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利用透射电镜,对平菇菌盖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平菇成熟菌丝细胞有完整的双层细胞壁结构,内含细胞膜,线粒体,细胞核,内质网,泡囊,核糖体,糖原、须边体及典型的桶孔隔膜,有的细胞中,糖原颗粒了聚集在细胞质中,泡囊中也含有大量颗粒。线粒体膜,核膜,孢子膜均为双层,轮廓清晰。孢子中有线粒体、核、泡囊、核糖体、内质网。老化菌丝内有较大液泡,不见各种细胞器。  相似文献   

2.
采用空气放电技术对尖孢镰刀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空气放电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且抑制效果与处理时间呈正相关;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空气放电处理后的菌丝体干瘪褶皱且表面粗糙,外层结构不完整;菌丝细胞和孢子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壁内陷或者突起,厚薄不均匀,其中孢子细胞内出现大量液泡且液泡体积较大,细胞质失去紧致结构;利用AO/EB荧光染料标记孢子细胞,结果显示空气放电处理显著促进孢子凋亡(P0.05)。  相似文献   

3.
李从顺  金兆辉  朱海山 《园艺学报》2007,34(4):1015-1018
对不同抗性的番茄品系(自交系5号、CLN2037E及杂交一代) 人工接种晚疫病菌后, 观察叶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 (1) 接菌前, 自交系5号的线粒体比CLN2037E和F1多。(2) 接菌42 h,3个品系都出现质壁分离; 自交系5号和F1的线粒体增加, 同时出现过氧化物酶体; 自交系5号叶绿体被破坏。(3) 接菌54 h, CLN2037E线粒体增加, 出现过氧化物酶体; F1有部分叶绿体破坏。(4) 接菌72 h,3个品系都出现细胞壁折叠, 自交系5号的叶绿体只存在零散的基质、基粒片层, 少数线粒体膜破坏和空泡化; F1的多数叶绿体还存在基本形状; CLN2037E只有少数的叶绿体膜破坏。结论: 接种病菌后, 抗性品系(CLN2037E) 比感病品系(自交系5号) 叶绿体被破坏程度轻, 线粒体增加和过氧化物酶体出现时间晚, 细胞壁折叠很明显。  相似文献   

4.
杨梅果实发育与糖的积累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以东魁、荸荠种、水梅为试材,研究了杨梅果实发育与糖积累及其关系。根据杨梅果实大小的增加将果实发育大致分为3个阶段,呈双“S型”曲线动态变化:第1阶段(约盛花32d前)果实纵、横径增长最快;第2阶段(32-63d)果核发育硬化,果重增加明显;第3阶段(63d至成熟)果实进入快速增长高峰,果重迅速增加,光合产物在果实中迅速积累。杨梅果实中积累的糖主要是蔗糖,果糖和葡萄糖仅占总糖的1/4,蔗糖含量在发育初期和中期都较低,盛花52d后开始快速积累直至果实成熟,东魁高于水梅、荸荠种;葡萄糖和果糖变化大致保持同步,第1阶段较高,第2阶段降到最低,第3阶段迅速积累达到最高,与蔗糖积累基本保持一致,成熟时东魁与水梅较荸荠种高且相近。杨梅果实中酸性转化酶(Ivr)与中性转化酶(Nvr)活性变化趋势相同,幼果早期最高,中期降低后维持较低活性直至成熟。品种间pH值变幅相似,果实发育第1阶段最高,第2阶段降到最低,转色后上升。相关分析表明:果实发育动态与蔗糖、葡萄糖、果糖的积累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果实横径的增加与果实糖积累组分中蔗糖的变化2者间相关性最大(r=0.93255**)。  相似文献   

