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象因素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影响及预测模型的创建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来在中国南方稻区新发生的一种重要病毒性病害。为了明确气象因素与发病间的关系,提高预测能力,避免严重的损失,利用化州市2006—2014年的气象数据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实际发生数据,采用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研究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6月中旬至7月上旬降水日数、6月下旬至7月上旬相对湿度和8月上旬平均最高气温等3个气象因子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影响最为关键。利用气象因子建立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回归模型为:y?=-531.9999-4.4850x1+1.0238x2+3.6891x3+7.0837x4+1.0286x5-2.8431x6,利用该回归方程对历史资料的拟合效果非常好,预测能力强,适宜于化州本地乃至粤西地区。  相似文献   

2.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面积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来在中国南方稻区新发生的一种重要病毒性病害,在我国许多地区频繁流行成灾。为探索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流行动态规律并建立发生趋势预测模型,作者应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发展的气象因子、介体虫量进行分析和模拟。结果表明:5—7月气象因子、介体虫量与发生面积均呈正相关,相关性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发现8月上旬稻飞虱成虫量和6月下旬—7月上旬降水量之积(X’3)对发生面积的直接作用最大(0.9318),其次为8月上旬稻飞虱成虫量和6月中旬—7月上旬降雨日数之积(X’4),而5月相对湿度(X’1)、5月上中旬相对湿度(X’2)主要通过X’3间接影响发生面积;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预测模型y=-2.521645+0.017466 X’1+0.014457X’2+0.000050X’3-0.000296X’4。利用上述方程对2006—2016年进行回归拟合,模型预测准确、精度高,并对2017年进行预报,拟合值与实测值相差很小,准确率较高。利用该方程可对化州地区乃至粤西地区晚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赵小慧 《种子科技》2022,(1):109-111
水稻黑条矮缩病广泛发生于我国南方地区,直接影响到水稻产量,极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该病害以灰飞虱为病毒传播对象,具有传播速度快、受损面积大等特征.为有效提升水稻对黑条矮缩病的抗病性,各研究单位开展了多年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抗病育种研究工作,找寻出了地理位置、水稻种质类型、生态地理等因素对水稻抗病性的影响.基于此,文章以水稻黑...  相似文献   

4.
水稻对黑条矮缩病感病生育期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明确水稻品种对黑条矮缩病的感病生育期,分别于水稻二、四、六、八、十叶龄期模拟田间发病条件对特特普和华粳6号两品种进行接种比较抗病性差异。结果发现八叶龄以内的特特普与十叶龄以内的华粳6号均表现为感病,十叶龄水稻品种则表现为不感病,随着叶龄的增加水稻品种对病害敏感程度呈下降趋势。这表明水稻品种不同生育期对黑条矮缩病感病性存在差异,而秧田期和本田前期是水稻对水稻黑条矮缩病感病性较强的时期,本研究结果可望为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水稻病毒病在我国稻作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特别是黑条矮缩病,有逐年加重趋势。据田间调查,去年我县一般田块蔸发病率为5%~20%,受害重的发病率达60%以上,严重影响了水稻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2016年,湖南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为害显著重于常年,呈卷土重来之势,以湘南、湘西南、湘中和湘东地区较重,部分地方造成较大损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要点是"治虱防矮",关键技术是种子处理和秧田防治,工作重点是示范、宣传与培训。2017年,全省各级植保部门要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列入水稻  相似文献   

7.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2009年天柱县大面积发生后倍受关注,于2010年确定了病情.通过观察与实践,提出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天柱县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水稻矮缩病和黄萎病本是长江以南地区水稻主要病害,豫南稻区发病较少。由于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和因全球气候变暖,农民种田粗放管理等多种原因,两种病害在我地从1997年的零星发生到目前已成为豫南水稻主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9.
水稻霜霉病也叫黄化萎缩病,在玉屏县历年来属零星发生的次要病害,其发病症状与水稻坐蔸很相似,因此没有受到重视。2009年,该病在玉屏县大面积流行,其中亚鱼、田平、新店等乡镇受害严重,受害面积1000公顷,成灾面积400公顷,绝收面积21公顷,已上升为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引起了政府和各级业务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水稻主要病毒病害之一。目前由于缺乏规模、高效的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体系,制约了抗黑条矮缩病水稻资源的发掘,限制了抗黑条矮缩病的育种进程和基础研究。本研究通过分析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鉴定所需灰飞虱的有效接种密度、带毒率及播期等,提出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鉴定有效接种的灰飞虱密度在800万头 hm-2左右较为合理,而带毒率应不低于5%。并进一步对现有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的循回期、接种虫量、接种时间及虫龄等进行了优化。利用上述鉴定体系,2010年对来源于20个国家的共1240份水稻种质进行黑条矮缩病田间鉴定,初步获得发病率低于10%的品种34个;2011、2012连续两年对该34个品种进行多年多点重复抗性鉴定,发现来自东南亚地区的3个品种Kanyakumari 29、Madurai 25和Vietnam 160连续3年发病率均低于10%,表现较高的黑条矮缩病的抗性。进一步分期播种鉴定的结果表明,Kanyakumari29在3个播期、3个鉴定点的发病率均低于12%,而Madurai 25和Vietnam 160发病率均低于9%。此外,在人工接种条件下Kanyakumari 29、Madurai 25和Vietnam 160的发病率均低于9%。因此,多年多点田间鉴定和人工室内接种鉴定的结果均表明,Kanyakumari 29、Madurai 25和Vietnam 160稳定、高抗黑条矮缩病。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的田间鉴定与室内鉴定相结合的黑条矮缩病鉴定体系准确、可靠,可用于黑条矮缩病的大规模鉴定,该体系的建立及高抗黑条矮缩病水稻资源的发掘为水稻抗黑条矮缩病基因的鉴定及育种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1.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第二组成员,其引起的水稻黑条矮缩病在中国稻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简述了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危害情况及病毒特性、病毒各个编码蛋白的研究现状、应用基因工程控制病害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今后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给水稻生产带来巨大的产量损失,开展水稻对该病的抗性机制分析及抗性基因定位,将为抗病品种培育提供材料基础和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QTL-seq技术结合连锁分析定位抗病野生稻材料Y11的抗性主效QTL。结果表明,Y11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源于对病毒的抗性而非抗虫性,属于数量性状。此外,在第6染色体上SSR标记RM20148和RM20297之间检测到一个新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主效QTL qSRBSDV6。本研究初步阐明了普通野生稻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机制,定位到一个新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主效QTL。研究结果将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全国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同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专家分析预测,2011年全国水稻重大病虫害呈严重发生态势,程度重于2010年,预计发生面积0.93亿公顷次,同比增加5%。其中,虫害发生0.67亿公顷次,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偏重至大发生;病害发生0.27亿公顷次,纹枯病呈偏重至大发生态势,稻瘟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有潜在流行的威胁。  相似文献   

