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21世纪,面对全球资源的急剧消耗,气候变暖、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等问题引起了人们普遍关注,"绿色经济"、"绿色消费".意识也因此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同时,在这种消费意识的引导下,一个"绿色工业"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并为先知先觉者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相似文献   

2.
无公害养猪及其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消费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震惊世界的"二恶英"、"疯牛病"、"口蹄疫"和"瘦肉精"中毒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恐慌与不安.食品安全,绿色消费成为热门话题和焦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百花齐放,成为食物生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生产和消费"绿色产品"已成当今世界的一大趋势。为鼓励在欧洲地区生产及消费"绿色产品",欧盟于1992年出台了生态标签制度。最初,欧盟生态标签体系面向的是所有日常消费产品,但不包括食品、饮料  相似文献   

4.
二十一世纪呼唤绿色畜产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动物保健》2002,(2):26-28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健康不可缺少的物质,动物性食品是人们摄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安全、卫生、健康、生态和环保的关注,一种追求无污染、无残留的绿色意识已深入人心,"绿色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  相似文献   

5.
李冰水 《中国家禽》2002,24(4):31-32
1绿色环境,绿色生产,绿色管理,形成了一个绿色龙头产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要的膨胀、生存质量的保证越来越重要,于是"绿色消费"逐渐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因此,开发绿色食品是食品生产企业的重要课题.塞飞亚集团充分利用优势条件,实施绿色环境、绿色生产、绿色管理,达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国际间农产品贸易能够促进全球粮食安全,是全球食物消费多样性、公平性和营养性快速增加的主要保障因素之一.近年来,全球农产品的贸易量快速增加,对全球地表和地下水资源利用、生物多样性丧失、空气质量恶化、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变化等多个资源环境指标产生复杂而深远的影响.目前,已有文章定量分析了农业生产非本地消费的资源环境代价,但忽略了进出口国之间的生产效率和资源禀赋差异,并对农产品贸易优化还是削弱了全球资源利用效率这一问题存在较大争议,其主要原因是缺少科学的定量分析指标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本文将通过对高校非"绿色"办公的现状进行分析,就如何实现绿色办公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杨红杰 《猪业科学》2007,24(5):16-18
最近全球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出现了一些新动向,重点和焦点开始从强调提高公众意识和能力建设向起草、制定<动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方向转变.条约的核心内容是"资源共享".众所周知,我国是资源大国,而不是资源强国,那么,到底要不要参与"资源共享"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畜牧养殖业有了较大发展,畜牧养殖产量持续、稳步增长.但是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和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一度刺激了我国低水平养殖的急剧膨胀,大量产品良莠不齐涌向市场,又在出口通道上遭遇绿色屏障,与此同时,随着人们食品健康消费意识的提高,猪肉的"瘦肉精"、红心鸭蛋的"苏丹红"、多宝鱼的"孔雀石绿"、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问题,让消费者对许多畜产品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追求肉、蛋等食品安全、优质、无残留、无疫病的消费观念已被人们普遍接受。绿色畜禽产品的生产适应了当今人们的消费需求,可以预见,绿色产品必将成为人们的消费主流,  相似文献   

11.
消费意识扭转的2020:更加关注乳制品消费刚需的市场 如果说用两个字来评价2020年的中国乳制品市场,那"扭转"两字最恰当不过.首先对消费者来说,新冠肺炎疫情(简称"疫情")重振了健康意识,对乳制品市场发展逐渐"重口味、重价格"的现状来说,是一次成功的拨乱反正,消费者开始重新审视乳制品消费的本质,更加关注其健康价值.其...  相似文献   

12.
"践行低碳生活,倡导绿色消费"是新时代发展的主题。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增长,人才培养不断壮大,大学生就读率不断提升。众多大学的二手市场逐显成效,学生们灵活的将资源可持续化。然而,许多大学生依旧对二手商品的消费理念心存芥蒂,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拒绝二手商品的消费。为了解目前大学生校园二手商品消费的现状及相关因素的影响,以此研究相关大学生二手商品消费的解决方案。此项研究采取实地调查、发放问卷和网络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并提供相关方案。最终呼吁大学生主动转变对二手商品的消费观念及行为,实现资源可持续性,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校园绿色经济,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同时促进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忽如一夜春风来”,随着国际市场上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的消费心理、消费需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对绿色畜禽产品的需求和期望日益增长,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已成为优化市场结构的重要内容和趋势,而绿色畜禽产品必将成为国际大市场中攻守皆宜的利器。在当今的国内外市场上,绿色安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强调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发展目标,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绿的建筑就是在建筑的全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我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那么绿色建筑如何评价,评价标准又是什么?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是指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按照要求确认绿色建筑等级并进行信息性标识的一种评价活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体系主要由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  相似文献   

15.
各种猪肉概念从2003年一拥而上.到2004年基本上还是赔钱赚吆喝。此说“无抗猪肉”,彼说“无公害猪肉”。面对众多的概念,有些生产者还搞不明白怎么回事,更何况消费者?然而却催生或推动了一种新的消费意识:消费品牌意识和安全绿色意识。在缺少统一标准和强有力的生产监督条件下,品牌就成了安全绿色消费的潜底线。  相似文献   

16.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健康和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安全、卫生、健康、生态、环保等问题的日益关注,绿色意识不断增强,绿色观念深入人心,一股追求无污染、无残留、安全、卫生、健康的“绿色食品热”风靡全球。“绿色食品”也已经成为安全、卫生、健康食品的象征。据专家预测,今后,绿色食品将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无论是从满足人们消费需求还是从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春,发展绿色食品既是客观要求也是现实选择,势在必行。 一是满足消费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在总体上实…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国民对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绿色有机食品消费的兴起,消费者对绿色有机食品日趋青睐。立足于武冈的优势资源,我市要积极发展以绿色有机畜牧业为品牌的特色养殖业,通过养殖业的转型和升级,最终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绿色有机农业在畜牧业领域是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不仅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优质、营养、无污染的畜禽产品,坚持了以人为本、有利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市畜牧业生产在市委、市政府、市  相似文献   

18.
建设绿色机场是今后机场建设的发展方向,绿色机场的可持续发展体现在机场的全寿命周期内。本文对机场施工及运营阶段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绿色机场的定义及构成要素,本着"机场—资源—经济—环境"的建设理念和环境意识,依次从设计、建造和运营三个阶段探讨了绿色机场的建设模式,以期在全寿命周期内考虑环境和能源效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机场。  相似文献   

19.
树立科学健康合理的绿色消费观是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经济体的消费主体,大学生的绿色消费观现状和绿色消费观知行结合程度,对可持续发展必将产生重要影响。笔者以哈尔滨市大学生为例,运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将抽象的意识和行为程度量化,运用均值散点分布和回归分析,得出当代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知行结合程度的平均水平和影响大学生践行绿色消费观、采用低碳节能的环保方式过绿色生活的因素之间的分析方程,提出通过丰富教育形式、提升消费理念、加强文化宣传、引导节能减排、倡导适度消费等举措强化大学生的绿色消费观。  相似文献   

20.
1循环经济的本质 1.1循环经济的定义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利用-绿色工业-资源再生"的封闭式流程.循环经济实行三项原则:一是"减量化"原则,要求尽量节省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和能源,从而在输入端预防和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二是"再利用"原则,要求尽可能多次利用或以多种方式利用资源和物品,避免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三是"资源化"原则,要求尽可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