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学清 《四川蚕业》2009,37(2):25-25,39
<正>蚕种成品卵微粒子病检疫是我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提出的,由于对蚕卵实施直接检验,可规避母蛾检验间接判定的风险,该项技术现已被国内广泛采用,对控制桑蚕微粒子病的蔓延、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行业标准将病卵率列入NY326—1997质量指标的备检项目,并在NY/T327—  相似文献   

2.
1桑蚕种微粒子病检疫方法的演进 19世纪60年代,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率先采用的家蚕母蛾微粒子病检疫方法,有效地控制了家蚕微粒子病的蔓延和传播,对巩固和稳定蚕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个半世纪来,世界各国的蚕业界,一直沿用病蛾率检疫方法,以确保蚕业生产的持续发展.20世纪50~60年代,日本采用了母蛾集团检疫方法,提高了效率,但并未改变作为病蛾率检疫--即过程检验而非成品检验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3.
一代杂交种成品卵微粒子病检疫方法由四川绵阳丝绸公司叶永林于1992年首先提出。四川、江苏等省因农村蚕茧生产微粒子病流行而陆续开展成品卵微粒子病检疫,作为母蛾微粒子病检疫的补充和监督,对蚕种微粒子病的防控起到了积极作用。农业部1997年发布的部颁标准NY/T 327-1997《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把成品卵微粒子病检疫列为备检项目。  相似文献   

4.
骆文  罗海信  何东 《四川蚕业》2005,33(1):13-15
蚕种成品微粒子病检疫是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使用蚕种的质量。农业行业标准《桑蚕一代杂交种NY326—1997》、《桑蚕一杂交种检验规程NY/T327—1997》对成品微粒子病病卵率指标及检疫方法作了具体规定。我省通过开展蚕种成品检疫工作,有效地控制了家蚕微粒子病对蚕桑生产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杂交种成品卵微粒子病检验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虹 《中国蚕业》2001,22(3):34-35
1杂交种成品卵微粒子病检验在生产上应用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传播快危害大的毁灭性病疫,被世界各国列为检疫对象.微粒子病的传播途径有两种,一是食下传染,二是胚种传染.控制食下传染主要是严格贯彻消毒防病措施,而控制胚种传染的有效途径仍然是采用100多年前法国巴斯德创立的母蛾镜检法.但是,母蛾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以抽样袋蛾和样本处理是否标准来决定的,在多年的检验实践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为了防止母蛾检验中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弥补之不足,从根本上杜绝胚种传染,有必要在母蛾检验的基础上,对一代杂交种成品卵进一步作微粒子病检疫,为严禁超毒种发放,保证蚕作安全做最后的把关.  相似文献   

6.
潘丽芬 《江苏蚕业》2000,22(4):50-51
1985年后,我省各级蚕种的母蛾微粒子病检疫均由省蚕种公司负责,并采用较先进的集团磨蛾检验方法。每年要检数十万个样本,以此推断样本对应批(段)蚕种的母蛾微粒子病检验合格与否。检验样本母蛾由各生产单位抽取装盒,然后送检。而袋蛾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母蛾检验是否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准确性。从近几年一代杂交种送检蛾盒的情况来看,尚有少数的生产单位还不能按袋蛾标准进行袋蛾,在样本蛾盒送检时,时有发现袋蛾数量不足、蛾盒破损、蛾盒标记不清等送检蛾盒质量问题,给烘蛾、检验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规范送检蛾盒…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试验调查,剖析《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NY/T327—1997)附录A——母蛾微粒子病检疫的两个抽样装盒规定与合格标准(表A1和表A2)的各自特点;通过对广西、广东两省现行桑蚕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子病检疫方法进行总结,提出散卵种和平附种两种制种形式都可以对表A1或表A2的抽样装盒规定与合格标准任选其一进行桑蚕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子病检疫。  相似文献   

8.
普通蚕种成品检疫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家蚕感染微粒子病后的次代蚁蚕可检出微粒子孢子。其经卵胚垂直传染个体频率约30%左右。如依母蛾批毒率0.5%为容许极限,胚传病卵率的容许值是0.15%。且在整批散卵蚕种中呈超几何分布,故可运用f二项近似式进行数理统计,确定抽检数量及其合格标准。此项检疫是弥补母蛾检疫中难予判定的再检验;也是加强蚕种生产监管,全面提高蚕种质量,禁发重毒蚕种,确保丝茧育安全的商品化检疫。  相似文献   