5.
杨梅是中国南方传统特产水果,具有色泽艳丽、酸甜可口、风味浓郁和营养丰富等特点。杨梅富含抗坏血酸、酚酸、花青素和黄酮醇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抗肿瘤、抗菌、降血糖、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健康功效,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随着对杨梅研究的不断深入及杨梅产业的快速发展,以杨梅鲜果为主要原料的加工制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以杨梅果汁、杨梅酒和杨梅果干等为代表的杨梅产品的市场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在系统梳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杨梅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从杨梅的主要功能成分、生物活性及其开发应用等方面展开综述,并对杨梅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推动杨梅资源的深入研究与高值化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玉芬 《现代园艺》2019,(11):23-24
植物内生菌分布广、种类多,目前已研究过的所有陆生及水生植物中几乎都存在内生菌,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丰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综述了植物内生菌的代谢产物研究;内生菌糖类、甘露醇的研究,抗氧化能力、多酚含量、抑菌性的研究,同时,对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前景进行讨论,以期为植物内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灵芝的磁生物效应及其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报道了用电镜观察到喷浇磁水的灵芝其菌肉细胞密度比对照组高1/3左右,且厚壁细胞彘薄壁细胞多1/3左右,而对照组则是厚壁细胞比薄膜细胞少1/3左右。在喷浇磁水的灵芝菌管细胞内不可见到较多的线粒体和密集的糖原颗粒。孢子内外结构及大小基本相同。并阐明灵芝超微结构2的变化与磁生物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克服植物组织培养中内生菌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组织培养中内生菌污染普遍,严重影响组织培养和工厂化育苗。文章在查阅大量文献基础上,探讨内生菌污染产生的原因,分析控制内生菌污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西瓜嗜酸菌(Acidoworax citrulli)双精氨酸转运系统(Twin—arginine translocation system,Tat)关键基因tatB的生物信息学信息,利用相关软件对西瓜嗜酸菌和其他7种革兰氏阴性菌的TatB蛋白进行理化性质分析,氨基酸序列分析以及遗传距离分析;同时对西瓜嗜酸菌TatB蛋白的疏水性、跨膜结构域以及三级结构模型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西瓜嗜酸菌TatB的理化性质和洋葱布克氏菌(Burkholderia cenocepacia)更加接近,水稻自叶枯病菌TatB理化性质与其他6种细菌的相差较远:西瓜嗜酸菌TatB蛋白遗传关系与水稻自叶枯病菌(Xanthomonasoryzae)的最远,与洋葱酸皮病菌以及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0solanacearum)的较为接近;预测西瓜嗜酸菌TatB蛋白有3个区域的疏水性比较高.在氨基酸序列的2.18位以及100~106位有2个跨膜区域,其三级结构可能为“L”型。对西瓜嗜酸菌tatB基因进行基本生物信息学分析,丰富了其生物信息学资料,有助于对西瓜嗜酸菌的致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为以后选育抗病品种以及研发特异性的新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桃果实为试验材料,观察不同发育时期果实的组织结构、细胞超微结构的特点,同时对其韧皮部SE/CC结构和周围薄壁细胞的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二者之间没有胞间连丝,属于共质体隔离现象,初步推断桃果实糖卸载为质外体方式,以期为桃的优质高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红果肉杨梅‘大叶梅’和白果肉杨梅‘水晶’为研究材料,运用2-DE 和MALDI-TOF-TOF 质谱技术,比较分析两个品种成熟期果肉花青苷和糖代谢途径相关蛋白的差异表达,共获得41 个2 倍差 异表达蛋白,其中33 个差异蛋白得到质谱鉴定。与白果肉的‘水晶’相比,有3 个蛋白质在红果肉的‘大 叶梅’中特异表达,29 个蛋白质上调表达,1 个下调表达。将这些差异蛋白按照功能进行分类,大部分 涉及花青苷代谢(12%)、糖和能量代谢(30%)、蛋白质代谢(18%)、防御应答(15%)等生理过程。发 现花青素合酶(ANS)、苯基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合酶11(CHS11)、二磷酸尿核苷葡萄糖︰类 黄酮3–O–葡糖基转移酶(UFGT)是花青苷合成密切相关的关键酶,这些酶在红果肉的‘大叶梅’中 明显上调表达;同时,还发现9 个糖代谢相关蛋白在红果肉的‘大叶梅’中也显著上调表达。花青苷和 糖代谢途径关键蛋白对杨梅果肉花青苷合成和颜色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铅对杨梅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硝酸铅对1年生杨梅(Myricarubra)幼苗生长的影响。在含1mmol/L硝酸铅的1/4Hoagland培养基中培养2个月,杨梅幼苗能正常生长,但与对照相比,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即使在含5mmol/L硝酸铅的1/4Hoagland培养基中,也有1株杨梅幼苗能存活2个月。杨梅对铅离子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和抗性,叶片干重中铅含量达到1107.9mg/kg,植株没有出现铅毒害症状,而且生长正常。因而也可认为杨梅是一种铅超积累植物,可用于铅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
