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为验证81.3%2,4-滴·嗪草酮·乙草胺乳油在玉米田的施用效果及其安全性,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81.3%2,4-滴·嗪草酮·乙草胺乳油对玉米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并能有效防除5种玉米田间杂草;推荐用药量为180~320ml/667m^2。  相似文献   

2.
玉米秸麦秸中高温沼气发酵产气潜力及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玉米秸和麦秸为发酵原料,采用批量发酵工艺,在中高温下进行玉米秸和麦秸厌氧发酵产沼气潜力及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0℃时玉米秸和麦秸的TS产沼气潜力分别为446.6m L·g^-1和449.8mL·g^-1;35℃时分别为492.4mL·g^-1和499.0mL·g^-1;40℃时分别为515.3mL·g^-1和497.5mL·g^-1;53"C时分别为531.5mL·g^-1和535.0mL·g^-1。说明玉米秸和麦秸作为发酵原料有较高的产沼气潜力。由批量发酵数据推导得到这两种秸秆在理想状态下高温连续发酵最高池容产气率可达3.0m^3·m^-3 d^-1,中温发酵可达2.0m^3·m^-3d^-1左右。  相似文献   

3.
改良型UASB反应器处理甘薯酒精废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的工艺技术方法,采用改良型UASB反应器高效稳定地处理甘薯酒精废液获得成功。该反应器处理的甘薯酒精废液COD36720—43890mg·L^-1,SS8370—11400mg·L^-1。在COD负荷高达28.86~34.5kg·m^-3d^-1,中温条件下,COD去除率稳定在92%-93%,COD产气率0.55m^3·kg^-1以上,SS去除率90.7%以上。  相似文献   

4.
黄东晓  伍军 《农业机械》2012,(15):107-110
通过静态、动态吸附和解析试验对6种大孔树脂进行筛选,并应用液质联用对所得到的纯化样品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HP2GML型大孔树脂的整体吸附和解析性能表现好,能够较好地富集纯化仁用杏多酚。其操作参数为仁用杏多酚液浓度1.4mg/mL、pH值5和流速1.0mL/min;较佳的洗脱条件为乙醇浓度70%和洗脱流速1.0mL/min。初步判断仁用杏的多酚提取物中含有绿原酸、芦丁、儿茶素和表儿茶素4种酚类物质。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变‘3·15’活动为‘365’活动,做到天天‘3·15'”已成为江西省横峰县供电责任有限公司员工的一句座右铭。横峰县供电责任有限公司连续2年位居全县行风评议前三位,也是横峰县唯一的行风评议免评单位,这得益于横峰县供电责任有限公司把“3·15”活动成为“365”活动理念的深入人心。我们应为把“3·15”活动成为“365”活动的做法叫好!  相似文献   

6.
3月15日,“2009年全国暨江苏省补贴机具质量监督3·15行动”(简称农机3·15行动)启动仪式在江苏省姜堰市举办,标志着2009年全国补贴机具质量调查监督工作就此全面展开。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副司长刘恒新、江苏省农机局局长徐顺年出席并讲话;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副站长朱良主持。  相似文献   

7.
3月15日,“2009年全国暨江苏省补贴机具质量监督3·15行动”(以下简称3·15行动)现场投诉咨询活动在江苏省姜堰市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主办,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江苏省农机试验鉴定站、泰州市农业委员会、姜堰市人民政府承办。  相似文献   

8.
利用牲畜粪便和农作物秸秆作发酵原料,总固体含量为13%,发酵周期118天。结果表明,地上35℃沼气罐的原料鸭产气率为231 L·kg^-1,地上棚内沼气罐为144.1 L·kg^-1,地上无阳光沼气罐为92.9 L·kg^-1,地下0.8m沼气罐为47.2 L·kg^-1,地下1.6m沼气罐为11.3 L·kg^-1,地下3.2m沼气罐为5.3 LL·kg^-1。哈尔滨市郊夏季月平均气温在14℃以上可达五个月,是沼气罐产气的黄金季节。地下3.2m处无论是各月地温和年平均地温都在10℃以下,无论是产酸菌或产甲烷菌都要受到严重抑制,产气率极低,元利用价值。北方寒冷地区沼气池的修建,尤其是大中型沼气池离地表越浅越好。  相似文献   

