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16年5月9~11日,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主任李伟方一行三人赴青海省开展草原监测工作督导调研。督导调研期间,李伟方与青海省草原监理站、基层草原监测人员和部分牧户进行了座谈交流,到草原实地查看草原返青和生长状况,赴门源县国家级草原固定监测点调研了解固定监测点建设运行情况。在青海省草原监理站,李伟方走进每一个科室,与干部职工亲切交谈。在认真听取青海省草原监理站的工作汇报后,他强调,近年来党中央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在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的统一部署和正确领导下,甘肃省草原监测体系逐步健全,队伍不断壮大,技术规范日趋完善。草原监测工作的规范化运行,为全省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草原监督管理提供了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一、着力加强草原固定监测1.认真编制实施方案。甘肃省国家级草原固定监测点项目于2012年启动建设,按照农业部《关于在退牧还草工程区建立草原监测点的通知》精神和农业部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草原监测工作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智  杨季  刘帅  陶伟国 《草业科学》2010,27(11):166-170
草原监测是草原保护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长期观测,可以准确获取草原资源与生态等动态变化数据,为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草原生态恢复与保护提供及时、科学、准确的决策参考。简要论述了澳大利亚草原监测体系的发展和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认为澳大利亚草原监测工作具有稳定的投入机制、重视长期固定监测点建设,以及监测内容丰富等特点,值得我国草原监测工作借鉴。  相似文献   

4.
国家级草原固定监测点主要工作内容是在每个固定监测点,监测人员定期对不同观测小区的植物群落特征及生产力、草原利用、生态状况指标、草原灾害等内容进行地面调查、拍照,填写有关规范性表格。具体监测内容、频率和监测方法参照如下:1固定监测点监测内容1.1植物群落特征及生产力监测主要指标物候期观测、群落照片、高度、盖度、总产草量、可食产草量、辅助区草原利用、利用方式、利用强度。  相似文献   

5.
草原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草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草原调查监测是草原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梳理我国及主要草牧业发达国家的草原调查监测发展历程,发现在监测内容上国内外主要经历了从生产指标到生态指标的逐步涵盖;调查监测的方法上国内外均以长期和短期相结合,以长期监测为主,短期监测为辅,随着技术发展,各国均根据草地类型、利用等特点,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调查监测体系。建议我国在草原监测上应科学布局固定监测点;完善草原长期监测网络体系;建立系统的天地空一体化草原监测技术体系;健全多功能草原监测的指标体系;加强草原监测人员和科技的投入,以推动我国草原监测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吴永祥 《草业科学》2005,22(6):64-64
为充分发挥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在草原保护建设和草原监理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推进其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运转,2005年5月,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在云南组织召开了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工作会议,会议对2005年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组织开展了监测技术培训,草原监理中心还分别与有关省(区、市)草原监测机构签订了2005年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工作任务书。  相似文献   

7.
9月草业科学大事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篇 1-4日 “中国草原可持续利用技术研讨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召开,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农业部外经中心和中加农业项目办公室联合举办。草原监理中心副主任、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兼职教授刘加文博士(《草业科学》编委),新疆畜牧厅总畜牧师赵新春,中加农业项目办公室张愫助理出席并致辞。  相似文献   

8.
正草原监测是科学、客观评价草原生态恢复建设项目、补奖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201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以下简称六师)选择代表性样地设置固定监测点6个(兵团级重点监测点3个),做测产样方90个;"退牧还草"工程按年度做禁牧、休牧区内外工程效益对比测产样方72个;深入牧户调查50户,重点监测草原植被生长状况、生产力及利用状况、草原生物灾害、生态环境及草原保护建设项目效益。一、草原资源状况六师地处欧亚大陆中心,新疆腹地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拥有天  相似文献   

9.
开展草原鼠虫害长期固定监测是揭示草原鼠虫害发生规律、科学预测发生趋势、有效指导防治工作的基础。为了规范哈密市草原鼠虫害固定监测点野外调查、数据采集、整理汇总等相关工作,确保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进行了草原生物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0.
为贯彻落实全国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座谈会精神,进一步提高草原鼠虫害监测技术水平,建立健全基层测报体系,安排部署今年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全国畜牧总站于5月5~8日在北京举办全国草原鼠虫害监测技术培训班.农业部畜牧业司草原处调研员罗健、全国畜牧总站草原处处长负旭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施大钊、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罗礼智,以及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省区草原(饲草饲料)站(总站、中心、治蝗办)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草原管理站的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班.  相似文献   

