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南部梭梭荒漠类型、特征及其动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梭梭荒漠是在亚、非荒漠区大面积分布的半乔木荒漠。在我国,梭梭荒漠总面积约11.7万平方公里,占我国沙漠、戈壁总面积(130万平方公里)的9%。其中68.1%,即约8万平方公里,分布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境内。梭梭荒漠是我国荒漠中生物生产力较高的植被类型。盆地内固定、半固定沙丘、沙地主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南部坡地土地生产力衰退过程和恢复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PI模型对黄土高原坡地生产力的自然衰退过程,以及在水土保持和施肥管理措施下土地生产力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在自然侵蚀环境中,土地生产力的衰退速度很快,平均每年以0.25%到0.5%的速度衰减,若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则其衰退速度较自然侵蚀下年均减缓0.07%(水平梯田)、0.15%(坡式梯田)和0.21%(等高带状种植),而采用水土保持措施并结合施肥管理措施则可使土地生产力得到明显恢复;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缓土地生产力衰退的速度,但不能使其生产力得到有效恢复,只有采用水土保持措施并结合合理的施肥管理措施才能使土地生产力水平得到恢复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防止干旱牧场生产力下降所采取的措施应该考虑荒漠和半荒漠的土壤气候条件和植被的性质。不同类型植被的发育要看这里土壤的情况来决定。在弱盐渍化和微湿润的壤土和粘土上生长着髯毛羊茅、李辛氏针茅、白沙蒿、母菊、木地肤、冰草和一年生牧草的某些种。所有它们都形成地上物质不多的极稀疏的覆盖层。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处于亚洲中部,是一个内陆的温带荒漠区。近年工作,发现这里分布着世界上罕见的一大片荒漠碱化土壤,据不完全统计约有0.7亿亩,正如苏联柯夫达院士在1973年指出的那样“碱土在陆地表面的分布比以前所记述的要广泛得多……”。荒漠碱化土壤是准噶尔盆地中,各垦区耕地中分布面积最大的一种低产板结土壤。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迫切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5.
对荒漠植物梭梭进行ITS序列测定,研究不同梭梭居群系统发育和亲缘关系.材料源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结果表明:所测序列经排序后全长732bp.遗传距离矩阵表明:阜康与阿左旗的梭梭居群间遗传距离最小;石河子150与富蕴的居群遗传距离最大.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石河子121、克拉玛依、杜热和150的居群聚为一支;阜康与阿左旗居群以92%的自展支持率相聚;戈壁藜等三种植物作为外类群.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南缘荒漠鼠类的微栖息地选择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依据地形及其内植被组成特征,划分出5种微栖息地类型。通过在不同物候期的观测表明,4种共存的鼠种间存在着明显的微栖息地分离。二足型跳鼠选择在开阔的空间活动四足型沙鼠则主要在多年生灌丛下取食。二种类型的鼠类微栖息地选择都不同程度地与同的多年生灌木  相似文献   

7.
莫索湾绿洲的建立与梭梭荒漠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就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梭梭荒漠、在本世纪50年代后期开发以来发生的变化,分析绿洲形成过程、依存条件及其与荒漠关系,并对绿洲界外区的生态地位、发生原因和其对策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8.
