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多年多点进行菇木多树种育苗造林试验,3年来共育苗11hm2,营造试验林20.8hm2,示范林68.5hm2,树种19个。试验结果表明,选用水稻田育苗,通过间苗补植等措施,使合格苗达80%以上;选择山坡谷地的土层深厚、肥沃湿润地段造林,其成活率达85.8%~98.3%2年生桤木幼树,平均树高3.93m,平均地径4.1cm。初步看出桤木、杜英、马褂木是良好的速生菇木树种。  相似文献   

2.
九种珍稀树种育苗技术及苗期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伯乐树、乐东拟单性木兰、红豆树、浙江楠、浙江水青冈、巴山水青冈、秃叶黄皮树、细柄蕈树和华西枫杨9种珍稀树种进行播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用适宜的种子预处理、贮藏、播种和圃地管理等技术,能使这些难繁殖的树种都有一定的出苗率,最高的达98.8%(伯乐树),最低的也有1.32%(华西枫杨),至生长结束时,按树种计,苗木平均高度为7.2~42cm,秃叶黄皮树年生长量最高达54cm。同时,还报导了各树种苗木逐月的高生长和生长高峰期。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在沈阳地区采用地膜覆盖方法进行杜仲育苗的试验情况。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育苗较对照育苗的出苗时间提早14-15d,出苗率提高24.0%-26.6%。1年生苗平均增高15.2cm,地径增粗0.12cm,幼树越冬受害率降低10.6%。  相似文献   

4.
在I-69杨、马尾松、侧柏、滇柏等造林树种育苗中,应用ABT生根粉进行处理育苗试验,试验结果:I-69杨扦插苗的苗高,地径全年生长期延长一个月,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大59%和38%,马尾松,侧柏,滇柏苗的苗高,地径分别比地照大1.4cm,0.16cm,2.45cm,0.03cm,2.11cm,0.13cm.  相似文献   

5.
闽东北高海拔山区阔叶树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1989~1991年3年对培育食用菌常用原料树种闽粤栲等13个树种的育苗试验,模索和掌握了闽粤栲,丝栗栲,米槠等8个树种在闽东高海拔(800m以上)山区培育大田苗,容器苗的关键技术,共成功地育苗2.87hm^2,苗木139.8万株,合格率90.9%,其中容器苗11.7万株,成苗率73.8%。  相似文献   

6.
朝阳地区北部的建平县化石里沟以北地区,刺槐出现冻害现象,主要造林树种仅有油松、落叶松和沙棘,树种较单一。为增加朝阳北部地区的树种资源,由美国南达科他州引进耐寒、速生的刺槐优良家系,进行引种育苗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效。经苗期测定及各家系苗木苗高、地径生长综合分析,适宜朝阳地区引种的美国刺槐优良家系,在速生方面表现最佳的为73、30号两个家系,9号次之。  相似文献   

7.
黄山木兰造林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山木兰在来舟林业试验场引种栽培试验10余年,结果表明,该树种采种育苗容易掌握,1年生苗高达40cm,地径0.7cm。造林成活率高达90%,幼林生长快,10年生时平均高7.56m,平均胸径8.92cm,黄山木兰不仅是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而且花蕾可入药,木材又是珍贵用材,因此,对其进行人工造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1989~1991年3年对培育食用菌常用原料树种闽粤栲等13个树种的育苗试验,模索和掌握了闽粤栲、丝栗栲、米槠等8个树种在闽东高海拔(800m以上)山区培育大田苗,容器苗的关键技术,共成功地育苗2.87hm ̄2,苗木139.8万株,合格率90.9%,其中容器苗11.7万株,成苗率73.8%。  相似文献   

9.
秃杉育苗技术及苗期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播种育苗芽苗移栽方法,温床出苗率达7.68%,第2年苗木移栽成活率在80%以上,高、径生长量分别为20.7和0.373cm。试验总结了育苗技术要点和苗木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10.
对武当木兰进行种子育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发芽率平均为42.1%,最高为75.0%;一年生苗平均高为67.61cm,最高为88.5cm,平均地径为1.38cm,最高为1.60cm,一年生苗基本无分枝,且根系发达。  相似文献   

