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水、土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水土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组合状态对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前景有着深刻的影响.策勒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土地面积大,但水资源缺乏、季节分配不均匀,在土地开发过程中,往往出现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不平衡,影响着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是该县面临严重的贫困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结合该区水土资源利用情况,经过分析,提出能够指导该地区水土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的切实可行的措施,研究为高效利用水土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并重,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农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制定土地规划时做到既保障农业生产用地,又顾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的永续发展,对于了解区域生态环境乃至全球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将对农地资源配置的优化、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农地确权政策实施的背景,以广东省阳山县和新丰县的问卷调研数据为例,将农地利用方式细分为农地耕种方式和耕种作物品种选择两个方面,在采用基准OLS回归分析后,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实证分析农地确权对农地利用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样本的农地自耕率、出租率和抛荒率分别为69%、8%和23%,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占比分别为36%和64%,农地利用方式以农户自耕粮食作物为主。农地确权对农地出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农户选择种植粮食作物具有积极影响。可见,应充分认识农地所具有的禀赋效应和保障功能,并提高农地的可交易性,加强农地流转市场建设。同时,需避免村庄频繁进行农地调整,增强农户对农地产权制度的稳定性预期,以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地确权政策效应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4.
基于系数法对新疆农地利用的碳效应进行估算,并运用Kernel密度函数分析了碳效应时空演进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农地利用碳排量增速远超过碳汇量增速,碳排强度大于碳汇强度;建设用地增加而林地、草地面积减少的结构性变化导致碳排效应增加;新疆各地州农地利用碳效应差距逐年扩大,且演变为两级分化.减施化肥农药、增施生物型肥药;加强农...  相似文献   

5.
区域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新疆地广人稀,水土资源空间分布极不均衡,且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因此提高农业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率势在必行。在阐述水土资源内涵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有关水土资源承载力及其优化配置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性介绍和回顾;基于新疆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现状,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重点围绕新疆水土资源利用及其分布状况开展了详细分析,指出了新疆农业水土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疆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张正良  刘展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995-16996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水土资源,切实加强对水土资源问题的研究,对实现流域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了水土资源及其承载力的含义,分析了我国水土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地利用政策的目的主要在于合理利用农地资源、提升农地利用效率。该文对大陆与台湾农地利用政策异同点进行梳理,认为两岸在政策制定的最初目标、发展核心、近年关注焦点等方面较为类似,而在农地权益演变、制度变迁方式、政策侧重点等方面存在差异,并就大陆农地政策发展趋势提出农地利用政策变革应逐步趋向"上下互动"方式,要"以提高农地利用效率"为目标,农地利用要趋向组织化、规模化及要加强农地分级利用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华南地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华南地区水土资源概况,指出了耕地减少,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和水域污染等将是华南地区水土资源持续利用的最大障碍;分析了后备水土资源潜力,现有耕地潜力,坡耕地尾潜力和改革种植制度提高复种指数的潜力,并提出相应的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比分析陕西省王东沟流域梁坡地上农地、果园、人工林地、草地和苜蓿Medicago sativa地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及其在土壤剖面上分布差异,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园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比农地低2.2%,人工林地、草地和苜蓿地分别比农地高25.3%,17.1%和11.6%;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在土壤剖面上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在剖面上的分布特征不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全氮与土壤有机碳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图1表3参16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农户土地利用目标差异的农用地利用变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农用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是破解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其效应的关键.本文从农用地利用单元和农户土地利用单元特征分析入手,得出农户的土地利用目标需求和农用地的供给能力之间存在偏差是农户土地利用微观变化的根本诱因,基于此可以将农户分为粮食需求型、利润需求型、粮食和利润协调型三种类型.进而在探讨农户土地利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农用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框架,构建基于土地产权约束、农用地用途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单元和农地利用单元相互影响的概念框架,并基于农户收益最大化原则对农户家庭的劳动力的分配进行经济学解释.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定位观测站附近,对不同经营模式下新银合欢的枝系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新银合欢在不同经营模式下的总体分枝率和逐步分枝率SBR1:2发生显著变化,逐步分枝率SBR2:3则未表现出显著差异;截干新银合欢二、三级枝长度,枝径比2:1及一、二、三级枝倾角显著大于未截干新银合欢;两种经营模式下叶片的分布特征未发生显著差异。通过对各种枝系特征综合分析,发现截干新银合欢的生长对策表现为向上拓展自身生长空间,保持其原有的生态位。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的贮藏与管理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贵州省是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增加最快的省份之一,贵州马铃薯种植面积已居全国首位,如何储藏马铃薯成了目前需首要解决的问题。介绍了贵州马铃薯的主要储藏方式及储藏时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经营模式下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种类和生物量.[方法]选择福建农林大学莘口教学林场杉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近自然经营模式Ⅰ、近自然经营模式Ⅱ、常规经营和封育对照4个不同经营模式处理,对不同经营模式杉木林林下植被种类和生物量进行了2年的定位观测.[结果]近自然经营方式相比常规经营方式在增加林地植被丰富度和生物量上有较大的优势.在近自然经营9个月后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均较之前有所增加,而常规经营9个月后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分别降低了0.06和0.02.[结论]在杉木人工林实施近自然经营是更贴近自然规律且优于常规经营的营林方式.  相似文献   

