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木炭的用途很广,工业上需大量的木炭用于制作冶铁还原剂、吸附剂、二硫化碳、活性炭等,日常生活中木炭常用于火锅、烧烤、取暖等。传统方法烧制木炭需消耗大量木材资源,我国已明令严禁滥砍滥伐,木炭生产受到限制,木炭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2.
木炭的用途很广,工业上需大量的木炭用于冶炼还原剂、吸咐剂、二硫化碳,活性炭等,日常生活中木炭常用于火锅、烧烤、取暖等。传统方法烧制木炭需消耗大量木材资源,现国家已颁布相关法令,严禁滥砍滥伐,违者将受到严厉处罚、致使木炭生产受到限制,木炭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制作机  相似文献   

3.
<正>木质炭本文指木炭与木质活性炭。木炭是木材热解工业的大宗产品之一。木炭不仅是燃料,而且很早以前就用于古代冶金。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木炭的用途更加广泛,诸如高级钢、铜、镁、铝、结晶硅的冶炼以及黑色火药、渗碳剂、二硫化碳、医药解毒剂的制备等等。 木炭进一步加工可制活性炭。活性炭以其优良的吸附性,催化性而广泛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矿冶、国防和环境保护等部门。  相似文献   

4.
<正>用各种农作物秸秆、树枝、树皮、锯末、刨花、竹屑、烟梗、花生壳、杂草等含碳物质不需粉碎均直接生产木炭。其操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木炭 木炭是木材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热分解所得的产品,主要成分是碳.发热量为2710-32500kJ/kg。木炭质松多孔,灰分很低,常用于金属冶炼、液体脱色、饮用水的过滤,黑色火药的生产和渗碳剂、二硫化碳等化工产品的生产。在木炭生产过程中.按照出窑熄火方法,木炭有黑炭和白炭两种。  相似文献   

6.
<正>木炭是用薪炭柴烧制而成,又名白炭、钢炭。木炭无烟、无毒、无污染,发热量高,具有防腐、防潮、防臭、防电磁波辐射等功效。各地商家开发利用木炭制成炭鞋垫、炭坐垫、炭枕垫等多种生活用品,用木炭制成各种洗涤剂和化妆品,很受消费  相似文献   

7.
用各种农作秸秆、树枝、树皮、锯末、刨花、竹屑、烟梗、稻壳、花生壳、杂草等含碳物质不需粉碎均可直接生产木炭。 操作方法(1)原料碳化:将要碳化的原料放在地面上堆成一块,呈锥形,原料必须晾干,如是玉米秸、麦秸、树枝、刨花等整料,料堆需压实  相似文献   

8.
<正>吸附法利用木炭、活性炭、煤渣、生石灰等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吸附空气中的臭气。方法是利用网袋装入木炭悬挂在鸡舍内或在地面适当撒上一些活性炭、煤渣、生石灰等,均可不同程度地消除空气中的臭味。  相似文献   

9.
用各种农作物先将秸秆、树枝、树皮、锯末、刨花、竹屑、烟梗、花生壳、杂草等含碳物质不需粉碎均直接生产木炭。操作方法1.原料碳化:将要碳化的原料放在地面上堆成一块,  相似文献   

10.
为木炭运用于沼液吸附处理及循环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在沼液中加入木炭与活性炭进行静态吸附试验,分析木炭对沼液中氨态氮(NH4+-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木炭对沼液中高浓度的NH4+-N、TP和COD均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其吸附容量分别为2.19mg/g、0.5mg/g和18mg/g;活性炭对NH4+-N的吸附效果比木炭好,其饱和吸附容量是木炭的1.73倍;木炭与活性炭对沼液中TP和COD的吸附效果相差不大;木炭可以作为吸附材料处理沼液中的NH4+-N、TP及COD。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杉木人工林地地力衰退日趋突出,林下植被对人工林地力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洋顶工区内选择3种发育阶段不同的杉木人工林设立样地,设计施生物炭(木炭、竹炭)及不施炭共3种处理,对样地内林下植被的种类、数量、地径、高度、冠幅、盖度等指标进行调查,研究生物炭对不同林龄林下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炭3年后,不同林龄林下植被优势物种的种类和重要值发生了改变,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也有所变化,表现为幼龄林灌木层竹炭处理对照木炭处理,草本层竹炭处理木炭处理对照;中龄林灌木层竹炭处理对照木炭处理,草本层对照木炭处理竹炭处理;成熟林灌木层草本层均是对照竹炭处理木炭处理。施生物炭对不同林龄的影响大小具体表现为成熟林中龄林幼齡林,木炭处理竹炭处理。  相似文献   

12.
<正>一、利用锯末等加工机制木炭以锯末、竹末、谷壳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机制木炭,具有无烟、无味、不爆火花等优点,每棒(块)热能高达33470千焦,可燃烧3~4小时,被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环保和食品烧烤、涮锅、取暖等领域。原料成品产出比为2.5:1。  相似文献   

13.
机制木炭是将锯末、树枝、稻壳、竹屑、花生皮、玉米芯等以及农作物秸秆粉碎后,经成型机高温、高压、炭化成型制成的炭。它可广泛用于冶金、化工、医药、环保、服装、民用生活等领域,  相似文献   

