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麦胚具有快速酸败变质的特性,为提高麦胚稳定性,利用研发的麦胚在线微波稳定化处理工艺和装备,选取不同微波功率和处理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试验,研究不同条件对麦胚稳定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微波功率2.8kW、时间4min处理的麦胚,在30d加速贮藏后,脂肪酶相对酶活17.63%,过氧化值3.81mmol/kg,酸价14.65mg/g,VE损失率5.29%,氮溶解指数51.10%,含水率3.72%,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未产生明显变化。研究表明,该微波装备能与面粉生产线相配套,有效钝化麦胚脂肪酶,保持麦胚营养,延长保质期,且具有节能降耗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麦胚多层多室流化床在线稳定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小麦胚芽快速酸败变质的特性,采用多层多室流化床装备对麦胚进行在线稳定化处理.根据麦胚的性质和实际产量要求,将改良设计的多层多室流化床装备与面粉生产线连接,并选取不同温度、风量等参数进行在线试验,研究流化床对麦胚的稳定化效果.结果表明,出风温度45℃为稳定化处理麦胚的优化条件.处理后的麦胚VE损失6.28%,氮溶解指数下降1.11%,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未产生明显变化.产品经30 d加速贮藏,过氧化值7.2 mmol/kg,酸价18.47 mg/g.试验表明,该技术与装备已达到了麦胚稳定化处理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小麦胚微波稳定化工艺参数响应面法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对微波稳定各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影响小麦胚脂肪酶(E.C.3.1.1.3)相对酶活力的因素作响应面分析,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建立数学模型,并对各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投料量与小麦胚初始含水率,投料量与微波功率,小麦胚初始含水率与处理时间,微波功率与处理时间对小麦胚脂肪酶相对酶活力的交互作用显著,在微波功率为675W,初始含水率为15%,投料量为180g,处理时间为3.0min时,灭酶效果最好,脂肪酶相对酶活力为14%.  相似文献   

4.
针对小麦胚芽快速酸败变质的特性,采用多层多室流化床装备对麦胚进行在线稳定化处理。 根据麦胚的性质和实际产量要求,将改良设计的多层多室流化床装备与面粉生产线连接,并 选取不同温度、风量等参数进行在线试验,研究流化床对麦胚的稳定化效果。结果表明,出 风温度45℃为稳定化处理麦胚的优化条件。处理后的麦胚VE损失628%, 氮溶解指数下降111%,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未产生明显变化。产品经30d加速贮藏, 过氧化值72mmol/kg,酸价1847mg/g。试验表明,该技术与装备已达到了麦胚稳定 化处理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微波辐射对小麦胚芽糊化特性与微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微波辐射对小麦胚芽(WG)品质的影响,采用连续式微波装备对WG进行稳定化处理,并用扫描电镜、粘度仪分析了微波辐射对其微观结构、淀粉糊化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对WG有很好的稳定化效果,在有效钝酶的前提下经微波处理的WG仍可观察到完整的淀粉颗粒,并伴有清晰的轮廓,但随着微波辐射强度的提高,其中油脂、蛋白质及淀粉之间原有的空间结构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微波处理后WG的糊化温度由原来的58.5℃升至59.3~ 65.4C,根据初始糊化程度的不同,出现具有一定意义的峰值粘度(349~ 466 BU)和破损值(69 ~87 BU).微波处理后的WG中脂肪酸组成和α-维生素E含量无明显改变.研究表明,微波辐射在有效钝酶的同时,对WG的品质也产生了部分影响.但与传统热处理方法相比,微波辐射对WG品质影响程度较小,微波稳定化具有很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微波处理对苹果汁中棒曲霉素的破坏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乙酸缓冲液中的棒曲霉素进行微波处理,以研究微波处理对苹果汁中棒曲霉素的破坏作用。从功率和时间两个方面对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并通过微波处理与普通热处理的对比,探讨了微波处理对棒曲霉素的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对棒曲霉素的去除率随微波功率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较优处理条件(中火处理90s)下,100~1000μg/L的棒曲霉素可以100%去除;热效应对棒曲霉素的破坏作用占微波总功效的88%。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微波技术对鲜榨西瓜汁的杀菌效果和影响因素,首先以旱砂西瓜汁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和样品初始温度3个因素下的杀菌试验验证分析.其次通过响应曲面分析法研究以上3个因素对西瓜汁理化指标和感官评定的影响程度,得出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和样品初始温度的最优解.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初始温度为30℃和微波处理...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玉米胚芽的稳定性,分别采用短时微波、紫外照射和挤压法3种工艺对新鲜玉米胚芽进行稳定化处理。以玉米胚芽的脂肪酶(LA)和脂肪氧化酶(LOX)为指标进行稳定化处理方式择优,结果表明,挤压法在玉米胚芽灭酶效果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9.
微波流态化干燥姜片工艺与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微波功率下,微波流态化干燥姜片的工艺和品质。在工艺参数比较适中的0.7 W/g的微波功率下,姜片流态化干燥时间为1.83 h,与75℃热风干燥相比干燥时间缩短了6.67 h,且维生素C保有率优于热风干燥。然而,微波流态化干燥,姜片的微观结构和复水能力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当干基含水率降到200%以下,姜片的感官品质变化很快。发挥微波流态化干燥的相对优势,需要控制干燥后期的降水速度,这也是改进工艺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0.