<正> 宁夏荒漠草原区位于宁夏中北部,行政上包括石咀山、惠农、平罗、陶乐、贺兰、银川、永宁、青铜峡、吴忠、灵武、中宁、中卫等十二个县(市)的全部和盐池、同心两县的北部地区。总土地面积约32020km~2,人口约290万(1991年),占宁夏全区总人口的62%,宁夏引黄灌区集中在该区,因此对该区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根据土地综合体性质的相似性、差异性及1:20万制图比例尺精度拟定了该区的土地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南缘梭梭群落春季融雪期的土壤呼吸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积雪对温带中高纬度地区早春土壤温度和水分具有调控作用,并对土壤呼吸具有重要影响。利用箱式法观测2012年早春积雪融化阶段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典型温带荒漠梭梭群落内土壤呼吸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春季融雪期梭梭群落土壤呼吸变异极大,变化范围为0.2~1.2 μmol•m-2•s-1,日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变化呈先增后减趋势,但土壤最大呼吸速率随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减少。融雪期灌丛内外土壤呼吸变化规律相同,梭梭灌丛内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灌丛外。融雪期土壤含水量与最大土壤呼吸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在日尺度上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积雪融化对土壤呼吸具有显著的激发效应,早春积雪变化对土壤呼吸速率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梭梭种子性状和繁殖力的遗传变异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梭梭6个种源的种子性状和繁殖力的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种源间种子性状和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其质量指标差异大于形态指标,即单株种子重差异最大,千粒重次之,果翅长度最小;成活率的差异性明显大于发芽率。(2)各种源区间的种子性状和繁殖力之间的遗传差异为极显著水平,环境差异为显著水平,梭梭种子质量主要受遗传基因控制,而种子繁殖力则受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及土壤等多重因素控制。(3)种子各性状与成活率均呈正相关。除果翅长度与成活率相关不密切外,其它性状之间均为极显著相关。(4)在种子果翅长度、千粒重、单株种子重、发芽率和成活率等5个指标中,变异程度最高的是单株种子重,最低者为成活率;各种源区种子各性状具有较高的重复力(0.8580~0.9737),受强度遗传基因控制,通过种源选择可望获得良好效果;通过对发芽率指标选择,可比直接从成活率选择提高2.40%~24.86%(10%的选择率)的遗传进度;经综合选优评价,内蒙磴口种源的种子性状和繁殖力最好,青海次之,其次为甘肃和内蒙乌后旗,内蒙额旗和新疆最差。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气温和降水对荒漠植物梭梭、刺蓬物候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甘肃省武威市农试站对梭梭和刺蓬的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SPSS统计软件进行逐步回归和方差分析,建立了关键物候期的气候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荒漠区近十年气温略下降、降水增加,梭梭物候期较稳定,各物候期最早最晚出现日期相差达14~26天。刺蓬的物候期变化较大,各物候期最早最晚出现日期相差达40~142天,刺蓬物候期对气候变化更敏感。(2)梭梭返青期、展叶期、新枝形成期、开花期和黄枯期年际变化倾向率为1.1~5.3d/10a,近十年物候期略有推迟;刺蓬返青期、花序形成期、开花期和黄枯期年际变化倾向率为10.8~17.3d/10a,近十年物候期推迟,变率较大。(3)梭梭春季萌动期缩短,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和全生育期延长。刺蓬营养生长期缩短,生殖生长期和全生育期却延长。分析≥0℃积温、累计降水对荒漠植物的影响,梭梭是喜温耐旱植物;而刺蓬受降水影响大。(4)气温与梭梭物候期多为显著负相关,春季气温越高,梭梭春季物候期提前;秋季气温越高,秋季物候期推迟。3~6月降水与梭梭物候期多为显著正相关,降水量越多,梭梭物候越迟。而气温与刺蓬物候呈显著正相关,温度越高,物候期越迟;水分条件适宜刺蓬物候期才会出现,高温干旱不利于刺蓬生长。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南部土地生产力及其与侵蚀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PI模型对泥河沟流域土地生产力特征及其与侵蚀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泥河沟流域土地生产力的变化差异很大,总体上以林地最高,果园和草地次之,农地最低;整个流域土地生产力呈现出以村庄为中心辐射状递减(农地)和斑状交错(果园)分布特征,土地生产力随着土壤侵蚀强度增大呈现指数规律减小.农地生产力水平很低,其变化范围从0.042到0.211,平均值为0.125,仅相当于无侵蚀旱地的四分之一,且农地生产力与冬小麦产量具有密切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该文分析了黄河大柳树灌区土壤类型形成条件与分布格局和主要土壤类型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发展灌溉农业对土壤条件的要求,提出土壤资源合理利用与发展灌溉农业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院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我国主要类型生态结构功能和提高生产力途径研究研究”的子课题“荒漠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提高生产力途径的研究”,于1993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阜康荒漠生态站通过了中期评估。  相似文献   

15.
