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RP-HPLC法测定广西不同地区八角茴香中莽草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八角茴香主产区广西不同产地的27个样品进行莽草酸含量的测定,并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莽草酸含量的影响。采用RP-HPLC法测定莽草酸含量,结果表明,27个样品中莽草酸含量在6.3%~7.6%的居多,平均含量为6.61%,其中T地区莽草酸含量最高,为8.74%;直接晒干的样品比其他处理方法的样品平均含量要高;干枝八角样品的平均含量比大红八角的平均含量要高。不同产地莽草酸含量不同,试验结果能对产商收购八角茴香及莽草酸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侧柏和八角茴香中的莽草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开发莽草酸资源,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马尾松、侧柏以及八角茴香中的莽草酸含量,并研究了马尾松中莽草酸的超声提取、加热回流两种提取方法和不同加标水平的回收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侧柏和八角茴香中的莽草酸含量分别为5.71%、1174%和8.95%,将马尾松松针粉末置于3.5mmol·L-1 磷酸中超声提取60min,莽草酸得率可达最大,莽草酸的添加回收率可迭95%以上.马尾松中的莽草酸可以作为新的莽草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莽草酸的应用及其微生物代谢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莽草酸是一种高价值的药用原初产物,其衍生物在抗炎、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抗禽流感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综述莽草酸的理化性质、药理特性及生产方法,并结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探讨微生物代谢合成在提高莽草酸生产效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综述了莽草酸的理化性质、制备途径及生物学功能,重点探讨了莽草酸的来源,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以及在抗菌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抗炎镇痛、抗禽流感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禽流感病毒(AIV)是重要的禽畜传染病原物之一.H5N1,AIV曾引起人类及哺乳动物的高致病性及死亡率.因此,禽流感病毒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简单阐述禽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病理变化,并讨论引起这种变化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家禽接种禽流感疫苗是对禽流感较为有效的预防方法。活病毒随时可变异而使毒力返强,因而接种活病毒疫苗无疑是撒布禽流感病毒,是危险和不可取的。一些基因工程疫苗仅取其病毒的某一成分作为抗原,因而接种家禽后引起的免疫保护作用也并不是完全的。相比较,灭活油乳剂疫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蒸馏水加热回流提取马尾松不同部位中的莽草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莽草酸含量,并比较了不同树龄的马尾松松针中的莽草酸含量。结果表明:马尾松成熟松针中莽草酸的含量高于其他部位,最高为3.289%,老树皮中莽草酸含量最低,为0.04%;随着树龄的增长,松针中莽草酸含量逐渐减少,其中树龄为5年的马尾松松针中莽草酸含量最高,为3.435%,树龄为10年的马尾松松针次之,为3.274%。综合考虑,树龄为10年的马尾松成熟松针具有较高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八角茴香中提取莽草酸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八角茴香中莽草酸提取和纯化工艺。[方法]以八角茴香为原料,水蒸气蒸馏,回收八角茴香油,对残渣用水回流提取,提取液用711树脂富集,粗提物搅拌沸石粉,柱层析,乙酸乙酯洗脱,重结晶得到莽草酸。[结果]利用711树脂分离莽草酸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柱液中莽草酸浓度5.876 mg/ml,流速1.0 BV/h,动态交换吸附率达96.8%,洗脱剂为pH值3的浓度70%乙醇溶液,洗脱流速1.0 BV/h,解吸率达94.5%。莽草酸粗提物与沸石粉的质量比为1∶10,搅拌,柱层析,乙酸乙酯洗脱,洗脱率达到96.9%,真空浓缩至干,甲醇-水混合结晶,得到莽草酸含量为98.16%的提取物,收率为8.86%。[结论]该工艺成本低,收率高,适宜于莽草酸的提取。  相似文献   

9.
基因芯片在禽流感病毒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引起全球人和动物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早期快速检测禽流感病毒是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的前提条件。本文对基因芯片在禽流感病毒检测以及禽流感病毒和其他病毒同时检测中的最新应用进行综述,希望能为禽流感的早期快速检测和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刺儿菜经草甘膦茎叶处理后14d内的取样并进行体内莽草酸含量的测定,通过14d内草甘膦对莽草酸含量情况的影响,分析刺儿菜对草甘膦的抗药性潜力。  相似文献   

