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改进TOPSIS方法的甘肃省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甘肃省1997~2007年土地利用变化调查数据,采用改进的TOPSIS方法对甘肃省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① 199 7~2007年期间甘肃省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总体上较高,均在80%以上,在时间上的变化呈波动趋势,并且可以明显地分为3个变化阶段:即1997~1999年期间土地利用结构不断趋于合理,而2000~2002年期间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变差,2003~2007年期间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有好转的趋势.②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影响不同:与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呈负相关的土地利用类型为园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未利用土地,其中未利用土地的变化与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的负相关性最显著;与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呈正相关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耕地、牧草地、水域,其中牧草地的变化与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的正相关性最显著.③开发未利用土地、保护牧草地对调整和优化甘肃省土地利用结构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阿拉善盟土地利用结构多目标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位理论出发,测算阿拉善盟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的经济、自然与社会生态位,以此作基础设置区域土地利用多目标,充分考虑阿拉善盟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状况,运用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为阿拉善盟土地利用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阿拉善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中,耕地数量是33334hm2,林地面积是773814.1hm2,牧草地是12568412.1hm2,城乡建设用地是30123.2hm2。研究所确定结构调整方案与本轮规划所确定阿拉善盟结构调整方案有一定差异,这主要因为上级政府对土地资源配置未考虑区域资源环境特点。  相似文献   

3.
基于空间技术的岷江上游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岷江上游生态环境与土地利用息息相关。要建设岷江上游生态屏障,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岷江上游地表覆被是重要的切入点。本文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空间技术研究了岷江上游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现状,详细分析了高程、坡度等地形因子对山地系统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重要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该区县域土地利用水平的差异,结合区域地形、地貌特点以及资源和环境状况,提出了该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规划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优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布局优化是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核心,文中对国内外有关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布局优化的研究进行述评,以阐明目前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重点.研究结论是:对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现有研究已相对全面,但未来要加强对多目标决策技术、不确定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对土地利用布局优化,目前研究还没有形成体系,但至少包括了宏观的土地利用分区与微观空间优化配置两部分,未来应加强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模型研究,以提高配置效率与水平,为规划支持系统服务;对于两者的关系,理论上布局优化决定着结构优化,但由于理想的布局优化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现有文献大多是在一定土地利用数量约束下对各用地的空间布局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5.
文中紧扣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等方面,对中国623个城市的土地利用集约水平评价,揭示其空间分布格局基础上,重点凝练城市土地优化利用的战略层次和措施.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与城市规模等级体系存在一致性.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武汉都市圈、成渝地区城市群等地区的城市土地集约度高,西部地区的地级市、县级市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偏低.2)中国城市土地利用优化战略分为战略目标、约束条件、措施层等.区域层面,以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为导向,统筹区域生产要素配置,促成”产城”高度融合、带动区域就业合理格局.土地利用配置及制度创新层面,创新城乡土地统筹规划机制,对城乡土地进行时间、空间与产业之间合理安排,强化完善基本供地机制,构建城乡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转型协同挂钩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长效机制.3)对接经济转型、社会结构调整、文化培育、城市空间重塑,合理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和数量结构,强化城市规划管理,积极进行城市更新,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水平将是中国城市土地利用转型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托克托县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定量地分析了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供需情况,提出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目标及其实现可持续利用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以亚热带的粤北山区乐昌市廊田镇南部为研究区域,应用GIS和RS技术,借助SPOT影像为信息源,在建立土壤侵蚀解译标志的基础上获取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数据,选用土壤侵蚀率与土壤侵蚀强度指数反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强度.研究结果表明:(1)在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的条件下,土壤侵蚀率为24.58%,以轻度侵蚀为主,这是亚热带山地区土壤侵蚀的主要特点.(2)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侵蚀率与土壤侵蚀强度指数有不同影响:其他土地、城镇村与工矿用地和草地土壤侵蚀率与土壤侵蚀强度指数均较强,林地、园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相对较弱.针对土壤侵蚀状况,进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选择合理的土地利用/覆被,加大水土保持监督力度,利于亚热带山区土壤侵蚀防治.  相似文献   

