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焦虫病是由蜱为媒介而传播的虫媒传染病。焦虫寄生于黄牛、水牛和奶牛的红细胞内,主要临床症状是高热贫血或黄疸,反刍停止,泌乳停止,食欲减退,消瘦严重者死亡。该病是由焦虫在蜱体内繁殖,牛、羊放牧时被蜱叮咬而感染的。此病以散发和地方流行为主,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以7~9月为发病高峰期。病区的牛群发病率较低,死亡率约为40%;由无病区运进有病区的牛发病率高,死亡率可达60%~92%。由双芽焦虫致发本病的1岁龄小牛发病率较高,症状轻微,死亡率低。成年牛与其相反,死亡率较高,由巴贝西焦虫致病的3~12月龄内小牛病情较重,死亡率较高。成年牛死亡率较低。良种肉牛易发本病。  相似文献   

2.
陕西宜君县常见牛焦虫病,病原主要为环行泰勒焦虫,经蜱传给牛体后,在细胞内寄生,引起高热、贫血、消瘦和体表淋巴结肿胀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症状。该病山区多于塬区,有病区的当地牛发病率较低或  相似文献   

3.
牛焦虫病是以蜱为媒介传播的虫媒传染病,由焦虫在蜱体内繁殖,常因在放牧时蜱的叮咬而感染。以散发和地方流行为主,多发生于夏秋季节,蜱活动最为频繁的季节。原疫区的牛群发病率较低,死亡率约为30%;新发病区死亡率可达40%~92%。  相似文献   

4.
牛泰勒焦虫病是由泰勒虫(主要是环形泰勒焦虫)引起的血液原虫病,多发生于1~3岁的牛。每年流行于6~8月,特别是7月上、中旬为高发期。老疫区由于牛的免疫功能强,多为带虫者,发病、死亡约30%,而从疫区进入病区的牛,死亡率可达60%~92%。潜伏期约14~20d,病程20d左右。该病通过蜱传播。1症状病初体温升高(稽留热),皮肤见结节,肩前及股前淋巴结肿大,食欲不振,以后精神疲惫,食欲、反刍停止,弓腰收腹,腹泻,便中带黏液或血,贫血,有黄疸,眼结膜见出血点,呻吟磨牙,精神沉郁,肌肉震颤,血稀,心跳快,…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对广东顺德市两个球虫病重病区鸡场的苗鸡进行了两批试验,每个场的试验苗鸡均分为3个组,组1应用DLV虫苗(为球虫病三价双重致弱活疫苗)拌料口服免疫,不再服药。组2于服苗后期采用优化组合配伍用药连续2天,优化组合用药, 为球R0.5×10-6 氨丙啉合剂(20 2)×10-6, 为球R1.0×10-6 巴卡巴嗪80×10-6。组3为空白对照组。结果:两批试验中两组用苗组不用药的死亡率分别为4.5%、4.3%;两组用苗免疫后再连续2天分别应用 、 两种优化组合药后,即完全控制了球虫病。结论:在虫苗免疫效果较差的鸡中给予短期小剂量优化组合用药即可提高DLV虫苗防治球虫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新疆呼图壁种牛场奶业公司是以养奶牛为主的畜牧场 ,1999年年底存栏黑白花牛 142 2头 ,其中生产母牛 879头 ,黑白花母牛平均年单产 75 0 0kg以上 ,牛群质量、奶牛平均年单产在全国名列前茅。但牛泰勒虫病在历史上曾给该场养牛业造成过较大的威胁 ,多年来经过全场兽医人员不懈努力和上级科研单位协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防治经验 ,该病现已基本控制。1 流行情况呼图壁种牛场总面积约为 15 0km2 ,解放前误认为是炭疽疫区 ,后经确诊为焦虫病区。 195 5年建场以来 ,陆续从培城、乌鲁木齐市南山 ,昭苏调进土杂种牛 ,以后又引进了阿拉托夫 ,西…  相似文献   