杨梅属植物共生结瘤固氮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梅属35个种中有28个种能与Frankia放线菌共生结瘤固氮。根据有关文献从杨梅属植物共生固氮根瘤及其内生放线菌的形态结构、杨梅属植物根瘤内生放线菌的分类地位、杨梅属植物共生固氮放线菌的生理生化特性、环境条件对杨梅属植物根瘤共生固氮的影响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杨梅属植物根瘤共生固氮放线菌中的应用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以云南富民杨梅为原料,提取其中的多酚类活性物质进行总酚含量测定,并进一步研究其抗氧化、抑制亚硝胺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杨梅总酚含量140.43mg/100g样品。DPPH自由基法显示,杨梅多酚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其清除能力与多酚提取物浓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着杨梅多酚提取物浓度的增大,其清除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DPPH)的能力增强。在与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的抗氧化性比较中,杨梅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性明显要高于合成的抗氧化剂BHT,当杨梅多酚提取物的浓度0.20mg/ml时,清除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1.60%,同等条件下,杨梅多酚提取物清除羟自由基的清除率是常用抗氧化剂BHT的1.52倍。杨梅中多酚类物质具有良好的阻断亚硝胺合成能力,有一定的清除亚硝胺能力,当杨梅多酚提取物含量为0.60mg/ml时,清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杨梅栽培气候区划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根据杨梅对生态条件的要求和杨梅的地理分布,选择45个站点,13项气候参数进行聚类分析,将我国杨梅划分为5个栽培区:适宜区(Ⅰ)、较适宜区(Ⅱ)、次适宜区(Ⅲ)、较次适宜区(Ⅳ)和边缘区(Ⅴ),适宜区和较适宜区是我国杨梅生产的主要区域。提出了栽培区划与适地适树相结合、合理配置品种、作为生态经济型树种推广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杨梅栽植成活率不高,通常适龄不结果,果实不但不能剥(削)皮,而且因果实肉柱突出,果面凹凸不平,一旦被粉尘等污染很难清洗干净的问题,提出一套能将杨梅种植成活率提高到90%以上,且达到早结、丰产、清洁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硫和钴在杨梅植株体内的分布及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梅对硫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3 年生‘东魁’杨梅定植一年后, 在未施任何肥料的情况下,使土壤含硫量下降了37.7 %。杨梅吸收硫主要积累在叶片和根瘤中, 叶片和根瘤中的含硫量是根的2 倍左右。杨梅吸收钴主要积累在根瘤和根中, 根瘤和根中钴含量是叶片的4.88 和4.48 倍。每株施硫酸钴15 和30 mg 能促进杨梅对硫和钴的吸收利用, 且硫和钴优先向根瘤运输和积累; 根瘤和叶片含硫量分别是根系含硫量的3.38~4.58 倍和2.75~3.72 倍, 根瘤含硫量又是叶片含硫量的1.23 倍; 根瘤含钴量分别是根和叶的1.39~1.90 倍和3.53~4.55 倍。每株施硫酸钴15 和30 mg , 能显著增加杨梅植株的生物量、株高、根瘤量和固氮酶活性, 且根瘤的固氮酶活性是对照的8~18.35 倍。提出硫元素与Frankia 放线菌的共生固氮有关, 有利于根瘤形成和固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光温效应的杨梅生育期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杨梅发育对光温的反应过程,利用不同的地点、年份和品种试验资料,建立了以光温效应(Photo-thermal effectiveness,PTE)为尺度参数的杨梅生育期模拟模型,并运用独立的数据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对杨梅雌花序出现、雌花开放、展叶、坐果、果实成熟等生育期所需天数的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2.51、1.83、2.68、2.70和2.45 d;与以有效积温法(RMSE分别为8.02、7.81、5.46、5.40和11.83 d)和PAR日积分法(RMSE分别为8.28、11.0、8.52、5.56和6.87 d)为尺度的发育模型相比,模拟精度分别提高了8.6%和10.2%。  相似文献   

19.
杨梅光合作用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LI—6400光合作用仪测定了东魁杨梅成熟期(6月下旬)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以及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光合有效辐射(PAR)、叶片温度(Tl)、空气相对湿度(RH)等生理生态因子的日变化,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Pn与各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东魁杨梅成熟期Pn日变化为双峰型曲线,存在"午休"现象;Pn与Gs和Tr均存在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与PAR有双曲线关系,与Tl有S型曲线关系,与RH有二次曲线关系。杨梅光合作用与各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密切,可为探讨杨梅合理栽培和区域选择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选取了10个苏州洞庭山杨梅品种,对其进行果实经济性状与品质性状的测定和分析,旨在为苏州杨梅品种的选育和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供试杨梅品种的果实果形均为近圆形,果形指数在0.93~1.00之间。果实可食率以大叶细蒂最高,为94.80%;除白杨梅和野杨梅外,各品种的平均单果重都11g以上,其中以"荔枝头"果实平均单果重最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以选育单株为最高,为11.46%;紫条品种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最低。果实花青苷含量除白杨梅外,其含量都在200nmol/g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