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谢洪 《四川农机》2001,(3):25-26
一、中国旱作农业的基本情况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近 10多年来,全国每年受旱面积都在 0. 2~ 0. 27亿 hm2,由于干旱造成绝收的面积在 200万 hm2左右。旱作农业技术的开发利用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旱作农业是指主要依靠和充分利用自然降水进行的农业生产,是雨养农业和集雨补充灌溉农业两种基本生产活动类型的总称。本文所涉及的机械化旱作农业主要是指机械化旱作种植业。 1.旱作区的地理分布   我国旱作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北方浅山丘陵及坝上高原,华北旱平地及漫岗区,长江中上游流域,云贵高原和武陵…  相似文献   

2.
谈机械化在旱作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李红岩旱作农业或旱地农业,也可称之为雨养农业、雨育农业,是指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在不能发展灌溉的条件下,主要利用天然降水,通过建立合理的早地农业结构和采取一系列旱作农业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属典型的内陆半干旱区 ,气候干旱 ,水资源匮乏 ,土壤贫瘠 ,水土流失严重 ,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全省耕地 36 9万hm2 ,其中旱地2 6 5万hm2 ,占 72 % ,而粮食产量仅占全省的30 %。要较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由于条件制约 ,不可能采用增加水浇地的办法来解决 ,只能把着眼点放在有很大增产潜力的大面积旱地上。山西省多年来推广的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 ,为此提供了成功的经验。1 造成干旱的真正原因科学研究表明 ,造成干旱的真正原因 ,大都并非是缺乏天然降水所造成的 ,而是不能科学、充分利用天然降水所使然。有关科学试验证明 :较高…  相似文献   

4.
旱作农业是指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在不能发展灌溉的条件下,主要利用天然降水,通过建立合理的旱作农业结构和采取一系列旱作农业技术措施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种农艺技术。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和农民的一致目标。 各种模式的旱作农业都是围绕多蓄水、保住水、用好水展开各项农艺措施的。要使旱作农业达到较高层次,并使其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所耗费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我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半湿润偏旱地区。近几年,连续干旱,水资源递减,加上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大量开采地下水,严重影响了我市干旱地区的农作物的生长,制约了我市的粮食生产。为使我市粮食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抓好机械化旱作农业,改造中低产田是一条重要途径。1机械化旱作农业的内容及其发展机械化旱作农业就是针对旱地缺水和雨量季节分配不均的特点,在地力瘠薄的自然劣势下以机械为龙头,把传统农艺与现代化的机械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机械化配套作业手段,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率,以实现旱地作物的增产增收。具体技术措施主要包…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2 3 0 0m3 ,全国亩均水资源80 0m3 ,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 / 4,是世界1 3个缺水国之一。农业自然环境条件恶劣,降水量在年际间、季节间分布极度不均匀,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季节性干旱严重。由于受到干旱的威胁和耕作技术粗放,产量低而不稳,1mm的降水只产粮0 .1 1kg,因此在播种时往往会进行节水灌溉。如何保证在播期内播全种、保全苗,提高水的利用率,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旱作节水农业今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要课题。一、国内外旱作节水机械化开沟装置的研究发展分…  相似文献   

7.
旱作农业是指在降雨量偏少、又没有灌溉条件下,依靠天然降水所从事的农作物种植业。旱作农业的中心问题是水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采取蓄水保墒的耕作技术,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增加农作物产量。为此从分析双城市农业生态环境入手,探讨了在双城市应用机械化旱作技术的重要性、内容及配套机具;并对应用该技术所取得的增产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发展机械化旱作农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属干旱、半干旱的土地约占总耕地面积的52%,其中不能灌溉的完全旱地有3600万hm2。这些土地粮食产量长期以来低而不稳,严重影响了这些地区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各地实践已证明,机械化旱作农业工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从故城县魏家院旱作农业试点的成功经验,谈谈衡水市发展机械化旱作农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简要论述形成旱作农业的必然性和发展旱作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在研究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黑龙江省干旱、半干旱农业的成因及特点,提出了机械化旱作农业的技术措施、对策、配套机具和今后科研方向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北方大部分属于旱作农业区。改变传统耕作方法推广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是广大北方旱作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是以农业机械化技术措施为主,与其它农艺措施配套实施的一项农业系统工程。它的实施对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提高土壤抗旱能力,从而实现旱地作物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机械化深耕深松技术1、机械深耕(1)对土层较厚的旱地深耕。长期以来用畜力或小型拖拉机耕地,其耕深一般在10cm左右,耕层下形成了一个5~10cm的坚硬的“犁底层”。这层土壤孔隙度小、容重大、透水性差、作物根系难以下扎,严…  相似文献   

