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单产的提高效益会不会降低?我们在10个村百户调查表明:亩产高了,效益不仅没有减少,而且做到了增产又增收,高产又高效。一是从小麦、玉米两作的吨粮田建设看,百户平均亩产900公斤,同一般田(亩产500公斤左右)比,每亩物质投入由101.3元增到154.4元,增加52.3%。亩纯效益则由182元增加到377.6元,每元  相似文献   

2.
1987年以来,我们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连续三年试验结果表明,这是提高玉米制种单产的一项费省效宏的技术措施。育苗移栽比直播密度每亩增加500株,千粒重增加30克,平均亩产增加66.4公斤,增加产值150余元。且营养钵育苗移栽生长整齐,便于集中去雄授粉和田间管理。技术要点是: 1.营养钵配料:每亩按70%的腐熟农家粪加30%的细土1500公斤,配磷酸二氢钾1公斤和硫酸锌0.5公斤,混合均匀,干湿度达到“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便可。 2.用陕西省旬阳县生产的“制钵器”制钵,每亩3500个。 3.根据实际选择通风向阳、水源方便、便于移栽的地方建床。床宽1.5米、深10~13厘米,长不限。将床底压实压平,然后将营养钵紧排在床上。 4.将经过催芽的种子放入营养钵中,然后撒上1厘米厚的细潮土。若是春播则需搭拱架盖薄膜保温。 5.当小苗长至三四片叶子时便可移栽到大田。○  相似文献   

3.
小麦超高产育种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20多年来,在世界产麦大国中,我国小麦产量增长最快。从1983年开始,我国小麦总产已超了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第一产麦大国。但近年来我国小麦单产停留在亩产200公斤左右(1984年为199公斤、1986年为203公斤),还不及英、法等国的一半。小麦单产的提高还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陈海梅 《种子科技》2007,25(5):61-63
大葱种子寿命较短,在一般的贮藏条件下仅一二年。因此,大葱制种是大葱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大葱种子采收后,秋冬季还可收获一茬刨葱,每亩可产种子50 kg,收商品葱3 000 kg,一种两收,收益可达到2 500元以上。其高效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5.
1986年经连云港市、县农业局及科委等单位验收,海头镇南朱皋村1,012亩济南13号小麦平均单产达到474公斤。土质为砂壤土,前茬夏玉米单产552公斤,据化验:0~20厘米土层含有机质0.87~  相似文献   

6.
引言豫东平原人多地少,土壤肥沃,气候条件优越,适宜多种粮、经、瓜、菜的生长。目前种植的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花生为主。地处豫东平原的周口地区常年麦棉套种面积达到300万亩,占全区麦播面积的30%以上,全区概算:麦棉套种的农田,小麦单产一般在250公斤左右,棉花单产在60~75公斤,亩经济效益可达600~700元。近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豫北地区实现小麦亩产超500公斤之路,从1986年始,我们选用冀5418和偃大7916品种,进行小麦高产栽培试验,研究小麦亩产超500公斤的形态生理指标与小麦高产栽培模式。1988—1989年度在安阳县水冶镇北段村的106亩高产田,实现小麦平均亩产515.6公斤,其中6.7亩冀5418,单产达640.9公斤,12.5亩偃大7916,单产达578.0公斤。1989—1990年度,该地又实现亩产502.1公斤,有10亩  相似文献   

8.
平度县是山东省小麦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常年面积在117万亩,总产4亿公斤左右。近年来,平均单产由1982年的145公斤,提高到1987年356公斤,并出现了10多万亩单产450公斤以上的丰产方。其大幅度增产的原因,主要是在技术上抓了五项改革。 一、改为乡镇统一供种合理布同 前几年,用种单位乱引乱繁,造成小麦品种“多而乱”。1984年全县种的小麦品种(系)32  相似文献   

9.
烤烟砂培基质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湘西自治州烤烟育苗实际情况,设计了常规基质漂浮育苗、砂培漂浮育苗、常规基质浅水育苗、砂培浅水育苗四个处理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四者出苗率均在90%以上,没明显差异,每亩育苗成本分别为88.46元、86.22元、84.46元、83.26元。砂培育苗出苗时间比常规基质育苗时间慢2-6天。砂培漂浮和砂培浅水育苗螺旋根的比例分别为57.6%和35.8%,常规基质(包括漂浮和浅水)育苗螺旋根比例仅为0.5%。常规基质漂浮和浅水育苗的烟苗素质明显好于砂培育苗。常规漂浮每盘1.6公斤,而砂培漂浮每盘6.2公斤,漂浮盘越重在山区运苗难度越大。综合比较砂培基质育苗不宜在湘西自治州烟区推广。  相似文献   

