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栗瘿蜂瘤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瘿蜂的卵、幼虫、蛹与虫瘿存在于寄主的相同部位,其空间格局一致。调查10块样地,计24393个样本,经频次分布的适合性检验,全部符合负二项分布,用Taylor、Iwao等人提出的多种聚集度指标测定结果:均系聚集分布,且聚集由环境引起。在此基础上采用Iwao的理论抽样公式进行理论抽样和负二项分布的接受与拒绝公式进行序贯抽样,建立了不同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曲线与虫瘿的序贯分析图和序贯分析表。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比较频次法、聚集度指标法研究了松埃尺蛾越冬代蛹和第一代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越冬代蛹、第一代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呈负二项分布,其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排斥。并应用Iwao方法分析、检验了不同虫口密度下林间调查的最适抽样数,列出序贯抽样分析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沙枣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越冬蛹林间分布规律及标准地调查中抽样方法的研究,提出了以树干东面半径为50cm半圆内、10—30cm深土层中的平均蛹数(x)估算单株平均蛹数(y)的关系式y=6.80+1.57x;在越冬蛹标准地调查中,抽样方法以双对角线法最好,当越冬蛹密度较大时,亦可采用单对角线法抽样。抽样强度以2%为宜。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聚集度指标法对花椒虎天牛初龄幼虫集团、初龄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初龄幼虫集团是负二项式分布;初龄幼虫个体呈聚集分布;所需最大抽样株数为:n=1.03+(516.24)/(?);序贯抽样的上限、下限方程式为:T_0(N)=2n±6.493n~(1/2)。  相似文献   

5.
星天牛在木麻黄上的空间分布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纪顺  孙薇 《浙江林业科技》1993,13(3):39-42,32
根据四年的调查资料,应用Taylor幂法则及Iwao的平均拥挤度法,对木麻黄星天牛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星天牛幼虫属聚集分布,空间分布格局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并利用其空间格局参数m~*、K、α、β值,分析了幼虫在林间聚集的原因,应用x=K_C(P_O~(-1/Ke)-1)关系,由无虫株率来估计幼虫密度。其理论抽样数公式为:n=1/D~2(1.2715/m+0.1147),如果防治指标为0.1条/株,序贯抽样的累积虫量界限为:T_0(N)=0.1N±0.3582N~(1/2)。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大袋蛾袋囊中的活幼虫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在夏末、秋冬季,当允许误差D=0.2时,不同虫口密度下X的抽样数为n=(167.5700)/X+10.2525;在冬季当D=0.05时,且不同活体老熟幼虫虫口密度为X,理论抽样数为n=(246.6000)/X+209.9200。大袋蛾袋囊及越冬活幼虫在东、西、南、北各方位的分布,以南方聚集度最大,种群数量最大,大袋蛾在各轮枝上垂直分布经F测验,各轮枝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波纹杂毛虫幼虫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的回归法对波纹杂毛虫幼虫在马尾松林内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幼虫在马尾松林内为聚集分布。并用Iwao法确定平均拥挤度 (m )与平均密度 (x)的回归方程 ,分析并计算了林间调查的最佳抽样数 ,列出序贯抽样表。林间抽样方法比较认为 ,对角线取样法精度较高 ,适用于林间虫情调查  相似文献   

8.
松毒蛾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文应用频数分布的卡方(X~2)检验法,Iwao、Taylor等的回归分析法和聚集度指标测定方法,研究了松毒蛾幼虫和越冬蛹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幼虫和越冬蛹的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型分布,其中越冬蛹的概率分布适合于负二项分布。对越冬蛹的聚集度指标,用刀切估计方法给出了指标的刀切估计值和估计区间。用Blackith提出的种群聚集均数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证明了松毒蛾幼虫和越冬蛹的聚集现象是由该虫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子共同作用所造成。通过分布型的测定,提出了数据统计代换的适宜公式,其中幼虫可选用对数代换和Taylor幂法则的代换公式;越冬蛹可选用对数代换、Iwao代换、Taylor幂法则代换公式。对Iwao回归模型参数α、β进行了偏离度的检验,表明越冬蛹的α、β值与0、1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木毒蛾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和综合治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采用比较频次法和聚集度指标法,测定木毒蛾各虫态的分布型。应用Iwao方法,计算各虫口密度下的林间最低抽样数,分析了中幼林中幼虫序贯抽样。研究表明,木毒蛾各虫态(卵块、幼虫、蛹)在木麻黄防护林中呈聚集分布,幼虫以聚集型扩散。幼虫在中低密度下,以对角线和棋盘式取样最佳,卵块以对用线取样最佳。对木毒蛾的防治应以营林措施为基础,坚持生物防治,可以有效地控制其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10.
灰斑古毒蛾幼虫在沙冬青、杨柴和花棒上呈聚集型分布,聚集度较大,且聚集度随着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灰斑古毒蛾幼虫分布为聚集型分布,属一般负二项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根据Iwao(1975)得出理论抽样数模型为N=3.8416(2.1698/m+0.7206)/D2。并建立防治指标序贯抽样数模型和抽样数表,对提高种群密度估计精度、指导林间调查和判断防治决策,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杂交杨苗圃,采用平行抽样的方法对白杨透翅蛾幼虫在杨苗上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经频数分布比较法和聚集度指标测定法分析得知白杨透翅蛾在杨苗上的分布为聚集型,其中以奈曼分布和泊松二项分布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云南松毛虫越冬代幼虫自然种群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样方调查计算,采用聚集度指标法,测定云南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的空问分布型,建立了最适抽样数关系式,并对其进行了序贯抽样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种群在林内呈聚集分布,其Iwao回归方程为m*=5.2181 1.0207x^-、复相关系数R=0.9918;最适抽样株数为:N=621.81/x^- 2.07。  相似文献   