8.
中国退耕还林(草)驱动力的多尺度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退耕还林(草)作为当前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方式,恢复重建地表自然覆盖,建立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覆盖格局。研究不同尺度下退耕还林(草)的驱动力,可以为构造典型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结构与优化模式提供依据。该文从国家-省区-县域-农户尺度上分析了中国退耕还林(草)的驱动力,国家尺度上驱动力是生态环境安全、粮食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以生态安全为主;省区驱动力分为产业结构调整、水源地保护、防洪、保护三峡工程、减少入黄泥沙和防治风蚀沙化6种类型,经济状况居于主导地位;县域驱动力归纳为12种类型,以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主;农户的退耕还林(草)是国家政策满足农户需求,个体利益最佳化为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沙区治理的根本在于农业资源,尤其是土地如何合理、高效的利用,其中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大面积搞生态,小面积搞生产"是优化的基本原则,根据 "优化生态-生产范式",建立了科尔沁沙地奈曼旗八仙筒镇的"坨甸"土地利用模式.借助遥感和GIS技术对位于科尔沁沙地的八仙筒镇土地利用进行生态安全评估和优化.评估表明,优化结果可以达到生态-生产效益并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从土地类型数量结构、土地质量结构、土地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入手,对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土地结构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地类型以梁峁坡地、沟坡地和沟谷底为主,三者占总土地面积的75.16%;土地总体质量不高.宜草地、宜农地、宜林地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44.45%、23.47%和18.51%.土地类型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层状、镶嵌状和空间上的不均匀性;农林牧用地结构为1.5:1:2.农地后备资源不足,出现林地退化,草地沙化等现象,土地结构处于极不稳定状态.应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等措施,以保证土地结构向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N,N-Diethyl-, N,N-dipropyl-, N,N-di-isopropyl, and N,N-di-isobutylalkanamides in which the acyl moiety ranged from C8 to C21 were synthesised, and their larvicidal activity was determined against the first-instar larvae of the southern house mosquito Culex quinquefasciatus Say. The four homologous series of amides generally showed an increase in their larvicidal activity as the carbon number in the acyl moiety of the amides increased, until the activity reached a maximum. Subsequently, an increment of carbon number resulted in declining activity in the higher homologues, until the activity disappeared. N,N-Diethyltetradecanamide, N,N-dipropylundecanamide, N,N-di-isopropylundecanamide, and N,N-di-isobutlynonanamide or -dodecanamide were the most active compounds in their respective homologous series of amides; however, they were less active than their analogous N,N-dimethylalkanamides previously studied.  相似文献   

12.
The Illinois soybean crop was monitored in 1965, 1966, 1967, 1971, and 1974 for dieldrin residues resulting from aldrin applied to corn in the years before soybean cultivation. Residue levels of dieldrin in soybeans increased between 1965 and 1974. The percent of fields which had soybeans with a dieldrin level above 0.03 ppm increased between 1965 and 1974. Dieldrin residue levels in soybeans grown in Illinois are expected to decline now that the use of aldrin has diminished and will soon cease.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evident between the dieldrin levels in soybeans and the area of the State where they had grown, the date of planting, or the variety.  相似文献   

13.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鉴定几种主要马铃薯病毒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制备了PVX,PVY_o,PVY~n,PVA,PVS,PVM,PLRV和TRV等8种主要马铃薯病毒抗体的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物,在检测黑龙江省马铃薯主栽品种克新一、二、三、四号等品种的植株样品1155份和800余份正在脱毒中的试管苗样品中,发现上述8种马铃薯病毒在几个主栽品种中的侵染率较高,而且大多数感病植株是由3至7种病毒复合侵染,并首次查明本省存在PVY~n和PVM病毒。对不带上述8种病毒的样品又用双向反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带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状况,现已获得无上述8种病毒和类病毒的种植材料。  相似文献   