9.
郭峰 《农村电工》2010,18(1):18-18
2007年,江西省上饶县供电公司累计完成供电能量4.277亿kW·h.以增长率31.18%.增幅1.02亿kW·h.销售收入2.26亿元的大步跨越发展。首次荣获江西省“电量增长十佳单位”。2008年.陔公司完成供电能量4.78亿kW·h。增长率为11.9%,实现销售收入2.69亿元,再次荣获了该省“电量增长十佳单位”;同时以全省农电系统综合实力第七位的排名,  相似文献   

10.
三晋花絮     
金芳  席鹏  国华  永平 《当代农机》2010,(3):62-63
山西省农机局召开局直机关第六次党员代表大会;山西省农机驾驶员考试将执行新收费标准;山西安全监理培训工作会议在并召开;运城市农机局与盐湖区农机局联合开展“3·15”农机质量与服务宣传咨询活动;山西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会议在太原召开;平陆组织开展“3·15”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11.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茶叶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设置醋糟有机肥和化肥不同配比的5个处理:100%有机肥、70%有机肥+30%化肥、50%有机肥+50%化肥、30%有机肥+70%化肥以及100%化肥,并以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不同肥料配比对春茶生长、产量、品质及茶园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都有促进春茶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含量的作用,但处理之间差异较大。增产作用以70%有机肥+30%化肥的处理最显著,比对照平均增产276.91%,30%有机肥+70%化肥的处理次之,50%有机肥+50%化肥的处理居中;茶叶的新梢长、叶面积、芽密度、百芽质量等生长指标,以及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等品质指标都以70%有机肥+30%化肥的处理为最高。茶园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随有机肥在肥料中所占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即以100%有机肥的处理最高,70%有机肥+30%化肥的处理次之,但两者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表明,70%有机肥+30%化肥的配施是值得在茶园推广应用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不同干燥方法对杜仲雄花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感官评价和功能性成分含量检测相结合,研究了微波工艺与传统炒制、热风干燥方法对杜仲雄花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干燥方法效率高,可最大程度地保持杜仲雄花中的功能性成分,干燥的杜仲雄花茶的感官品质佳,可作为生产杜仲雄花茶的首选方法;热风干燥方法也可保持杜仲雄花中的功能性成分,干燥的杜仲雄花茶感官品质较佳,但效率较低,可作为生产杜仲雄花茶的可选方法;传统制茶工艺中的炒制干燥方法对杜仲雄花茶中的功能性成分破坏较大、感官品质差、操作不易控制,不适宜于杜仲雄花茶的干燥.  相似文献   

13.
将沙棘叶粉碎,在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60℃的相同条件下,分别用水和60%乙醇连续3次提取沙棘叶,每次提取2h。研究了沙棘叶中茶多酚、儿茶素、芦丁、槲皮素和维生素 C的提取量和提取率。结果表明,除茶多酚外,醇提优于水提。连续3次提取优于一次提取。沙棘叶细胞中这5种成分,按极性大小,溶出量和溶出速率是:儿茶素>茶多酚>芦丁≈维生素c>槲皮素。它们在沙棘叶中的含量,茶多酚(包括儿茶素)含量最多,其次是黄酮类(芦丁和槲皮素)和维生素C。茶多酚的含量高于黄酮和维生素C10倍以上。而芦丁的含量又高于槲皮素约4.3~4.5倍。  相似文献   

