十二天,步行一千七百多公里的考察中,在楚雄州哀牢山发现了一批古茶树。这次发现的古茶树,现存量不到百株,树龄一般在一百年以上。最老的是生长在双柏县(石咢)嘉区老厂乡茶树村后的一株古茶树,树高十三米,基部干径九十一点七厘米,树幅三点二米,树龄约四百六十年。据老人介绍,这个村的彝族无祖以茶树为村名,栽茶历史久远;现此茶树每年还可采茶二十五至三十千克。据考察,  相似文献   

11.
蜀道奇观“翠云廊”○黄森木从四川梓潼到剑阁100余公里的古蜀道上,2万多株古柏,树势雄伟,古朴苍劲,千姿百态,蓊蓊郁郁,素有“蜀道奇观”之誉。这便是早在清代就闻名遐迩的“翠云廊”。清光绪壬寅年(公元1902年)俞陛云有《翠云廊歌》云:“今我来剑阁,深...  相似文献   

12.
古木新知     
《国土绿化》2004,(10):22-23
永丰古木近日,江西省永丰县林业工作者在该县石马镇龙湾村西坑,发现一株古木醒目地伫立在海拔290米的沟谷泉流旁。经测量,这株木胸围2.9米,树高15米,基径2米,冠幅180平方米。该树树势优美,枝虬古韵,胜似天然盆景,树龄虽有1500多年,但仍枝叶婆娑,繁密如盖,丝毫不显龙钟之态。该县林业部门已将这株古木登记造册,建立档案,挂牌重点保护。(聂永清)石柱银杏树王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在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南部发现一株特大古银杏树,据测为该县树龄在100年以上的117株古银杏树的“树王”。这株古银杏“树王”,生长在洗新乡丰田村田坪组新房子海拔1500余米的七曜山峡谷,树高28米,胸围6.07米,冠幅南北东西各24米,树龄在400年以上。每年产银杏果500公斤以上。每年秋冬,霜染银杏叶,如满树黄金,风景迷人,成为著名的观赏树。该县林业局已编号挂牌落实专人管护这株古银杏“树王”。(黄钰财)重庆分杈竹最近,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石家乡安子村村民周银散家的竹林里发现一株奇异罕见的分杈楠竹。这株楠竹是去年春出土生长的,现枝繁叶茂,长势良好。这株楠竹在长到高离地面90厘米处分杈,主干直径已经长到14厘米,两杈分别为10厘米,而且...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水杉自然群落,分布于我国湖北、湖南、重庆三省(区)的交界处,其中98%的原生古水杉分布于湖北省利川市。根据水杉普查资料,世界上水杉原生古树共有5746株,其中胸径在2米以上的仅有4株。根据胸径的大小,将5746株古水杉进行编号,位于湖北省利川市谋道镇街头,树龄近1000年的一棵大水杉被列为第一,成为“世界水杉之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三门县珠岙镇岭口村有一株千年以上的古樟树,该树高15米,胸围6米,直径达1.78米,枝叶覆盖面积达50平方米,被当地群众称之为“樟王”。可是,这株历经了千年风雨的古樟树却因修路而面临着一场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15.
古橿子栎     
马庄古橿子栎位于济源市邵源镇马庄村,树干基围7.8米,树高9.8米,冠幅12米,群众称古橿子栎树王,测算年龄在千年以上,是河南省最老、最大的一株古橿子栎树。  相似文献   

16.
正波澜壮阔的古滇池滇池,古称滇南泽或昆明湖,是200万年前地球地壳运动形成的断陷淡水湖。古滇池的水域面积很大,水很深。1977年考古工作发掘,在濒临滇池的呈贡县龙潭山发现了3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古人类临水而居的文化遗址。龙潭山遗址海拔1945米,据此推算,当时滇池水面海拔当在1940米以上,比现在高出50多米;按等高线计算,水面面积当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比现在的不足300平方公里大3倍多;南北长  相似文献   

17.
<正>沉香,一种神秘而又珍贵的自然产物,由古至今一直是香料、药材和艺术品的重要原材料,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因此,必须对其栽培过程实施严格技术控制与管理。基于此,本文结合沉香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征,讨论沉香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希望对提高沉香栽培管理水平有帮助。沉香形态特点与生物学特征形态特点沉香树是一种大型的常绿乔木,属于香茶菜科的多个属中的一种植物。一般树高可以达到6至20米乃至30米以上,树干粗壮而挺拔,通常树干直径能够达到60厘米。  相似文献   

18.
正长白山地势高低悬殊,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与平原地区、一般山地明显不同,这些因素相互联系、影响、制约,从山下(海拔500米以下)到山顶(海拔2100米以上)很有规律地垂直分布着几千公里范围才能见到的森林景观: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岳桦林带4个森林植被带,从而在蘑菇的分布上也带来了较为明显的垂直分布带。立体审视,  相似文献   

19.
邓运川 《国土绿化》2008,(11):50-50
四川省蓬溪县宝梵寺有一株奇异的古罗汉松。树高6米左右,树龄180多年。从外形看和其它罗汉松没什么两样。奇妙的是,这株罗汉松像人一样怕痒。只要有人用手指在树干上轻轻地滑动,古罗汉松的枝叶就会摇动,似被微风吹拂一般。宝梵寺里游人如织,人们争相前来目睹这株怕痒的古罗汉松。  相似文献   

20.
<正>江西四周多山,山地往往是省际的界山,这界山往往是崇山峻岭,但不管山有多高、路有多崎岖,均挡不住山两边人们的交往和交流。在这茂林修竹之中,往往都有出省通道。如今,在江西境内还保存着多条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驿道。而最有名的,是梅关古道、徽饶古道、广丰古道和湘赣古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