14.
针对湖北省沼气物业化管理的现状,对湖北省现阶段沼气物业化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评估,提出了湖北省"十二五"沼气物业化管理的发展思路、建设布局、管理模式和具体建议,可为当前沼气物业化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针对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仪器设备分散闲置,利用率低,投资浪费大,管理与责任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探讨改革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模式,从而达到高效合理利用仪器设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下游滩地林鹅复合经营模式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玉芳  黄春晖 《河南农业科学》2011,40(9):127-129,160
在黄河下游滩地进行了林地养鹅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内1a可养3~4季鹅,鹅子系统的加入使系统资金周转加快,循环周期及投资回收期缩短5~8 a,可在短期内见效益,比单纯种植杨树见效快,另外,鹅子系统加入后,林鹅复合模式下林木子系统的产投比为108.9,高于单作林地的经济产投比(88.5).采用林下放养的方式饲养鹅,鹅的体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河北省油松飞播林生产现状,对林分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油松飞播林应分为种苗期、生长发育期、生长稳定期与衰退期;并根据不同发育期的生长特性,提出了封育、密度调控、林分改造等抚育措施。  相似文献   

18.
作为种子繁育、推广的重要节点,育种场的经营状况对种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以浙江省3家主要的种蜂场为调研对象,从成立背景、经营现状、运作模式以及遇到的困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对不同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下种蜂场运作的经验启示进行了总结,研究认为,以企业经营为主体、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为支撑,并依靠科技创新不断培育适应市场需要的新品种,提升核心竞争力,是种蜂场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对11年生红椎纯林、红椎×西南桦及红椎×马尾松的生长、碳素密度、生物量、碳储量及其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模式红椎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及乔木层生物量、碳储量都达极显差异( P<0.01)。红椎胸径、树高生长量及乔木层生物量、碳储量均以红椎×西南桦最高,分别达17.87 cm、16.27 m、127.52 t· hm-2、57.84 t· hm-2;17.87 cm、16.27 m、127.52 t· hm-2、57.84 t· hm-2;其次红椎纯林,分别为13.93 cm、12.78 m、108.67 t· hm-2、49.13 t· hm-2;红椎×马尾松最低,分别为11.57 cm、12.03 m、70.42 t· hm-2、32.22 t· hm-2。红椎、西南桦、马尾松的器官碳素密度范围分别为417.20~465.37、405.93~509.90、470.70~524.67 g/kg;相同树种不同器官及不同树种相同器官的碳素密度都达到极显著差异( P<0.01)。经营模式对乔木层生物量、碳储量在器官的分配有明显影响,模式间乔木层生物量、碳储量在器官的分配量达到极显著差异( P<0.01)。它们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红椎纯林从大到小为:干(63.39%、65.25%)、根(20.46%、18.87%)、枝(7.76%、7.76%)、皮(7.22%、7.02%)、叶(1.17%、1.10%);红椎×马尾松从大到小为:干(63.43%、64.49%)、根(20.73%、19.31%)、皮(7.38%、7.60%)、枝(6.58%、6.58%)、叶(1.88%、2.02%)。红椎×西南桦从大到小为:干(67.53%、68.97%)、根(11.90%、11.01%)、枝(10.10%、9.99%)、皮(8.19%、7.64%)、叶(2.28%、2.39%)。  相似文献   

20.
分析辽宁省作物结构、种植方式、轮作方式以及施肥制度等方面的50多年来变化,揭示了辽宁省耕作制度的演变规律。并在优化区域布局、实施专业化生产,发展农牧结合的种植制度,发展设施型农业,推进标准化生产和发展节本农业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耕作制度体系及其相应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