7.
摇摆病奶牛体内铜状态及其与NO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明枘本中反映铜状态的几个重要标识与奶牛摇摆病之间的关系,并阐述奶牛体内NO水平及自由基的含量在该病发生中的作用,实验抽样测试了病区及非病区同年生奶犊牛血清铜、全血铜含量及血浆铜氧化酶(CP)、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的活性;同时也检测了全血总自由基相对含量及血清NO含量。实验结果表明:病区奶牛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极显著地高于非病区奶牛(P<0.01),并且病区发病奶牛与临床健康奶牛相比,该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病区奶牛CP活性显著低于非病区,同时病区临床健康牛与病牛间该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发病牛与病区临床健康牛的血清铜及全血铜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病区奶牛NO含量显著低于非病区而自由基含量显著高于非病区。结论 CuZn-SOD及CP更能反映机体内缺铜的程度;铜缺乏导致的机体自由基堆积和NO水平的改变也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畜禽硒缺乏症的流行病学及黑龙江省病区和环境硒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综合报道了畜禽硒缺乏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并首次绘制了黑龙江省病区分布图。结合全省不同地区土壤、饲料及动物血液含硒量的分析测定,表明病区与低硒环境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为阐明该病病原与致病途径,提供了客观依据,并为畜牧业生产和兽医临床的应用及探讨根本性的防制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还提示,动物缺硒病的病区分布与人的克山病病区  相似文献   

9.
王佛桑 《中国蚕业》2005,26(3):73-74
桑黄化型萎缩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桑树病害,病树枝短叶小,侧枝丛生成簇状,叶黄早落,病叶无饲料价值.黟县1992年发现少数桑黄化型萎缩病病树,1997年后病情日趋严重,1999年病区近4hm2桑园暴发成灾,部分地块病株率超过30%.2000年起加强防治,不仅有效控制疫病蔓延,且坚持全面、及时挖除病树,夏伐后及时、统一治虫,压条补缺,加上年年增施有机肥,以及采养结合等有力措施的配合,2003年全园区平均667m2产茧量恢复到126kg.  相似文献   

10.
巴贝斯虫(Babesia spp.)和泰勒虫(Theileria spp.)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蜱传播梨形虫病病原体。为评价梨形虫病传播情况,为甘肃省河西区域梨形虫病防治提供流行病学资料,采集该区域部分县区的牛羊抗凝血样品和环境游离蜱虫进行梨形虫病病原检测,分析样品中病原体的存在和分布情况,利用MEGA 6.06软件和NCBI GenBank数据库的BLASTn工具,对阳性样品中的巴贝斯虫和泰勒虫18S rRNA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和遗传进化树构建。通过基于18S rRNA的巢氏PCR方法,检出梨形虫病病原1目2科9种,包括莫氏巴贝斯虫、双芽巴贝斯虫和隐藏巴贝斯虫3种巴贝斯虫,东方泰勒虫、中华泰勒虫、分离泰勒虫、吕氏泰勒虫、狍泰勒虫和环形泰勒虫6种泰勒虫。牛羊抗凝血样品梨形虫病病原总感染率为8.84%(16/181),阳性样品分布于武威市(感染率14.94%)和张掖市(感染率3.45%);检出携带梨形虫病病原的蜱9只,蜱病原携带率为2.52%(9/357)。检出的梨形虫病病原分属泰勒虫属和巴贝斯虫属2大类,每种病原跟国内外检出虫株的同源性均较高,处于各虫株相应分支上,提交序列相似率达99%~...  相似文献   