14.
儿茶素是茶多酚的主体物质,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具有抗氧化、抗诱变、抗癌、抗心血管疾病、抗糖尿病、抗菌消炎、减肥和抗帕金森病等作用。探讨不同季节、不同施肥处理对儿茶素含量的影响,分析不同的施肥方式与不同茶树品种儿茶素的变化关系,研究不同茶树品种的需肥特点,为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茶叶籽油富含天然茶多酚、角鲨烯和维生素E等多种功能活性成分,其营养价值媲美橄榄油。茶叶籽采摘后容易霉变,霉变茶叶籽会造成茶叶籽油中的苯并芘含量过高,从而影响成品油的品质和口感。目前,茶叶籽破壳清选大多采用半手工半机械操作,根据茶叶籽的结构特性,对茶叶籽脱壳、清选和色选自动化加工技术进行探析,分析茶叶籽分选过程中的壳仁分离不彻底、茶叶籽人工霉变筛选效率低和成本高等问题,促进茶叶籽油产业高质高效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杜仲雄花茶加工中护绿工艺响应面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杜仲雄花茶在加工过程中易变色的问题,通过利用盐离子、柠檬酸、抗坏血酸和杀青等处理抑制杜仲雄花的褐变以实现护绿的效果.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SAS数据统计软件对影响杜仲雄花茶汤色的因素进行了评价,筛选出具有显著护绿效应的3个因素,即Zn~(2+)、柠檬酸和蒸汽法杀青.利用Design-Expert数据分析软件中响应面分析法的中心组合设计建立了杜仲雄花茶加工过程中护绿工艺的数学模型,并确定了杜仲雄花茶加工过程中适宜的护绿工艺为:先用料液比为10g/mL、质量分数0.04%的Zn~(2+)水溶液和0.4%的柠檬酸水溶液喷洒杜仲雄花蕾,然后在蒸汽中蒸40s,经过处理后的材料制成杜仲雄花茶,可避免加工过程中变色和品质变差.  相似文献   

17.
张艳  蒋立茂  王鹏 《农业工程》2012,(Z1):28-30,19
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是以物理学原理为技术基础,应用特定的物理技术实现农产品增产、优质、抗病和高效生产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论述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进一步明确其能实现茶叶生产安全、高效、优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不同节水灌溉模式对白茶品质及茶园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设计不同灌溉方式(喷灌和滴灌)和不同土壤水分控制下限(65%、75%和85%),观测白茶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等品质指标及茶园土壤铬、砷、镉、汞、铜和铅含量,同时引入投影寻踪分类模型,基于高优白茶品质和低重金属残留对节水灌溉模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喷灌处理对白茶品质形成的促进效果优于滴灌,以75%控水下限的白茶品质最佳;但在相同控水条件下,滴灌在剖面尺度上对重金属的消减效果强于喷灌;投影寻踪分类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滴灌65%控水下限和喷灌75%控水下限的综合评价结果较优,其中喷灌75%控水下限节水灌溉方案的投影值达到1.821,该灌溉模式下白茶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分别为47.6%、6.66%、14.2%和12.5%,主根区土层(20~40 cm)六种重金属离子总体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9.
安吉白茶是浙江安吉特色农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对浙江安吉茶园格局动态变化规律的探究, 有利于区域茶产业的优化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基于安吉2012、2016和2020年土地利用相关数据, 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数、土地利用拓展程度综合指数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 对浙江安吉2012-2020年茶园格局进行动态变化过程和差异性特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 2012-2020年安吉县域茶园格局动态变化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1)从转移数量和空间分布来看, 2012-2016年茶园土地转移数量极少, 茶园面积基本稳定, 空间分布较为零散; 而2016-2020年茶园面积明显增长, 且新增茶园分布相对集中。(2)从转移过程来看, 2016-2020年较之2012-2016年更为强烈, 转移数量显著增加, 且转移过程导致茶园空间分布更为集中。(3)从转移类型来看, 2012-2016年茶园主要转为耕地, 几乎无转入, 转移类型较为单一; 而2016-2020年, 茶园主要转为林地、园地和建设用地, 转入主要是林地、耕地和园地, 转移类型多样。以上结果明晰了浙江安吉2012-2020年茶园格局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 为区域茶园时空动态变化研究和未来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了数据基础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三平移并联机构的茶叶筛分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传统茶叶筛分机械不能实现多维振动的问题,基于并联机构组成原理,选择了一种满足茶叶清选需要的全解耦三平移并联机构为茶叶筛分机的主体机构.应用D -H矩阵计算出该并联机构运动学正、反解,并且通过正交试验验证了其筛分性能.结果表明,三自由度振动提高了茶叶在筛面上的分散度,最短透筛时间为单自由振动最短透筛时间的1/20,筛分性能较单自由度振动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