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高俊  汤莉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926-1927,2068
以秦淮河南京市区段疏浚底泥为研究对象,将底泥按不同的比例进行土地投放,并进行盆栽试验,分析种植前后混合土样中的有机质、氮、磷、钾以及重金属含量的变化情况。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底泥中大量有机质分解将会增加混合土壤中有机质、氮和磷等养分的含量,施用后可以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有利于培肥改土。综合速效钾与5种重金属元素对于小麦生长的影响,泥土比为1:3时底泥与农田土壤混合能达到最理想状态,按照这个比例将秦淮河底泥添加到农田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小麦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疏浚底泥投放对投放土壤的影响。[方法]以蔬菜(苋菜和空心菜)、牧草(黑麦草和紫花苜蓿)、粮食作物(大豆和玉米)为投放对象,研究秦淮河南京市区段疏浚底泥不同比例投放对投放土壤的影响。[结果]牧草植物土培后土壤中全氮含量比其他2类植物高。3类植物土培后土壤中氨氮含量的最大值为3.1~11.7 mg/kg。粮食作物土培后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比其他2类植物低的多。植物栽培后,土壤中全磷含量的最大值均大于751.5 mg/kg,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均随着底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最大值为18.2~25.0 g/kg。[结论]该研究为筛选合适的疏浚底泥投放对象和研究疏浚底泥土地投放的生态风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城市河道底泥直接园林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底泥疏浚作为一种较彻底的景观水体治理方法被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所采用,而疏浚产生的大量底泥的处置成为疏浚方案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疏浚底泥若能直接投放园林绿地则既降低了堆肥所需的大量费用,又降低了底泥的处置运输成本。作者通过盆栽实验等方法研究了运河(杭州段)疏浚底泥直接大量应用于园林绿地的可行性,以期为景观水体疏浚底泥的处置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河道底泥采自运河(杭州段)大关桥北侧的主航道两侧河底待疏浚底泥。土壤为杭州市普遍存在的水稻土和红壤。实验草坪草为高山羊茅和白三叶,实验花卉为鸡冠花和松叶牡丹。将底泥与土壤按0,300,600,900,1 200,1500 t/hm2的田间投放量进行混合后进行盆栽试验。高山羊茅在盆栽40 d时剪草测产一次。盆栽90 d结束,剪取花草的地上部分,测定其生长指标。混合土对高山羊茅后白三叶种子发芽的影响通过培养箱中25 ℃避光培养5 d后记取而得。土壤中有机质、总磷、Olsen磷和土壤呼吸强度的测定均按常规农化分析方法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底泥施用对土壤肥力指标的影响 尽管新鲜底泥的有机质含量为17.92%,盆栽后纯底泥的有机质含量下降到了3.28%。说明运河底泥中的大部分有机质是好氧条件下极易分解的物质。与运河底泥的有机质污染来源主要是杭州市的生活废水有关。底泥沉积的有机质大部分是极易腐烂的食物残渣,加之长期厌氧条件下的腐烂,一旦转为好氧条件则很快就分解掉了,同时释放出大量的活性磷等养分。土壤中总磷和Olsen磷含量随底泥用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说明底泥能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充足磷肥。土壤呼吸强度随底泥用量线性增加,红壤和水稻土中土壤呼吸强度与底泥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达0.937和0.985。   2.2 底泥施用对高山羊茅、白三叶发芽率的影响 随着底泥用量的增加,高山羊茅、白三叶的发芽率随之下降,说明未进行消化的疏浚底泥中存在抑制种子发芽的物质。