14.
用农作物秸秆、锯末、刨花、树枝等均可生产木炭。这种木炭灰分少、无味、无烟、无残渣,其性能优于普通木炭,燃烧时间是普通木炭的2倍。其生产工艺如下。一、原料碳化将原料放在地面堆成锥形。如为玉米秆、麦秆、刨花等的料堆须压实,即在料堆周围盖上一层锯末或稻壳,也可用砖覆盖。如是锯末或稻壳等碎  相似文献   

15.
为杂交狼尾草对电解锰渣堆放场的生态修复提供依据,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不添加改良剂为对照,研究添加木炭、硅藻土及木炭+硅藻土对锰胁迫杂交狼尾草生长及锰离子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狼尾草发芽率以添加5%硅藻土和添加5%木炭较对照分别提高2.41%和6.02%;发芽势以添加5%硅藻土较对照提高19.05%,添加5%木炭和添加2.5%硅藻土+2.5%木炭较对照分别降低52.38%和4.76%;发芽指数为14.14~17.75,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株高和鲜重以添加5%木炭较对照分别提高15.28%和88.98%;植株地上部锰含量依次为对照添加5%硅藻土添加2.5%硅藻土+2.5%木炭添加5%木炭,锰渣中添加改良剂能抑制杂交狼尾草对锰离子的吸收。  相似文献   

16.
生物炭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生物炭在高海拔区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生物炭单独施用和混施2种方式,研究竹炭和木炭不同添加比例对蚕豆株高、生物量和土壤有机质、全磷和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物炭对土壤养分和蚕豆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就生物炭施加方式来看,混施优于单施;在对土壤养分和蚕豆生长的影响方面,木炭大于竹炭;WBC2处理(2%木炭、2%竹炭按质量比1∶1混施)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影响显著;BC2处理(添加2%木炭)对全磷含量的影响显著。总体上看,WC3处理(添加3%木炭)对株高、生物量、有机质及全氮含量等指标的综合影响比较好。在大棚盆栽条件下,添加3%木炭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和促进蚕豆生长。  相似文献   

17.
1、选好育肥饲料 肉兔的育肥饲料应以精料为主,青料为辅,若自行配制混合精料,要求含粗纤维15%,粗蛋白17%、脂肪2.5%。最适宜的育肥饲料有玉米、麸皮、豆饼、甘薯、马铃薯等,并需添加适量的骨粉、食盐、木炭粉等无机盐补充饲料。  相似文献   

18.
1选好育肥饲料 肉兔的育肥饲料应以精料为主,青料为辅,若自行配制混合精料,要求含粗纤维15%、粗蛋白17%、脂肪2.5%.最适宜的育肥饲料有玉米、麸皮、豆饼、甘薯、马铃薯等,并需添加适量的骨粉、食盐、木炭粉等无机盐补充饲料.  相似文献   

19.
木炭分析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重建古环境,而且能提取古代人类利用木材资源的信息。在2012年青海省互助县金禅口遗址的发掘中,采集了120份齐家文化中晚期的木炭样品,对其中大于2毫米的7710块木炭进行了鉴定,这些木炭分别属于15种木本植物种属,有硬木松、软木松、云杉属、杨属、柳属、沙棘属、桦属、灯台树、桃亚属、沙枣、梨属、桤木、鼠李属、领春木和一种未知阔叶树种,另外还有一些秸秆、草和树皮等植物大遗骸。研究表明:遗址周边存在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有稀疏的杂木和一些果树。当时的气温与现今相差不大,但降雨量明显高于现在。研究还表明,松属在古代人类生活中占有重要作用,不论在整个遗址还是在房址、灰坑、灶中,松属的出土概率都最高。松木是主要的建筑材料和薪柴。此外,建筑材料还有杨木,桦树皮可能用于建筑防潮。桃亚属、梨属、沙棘属、沙枣木炭的出现,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古代人类有可能采集这些经济林的果实食用。  相似文献   

20.
外源木炭对异丙隆在土壤中吸附-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超  王米道  司友斌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11):3956-3963
 【目的】研究除草剂异丙隆在木炭上的吸附-解吸规律,探讨外源木炭对减少异丙隆从土壤中流失的作用机制,为土壤-水环境中农药的污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了异丙隆在5个不同粒径木炭和3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征。【结果】异丙隆在木炭和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均符合Freundlich方程。木炭对异丙隆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木炭粒径越小,对异丙隆的吸附能力越强。添加木炭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对异丙隆的吸附量,木炭添加量越多,异丙隆吸附量越大,木炭添加量与异丙隆吸附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9568**)。异丙隆在木炭和土壤中的解吸过程均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且这种滞后效应随着木炭添加量的增大而逐渐加强。环境扫描电镜(ESEM)分析显示,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对异丙隆具有较强的物理吸附能力。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表明,异丙隆可能通过氢键或范德华力与木炭结合。【结论】以木炭作为人工添加吸附剂可有效地减少异丙隆从土壤中的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