11.
辽西半干旱地区红松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有效地增加辽西地区的造林树种,更好地发挥森林多功能效应,凌源市欺天林场于1976年由辽东引进了2年生红松苗木造林。经试验观察,26年生红松平均树高3.73m,胸径6.5cm,单株材积达0.0089m^3,三项指标均超过同年栽植的油松,而且20a后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该树种的引种成功,为辽西半干旱地区增加了一个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2.
华北落叶松,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是华北地区主要用材造林树种之一,常规育苗全部都采用春播。但由于近几年夏季持续高温,给落叶松育苗带来一些不利影响,致使立枯病严重发生。承德县上板城苗圃通过秋播育苗,实现落叶松育苗生长期达190d,当年苗高平均32cm、平均地径0.35cm,解决了华北地区低海拔全光育苗受夏季持续高温的影响。现将落叶松快播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 整地整地要深耕细作,加深松土层,改善土壤结构,增强蓄水保肥的能力,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保证供给苗木足够的水分和营养,为种子发芽和苗木根系生…  相似文献   

13.
大果无刺沙棘全光雾嫩枝扦插育革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惠兴学  孔繁轼 《沙棘》1999,12(2):17-20
1996年-1997年试验在全光喷雾条件下,在果无刺沙棘扦插育苗平均生根率达91.%。不同扦插基质育苗试验,采用炉渣灰扦插育苗秣奶率达95%。褐地扦插留床苗较床内扦 插移栽苗高生长提高162.5%,不同处理扦插试验经根系效果指数分析,扦插基质采用炉渣灰、ABT生根粉处理、插穗长度10cm为最佳组合。试验的成功,为沙棘衣种苗木的培育提出了快速有效的无性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14.
白榆嫩枝扦插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3年试验,利用全光喷扦插育苗技术和ABT生根粉促根处理,成功地解决了白榆嫩枝扦插生根和移栽成活问题,其扦插生根率达到95%以上,移栽成活率达到90%以上,当年生扦插移栽苗高度达1.0m以上,翌年6月达到2.0m的成苗标准,比播种育苗缩短1/3的育苗周期。  相似文献   

15.
樟子松苗木培育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3年试验表明.樟子松1—1苗木的地径、苗高生长均达到了辽宁省林木育苗技术规程标准,造林平均成活率在84%,应以株行距5~8×10~15cm移植,比培育3年生苗木提高圃地利用率,是培育造林苗木的主要方法。从5种密度切根不移植培育2年生苗木的试验看出,造林平均成活率达88.8%,最高为95%,以125~150株/m2密度培育.转培育1一1苗省移植工序.是培育造林苗较理想方法。比1年生苗剪根保留15cm和20cm根长,培育1—1苗木为佳。  相似文献   

16.
竹柏繁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柏通过播种和扦插,获得以下试验结果。播种育苗。最高发芽率90.0%,平均80.0%,一年生苗最高10.70cm,平均为8.27cm;地径最粗生长为0.314cm,平均0.235cm。扦插试验;春插,α-奈乙酸和吲哚乙酸以珍珠 为基质生根率最高,分别是70.00%和40.00%;夏插;α-奈乙酸和吲哚乙酸在基质黄心土直的生根率最高,分别是76.70%,83.30%。  相似文献   

17.
毛白杨盐碱地扦插育苗技术洛益民,常彦周(咸阳市林科所)在咸阳市东郊渭河北岸的盐碱滩地(土壤含盐碱量为8.2μg/g),进行毛白杨扦插育苗试验,1991年平均成活率92%,当年生平均首高2.41m,最高3.04m;1992年平均成活率85%左右。我们的...  相似文献   

18.
西北干旱风沙地区枸杞快速建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枸杞是我国特用经济林树种之一,集药用、保健于一体。由于西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枸杞在风沙干旱区的生产受到严重影响。采用全日光节 能温室育苗,可缩短育苗周期,建园避开风沙危害期,为枸杞在风沙地区快速发展探索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樟子松幼树嫁接红松的生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改善沙地树种结构,在章古台沙地进行了樟子松幼树嫁接红松的生长试验。嫁接方法采用髓心形成层贴接法。试验表明,在该地区用樟子松幼树嫁接红松,嫁接成活率达到47%。嫁接10年后调查,红松平均胸径生长量为487cm,平均树高生长量为244m,平均冠幅181m,形成了正常发育的树冠。  相似文献   

20.
深山含笑、乐昌含笑优良种源扩繁栽培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山含笑、乐昌含笑优良种源栽培试验表明,产自浙江建德的深山含笑、乐昌含笑种源生长快,抗寒性好,苗期能适应-7℃极端自然低温,无寒害发生。其中深山含笑3年生开花株率达40%,4年生达90%;杜英与深山含笑异龄混交生态复合栽培模式的生长量比全光照高15%。乐昌含笑4年生平均树高达4.7m,平均胸径达7.0cm,比同龄深山含笑树高高42.4%,胸径大100%,目前尚未开花。这2个树种的种源已显示出较好的绿化应用潜力。2001—2004年已扩繁深山含笑苗木126.54万株,乐昌含笑苗木42.66万株。同时,总结出了这2个树种的育苗栽培系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