10.
1987年我市玉米种植面积为278.4万亩,单产336.65公斤,最高单产781.5公斤,面积2.03亩,粗略统计这块高产田施肥量每亩折纯N34.855公斤,P16.875公斤,K5.875公斤。我校2亩夏玉米试验田平均亩产594公斤,其中4个小区折亩产682.5公斤,最高一个小区折亩产722.2公斤,亩施肥折纯N17.55公斤、P1.75公斤、K2.35公斤。达到增产节本的目的。取得高产的主要手段:采用高密度、使用玉米健壮素,起到控制株高、降低穗位、防止倒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栽培概况 1985年岑松镇岑松村养殖专业户邰照清采用垄稻沟鱼半旱式栽培改良4.14亩冷烂锈田;获得总产稻谷2005.5公斤,鲜鱼42.5公斤;单产稻谷484.4公斤,鲜鱼10.3公斤;总产稻谷比1984年1742.5公斤增收2G3公斤,亩增63.6公斤。冬季免耕油菜育苗移栽,总产391公斤,单产94.4公斤。  相似文献   

12.
白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虫害之一。近年来由于施肥、播种方式、栽培管理等力面的问题,小麦白粉病发生日趋严重,引起植株早衰,麦粒干秕,降低了产盈和出粉率。据测定,全株发病千粒重下降12.5%,每亩减产32.8公斤,倒二叶以下发病千粒重下降9.9%,每亩减产26.1公斤,倒三叶以下发病千粒重下降2.2%,每亩减产5.8公斤。1981~1986年全县累计减产24950吨,占小麦总产量的13.2%。为了有效地防治白粉病,我们进行了发病因子和综合防治的观察试验。  相似文献   

13.
<正>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日前公布,2014年河南夏粮单产(亩)首次突破400公斤大关,表明河南夏粮生产水平已实现中高产到高产的跨越。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河南夏粮播种面积为543.33万公顷,平均单产(亩)409.7公斤。其中小麦播种面积540.67万公顷,平均单产410.5公斤,总产量为332.9亿公斤,比2013年增加10.25亿公斤,  相似文献   

14.
1990~1991年度,我县进行了杂交油菜“蜀杂一号”核不育两用系的试制工作。在育苗期高温干旱、开花期低温阴雨严重自然灾害条件下,仍获得成功。38亩制种,产种9945公斤,最高单产46.9公斤,最低单产21.3公斤,平均26.2公斤。经夏繁鉴定种子纯度为97.3%,达到一级标准。现将制种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小麦病虫草害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小麦白粉病、锈病,可每亩用20%粉锈宁乳剂50克,或15%可湿性粉剂75克,对水60 ̄70公斤,在发病始期喷雾防治;对小麦全蚀病,可每亩用20%粉锈宁乳油100克,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克,对水50 ̄80公斤,在小麦起身期至拔节期顺垄喷浇;对纹枯病,可在小麦拔节初期每亩用5%的井冈霉素水  相似文献   

16.
河南小麦已经连续五年增产,2008年小麦总产达到306亿公斤,占全国夏粮总产的25.4%。亩产达到383.1公斤,总产和单产均创历史新高。面对大好形势,我们应当全面总结全省小麦生产发展的经验,查找小麦生产中仍然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研究全省小麦今后持续发展的战略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世界上小麦是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大约80%生产加工成食品。在中国,小麦的分布遍及全国各省(市、区),生产区单产在390公斤每亩。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与发达国家比较,产量和品质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先正达是植保、种子处理和种子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可以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和种植者需要量身定制解决方案,技术能够覆盖到小麦整个生长期。在播种出苗期时期,常见的土传种  相似文献   

18.
自2004年开始,福建省屏南县很多农户大胆尝试冬香葱—春花椰菜—秋大葱栽培模式,收到了不错的效益。冬茬香葱12月中旬定植,次年3月上中旬采收完毕,亩产5000千克,亩产值5000元;春花椰菜2月中下旬育苗,3月下旬定植,6月中旬采收完毕,亩产1500千克,亩产值3000元;秋大葱6月上中旬育苗,8月上旬定植,12月上旬采收完毕,亩产3000千克,亩产值4500元,全年三茬总产值12500元/亩。  相似文献   

19.
2009年河南省小麦生产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积极的支农政策扶持,资金向粮食主产区倾斜,小麦经济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近期河南省价格成本调查队对全省33个小麦直报县296个调查户小麦生产成本与收益情况的最新调查进行了汇总,2009年我省小麦生产亩均总产值542.68元,每亩净利润189.28元,每亩现金收益320.34元,分别比2008年实际增加57.13元、51.86元、40.45元,增幅分别为11.77%、37.74%、14.45%。按有关部门统计的7510万亩小麦收获面积计算,2009年我省小麦生产实现总产值407.55亿元,扣除各项物质投入、  相似文献   

20.
农业部、财政部共同设立的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实施6年来,先后支持了14个优质专用小麦项目,共熟化小麦领域核心技术22项,集成配套技术59项,形成技术规程和标准44项,开发和提升品牌17个,累计推广应用1.5亿亩。项目投入产出比达1:16,平均每亩增产50kg以上,每亩增收100元左右,项目区直接经济效益19.7亿元,辐射带动总效益99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