11.
<正>为提升基层草原监测人员的野外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各地监测人员相互学习交流,6月25~26日,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在新疆博尔塔拉州博乐市举办了2014年全国草原监测技术学习交流活动。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副主任刘加文参加活动并讲话。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的草原监测技术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建立了以"草地组"为基础的遥感监测模型与"天、地"数据结合的草原监测技术模式,广泛用于全省草原资源与生态遥感监测。本文利用从2005年到2013年的全省草原监测数据分析新技术和传统技术方法取得的经济效益差异,结果表明:采用草原监测技术创新应用后,监测作业成本降低,节省大量人力物力,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3.
4月15~16日.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在四川省成都市组织召开了2008年全国草原监测工作会议。会议认真总结了2007年草原监测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对2008年的全国草原监测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另外.还进行了草原监测技术培训。来自全国21个省区市的草原监测机构负责人、部分业务骨干和相关专家参加了会议。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主任张喜武、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杨振海、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巡视员章力建出席会议并讲话。四川省畜牧局副局长但其明致欢迎辞。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内蒙古典型草地不同时期土壤及植被营养状况的差异及变化特点,为内蒙古典型草地的合理利用、退化草地的恢复治理以及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从内蒙古不同地区典型草原选取8个监测点,包括G1(鄂温克草原,温性草甸草原,呼伦贝尔市)、G2(乌拉特草原,荒漠草原,巴彦淖尔市)、G3(天然草滩,乌兰察布市)、G4(辉腾锡勒草原,五花草甸草原,乌兰察布市)、G5(科尔沁草原,温性草甸草原,通辽市)、G6(人工牧草种植地,赤峰市)、G7(乌拉特草原,荒漠草原,包头市)、G8(格根塔拉草原,荒漠草原,乌兰察布市);于2020年牧草返青期、旺盛期、枯萎期分别从不同监测点样方中取0~20 cm土层土样及植物样品地上部分,测定土壤和植物中的常规养分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不同监测点不同时期土壤及植被营养水平的综合得分并排序。[结果]返青期、旺盛期、枯萎期土壤全氮含量均为G4监测点(辉腾锡勒草原)最高,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监测点;旺盛期、枯萎期G7监测点(包头市境内乌拉特草原)最低。3个时期土壤有效磷含量均为G6监测点(人工牧草种植地)最高,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监测点。3个时期土壤有机质含量均为G4监测点(辉腾锡勒草原)最高,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监测点,G7监测点(包头市境内乌拉特草原)最低。返青期G6监测点(人工牧草种植地)的植被氮、磷、钾含量均为最高,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监测点。旺盛期G8监测点(格根塔拉草原)的植被氮、钾含量最高,G6监测点(人工牧草种植地)的植被磷含量最高。枯萎期G3监测点(乌兰察布市境内天然草滩)的植被氮、磷含量最高,G4监测点(辉腾锡勒草原)的植被钾含量最高。3个时期植被粗纤维含量均是G5监测点(科尔沁草原)最高,G4监测点(辉腾锡勒草原)最低。土壤营养状况评分为:G4监测点(辉腾锡勒草原)3个时期评分均较高,G7监测点(包头市境内乌拉特草原)3个时期评分均最低;植被营养状况评分为:G2监测点(巴彦淖尔市境内乌拉特草原)及G6监测点(人工牧草种植地)返青期>旺盛期>枯萎期,其余监测点均是旺盛期>返青期>枯萎期。[结论]内蒙古典型草原的土壤及植被养分含量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总体来看,草甸草原返青期、旺盛期、枯萎期土壤中养分综合评分较高,荒漠草原3个时期评分较低;不同草原类型的植被养分综合评分在旺盛期较高,枯萎期较低。  相似文献   

15.
<正>草原蝗虫属直翅目蝗总科,种类多、分布广、食性杂,对青海省草原有着较为严重的危害。青海省草原蝗虫主要分布于温性草原、高寒草原和温性荒漠草原[1]。草原蝗虫的发生与温度、光照、降水量、地表温度、土壤湿度、冷空气活动等生态因子息息相关,因此急需建立一个实时生态监测系统,即时记录、掌握固定监测点与各类蝗虫发生发育相关的生态环境因子的实时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建立预测预报模型,从而为草原蝗虫发生及成灾前的早期  相似文献   

16.
以阜康市草地资源现状为研究对象,查清草原分布特征及草地资源利用现状,为确定草原保护建设重点,合理划定草原平衡区、禁牧区,确定基本草原功能区、草原监测点和综合评价草原生态状况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草原管理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我们利用参加中加农业第二期牧草研习班的机会.对加拿大草原管理.牧草种植、生产、加工,以及草原畜牧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作了较为系统的学习和考察。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我国草原保护建设利用,现将加拿大草原管理的经验与启示作以系统介绍.供广大草原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为促进各地监测人员间相互学习交流,进一步提升基层草原监测人员的野外实际操作能力,努力提高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于6月17~19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举办了2015年全国草原监测技术学习交流活动,来自全国23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基层草原监测技术骨干90余人参加学习交流活动。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杨振海出席活动,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布仁参加活动并致辞,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行署副盟长斯琴毕力格受  相似文献   

19.
宁夏典型天然草地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宁夏典型温性天然草地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组分变异及储量特征,以宁夏4种典型的天然草地(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和温性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宁夏全区49个固定监测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有机碳组分(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进行采样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0.
甘肃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肃是草原资源大省,也是开展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工作起步较早的省,在监测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回顾了甘肃省草原资源调查的历史与现状,论述了甘肃省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草原不同类型及其分布面积测定,草原植物量监测及草畜平衡测定,草原生态环境监测,草原自然灾害监测,草原生态工程监测及效益评价,气象因素监测。从网络体系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和专题技术规程3个方面阐述了甘肃省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该体系建设的关键技术包括地面调查方法,遥感影响采集和处理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建议要提高对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工作的认识,建立和完善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机构,设立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专项经费,整合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和社会资源,从而保证甘肃省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预警体系的顺利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