14.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水稻病害,该病可导致病株生长迟缓、矮化、抽穗结实困难,严重影响了水稻的生产。在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不同双链RNA序列的基础上,分别设计了5对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获得了相应片段,结合基因沉默的方法,分别构建RNA干扰载体,并进一步将发夹结构构建入以玉米泛素Ubi为启动子、以bar基因为选择标记的改造后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CA1300-Ubi中,经农杆菌介导对黄淮稻区主栽水稻品种圣稻13进行遗传转化,成功获得了5个含有水稻黑条矮缩病干扰片段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经农杆菌介导获得了部分水稻转化植株。旨在为下一步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研究及抗病水稻新品种的培育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5.
江苏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的RT-PCR分析和快速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明确江苏新发生的矮缩病害为水稻黑条矮缩病,采用RT-PCR和序列测定方法对其病原进行了精确鉴定。根据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基因组序列的信息,设计扩增RNA聚合酶基因、外壳蛋白基因和RNA沉默抑制子基因以及核心蛋白基因部分编码区的4对引物,提取感染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的水稻植株总RNA并进行RT-PCR扩增,可以在感病植株中分别扩增出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基因组特有的4个条带,测序结果表明,来源于江苏南京的分离物的4个基因部分编码片段与已登录的对应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9%以上,共发现7个碱基的突变。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7个单碱基突变都是同义突变,氨基酸序列没有改变。根据以上结果确认该病病原为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利用该方法可以对水稻和其他寄主进行早期病毒检测。  相似文献   

16.
水稻黑条矮缩病在中国浙南山区缙云等县有间歇成灾的发病特点,在流行年份发病程度重,病害损失大,病区分布差异明显。导致病害间歇成灾的主要因子,耕作及栽培技术的变更,灰飞虱传毒期与水稻感病期相吻合,单一应用缓效性药剂扑虱灵,引起传毒昆虫灰飞虱的繁衍回升。增加了对稻苗的侵染传毒机率。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应加强农业防治,狠抓秧田及本田初期治虫防病,并选用速效性好,击倒力强的吡虫啉类药剂  相似文献   

17.
浙南山区水稻黑条矮缩病重发成因及其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黑条矮缩病在中国浙南山区缙云等县有间歇成灾的发病特点 ,在流行年份发病程度重 ,病害损失大 ,病区分布差异明显。导致病害间歇成灾的主要因子 ,耕作及栽培技术的变更 ,灰飞虱传毒期与水稻感病期相吻合 ,单一应用缓效性药剂扑虱灵 ,引起传毒昆虫灰飞虱的繁衍回升。增加了对稻苗的侵染传毒机率。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 ,应加强农业防治 ,狠抓秧田及本田初期治虫防病 ,并选用速效性好 ,击倒力强的吡虫啉类药剂。  相似文献   

18.
一、发病情况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具有暴发性强、扩散蔓延快、为害损失大的特点,水稻一旦染病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当前,该病已在我区很多市县尤其是桂北稻区桂林、柳州两市的水稻上普遍发生,发病严重的植株无法拔节抽穗,基本无收成。据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植保站初步调查,该县中稻发生面积达1.5万多亩,占中稻种植面积的15%,病丛率最高为88.5%,最低为2.4%。由于该病是水稻上的新发病害,业界对其基础研究不足,缺少早期诊断技术,致使该病在我国一些稻区潜在流行的风险极大。  相似文献   

19.
马家龙等 《中国种业》2010,(Z1):113-114
<正>水稻黑条矮缩病近几年在南方稻区大面积发生,渐成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发生面积骤增,重病田危害大,栽培避病困难,可供补救时间短,无抗病品种可用,  相似文献   

20.
正广东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日前发布预警信息,提醒部分地区需警惕水稻病毒病发生流行。当前,该省晚稻正处于秧苗期至移栽期,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橙叶病、水稻瘤矮病等病毒病的易感易发时期。据各地近期监测,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橙叶病的传毒媒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