11.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禽流感病毒(AIV)所引起禽类的一种急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几乎所有的野生和家养禽类都可感染。2003年底从亚洲始发并席卷全球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中,泰国等国家从多种死亡野鸟体内分离到了H5N1型禽流感病毒。2005年4月,我国青海湖中的近6000只斑头雁等侯鸟发生急性死亡,经病毒分离和鉴定,证实病原体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因此,许多学者认为野生鸟类在传播禽流感病毒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吉林省处于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位置,每年有大量的野生鸟类栖息和停留。为了解吉林地区野生鸟类禽流感病毒抗体的动态,2006年3月至2006年7月份对吉林市花鸟市场上的野生鸟类抽样进行血清学检测,为禽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台湾农业探索》2006,(2):52-52
为了预防禽流感,各国正大量采购和囤积相关疫苗。不过最新的科学研究显示,目前用来对付H5N1禽流感的一般性疫苗,可能无法有效对付病毒变异体。据《泰晤士报》报道,英国政府已订购200万到300万剂H5N1禽流感疫苗,且即将宣布中标生产这种疫苗的公司。不过在中国和东南亚研究禽流感  相似文献   

13.
禽流感与人类健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A型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引起的一种禽类感染征或疾病综合症,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可引起禽类100%的死亡。由于抗原转变和抗原漂移,禽流感病毒是高度可变的。人禽流感是指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跨越物种界限,引起人类感染的一种新发传染病。目前,全球已发现H5N1、H7N7、H9N2等亚型禽流感病毒可感染人类。但目前还没有发现禽流感病毒具有在人群中相互传播的能力。对禽流感必须采用积极的预防策略。在加强监测的基础上,对家禽采用扑杀和免疫相结合的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禽流感的流行。研制人类流感疫苗,是预防新的流感病毒株的流行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4.
前段时间在海内外肆虐的、由H5N1血清型病毒引起的高致病陛禽流感,是一种感冒性病毒传染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A类传染病。禽流感病毒虽然传染及伤害性很大,但使用含氯消毒剂即可有效地杀灭它。试验表明,含氯消毒剂可杀灭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等,对防治禽流感、环境消毒都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5.
禽流感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引起各种家禽和野鸟的一种禽类感染综合症.其中由少数H5及H7亚型病毒所引起的高致病力禽流感(HPAI)通常可以导致鸡群的大批死亡。本文着重论述了禽流感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利用对羟基苯甲醛比色法测定莽草酸含量,从130株细菌中株筛选获得一株莽草酸的产生菌E.coliA44102。菌种在三角瓶中发酵最适条件为:装液量50 ml/300 ml,接种量2%(v/v),初始pH值7.0,摇床转速200 r/min,温度35℃,发酵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莽草酸含量达到3.43 g/l。  相似文献   

17.
1 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也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位甲类传染病,又叫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禽流感病毒最初只在禽类中传播,后因病毒变异也可能感染人,引起一种急性传染病,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导致死亡,病死率很高。  相似文献   

18.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主要感染禽类的疾病综合症。早在1878年,Perroncito首先报道了禽流感在意大利的流行。1901年Centanni和Saranuzzi分离和描述了该病的病原,认为此病是由一种“可滤过”性病毒引起的,但直到1995年由Schafer证实了该病毒属于A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水平的不断快速发展,畜牧业发展较快,动物的检疫防疫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禽流感病毒在我国多个地区的流行蔓延问题仍然非常严重,散养家禽禽流感是一种高致病性重型禽流感,禽流感在全国范围内的死亡病例不断增多,也正在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基于此,就散养家禽禽流感进行论述,并针对散养家禽禽流感的具体疫情提出合理化综合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农民致富之友》2005,(12):23-23
【人群篇】 人类感染禽流感临床症状 并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能引起禽流感,只有高致病性的毒株才能引发疫情。目前已发现能引起人感染禽流感的病毒,只有H5N1、H7N7、H9N2亚型毒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