11.
马泰勒虫病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寻求一种快速、有效的马泰勒虫 (Theileria equi,T.equi) PCR检测方法。基于马泰勒虫18S rRNA基因序列,在其V4高变区设计特异性引物Te-18F、Te-18R,通过PCR技术获得了531 bp的核酸片段。用该引物对马泰勒虫、马泰勒虫和驽巴贝斯虫混合样本、驽巴贝斯虫、尤氏泰勒虫、中华泰勒虫、环形泰勒虫、绵羊泰勒虫、吕氏泰勒虫和瑟氏泰勒虫基因组模板进行特异性试验。同时对马泰勒虫基因组模板进行不同浓度稀释后扩增,以便于确定试验的敏感性。用本试验建立的方法与常规显微镜镜检方法对45份马属动物血样进行检测。特异性试验显示,在被检测的9个样本中,只有马泰勒虫及马泰勒虫和驽巴贝斯虫混合模板中扩增出了符合大小的特异核酸片段。驽巴贝斯虫、尤氏泰勒虫、中华泰勒虫、环形泰勒虫、绵羊泰勒虫、吕氏泰勒虫和瑟氏泰勒虫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PCR对马泰勒虫的扩增效率可达到10-13。对本试验建立的PCR检测马泰勒虫方法评估结果显示,PCR对马泰勒虫的检出率为17.78%(8/45),显微镜镜检结果只有8.89%(4/45)两者的符合率为100%。本试验建立的马泰勒虫PCR检测方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奶牛梨形虫病,也称焦虫病,主要由牛双芽巴贝斯虫、牛巴贝斯虫和牛环形泰勒梨形虫引起的寄生虫疾病。牛双芽巴贝斯虫寄生在红细胞内,而牛环形泰勒梨形虫则寄生在红细胞和网状系统内。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骨节病的病因很大程度上与病区水文环境有着紧密的关系的问题,以及病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特别是病区当地水系的化学特征与发病的概率之间有着密切关联的现象。通过查明病区水系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水体的补给情况,可以为当地居民选择居住地以及打井工程提供科学依据,有效控制大骨节病在我国的发展和蔓延。研究区位于全国罕见的大骨节病重病区—四川省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区。结果表明区域内水体受矿化影响,而含有相对较多的碳酸盐矿物、硅酸盐矿物、Fe、 Mn等元素致使人体骨骼发育不正常。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与兽医》2020,(3):61-68
为了解腾冲市牛、羊感染梨形虫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选择腾冲市11个乡镇为采样点,采集牛、羊血液样本,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扩增包括泰勒虫属和巴贝斯虫属在内的梨形虫科18S rRNA基因约1 600 bp片段,阳性产物进行测序,根据序列同源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进行虫种鉴定。共采集758头牛、羊的血样,检出阳性207头,总阳性率27.31%。其中牛、羊阳性率分别为45.02%(149/331)、13.58%(58/427)。11个乡镇的牛均有检出,6个乡镇的羊有阳性。检出虫种包括巴贝斯虫(Babesia)和泰勒虫(Theileria)两属共13种,均为蜱传血液原虫,泰勒虫占82.13%(170/207),巴贝斯虫占17.87%(37/207)。巴贝斯虫种类包括:狍巴贝斯虫(B.capreoli)、猎户巴贝斯虫(B.venatorum)、双芽巴贝斯虫(B.bigemina)、牛巴贝斯虫(B.bovis)、微小巴贝斯虫(B.microti)等5种;泰勒虫种类包括:吕氏泰勒虫(T.luwenshuni)、环形泰勒虫(T.annulata)、水牛泰勒虫(T.buffeli)、东方泰勒虫(T.orientalis)、瑟氏泰勒虫(T.sergenti)、绵羊泰勒虫(T.ovis)、附膜泰勒虫(T.velifera)和一种新的未命名泰勒虫共8种。牛感染6种泰勒虫和4种巴贝斯虫,羊感染3种泰勒虫和2种巴贝斯虫。该结果表明腾冲市养殖的牛羊存在梨形虫病的广泛流行,且虫种丰富,具有较高的多样性特征,需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调查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州)全部18个县(市)牦牛梨形虫的感染情况。