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肿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反刍动物的急性败血性非接触性传染病,俗称黑腿病。2006年以来,乔音乡久隆村、板吉村、约里村3个村相继发生牛气肿疽病,为全面掌握我乡牛气肿疽病的流行情况和发病原因,彻底消灭该疫病,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作者对以上3个村进行了两年的跟踪调查,制订出一套适合我乡牛气肿疽病的综合防治措施。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到2008年底,该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调查情况和防治建议阐述如下,供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
牛气肿疽病又称黑腿病,是一种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急性非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股、臀、腰、胸部等肌肉丰满处发生气性肿胀,按压有捻发音,并有酸臭气体产生。牛气肿疽病是我地散养牛户局部散发的疾病,笔者近年来诊治和防控气肿疽疫病,有效控制了该疫病的发生。现将2010年7月宣威市虹桥街道马房居委会某养牛户养的的牛感染该病后,及时诊治并使该疫情得到有效扑灭,将其作一介绍,供基层兽医人员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3.
牛气肿疽病又称黑腿病,是一种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急性非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股、臀、腰、胸部等肌肉丰满处发生气性肿胀,按压有捻发音,并有酸臭气体产生。牛气肿疽病是我地散养牛户局部散发的疾病,笔者近年来诊治和防控气肿疽疫病,有效控制了该疫病的发生。现将2010年7月宣威市虹桥街道马房居委会某养牛户养的的牛感染该病后,及时诊治并使该疫情得到有效扑灭,将其作一介绍,供基层兽医人员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4.
牛气肿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龙胜镇某村2003年2月11日至28日发生了一起牛气肿疽疫情,有16头牛发病,死亡14头。经及时采取有效防制措施,疫情得以控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1病原特点牛气肿疽梭菌是引起牛气肿疽病的病原,该菌为革兰氏阳性菌,环境恶劣时形成芽孢,芽孢具有很强的存活力,在土壤中可存活4年以上,在腐尸中也可存活2个多月。病原体常附着在土壤或饲草上,随饲料或饮水进入牛的消化道而引起感染。2流行特点本病黄牛易感,尤其是2岁以下牛,奶牛和水  相似文献   

6.
牛气肿疽梭菌病是一种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牛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报道了在粤东地区某村散养牛只发生的一例牛气肿疽梭菌病的诊治,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及解剖病变,进行组织器官病理学切片、细菌分离、病毒PCR检测和毒理学检测,确诊为牛气肿疽梭菌病。  相似文献   

7.
牛气肿疽病是一种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肌肉丰满部位发生炎性气性肿胀,并常有跛行。该病多发于夏季,常呈地方流行性,发病率高,潜伏期3—5d,一般病程1~3d,也有延长至10d者,若不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病死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8.
气肿疽病又称为黑腿病或鸣疽,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自然条件下气肿疽主要侵害黄牛,也严重影响水牛、奶牛、牦牛、犏牛的生存环境和质量,再加上地理位置和条件的特殊性,牛气肿疽病发生率也不断增加,为山区散养牛养殖户带来危害和巨大经济损失。本文从山区散养放牧牛气肿疽病的病因、症状及诊断方法介绍入手,重点阐述切实可行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气肿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牛的一种亚急性散发性传染病。触压时有捻发音,产奶牛多发生气肿疽性乳房炎,黄牛和育成奶牛多发生在肩、背、腰、前臂至臂、胫骨等部位气肿疽病。发病率不高,多数是散发,偶尔暴发使发病率增高。  相似文献   

10.
水牛气肿疽的诊断试验报告林荣南南丹县畜牧局547200中图分类号:S8582307114近几年,南丹县流行牛气肿疽病,已成为危害牛只的主要疫病之一。每年各乡镇都有零星发病,黄牛居多,水牛也不少,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病牛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初期体温升...  相似文献   

11.
牛气肿疽在我国已基本上得到控制,但是在个别省份仍有发生。贵州省独山县于1979年12月上旬,先后在上司、下司、麻尾三个区社的34个大队发生牛气肿疽的流行,截止1980年元月底,全县发病156头,死亡147头。现根据笔者在麻尾及其他地方  相似文献   

12.
<正> 牛气肿疽的流行最近几年在独山县稍有抬头的趋势。1979年冬,独山县三个区的34个大队发生牛气肿疽流行,到80年元月份,全县发病156头,死亡147头。现仅就麻尾区牛气肿疽流行病学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破伤风和气肿疽都是由梭菌引起的行动障碍的动物传染病。二者都具有发病快、死亡率高的特点,给畜牧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详细介绍了破伤风和气肿疽病的病原特点,分别对其发病原因、特征症状、流行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本病治疗和预防措施,强调通过提前预防注射破伤风毒素和气肿疽疫苗可减少疫病发生,以期降低家畜破伤风和气肿疽病的损失程度,提高农村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正气肿疽又称黑腿病或鸣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感染牛后称牛气肿疽。出现散发或地方性流行、肌肉丰满部位出现炎性气肿、触诊呈现捻发音和跛行等临床特征。该病在1876年被发现,目前,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所有养牛的国家具有发生。我国曾经出现过较大的流行,经气肿疽菌苗免疫接种后,该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但个别地区仍有本病发生的报道。该病一旦流行将会给牛生产发展带来较大影响。笔者通过对  相似文献   

15.
1991年10月,余庆县大岭村暴发耕牛气肿疽,半月之内发病牛24头,死亡14头,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解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牛气肿疽。现将此病的调查汇报于后。  相似文献   

16.
<正>气肿疽是草原上常见的牛传染病。病原为气肿疽梭菌,该菌是一种专性厌氧,能产生毒素和形成芽孢的细菌。呈地方性流行,一年四季都有发病,四岁以下的牛发病最多。病畜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牛的一种急性发热性传染病。阿巴嘎旗查干淖尔镇毗邻湖边的几个嘎查陆续有气肿疽病疫情报告,查干淖尔镇乌兰敖都几个牧户陆续有多头牛因病死亡。通过兽医人员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初步诊断为牛气肿疽病。经过综合防控,控制了该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7.
气肿疽又被称为黑腿病,其病原为气肿疽梭菌,是一种反刍动物较为常见的发病较急同时表现为败血性症状的传染病。气肿疽一旦发现,其病程并不长,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就牛气肿疽流行及症状进行具体的分析,同时提出其防治措施,希望能够为牛气肿疽的诊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家畜厌气菌病,自从1949年发现牛气肿疽并研究出气肿疽甲醛菌苗和气肿疽明矾菌苗以来,在各地陆续发现羊猝狙、羊快疫、羔羊痢疾、羊肠毒血症、羊黑疫等病,并研究制出相应的有效菌苗。这些菌苗已分别在各省兽医生物药品厂生产,在预防这些疫病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治疮心得     
诸疮肿毒,乃耕畜常发疾病,惟夏秋时令颇为多见。愚承家父传教,医兽三十年,对此类病证,取中西相参之法,已获效验。现整理成文,供同道参考。 (一)痈疽多系外感淫邪,内郁湿热火毒所致。主症:痈生无定处,初肿如鸡卵,渐大如碗,甚或如盆,周围界限明显,增温灼热,触之有痛感;疽多生于胸腹及胁下,临症初肿面积较大,顶平,有热痛,数日后疽顶有  相似文献   

20.
永福县近年来牛气肿疽的流行及防治情况报告虞怀义永福县兽医防检站541800一、流行情况及诊断1988年11月初,我县首次发生和流行牛气肿疽。1988年10月底,我县三皇乡华山村华镜屯有农户到邻县市场买口一头黄牛,一星期后牛发病死亡。因畜主随意剖食病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