酸性较大的红壤中的两种草籽发芽率均低于相同底泥用量的水稻土,结合运河底泥重金属和有机质含量高的污染特点,推测底泥中的发芽抑制物质为Zn2+,Cu2+,Cd2+等重金属离子及有机质矿化过程中产生的低分子有机酸。白三叶种子发芽率的最大受抑程度为22.2%,高山羊茅则可达85.3%,二者相差很大,表明不同作物种子对底泥中有害物质的抵抗力差别甚大,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园林植物来解决疏浚底泥对种子发芽率的抑制问题。尽管在发芽率测定中发现随着底泥用量的增加两种草籽的发芽率受到了抑制,但在温室盆栽中的影响并不明显,说明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水分充足的外界条件影响下,种子能克服疏浚底泥中抑制发芽的物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添加不同比例(风干底泥∶风干土壤分别为0∶1、1∶1、1∶2、1∶3)河道疏浚底泥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大豆苗期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河道疏浚底泥的农业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未添加河道疏浚底泥处理(对照)相比,添加河道疏浚底泥显著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其中有机质含量增加了24.3%~100.9%,碱解氮含量增加了20.4%~67.4%,速效磷含量增加了183.5%~433.1%,速效钾含量增加了252.4%~665.2%;同时也显著提高了重金属Cu、Pb、Zn、Cd含量,且当河道疏浚底泥与土壤以1∶1混合时,土壤全Cd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添加河道疏浚底泥总体上显著提高大豆苗期的株高、地上部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及地上部分C、N、P含量,且上述指标随河道疏浚底泥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当河道疏浚底泥与土壤添加比例为1∶2时最高,此时株高增加2 cm,地上部生物量增加60.6%,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别增加60%和50.9%,地上部分植株C、N、P含量分别增加22.4%、9.0%、5.0%;当河道疏浚底泥与土壤添加比例增加到1∶1时,上述指标下降,且大豆地上部生物量反而略低于对照。综上,添加河道疏浚底泥能促进大豆生长,但添加比例以1∶2为宜,不宜超过1∶1,以避免重金属大量输入可能引起的土壤污染及对植物生长的胁迫。  相似文献   

5.
[目的]主要研究蚯蚓堆肥前后对污泥肥力和小白菜种子发芽情况的影响。[方法]利用蚯蚓堆肥处理污泥,通过测定堆肥前后污泥全氮、有效氮、全磷、有效磷、全钾、有效钾的变化,研究蚯蚓堆肥对污泥肥力的影响;利用堆肥处理后的污泥培养小白菜种子,通过测定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率,研究堆肥后污泥肥力变化对其发芽率的影响。[结果]A1~A5(A2除外)试验组全氮下降幅度分别为27%、26%、21%和18%;A2组中全磷增加最大,为实验前的1.6倍;A2组中有效钾含量上升了20%;A5组中发芽率最低。[结论]蚯蚓堆肥提高了污泥中有效氮含量和全氮含量,而全磷含量、有效磷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全磷增量大于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含量变化小;土壤中加入辅料对小白菜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发芽指数的变化趋势与发芽率一致。  相似文献   

6.
通过青菜盆栽实验等方法研究了运河 (杭州段 )底泥农田应用对作物的影响。发芽率测定表明 ,红壤和水稻土中添加底泥后青菜发芽率明显增高 ;盆栽实验表明 ,红壤和水稻土中底泥投放量低于600t·hm-2 时青菜长势较对照好 ,但底泥用量超过600t·hm-2 时则随底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 ;青菜中重金属分析表明 ,红壤和水稻土中添加底泥后增加了青菜的重金属含量 ,但底泥用量达到1500t·hm-2 时青菜中Cu、Zn含量均超过了食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7.