玉米芯糖化微波与酸/碱联合预处理效果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微波和酸/碱预处理玉米芯,研究不同微波功率密度和时间对酸/碱预处理后秸秆糖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碱处理组中获得的还原糖平均为51.71 mg,比对照提高了33.82%;微波/酸预处理组中,平均还原糖质量为8.76 mg.酸/碱预处理后进行微波处理,发酵液中的FPA酶活平均为2.23 U/mL和10.90 U/mL,分别比对照提高17.26%和35.05%;CMC酶活平均为3.43 U/mL和12.41 U/mL,分别比对照下降15.96%和提高34.32%.微波处理对碱预处理后的玉米芯优于对酸预处理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声波处理小麦胚芽球蛋白以提高其功能性质.研究了超声波处理对小麦胚芽球蛋白理化和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超声波处理后,小麦胚芽球蛋白的巯基和二硫键含量、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超声波功率的增加,小麦胚芽球蛋白的疏水性、起泡性、起泡稳定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都降低;当超声波功率大于900 W时,由于小麦胚芽球蛋白重新伸展,疏水基团暴露增多,引起疏水性、起泡性、起泡稳定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增加.此外.超声波功率对小麦胚芽球蛋白的溶解度有显著影响,随着超声波功率的增加其溶解度明显增加.因此,通过选择适宜的超声波功率水平能够改善小麦胚芽球蛋白的理化和功能性质.  相似文献   

12.
杜婵 《农业工程》2014,4(6):101-103
目前国内缺乏党参机械加工设备,国内的中药材加工仍然沿用传统的手工加工方法,费工费力,效率很低。针对这种现状,研制开发出6DR-500型党参揉整加工设备,该设备的研制成功,为发展药材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3.
硬度是反映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指标。为了快速测定小麦的硬度,应用微控制器、传感器和机电一体化等技术,对小麦颗粒硬度测定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PIC16F877单片机控制系统,开发了小麦颗粒硬度测控应用程序,实现了对单颗粒小麦硬度检测仪器的控制。通过检测小麦颗粒压碎时所需的压力,测定出小麦的硬度,掌握待测样品的均匀程度和样品的质量等级等。经试验分析,检测数据准确率达到90%以上,达到了实际应用的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4.
针对小麦玉米两作规模化生产技术装备优化配备的特点,通过对山东省小麦玉米规模化生产的大量调研,制定了适合山东省小麦玉米两作规模化周期性耕作(4年)技术模式,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优化配备通用数学模型建立的以生产环节为单位的技术模式组织方法,并以不同的作业环节组织周期性耕作技术模式;采用专家法进行机组的最优配套和选型,以作业成本最小为目标,分别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和整数规划方法建立了农机装备优化配备通用数学模型。此模型适用于不同规模和生产技术模式下的全过程作业环节的农机装备优化配备方案生成,建立了优化配备基础数据库,开发了农机装备优化配备系统,生成了优化配备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线性规划优化配备方案作业成本低于实际规模的作业成本15%~35%,整数规划优化配备方案作业成本低于线性规划优化配备方案的作业成本。可见,小麦玉米两作规模化生产技术装备优化配备结果正确合理。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智慧农业发展模式与实现途径,本研究设计了小麦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生产阶段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的基本框架,即产前利用精准导航和激光平地技术实现对土地精准规范化作业,利用空间插值技术和变量施肥技术实现精准化播种与施肥;产中利用物联网和图像处理技术开展营养诊断服务;产后运用传感器技术开展产量实时预测服务。完成并实现了普通农机装备的智能化改造和与农业生产相适应的播种收获装备的研发;研究了具有高效利用光热资源、提高产量和绿色发展的小麦生产优化种植模式;研发了与小麦产前品种播期播量选择和施肥推荐、产中苗情营养诊断、产后产量实时测报等相关系统,并在河南省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方案可使小麦增产18.4%,增加产投比16.7%和8.1%,表明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的小麦智慧化生产模式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小麦茎秆力学特性测试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测定小麦茎秆力学特性的试验系统,该测试系统主要由控制部分、执行机构、信息采集模块和显示模块4部分组成,运用比较精确的数据采集系统技术,可对不同性状的小麦进行分类试验,试验操作简单易懂.试验结果表明,该仪器稳定可靠,数据采集误差不超过0.1%,满足系统检测要求,可以对小麦茎秆的力学和生物学特性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7.
以稻麦繁育试验收获环节现状为引,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稻麦种子繁育收获环节技术装备现状,对比分析国内外技术装备差异。结合现有机械的作业效果及已有研究基础,探讨稻麦繁育收获环节的最佳方式及关键技术装备,提出稻麦繁育收获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调研了小麦小区精密播种现状和部分地区育种单位的农艺参数,阐述了国内外小麦小区精播机研究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育种试验需求,分析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小麦小区精密播种机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