9.
桑蚕一代杂交种病卵率检疫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桑蚕一代杂交种成品卵微粒子病检疫结果具有充分的可靠性,已经成为蚕种质量检验机构实施蚕种微粒子病的检疫项目.笔者结合几年来的试验情况,就桑蚕一代杂交种成品卵(散卵)微粒子病检疫标准作如下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0.
广西现行的桑蚕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了病检疫方法执行的是农业部行业标准《散卵种母蛾微粒子病集团磨蛾检验标准与实施方法》,笔者认为,此标准是针对江浙地区品种(高丝量)和散卯种的情况而制定的,而广西品种特点及制种方式(平附种)与江浙不同,目前仍套用这一标准,不太合适,有待今后改革。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1.
新型群体单蛾研磨仪是广西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站2021年新研制的一种替代蚕种母蛾检验工作中手工磨蛾的器械。通过对新型群体单蛾研磨仪的研磨效果与应用于生产检验的可行性进行试验论证,在规定研磨仪磨蛾时间条件下,将其与传统的手工研磨方式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新型群体单蛾研磨仪研磨3 min后,蛾样均呈糊状,样品研磨充分,效果一致。研磨仪研磨比传统手工研磨省时省力、效率更高且检验检疫结果与手工研磨结果无差异,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蚕种质量安全是蚕桑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按照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的部署要求,蚕种质量检验检测机构面临改革。调查了全国及广西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了广西蚕种母蛾统检存在的问题,评价了广西实行母蛾自检制度的可行性,探讨了广西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立新的广西蚕种质量监管模式、加大母蛾动态抽样力度和成品卵抽样检验覆盖面、加强蚕种生产单位母蛾自检能力建设、加快成品卵检验新方法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现行家蚕一代杂交种散卵种和平附种的2种母蛾微粒子病抽样检疫方法的判别标准和判别信赖度进行比较;为探索适合广西应用的家蚕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子病检疫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部分为第三部分蚕种生产技术的发展之蚕种繁育、质量检验检疫。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全国率先制订了蚕种生产技术省级地方标准,实现了蚕种标准化生产。将蚕种疫病列为检疫对象,构建了"三控一严"的微粒子病防控技术体系。蚕种质量检验项目从繁到简;母蛾手工研磨到集团磨蛾,实现按标准规范检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们结合实施桑蚕一代杂交种散卵病卵率检验,进行了每个集团为100、300、600和900头蚁蚕的检出水平试验,得到了600头/集团观察30个视野平均检出水平为72.65%,相当于100头/集团观察20个视野的73.04%的检出水平。为确保桑蚕一代杂交种成品卵病卵率检验结果的稳定性,提出了增加样本卵量、增大集团头数和充分考虑1个病卵集团可能带多头病蚁的抽样方案。  相似文献   

16.
桑蚕三级原种母蛾检验检疫是对桑蚕微粒子病的专项检疫。该项工作非常重要,工作开展的到位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蚕桑产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对桑蚕三级原种母蛾检验检疫工作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与同行共同学习和探讨,旨在进一步促进桑蚕母蛾检验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少微粒子病对桑蚕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胚种传染是桑蚕微粒子病的重要传染途径,母蛾检验是控制该病害的重要措施,该技术在不断改进的同时,在实际生产中其成效也被得到充分的证实和肯定。微粒子病的胚种传染率是一个影响成品卵检验技术十分重要的因素,蚕品种、感染时间和母蛾感染程度等是影响胚种传染率的重要因素。微粒子病流行中胚种传染率变化等的研究将成为成品卵技术的成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何东 《四川蚕业》2005,33(2):40-40,42
现行对桑蚕一代杂交种质量的评判是通过病蛾率、病卵率的检疫,来判定家蚕微粒子病带毒情况;通过蚕种成品检验,判定良卵数、良卵率、孵化率和杂交率是否达标。每一份检验报告所表达的蚕种质量信息,只是单一参数。可否对蚕种各项质量指标进行综合评比打分,计算出一个综合评判蚕种质量的量化指标,使制种批之间蚕种质量有可比性。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家兔的检疫,包括宰前检疫与宰后检验。宰前检疫是保证肉品卫生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宰前检疫,不仅可以及时确定家兔的健康状况,更重要的是能及早发现许多在宰后检验时难以发现的人畜共患病和某些中毒病,及时别出病免,及时进行处理,防止疫病的传播和肉品的污染。而对于一些潜伏在体内、临床症状不明显的疾病,只有通过宰后检验才能检出。宰后检验是宰前检疫的补充和继续,主要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内控制病肉,防止肉品污染,保证消费者健康。下面,具体谈谈家兔幸前检疫,宰后检验的基本方法。1宰前检疫家兔的宰前检疫,通常以感官检查为…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畜禽屠宰检疫检验技术的规范性,减少畜禽疾病流行性和感染性提升。本文以畜禽屠宰场检疫检验技术规范研究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时代发展要求为主要依据,从畜禽屠宰检疫技术规范、畜禽屠宰产品检疫合格的标准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提升畜禽屠宰场检疫检验技术规范性和准确性,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