采用盆栽灌水的方法,研究了养殖污水和清水混灌对小麦苗期生长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发芽所需时间随养殖污水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灌溉适量(200 mL/kg)的养殖污水可以明显提高小麦的发芽率,并增加小麦地上部的干物重。随着养殖污水灌溉量的增加,土壤中的盐分、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总体上均明显增加,并且主要积累到0~5 cm土层中;土壤中盐分、碱解氮和速效钾向下淋溶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装土量对苗期、抽雄期和成熟期玉米植株、根系和籽粒中氮、磷含量以及氮磷比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外盆栽模拟试验。[结果]玉米植株:从苗期到成熟期,氮、磷浓度呈下降趋势;苗期磷浓度有随装土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无论施肥与否,同一时期基本呈现随装土量增加,氮∶磷比值呈下降的趋势,氮供应相对不足。玉米根系:从苗期到成熟期,氮浓度呈下降趋势,而且随着装土量的增加氮浓度呈下降趋势;苗期磷浓度较高,装土量不同磷浓度相差不大,抽雄期和成熟期磷浓度均为轻度或重度缺磷;苗期氮∶磷比值皆下降,而抽雄期有上升的趋势。玉米籽粒:施肥玉米随装土量增加氮浓度呈下降趋势;磷浓度差别不大,基本呈现随装土量增加,籽粒磷浓度呈下降的趋势;装土量不同,玉米籽粒中氮∶磷比值也有差异。[结论]松辽平原玉米带黑土区现行耕作制度下产生的2种不同的剖面构型"波浪型"和"平面型"导致有效土量差异,是导致黑土肥力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过量施磷对油菜吸收矿质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系统研究过量施磷对油菜生长和吸收氮、磷、钾、钙、镁、铁、锌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施用磷肥显著增加了油菜的生物量,但过量施用磷肥油菜的生物量无显著变化。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油菜地上部和根部全磷的含量显著增加,过量施用磷肥油菜表现出奢侈吸收磷养分。磷肥用量与油菜地上部和根部的全氮和全钾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随磷肥用量的增加,油菜地上部钙、镁、锌的含量显著降低,而铁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油菜地上部全磷含量与地上部钙、锌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磷肥用量对油菜根系钙和镁的含量无显著影响,而根中锌和铁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樟子松成熟林年生长对土壤碳、氮、磷的影响。[方法]以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成熟林为研究对象,以截根处理为对照,采集0~10、10~20、20~40和40~6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含量,研究樟子松成熟林年生长对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的影响。[结果]樟子松成熟林经过1年生长,有机碳含量、碱解氮含量和速效磷含量变化显著,但全氮和全磷变化微小。截根后林地有机碳生长季增加显著,而未截根的增加不显著。速效磷截根后生长季显著增加;未截根样地生长季增加不显著。樟子松成熟林在7—9月有机碳含量、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变化量显著高于5—7、9—11和11月至次年5月。樟子松成熟林在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变化量显著高于0~10、20~40和40~60 cm土层。[结论]樟子松成熟林年生长促使有机碳含量、碱解氮含量和速效磷含量显著积累,樟子松成熟林在7—9月10~20 cm土层生长显著。  相似文献   

11.
赵凌云  王国强  柯丽丽  黄明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70-13371,13380
[目的]为脱盐后混合基质的培肥及日后科学、有效地对植物进行养护提供依据。[方法]将吹填土、海砂、电石渣按0.55∶0.40∶0.05体积比混合并脱盐后的混合基质进行盆栽试验,应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方法,研究过磷酸钙、牛粪、污泥不同用量对高羊茅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与生物量的关系,建立生物量与三因素的回归模型。[结果]污泥是影响生物量的第一位因素,因素间交互效应不明显;通过模拟寻优,高羊茅目标生物量在6.40 kg/m2以上时,过磷酸钙、牛粪、污泥用量分别为21.17~29.64、43.97~76.29、159.11~188.13 g/kg。[结论]吹填土混合基质优化施肥方案,可显著提高高羊茅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腐殖酸钠(HA-Na)对镉胁迫下冬小麦种子萌发及根系生长的影响。[方法]以鲁麦2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Cd~(2+)溶液处理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HA-Na溶液对Cd~(2+)胁迫下冬小麦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Cd~(2+)胁迫使冬小麦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均受到抑制,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根长及芽长均降低。