2018年6月至11月采集甘孜州18个县(市)临床健康牦牛全血1 381份,采用靶向18S rRNA的巢式PCR进行梨形虫核酸检测,并挑选梨形虫核酸检测阳性样本PCR产物共计124份测序鉴定虫种。结果显示,1 381份牦牛样本中梨形虫核酸阳性样本438份,平均阳性率为31.72%,其中半农半牧业县1 093份牦牛样本中梨形虫核酸阳性样本385份,平均阳性率为35.22%,纯牧业县288份牦牛样本中梨形虫核酸阳性样本53份,平均阳性率为18.40%;124份牦牛梨形虫核酸阳性样本中鉴定出感染的虫种有中华泰勒虫76份、吕氏泰勒虫25份、东方泰勒虫3份、绵羊泰勒虫2份、双芽巴贝斯虫1份和水牛泰勒虫1份,其中中华泰勒虫感染率为61.29%,吕氏泰勒虫感染率为20.16%。本试验结果表明,甘孜州牦牛梨形虫感染率较高,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优势虫种为中华泰勒虫和吕氏泰勒虫,为甘孜州牦牛梨形虫病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蜂业》2015,(3):28-30
巢虫是蜜蜂的主要害虫,具有较强的隐蔽性,通常很难防治。根据巢虫的生物学特点,我们研制出巢虫的诱虫器、诱虫饵料,再利用诱虫器、诱虫饵料和相应的配套技术对巢虫进行诱杀。试验结果显示:利用这种方法能有效诱杀巢虫;防治组由已遭受巢虫为害的中蜂群组成,经30天治愈率为76.7%,经60天治愈率为100%;预防组由未遭受巢虫为害的中蜂群组成,150天内仅有6.7%的蜂群较轻受害,而空白对照组也由未遭受巢虫为害的中蜂群组成,150天内却有36.7%的蜂群受到巢虫较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家畜的焦虫病又称血孢子虫病,病原体是多种无色素血孢子虫——焦虫,通常寄生在红细胞内,引起各种家畜的焦虫病。牛焦虫病包括牛巴贝斯焦虫病、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病、牛环形泰勒焦虫病。牛焦虫病通过适宜的蜱传播引起,又称蜱热,临床上常出现血红蛋白尿,故又称红尿热。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18S rRNA V4高变区在物种分类学的本质意义,及进一步阐述马泰勒虫(之前称马巴贝斯虫)的分类学地位,本试验参考马泰勒虫(DQ287951)和驽巴贝斯虫(FJ209026) 18S rRNA基因序列,在其V4高变区设计引物.将获得的片段克隆至pMD19-T进行测序,正确的结果与其他种梨形虫的相应序列进行分析.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泰勒虫和巴贝斯虫处于明显的两个分支,而称之为马巴贝斯虫的物种和泰勒虫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他们处于同一分支,其亲缘关系较巴贝斯虫更远.序列对齐分析表明,巴贝斯虫核苷酸序列相对于泰勒虫种序列存在多个位点的缺失和突变.而马巴贝斯虫和泰勒虫18S rRNA V4高变区核苷酸序列的相似程度较高,与巴贝斯虫在该序列上的差异较大.以上结果表明,泰勒虫种和巴贝斯虫种18S rRNA V4高变区核苷酸序列间的这种缺失和突变可作为泰勒虫和巴贝斯虫分类依据的本质因素之一.马巴贝斯虫应隶属于泰勒虫科,泰勒虫属.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吉林省部分地区羊泰勒虫病的流行情况,试验采用PCR方法对采自吉林省部分地区羊血液样本235份进行羊泰勒虫检测,并对部分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分析,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羊泰勒虫阳性率为28.08%,为吕氏泰勒虫单独感染,没有检测到尤氏泰勒虫和绵羊泰勒虫感染。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吉林省吕氏泰勒虫与青海分离株分布于同一分支,亲缘关系最近,与绵羊泰勒虫、尤氏泰勒虫亲缘关系较远。此次调查为吉林省羊泰勒虫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病原学犬巴贝虫(Babesia canis)、吉氏巴贝虫(Babesia gibsoni)、伏氏巴贝虫(Babesiavogeli)感染狗,而猫巴贝虫(Babesia felis)感染猫。巴贝虫分为大型巴贝虫和小型巴贝虫两类。小型的长1.0~2.4微米,包括吉氏巴贝虫和猫巴贝虫。大型的长2.5~5.0微米,如犬巴贝虫。在自然条件下,巴贝虫是由蜱传播的。巴贝虫由蜱为媒介传播到动物血流中后,在红细胞中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