14.
长武旱塬不同麦玉轮作系统产量效应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PIC模型对不同麦玉轮作系统进行模拟,通过对其输出结果的分析,综合考虑产量、经济效益、干旱胁迫和氮肥生产率等因素,对不同麦玉轮作系统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比较不同麦玉轮作系统的优劣。结果表明:(1)在模拟研究期间,8种麦玉轮作系统的产量均呈波动性下降趋势,其平均值分别为4.61、4.40、4.16、4.48、4.28、4.29、4.714、.55 t/hm2。所有的麦玉轮作系统中,麦玉轮作系统"春玉米→冬小麦"的经济效益最好。(2)在模拟研究期间,麦玉轮作系统"春玉米→冬小麦→冬小麦"的冬小麦和春玉米所遭受的年均干旱胁迫日数最少(29.51d)。在干旱年份麦玉轮作系统中的冬小麦较春玉米更容易遭受干旱威胁。综合产量、经济效益、作物所遭受的干旱胁迫天数和麦玉轮作系统的氮肥生产率等因素,在长武地区适宜采用的麦玉轮作系统为春玉米→冬小麦。  相似文献   

15.
Mercury and cadmium were found in fish, water, and sediment of American Falls Reservoir (AFR), Idaho. Mercury and cadmium levels in some fish exceeded human health standards set by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Welfare, and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alyses performed on the flesh of rainbow trout showed mercury residues of up to 1.20 mg/kg, which were higher than residues previously reported in trout collected in 1970 and 1971 from AFR. Cadmium residue levels were as high as 0.80 mg/kg. Although arsenic was found in reservoir sediment at levels of 1.36-2.40 mg/kg, it was not detected in fish.  相似文献   

16.
17.
运用温室葡萄水热平衡观测资料,分析了东北日光温室葡萄的能量平衡和能量分量日变化、生育期变化以及分配规律,同时也分析了潜热通量(λET)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水热通量各分量在整个生育期日变化总体上呈现为单峰趋势,净辐射(Rn)的峰值最大为618.75 W·m-2,λET峰值最大为242.73 W·m-2,感热通量(H)峰值最大为327.93 W·m-2;在新梢生长期,白天λET较小,为34.55 W·m-2,随着生育期推进,λET逐渐增大,在果实着色成熟期达到最大值(78.49 W·m-2)之后减小;H在各生育期能量中均占了绝大部分;白天潜热通量占净辐射的比例(λET/Rn)在新梢生长期最小,为25.28%,在果实着色成熟期最大,为44.17%;感热通量占净辐射比例(H/Rn)整个生育期几乎都达50%以上,土壤热通量占净辐射比例(G/Rn)相对较小,变化范围为4.46~12.32 W·m-2;在整个生育期能量比率大小依次为H/Rn>λET/Rn>G/Rn。在不同生育阶段瞬时尺度上,Rn是影响潜热变化最主要的气象因子,R2高达0.88。在日尺度上,各气象因子对潜热通量的影响在逐渐变弱,相对湿度(RH)与λET相关系数仅为0.28。但无论从瞬时尺度还是日尺度,Rn都是影响潜热通量最主要的气象因子。各气象因子对潜热通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Rn>VPD>Ta>RH。  相似文献   

18.
19.
为了明确长期施肥和不施肥条件下作物连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以典型黑土为研究对象,选取长期定位实验站长期施肥和不施肥条件下的小麦、玉米和大豆连作处理,通过稀释平板法和Biolog Eco微平板法,测定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碳源代谢活性等指标,为建立合理的农田管理措施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长期施肥条件下大豆、小麦和玉米连作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高于不施肥处理,且均以大豆连作处理细菌和真菌数量最高。不施肥条件下小麦和玉米连作土壤细菌总数较大豆连作处理分别下降了24.8%和31.0%,真菌总数分别下降了64.0%和51.2%;施肥条件下小麦和玉米连作土壤细菌总数则较大豆连作处理分别下降了29.0%和45.5%,真菌总数分别下降了26.7%和31.5%。Biolog结果表明,不施肥条件下小麦连作处理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高于玉米和大豆连作处理,施肥条件下则是大豆连作处理的AWCD值高于小麦和玉米连作处理。不施肥条件下大豆、玉米和小麦连作处理利用最多的碳源是碳水化合物类,施肥后不同连作处理利用最多的是碳水化合物类和多聚物类。大豆和小麦连作不施肥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利用率最高的碳源均是α-D-乳糖,施肥条件下利用率最高的碳源均是D,L-α-甘油,而不论施肥与否,玉米连作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利用率最高的碳源均是D-半乳糖醛酸;葡萄糖-1-磷酸盐和γ-羟基丁酸是农田黑土微生物群落特异利用的关键碳源。主成分分析得出,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能力的影响大于作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