13.
经频数分布法和聚集度指标测定分析 ,柳毒蛾在防护林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 ,以核心分布更为适宜。应用 Iwao( 1971)平均拥挤度 ( m* )与平均数 ( X)的回归关系 ,制定出最适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技术。  相似文献   

14.
在油松纯林内选择6块样地,通过对抽测样木上卵、幼虫及树下土层中虫蛹的调查,对带岭新松叶蜂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其结果看出,该峰的卵、幼虫、蛹的空间分布均呈无确定数学模式的聚集分布,虫口密度越大,聚集度越高。其抽样方法,除蛹期的单对角线法外。各种方法均能较好地代表总体的主要特征,在实际工作中均可使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平均拥挤度、扩散指数等5种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回归模型、Taylor冥法则等方法分析了杨干透翅蛾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对结果分析得到杨干透翅蛾幼虫种群在林内呈现聚集分布,并且聚集度高;采用聚集均数法进行进一步分析表明聚集原因主要为生物学特性所致。同时,对杨干透翅蛾幼虫种群的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通过5种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法的m~*-m直线回归法和Taylor法的幂法则,对桐花树人工种植区内毛颚小卷蛾幼虫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毛颚小卷蛾幼虫1年中在林间总体上呈聚集分布,仅在7月中下旬和10月中下旬呈均匀分布。Iwao的m~*-m回归方程为m~*=1.069 m+1.911,显示该虫在林间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之间存在相互吸引关系。样本平均数(m)与方差(S~2)的对数值的关系式为lgS~2=1.339lgm+0.216,显示该虫在林间呈聚集型分布,且分布具有密度依赖性,即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相应增大。Iwao的理论抽样数公式为N=t~2(2.911/m+0.069)/D~2。  相似文献   

17.
松皮小卷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集度指标法对松皮小卷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松皮小卷蛾幼虫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种群扩散为聚集扩散。根据Iwao的统计方法,利用N=1/D^2((α 1)/X β-1)公式,计算了各种虫口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 Iwaox* x回归关系、Taylor幂法则和频次分布拟合 3种方法测定了红线蛱蝶卵在杨树上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 :频次分布拟合红线蛱蝶卵在林间的空间分布型为负二项分布 ,实测 x2 =13.0 3*<理论 x20 .0 5=18.387。根据各种聚集度指标 ,测定结果为卵在林间呈聚集分布。根据各样地 x·值作 Iwao的 x*x线性回归得 x· =0 .0 0 0 6 + 1.3334x,说明红线蛱蝶卵在林间属聚集分布 ,分布的基本成份为单个个体。将各样地平均密度和方差 S2 作 Taylor幂法则得 lg S2 =1.6 8+ 1.0 0 37lgx,说明红线蛱蝶卵在一切密度下都是聚集的 ,但其聚集度不因种群密度的改变而变化。同时计算了林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 ,列出了序贯抽样分析表  相似文献   

19.
本项研究用9种聚集度指标法,对云南松稍小卷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松稍小卷蛾幼虫在一切种群密度下,都以个体群为基本成份是聚集分布,且其聚集程度随种群密度变化而变化.根据生物学特性,推出卵期和蛹期也属于聚集分布.本文将其应用到序贯抽样技术中,计算出在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确定了抽样方法.  相似文献   

20.
毛竹在杉木与毛竹混交林中的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用聚集度指标(C;I;1_δ;x~*和C_A等)及x~*-x,log S~2-log x的回归等测定方法研究了毛竹在杉木与毛竹的混交林中的空间分布型。研究结果表明,在总体上毛竹的空间分布型是呈聚集分布图式(α>0,β=1);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α>0);个体群的分布近似随机的(β=1)。根据Iwao的x~*与x的回归方程,得出不同立竹度和允许误差下的抽样面积。如毛竹密度为1000株/公顷,应抽取0.124公顷的样地,其精确度才达到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