以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五彩湾地区为研究区,利用气象数据和多尺度遥感数据,通过改进的CASA模型对2010年研究区域的净初级生产力(NPP)进行估算,并对NPP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将TM数据和MODISNDVI数据融合,生成高时间分辨率的TM影像,对于NPP的高空间分辨率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②2010年该研究区植被NPP为6.571 78 Mt·a-1,总体分布趋势由西北向东南递减,且随季节变化的趋势也非常明显,在6-8月NPP占全年的57.35%,12月、1月、2月植被NPP值极低,可以忽略为0.③利用地面实测点验证NPP模型估算值,平均相对误差为0.167,精度达到83.3%,NPP实测值与估算值的相关系数为0.952并在0.01水平上显著.④该模型在数据获取方面具有极大的优越性,仅利用遥感数据和地面气象数据就可以对干旱区植被NPP进行估算,为NPP的估算提供了较为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近30 a来我国干旱区荒漠植被的净初级生产力(NPP)及其与水热因子相关性随时间的变化,运用CASA(Carnegie Ames Stanford approach)模型估算我国荒漠植被1982—2015年生长季的NPP,并运用线性回归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滑动相关系数分析了荒漠植被NPP与水热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 单位面积NPP均值为42 g·m-2·a-1,NPP整体水平较低。空间上呈西北部、东部边缘较高,中部、南部和中东部较低的分布特征。② 荒漠植被NPP年均总量为5.783×1013g·a-1。从荒漠植被NPP的年际变化来看,1982—2015年中国荒漠植被NPP总量以1.64×1012g·(10a)-1的线性速率(P=0.054)上升,荒漠植被生长状况总体上不断改善,但总量趋势呈现阶段性变化,1982—1993年荒漠植被NPP总量呈极显著增长态势(1.25×1012 g·a-1,P<0.01); 1993—2006年NPP总量呈极显著降低态势(-6.42×1011 g·a-1,P<0.01); 2006—2015年NPP总量缓慢增长(1.70×1011 g·a-1,P>0.05)。从空间变化来看,47.65%的荒漠植被NPP呈增加态势,主要分布在阿拉善高原、天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柴达木盆地的东南边缘、阿尔金山南麓和昆仑山脉。③ 从荒漠植被NPP与各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随时间的变化来看,NPP与气温的滑动相关系数随时间的变化保持为负相关,与降水、干燥度的滑动相关系数保持为正相关,与太阳总辐射的滑动相关系数随时间变化并未表现出显著的变化趋势。总体上,荒漠植被与水热因子的相关关系在研究时段均有进一步减弱的态势,即荒漠植被NPP对气候因子的变化愈来愈不敏感。  相似文献   

17.
自从在水稻田使用农药以来,对控制病虫为害,确保粮食丰收起了重要作用,但也助长了单纯依赖农药消灭病虫的指导思想,一度出现了盲目乱用、滥用农药现象,从而带来农药浪费、农本增加、天敌减少、害虫抗性增加和再猖獗问题。有的地方还造成人畜中毒、作物药害和农副产品农药污染等事故。我国在1975年把“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作为植保工作方针以  相似文献   

18.
新疆南部三种沙蜥对山地及荒漠的适应性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沙蜥Phrynocephalus vlangalii、南疆沙蜥P.forsythi和叶城沙蜥P.axillaris的垂直分布高度范围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它们对其各自所栖息的生境表现出极大的适应性。国内外对沙蜥属的生态学研究已有过许多报道[1][2][3],但有关沙蜥对环境的广泛适应性,尤其对高原的适应性、尚未见有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分析了阿拉善左旗资源与环境,论述了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荒漠区如何合理经营畜牧业,防止草场退化,建立饲草料基地及扩大林地面积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