低浓度的HA-Na提高了Cd~(2+)胁迫下冬小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幼苗根长、芽长,部分缓解了Cd~(2+)胁迫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其中以50μmol/L HA-Na溶液处理的缓解效果最好,但随着HA-Na浓度的增大,其对Cd~(2+)胁迫的缓解效应逐渐减弱,当HA-Na浓度达200μmol/L时,会明显加剧Cd~(2+)胁迫的毒害作用。[结论]该研究为被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土壤治理和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蚯蚓粪复合基质对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穴盘育苗.9个处理的园土∶草炭∶蚯蚓粪比例分别为1∶1∶1、1∶1∶2、1∶1∶3、1∶2∶1、1∶2∶2、1∶2∶3、1∶3∶1、1∶3∶2、1∶3∶3,CK为园土.[结果]复合基质对一串红出苗率及其幼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其中园土、草炭、蚓粪以体积比1∶3∶2配制为一串红育苗最佳基质,该基质可有效提高一串红幼苗出芽率,促进壮苗形成.[结论]适当比例的蚯蚓粪对一串红的出苗及幼苗生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晓玲  向彬  李光胜  杨富高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324-9325,9328
[目的]为了探讨花卉栽培基质中污泥堆肥替代腐殖土的可行性及最佳比例.[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污泥堆肥不同比例对花卉栽培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凤仙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在污泥堆肥、蛭石、珍珠岩和腐殖土的混合基质中,随着污泥堆肥比例的提高,基质容重降低,孔隙度和持水率增加,基质盐分及pH、有机质、氮磷钾全量、磷钾有效量升高,有效氮含量降低,凤仙花株高增加量、最大叶长、最大叶宽、花朵数和花期、鲜重均提高,但当污泥堆肥全部替代腐殖土时,上述指标呈下降趋势.[结论]混合基质以污泥堆肥∶腐殖土∶珍珠岩∶蛭石为2∶1∶1∶1时最佳,即污泥堆肥替代67%左右的腐殖土最佳.  相似文献   

15.
以农田土为对照,以草炭、农田土、沙子等为原料配制10种基质组合,研究不同基质组合的持水能力及其对盆栽一串红生长情况和节水抗旱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基质的持水量均随着草炭和保水剂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沙子量的增加而减少;T9(农田土∶草炭=2∶1,保水剂0.10g/盆)、T10(农田土∶草炭=2∶1,保水剂0.15g/盆)、T7(农田土∶草炭=1∶1,保水剂0.15g/盆)基质中一串红的暂时性萎蔫时间分别比对照延长3、2、1d;一串红生长综合指数最高的处理依次为T9、T10、T7。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复垦农田生产力的障碍因素,提升黄河泥沙充填复垦农田的作物产量,选取山东省邱集煤矿黄河泥沙充填复垦区域为对象,通过农户问卷调查和定点采样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泥沙充填复垦农田覆土厚度影响小麦实际产量,随着覆土厚度的减小,小麦实际产量呈现递减趋势;2)土壤有机质、总氮、总磷、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整体上与研究区农田小麦实际产量成正相关;3)施肥量对黄河泥沙充填复垦农田小麦调查产量的影响不稳定性较强;耕种复垦农田的农户习惯施肥量存在严重过高现象,且肥料施用比例失衡;4)研究区两类农田小麦调查产量与灌溉量均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在研究区内利用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是可行的,但复垦农田在耕作管理过程中应当采取少量多次的施肥和灌溉方式,注意农作物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等。  相似文献   

17.
保护性耕作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出一种能提高坡耕地土壤保水能力和减少水土流失的途径。[方法]于2007年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设传统耕作下春小麦与甘草间作(TWL)、免耕不覆盖下春小麦与甘草间作(NTWL)、免耕秸秆覆盖下春小麦与甘草间作(NTSWL)3个处理,坡度在6~7°之间。每个处理小区底部设径流收集池。[结果]不同处理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不同,NTSWL最好,NTWL次之,第三为TWL。流失泥沙的养分含量中有机质、速效N、速效P、速效K的流失总量最大,全N和全P的流失总量最小,NTSWL处理对减少有机质、速效N、全N和全P的流失具有明显的作用;径流量、泥沙量与降雨量的回归关系均十分显著。[结论]免耕秸秆覆盖是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