11.
保护性耕作是旱作农业区节水抗旱、保护环境、节本增效的重要措施。概述北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介绍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北票市的推广应用情况、实施效果与推广经验,为推动北票市保护性耕作技术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东北半干旱区是我国北方旱农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地区没有灌溉水源。降水量少,时空分布不均,春风大,蒸发强,春旱已成为制约本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为了探索适合于东北半干旱区的农业抗旱节水技术集成模式,针对本区的资源环境和灾害特点等,选取了坐水播种和苗期补灌技术,结合盆栽试验,在坐水播种和苗期补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的供水处理对大豆的生长发育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提出了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供水模式。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机械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陈志 《农业机械学报》2001,32(1):1-4,15
通过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制约因素、农业机械对淡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的保护作用的分析,阐述了旱作农业、节水农业技术的应用,化肥施用、秸秆处理、农药喷施、地膜回收等农业生产环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对机械装备的需求,工程技术措施对农产品加工、农业自然灾害防治、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的应用范围和效果。从而得出农业机械化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技术手段的结论结论。  相似文献   

14.
彰武县是典型的北方旱作农业区,旱灾频繁,全县绝大部分耕地无水浇条件。详细介绍秸秆覆盖及高留茬、机械化深松及重耙压、地膜覆盖3项技术的内容和效果,通过多种作业模式的机械化旱作节水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探索旱作条件下依靠天然降水实现大面积旱作农田保土保肥、抗旱保水节水、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衡,降雨由东向西减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域,年降雨总量少,且按季节分配不均,年降水的60%~70%集中分布于6-9月,降水强度大.要解决西北干旱缺水问题,可从增水、蓄水、保水、高效用水等4个方面综合考虑.就目前形势来看,西北地区水资源的补充主要靠天然降水.为此,研发一种经济、有效的蓄水保墒技术及机具对雨水资源的利用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该机具一机多用,少耕免耕,不破坏原有植被,不会引发水土流失,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与行走式节水补灌技术的集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因春旱引起的播种难出苗以及因土壤缺墒造成的诸多耕作问题,讨论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和行走式节水补灌两项抗旱耕作适用技术的内容、特点及其发展历程;并对两项技术的共同性和互补性进行了分析;建议在研究、开发、试验、示范、推广和运用中集成配套,对两项抗旱耕作技术现有适用机械的主要结合点(免耕施肥坐水播种联合作业机)做进一步的研究,提高其通用性与精准性,以彰显免耕施肥坐水播种联合作业工艺的优势,达到干旱地区抗旱节水与增产节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农业干旱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农业干旱概念和作物水分代谢过程,从驱动因素对作物水分收入和支出影响角度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二大驱动因素对农业干旱形成的驱动机制,探讨了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农业干旱(包括雨养农业和灌溉农业)从孕育、缓冲、开始、发展到解除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李莲 《农业工程》2015,5(4):160-161
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是旱作农业的一项突破性技术,是旱作农业区提高粮食产量的核心技术,抗旱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该技术在青海省同仁县已应用了6年,总结了其特点、推广应用情况、存在问题及实施成效,以使该技术更好地发挥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9.
朝阳市农业自然条件较差,降水较少,春旱严重。实施保护性耕作成为当地摆脱恶劣自然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介绍朝阳地区保护性耕作发展现状及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实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阜新属于半干旱地区,在农业生产中应采取节水措施。中耕深松属于机械化旱作农业节水技术,是保持耕作技术的基本要点之一。通过中耕深松技术的田间作业实验,验证了中耕深松技术的蓄水保墒作用,指出中耕深技术应在阜新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